分享更多
字体:

全球在建购物中心一半在中国 评:不完全基于需求产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1 10:21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导读】全球购物中心开发空前繁荣,正在建设的购物中心一半在中国。经济之声评论:把投资转化为内需才是硬道理。

  中广网北京6月2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都说中国的消费市场巨大,到底有多巨大呢?全球房地产顾问公司世邦魏理仕最新发布的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根据这份最新发布的报告,现在全世界正在建设的购物中心,有一半都在中国。

  根据世邦魏理仕发布的报告,中国购物中心建设规模位居全球之首。在接受调查的180个城市里,正在建设的购物中心,有一半在中国,而纵观所有在建工程,亚洲就占了70%。除中国之外,其它最为活跃的市场主要分布在5个城市,这五个城市是:阿联酋阿布扎比、越南河内、马来西亚吉隆坡、印度新德里和巴西圣保罗。

  随着全球中产阶级人数的快速增长,客户需求不断增长,购物中心的开发持续高涨。购物中心的概念已经成为商业开发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我国东部地区。购物中心开发快速增长的地区,不仅仅是北京和上海,而且也包括人口密集的省会城市。

  从全球来看,中国、土耳其和印度等新兴市场远比更为成熟的西欧及北美市场表现更为活跃。在接受调查的城市里,63个城市有新的购物中心开放,其中50个购物中心在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之下,去年5个西欧国家只开放了一个新的购物中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全球正在建设的购物中心有一半都在中国,这反映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不过,只有把购物中心的商品变成老百姓的购买力,才算是把潜力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的动力,切实推动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评论这个话题。

  购物中心可以给消费者提供全面丰富的消费和服务。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我们目前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方向。

  王先庆:购物中心跟中国的消费文化是非常匹配的,所以对中国的消费促进有非常巨大作用。如果在十年前,这些购物中心没有多大作用,因为那个时候消费水平低,但是现在人均收入已突破五千美元。整个国家有消费能力的人越来越多,购物中心就刚好为这一批人提供了良好的消费场所。

  购物中心的特性就是于购物、餐饮、旅游、文化、休闲、娱乐以及整个的这个消费产业链聚在一起,这种消费的习惯跟中国人喜欢扎堆逛街,这种购娱闲一起的习惯刚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它对消费促进可以从四个方面起作用。第一,它刺激消费。第二个引导消费。第三,扩大消费,本来只准备买特定的东西,结果看到新兴的娱乐设施或饮食,消费量也会增大,可以从多方面集聚消费。

  购物中心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微型城市中心,如果说在本社区的范围里,那可以把整个社区的购买力聚集起来、刺激起来,本来可能到香港、北京、广州消费,可能由于购物中心的存在,我就到本地消费了。假设这个购物中心辐射的更广,它可以把更远范围内的客流吸引过来,会刺激更大范围的消费。一般来说,20万到30万人消费人口就可能搞一个社区型的购物中心,50万到70、80万人就是一个中型购物中心,超过100万就是一个大型购物中心。

  根据世邦魏理仕的报告,现在全世界正在建设的购物中心有一半都是在中国,这些购物中心现在还只是外界来中国的投资的产物,还没有起到一个带动消费的作用。

   王先庆:这个报告说得还是保守的,有一些研究说已经在建的2/3都在中国,世界最大的10个购物中心8个在中国,最大的前三个都在中国。所以中国购物中心热潮实际上不完全是跟消费,跟市场有关,实际上跟房地产、政机理念有关。所以由于本身产生的动机和形成的条件,不完全是基于中国的市场需求产生的,所以转化成实际购买力有一个相对于漫长的过程,中国这个购物中心的供给跟需求,由于另外的因素有所偏离。

  从购物中心的属性来看,它还是属于商业地产。商业地产在房地产界受到热捧。

  王先庆:全局性已经带动了商业地产价格的普遍上涨。像万达到哪里,当地的地价和其他周边商业地产价格上涨25%-30%是没有问题的。整体商业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过去是偏僻、冷落、配套不齐全的,由于购物中心的存在,使整个区域的配套就接近完善,有利于生活化,就因为这一点给了它涨价的理由。有时,产生了地价增值,但是消费并不能够满足地产自负盈亏。购物中心的规律跟房地产规律、商业规律或者商业地产的规律三者都不一致,这种冲突和矛盾或就会导致大量的购物中心出现闲置或过剩状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