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开瓜问真相:用膨大剂的不止瓜

2011年06月02日 10:32 来源:新闻晨报

  ■除了苹果、梨外,猴桃、柑橘、葡萄、黄瓜、桃等很多瓜果都在用 ■反季果蔬为提早上市大多会使用生长调节剂,最好慎吃

  □现在我国很多水果种植中几乎都会用膨大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膨大剂、坐果灵到底有啥区别,究竟哪些植物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昨日,本报“开瓜问真相”专题报道见报后,不少市民仍心存疑虑。

  膨大剂能给果蔬催肥

  膨大剂到底有什么作用?据专家介绍,它的主要成分都是“氯吡脲(bǐ niào)”,在网上搜索,可以找到大量的供求信息。郑州信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络广告明确标明:氯吡脲是目前人工合成的活性最高的细胞分裂素,具有加速细胞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和分化,诱导芽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等作用,“浸沾、涂抹或叶面喷湿可使果实迅速膨大,膨大率一般为60%左右”。除了西瓜之外,广告上还列举了氯吡脲可用的其他水果,其中包括猕猴桃、柑橘、葡萄、西瓜、黄瓜、桃等。成都某化工公司生产的膨大剂则适用于甜瓜、黄瓜、西瓜等瓜类,该公司广告宣称:“瓜大质优,提早上市,商品价值高。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膨大剂在我国应用范围比较广,很多水果种植中几乎都会用上,像猕猴桃、葡萄、草莓等,国家也允许适量使用。”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汪良驹介绍说,猕猴桃、葡萄、草莓、西瓜等都是对膨大剂比较敏感的水果,像苹果、梨对膨大剂不敏感,也就不会使用膨大剂。

  过量使用果实会变畸形

  不过,记者了解到,之前西北农民在猕猴桃上使用膨大剂也出过岔子。猕猴桃对膨大剂特别敏感,只要用一点就会有很好的膨大效果,西北的农民把它视为灵丹妙药,但由于加的量过多导致这些猕猴桃变畸形、口感差、特别不耐储藏。汪良驹表示,大多数无籽葡萄也使用了膨大剂,不用膨大剂的无籽西瓜长不大,最多只能长到黄豆大小,只有用了膨大剂才能结出正常大小的果实。

  江苏丹阳西瓜爆裂事件发生后,汪良驹曾受邀前往大吕村西瓜基地实地了解情况。“农户使用膨大剂的时机太晚了,这是导致西瓜开裂的原因之一。”汪良驹说,原本他们应该在西瓜开花坐果的时候使用膨大剂。

  据悉,种植户使用膨大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是为了让蔬菜水果提早采摘和上市,提高蔬果的“卖相”以便获得更大利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后的黄瓜看起来笔直鲜嫩,草莓和西红柿也显得又大又红,能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同时蔬果产量也能增加。

  虽然汪良驹再三强调,水果适量使用膨大剂还是安全的。但是不少医学专家提醒说,反季节水果还是慎吃。

  膨大剂和坐果灵主要成分都是氯吡脲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汪良驹介绍,膨大剂是俗称,主要成分是氯吡脲,而坐果灵的主要成分也是氯吡脲,因此它们其实是一回事。“膨大剂、坐果灵都是俗称,氯吡脲还有其他很多俗称,比如大果宝、大果灵等。 ”汪良驹说,有的坐果灵包装上写的是“吡效隆”,但其实吡效隆和氯吡脲也是一个物质,只是不同的地方叫法不同,它们的化学分子式是一样的,而在我国农业部登记的名称只有氯吡脲。

  汪良驹说,不同厂家生产膨大剂、坐果灵时有不同的配方,但这些产品的主剂都是氯吡脲,其他都是辅剂。

  专家激辩膨大剂

  ■无害派:膨大剂正常使用的话,一口气吃掉280万只西瓜才会危害人体 ■慎用派:植物激素不良影响短期难发现,其危害必须提上研究日程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汪良驹

  □中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教授王月丹

  □晨报记者 陈抒怡 彭晓玲

  根据央视的报道,目前我国已经有500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使用当中。那在植物生长中使用膨大剂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副作用呢?对于这个问题,农学医学专家观点莫衷一是。

  ■力挺派(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 汪良驹)

  膨大剂毒性低,在很多国家均免检

  “只要按国家规定适量使用,是非常安全的。”汪良驹说,氯吡脲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功能和植物体内的激素是一样的,能促进细胞分裂、果实膨大,帮助坐果,增加产量,是农业生产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的技术保障。

  很多人担心吃了使用氯吡脲的西瓜会中毒。对此,汪良驹说,氯吡脲其实是微毒性化学物质,厂家生产的膨大剂中氯吡脲含量为千分之一,在使用时还会用水稀释100倍,因此实际使用在西瓜上的氯吡脲浓度相当低,只有1-5个ppm(1ppm即一百万千克的溶液中含有1千克溶质)。从理论上计算,如果人要摄取到有害的量,必须一口气吃掉280万只按国家规定生产的西瓜。“谁能一口气吃这么多瓜呢?”汪良驹还提到,氯吡脲的分解速度很快,一般来说,喷上两天之后,大部分的氯吡脲就会分解。在西瓜种植中,氯吡脲一般是在幼果期使用,等到西瓜长成及上市销售,已基本上被分解代谢掉,所以人们完全不用恐慌。

  不过,农户使用氯吡脲不当会生产出畸形瓜。据汪良驹解释,这是因为在喷洒氯吡脲时,由于重力的关系,氯吡脲稀释液从瓜的上部往下流淌,导致果实吸收程度不同,这也是日本农民为什么不大用氯吡脲的原因,并不是氯吡脲在日本被禁用,而是日本农民特别注重农产品的外观品质。

  如果农户不按照国家规定,超量使用氯吡脲会不会生产出毒瓜呢?汪良驹说,氯吡脲产品在批准使用之前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其中包括动物试验。根据试验结果,100斤重的人,必须在一顿饭时间吃下143克氯吡脲成品才会达到危险的标准,但现实生活中,这种概率几乎为零。

  据汪良驹介绍,由于氯吡脲的毒性和使用量很低,世界上许多国家监测部门都是把它当作免监测产品,而且用普通的监测仪器也很难监测出来。但今后,我国相关部门可能会对此进行必要监测,以消除公众疑虑。

  面对有人提出“农科专家帮农业公司吹捧赚钱”的质疑,汪良驹再三强调:“我是凭着良心做事,讲的都是真话。”他申明,没有和相关厂家有任何业务往来,也没拿过一分钱的好处。

  ■反对派(中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郑风田)

  植物激素是拔苗助长,肯定有副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研究食品安全规范已有20多年。昨日在接受采访时他多次表示,膨大剂对人体肯定有副作用。“美国环保署曾经对膨大剂这种植物激素做过小鼠实验,发现膨大剂对小鼠的肾脏有影响,这种东西用在西瓜上,能对人体没有影响吗?”

  郑风田说,膨大剂这类植物激素是化学合成品,现在开发、生产这种激素的专家对它的研究也不完全,没有对其进行人体试验,导致大家根本不知道这种激素对人体到底有什么影响。“研究膨大剂的专家老嚷嚷产品没问题,他们应该拿出人体的试验数据来,以证明膨大剂没问题。”郑风田说,有的农科专家就是靠生产膨大剂发的财,他们是在“王婆卖瓜”。

  郑风田认为,这种植物激素简直就是植物“添加剂”,人为增加激素无疑是拔苗助长。而且膨大剂的出现,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不用膨大剂的农户因为产量低等原因反而容易亏本,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户用上了膨大剂。

  ■慎用派(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教授王月丹)

  很多化学物质的不良影响短期难发现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教授王月丹对膨大剂是否应该在农业中的使用持谨慎态度。王月丹说,很多化学物质是在使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发现对人体有害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表明,膨大剂主要原料氯吡脲会影响GTP酶的组装,即狗的正常肾脏上皮细胞变长了。“细胞拉长究竟意味着什么,有没有危害?目前我们国家在这一块并没有研究。”

  据王月丹介绍,美国对膨大剂制定了临时许可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可随时停止使用。此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负责对膨大剂的监管。而我们国家在膨大剂上只有农业部、工信部和质检总局三大部委负责,建议卫生部也应加入监管行列,特别是对膨大剂对健康是否有影响应纳入长期的研究。”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