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四大名酒的前世今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7 00:30 来源: 华夏酒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此乃水之势也!60年风雨的润泽和历练,中国名酒的数量和质量提升飞速,日渐根深叶茂。

  四大名酒之前世今生·西凤篇

西凤酒西凤酒

  四大名酒之前世今生·西凤篇

  西凤之前世

  陕西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八百里秦川之西陲的凤翔县柳林镇,这里地域辽阔,土肥物阜,水质甘美,颇具得天独厚的兴农酿酒之地利,是中国著名的酒乡。

  凤翔古称雍州,酿酒历史悠久。西周时期已有酿酒,境内出土的大量西周青铜器中有各种酒器,充分说明当时盛行酿酒、贮酒、饮酒等活动。《酒谱》记有:“秦穆公伐晋及河,将劳师,而醑惟一钟。蹇叔劝之曰:‘虽一米投之于河而酿也’,于是乃投之于河,三军皆醉。”这就是淬在雍州“秦穆公投酒于河”的典故。

  据《史记》载:秦穆公“亡善马,歧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穆公曰:‘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穆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由以上史实可见,当时雍州已酿有“醪”和“酒”。唐代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将雍州改称“凤翔”,取意周文王时“凤凰集于歧山,飞鸣过雍”的典故。当地人常说“东湖柳,柳林酒”。西凤酒用的是柳林镇的井水,柳林酒即西凤酒。

  唐贞观年间,西凤酒制造了一起外交佳话。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波斯王子回国路过此地,行至距柳林5里的亭子头,惊见蜜蜂不飞,蝴蝶不舞,众人以为乃国礼吉兆,波斯王子受“宠”若惊,叹大唐国运昌煌,化于万物。裴行俭归途特命人查访,原来是西凤酒香飘出窖,醉倒了蜜蜂蝴蝶,于是作诗“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的诗句记述此事。

  在文化科学光辉灿烂的北宋,西凤酒又与“千古风流人物”结缘。宋嘉祐七年,苏东坡在凤翔任职其间,曾经兴修水利,广布德政。喝了几年西凤酒的苏东坡,亲自参与了西凤酒的酿造改进。此期间,留下了“花开酒美喝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等关于西凤酒的诗句;出于长期对凤翔的生活体验,东坡以“东湖柳,柳林酒,妇人手”总结凤翔三绝。

  在元代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明清时期,西凤酒重新崛起,明代也有文人赞誉柳林酒的诗文,苏浚《东湖》诗中有“黄花香泛珍珠酒,华发荣分汗漫游”。清代以“凤酒”著称,而且在“八百里秦川”的宝鸡、歧山、郿县及凤翔县等酿制之烧酒均称“凤酒”。清朝末年,西凤酒即成功打进国际市场,在南洋劝业赛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均获金奖。   

  西凤之今生

  到了1949年,柳林镇仅有7家小酒坊。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回国路过香港,接风宴席上,周恩来总理看到有茅台而没有西凤酒,问道:中国不是有四大名酒嘛,怎么没有见到西凤酒呢?香港同胞说:不是不知道,实在是因为买不到西凤酒。回北京后,周恩来总理立即指示有关部门,要加快西凤酒的发展。

  1956年10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国营陕西省西凤酒厂在西凤酒的原产地凤翔县柳林镇成立。

  1999年,以西凤酒厂经营性净资产为核心,联合其他社会法人,组建成立了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以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为母公司组建成立了陕西西凤集团。2010年,陕西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西凤酒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的“改制重组”,引进了中信等新的战略合作伙伴。新资本注入后,西凤集团全面启动了西凤酒城建设规划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实施扩建技改工程,扩大产能10万千升,为今后的腾飞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西凤由传统经营转向品牌经营,发挥品牌优势,实现品牌价值。

  首先是优化产品结构,凸显名酒品牌的力量。为此,企业制定了“朝上走”的策略: 即“由中低向中高走,由区域向全国走,由产品向品牌走,由分散向主导走,由小批量向大规模走”的发展思路。使产品高中低档比例达到2:5:3,主销产品和拳头产品种类控制在15个~20个左右,实行品牌营销战略。具体策略上,一是强化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二八法则”,20%的产品占有 80%的销售份额,西凤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核心产品,并使之最终形成西凤品牌的代言。二是淡化主品牌、强化副品牌。用“西凤”主品牌来体现产品的质量、品位和企业形象;用副品牌来激发、迎合消费者心中所有的各种情绪化诉求,对目标消费群进一步细分、引导。采用副品牌策略,为“西凤”千年老号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增强了原有品牌的影响。三是多元化。改变过去同质化的缺陷,重视产品的差异化,形成低、中、高档合理的“金字塔”型产品和价格体系,使产品以合理精干的“队形”迈向市场,以互相支撑、互相配合的关系冲击市场,效果立竿见影。同时,企业实现了良好的内控,推行全员质量管理,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建立质量问题的“个人埋单”制度,产品质量进一步得到保证。

  日前,西凤提出了企业新的发展规划和未来三大发展目标:一是进军中国白酒“百亿俱乐部”,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二是用5年时间,再造一个新西凤;三是在资本市场,实现企业上市。2012年一季度,西凤取得了良好的开局,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1.37%,利税总额和利润创造了西凤历史同期最好业绩。

  宏伟蓝图和远大目标的实现,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为此西凤提出了“全员创新”的工作理念,每一个部门、岗位、员工,都要积极努力创新,开创新观念,提倡新方法,拓展新思路,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并全面树立服务意识。今天的西凤,已经踏上了名酒复兴的新征程!

泸州老窖泸州老窖

  四大名酒之前世今生·泸州老窖篇

  泸州老窖之前世

  泸州,作为中国浓香型白酒泸州老窖的发祥地,其酿酒业的发展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即便是修载《宋史》的官吏,也没有办法复述宋王朝的泸州,酒香穿越了千年,斑驳的县城城楼上,苏东坡和好友唐庚挥笔写下了“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的豪迈词句,他们肯定无法预测到这些老酒窖就是千年后泸州老窖的醉人前身。

  冬随秋至的时节,泸州盛产的糯米、高粱、玉米经过甄选,被送往到酒坊,作为酿酒的原材料。紧接下来,就是冬天,正是“大酒”下料的最佳时段。《宋史》关于大酒的记载说“腊酿蒸鬻,候夏而出”,也就是在寒冷的冬天下料,采用蒸馏工艺,从蒸熟糊化并且拌药发酵以后的酒糟里,烤(蒸馏)出酒来。然后,酿酒师会将酒入窖贮存半年,等到夏天,待酒进一步醇化老熟以后,店家方才出售。通过考证《宋史食货志》和《酒史》文献,这种施曲蒸酿、储存醇化的“大酒”,无论是在原料的选用、工艺的操作,还是发酵方式上,都与泸州浓香型曲酒非常接近。宋代“大酒”的出现,是中国酿酒工艺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数千年的酿酒历史中,泸州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殊荣。

  宋代的泸州酒窖甚是繁荣。至于手握精湛技艺的酿酒师,在那个年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代更是受人爱戴。南宋有个叫张世南的人,在《游宦纪闻》卷五中记载了一例蒸馏器,用于蒸馏花露。宋代的另外一部书籍《丹房须知》,作者还配画有当时蒸馏器的图形。洪迈的《夷坚志》卷四的《镇江酒库》记有“大酒”,又如朱肱的《北山酒经》,苏轼的《酒经》,及酒类百科全书《酒谱》和《宋史食货志》,也都对宋代大酒的制作详细记载过。

  但公元1000多年前的宋元之际的战火,让泸州的酒窖没有得以完整保留。泸州老窖大曲酒厂的前身——“舒聚源”老作坊,其建造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的大曲酒窖池,有一个窖池群至今保存完整,是我国目前惟一建造最早、保存最完整的400百多年老窖池,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它成为酒类行业全国惟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第一窖”。

  在泸州老窖的陈列馆里,有一只乳白色筒形包装酒罐,“三百年老窖”以及“豫记温永盛酒厂”的文字古朴雅致,清晰可见。据温氏11代传人温筱泉回忆,清代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温家九世祖温宣豫从泸州舒聚源酒坊购得10口陈年老窖池,酿制300年老窖大曲。

  历经几个朝代的发展,泸州酒已畅销全国各地,客商们纷纷来泸州采购,通过船运汇集重庆出川。过去沿江一带流传的“船过夔门闻曲香”,即是称道泸州老窖大曲酒出川后酒香四溢的佳话。

  泸州老窖之今生

  泸州老窖源远流长,以众多独特优势在中国酒业独树一帜。拥有我国建造最早、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1573国宝窖池群;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于2006年5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行业唯一拥有“双国宝”的企业。

  泸州老窖特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名酒之一,1915年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1952年首届全国评酒会上被确定为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是惟一蝉联五届“中国名酒”的浓香型白酒。其“泸州”牌注册商标是中国首届十大驰名商标,“国窖牌”商标、“泸州老酒坊”牌商标分别于2006年、2008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泸州老窖公司近年来加快了基础设施、技术设施、人才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原酒库存规划增长到20万吨,现代化包装加工能力已达到30万吨,通过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可达100万吨。以“质量是我们的最高责任”为理念,在泸州老窖大曲酒品质量上永远精益求精,生产高品质的国窖1573、泸州老窖特曲年份酒、泸州老窖浓香经典、泸州老窖百年老窖、泸州老窖特曲、泸州老酒坊等。国窖1573是中国白酒鉴赏标准级酒品,已经成为中国白酒超高端品牌而享誉世界。

  人才的建设也是泸州老窖集团建设的重点。据介绍,泸州老窖现在拥有张良、沈才洪、张宿义等“中国酿酒大师”3名、国家级非物质代表性传承人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7名,博士11名,工程硕士70余名,教授级高工4名、同时拥有包括7名国家级白酒评委、酿酒高级技师、技师在内的技能型人才数百名,这支实力雄厚的科技人才队伍与管理人才队伍、营销人才队伍,共同支撑着泸州老窖的高速发展。

  此外,泸州老窖集团还创建了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国家酒检中心等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将其作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未来,泸州老窖将继续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快优势资源的发挥,继续推动企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根据泸州老窖的发展规划,公司在战略上仍旧坚持做大做强白酒产业,将继续推行“双品牌塑造,多品牌运作”战略,对国窖1573实行限产保质、量服从于价、重质量、重结构原则,对泸州老窖特曲按“出厂价200元,销售2万吨”的目标运作,对中低端品牌实施“以量为主,强化竞争”。

  日前,泸州老窖集团确立了2012年实现产值 400亿元的发展目标,致力于打造一个“中国最大的白酒工业园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酒业为核心,以传统制造业与资本运营的有机结合实现扩张,形成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型现代集团企业。

茅台茅台

  四大名酒之前世今生·茅台篇

  茅台之前世

  历史上最早记载赤水河畔酿酒史的,为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公元前130多年,汉武帝刘彻饮到来自夜郎(今黔北一带)所产的名酒“枸酱”,情不自禁地赞曰:“甘美之。”便有了汉武帝派大将唐蒙到贵州开拓夷道,专门绕道仁怀的历史,有道是“汉家枸酱为何物?赚得唐蒙益部来。”茅台古称益部,而枸酱,经考证为仁怀赤水河一带生产的用水果加入粮食经发酵酿制的酒。

  赤水河畔茅台一带所产的大曲酒,在唐宋时就已经成为朝廷贡品。至元明期间,具有一定规模的酿酒作坊就已经在茅台镇杨柳湾(今茅台酒厂一车间片区)陆续兴建,茅台当时已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回沙”工艺。

  至明末清初,茅台地区的回沙酱香型白酒已臻成型。到了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4年),茅台白酒的品牌开始出现。以“回沙茅台”、“茅春”、“茅台烧春”为标志的一批茅台佳酿。 到嘉庆、道光年间,茅台镇上专门酿制回沙酱香茅台酒的烧房已有20余家,其时最有名的当数“偈盛烧房”和“大和烧房”。1704年,“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 到1840年,茅台地区白酒的产量已达170余吨,创下中国酿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产规模。

  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坊”,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这三家酒坊奠定了贵州茅台酒的基石。

  茅台酒红色的历史始于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3月16日,红军攻占茅台。为了保护茅台酒生产作坊不受损失,军委政治部分别在茅台镇上的成义、荣和、恒兴三家酒坊门口贴上布告:民族工商业应鼓励发展,属于保护范围,不得损坏。

  抗战末期,周恩来在重庆曾经对作家姚雪垠说:“1935年,我们长征到茅台时,当地群众捧出茅台酒来欢迎,战士们用茅台酒擦洗脚腿伤口,止痛消炎,喝了可以治疗泻肚子,暂时解决了我们当时缺医少药的一大困难。红军长征胜利了,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劳。”

  茅台之今生

  1949年解放后,贵州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对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烧房在经济上给予有力支持,帮助其发展。1953年,贵州省将最大的恒兴酒坊收购,并将另两家酒坊合并进来,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但到1977年,茅台酒的年产量仅达到750吨。

  1978年,调整不久的茅台酒厂领导班子坚决贯彻中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审时度势,加强管理,使茅台酒的产量首次突破千吨关,并一举甩掉连续16年亏损的帽子。1991年,茅台酒产量首次突破2000吨大关。1996年,茅台酒年产量达到5000吨。1997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体制改革的深入,组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成立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贵州茅台成功上市,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5年,贵州茅台酒的产量已达到1.25万吨,产品销售收入为50.5亿元,利润为18.94亿元。

  2011年,据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年报,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产品基酒39532.62吨;43°、38°、33°茅台酒拓展了茅台酒家族低度酒的发展空间;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满足了中低档消费者的需求;15年、30年、50年、80年陈年茅台酒填补了我国极品酒、年份酒、陈年老窖的空白;在国内独创年代梯级式的产品开发模式。形成了低度、高中低档、极品三大系列70多个规格品种,全方位跻身市场,占据白酒市场制高点,称雄于中国极品酒市场。

  茅台酒生产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奇特的风水雨露,酱色的土壤结构,微生物繁殖群落等自然环境,任何地区和任何力量都不可能代替。茅台酒以本地优质糯高粱、小麦、水为原料,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采用科学独特的传统工艺精心酿制而成,未添加任何香气、香味物质,从生产、贮存到出厂历经5年以上。2009年6月,国家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茅台酒酿制技艺榜上赫然有名。

  今天的茅台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渐形成“一品为主、多品开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格局。茅台酒之所以能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在茅台酒文化中倡导“绿色茅台、人文茅台、科技茅台”,这个理念是对新世纪人类社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会发展中多元化文化的洞悉,是对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发展中消费者心理的深刻把握。所以,今天的茅台酒享誉世界,是在充分运用唯我独具的生态优势,是始终格守祖祖辈辈数千年传统工艺,是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发展的空间,是敢于创新和自强不息的硕果。

  近年来,涨价、降价、特供、取消三公消费的种种事情,把茅台一次次地推上风口浪尖。不过,茅台发展的脚步并未被牵绊。

  根据贵州省提出的“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的战略目标,茅台集团确立了“千亿级”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面对新形势、新目标,如何进一步深入践行“八个营销”理念,加强网络终端建设,夯实市场基础,努力实现营销网络的升级、转型,提高市场综合竞争能力,成为茅台集团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当务之急。

汾酒汾酒

  四大名酒之前世今生·汾酒篇

  汾酒之前世

  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

  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尚待进一步考证,但早在1400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这个酒名。

  公元561年~564年,二十四史之一的 《北齐书》十一卷中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信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是迄今发现的关于杏花村美酒的早期最重要的文字记载。

  公元830年左右,唐代大诗人杜牧于春天由并州南返,路过汾州杏花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宋《北山酒经》记载,“唐时汾州产干酿酒”,《酒名记》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说的都是汾酒。当然,1400多年前我国尚没有蒸馏酒,史料所载的“汾清”、“干酿”等均系黄酒类。

  宋代以后,由于炼丹技术的进步,我国首次发明了蒸馏设备。1975年从河北省青龙县出土的金代蒸酒的钢制烧锅可证明,至少在宋代我国已有蒸馏酒。我国的白酒,包括汾酒等名优白酒在内,都是由黄酒演变和发展起来的。

  明清以后,北方的白酒发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黄酒生产,此时杏花村汾酒已是蒸馏酒,并蜚声于世。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进军北京,路经杏花村畅饮汾酒,赞誉其为“尽善尽美”。

  清李汝珍在《镜花缘》一书中,列举当时全国知名酒类50余种,其中推汾酒为首;另外《两般秋雨庵》、《清稗类钞》等也有不少嗜饮汾酒的记载。

  1875年,近代汾酒生产的典型代表,宝泉益酿酒作坊成立。

  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优胜金质奖后,其声誉更是大振,同年,宝泉益易名为义泉泳。

  1919年,阎锡山责令其副官集资设立中国第一批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股份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制酿酒企业之一——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吞并了杏花村的大小酒家。

  1932年,晋裕汾酒有限公司收购义泉泳酿造厂,从此晋裕汾酒有限公司成为杏花村传统酿酒业的唯一代表。

  汾酒之今生

  1948年,汾阳解放后,汾酒获得了新生,正式成立了国营杏花村汾酒厂。酒厂的职工们进一步总结了历史传统经验,改进生产工艺,使这枝古老的酿造奇花更加光彩夺目。

  1952年,汾酒在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从而成为四大名白酒之一;在第二、三、四、五届全国评酒会上,汾酒5次蝉联国家名酒,竹叶青酒3次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并5次获得国际金奖。

  1993年8月15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改组为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同年12月,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拿出生产主体部分组建了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并公开上市发行。1997年,杏花村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2002年4月2日, 公司改制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520户重点企业和山西省“513”工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拥有“杏花村”、“竹叶青”两个中国驰名商标。

  2005年6月,李秋喜受委派担任汾酒集团总经理,主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蛰伏”了4年之后,2009年12月22日,在山西汾酒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李秋喜正式当选汾酒集团新一届董事长,走至台前,扛起了复兴汾酒的历史重任。

  上任后,李秋喜大胆改革,果断改善汾酒产品线结构、转变市场营销模式;提高了以青花瓷为代表的中高端酒在产品线中的比重;借剥离竹叶青酒,做大做强保健酒;顺应消费升级提高汾酒的产品价格,实现汾酒由产品粗放型向品牌集约型经营的历史性转变;围绕汾酒历史文化优势,提出了“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和“清香汾酒、国际香型”的品牌定位与战略;以诚信文化为基础,引领汾酒集团重新踏上攀登中国白酒之巅的征程,推动清香型白酒崛起。

  基于汾酒2009年全年近40亿元的销售收入,李秋喜提出,到2015年汾酒荣获巴拿马金奖100周年之际,实现百亿元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再翻一番,实现200个亿。 翻倍的目标,意味着产能的扩大,名白酒基地将达到3万~5万千升生产规模,保健酒基地竹叶青、白玉汾酒、玫瑰汾酒达到3万千升的成品酒规模。

  围绕“汾酒百亿”这一宏大目标,汾酒集团明确了“创建和谐、凝聚力量、奋起直追、再铸辉煌”的指导思想;明确了“追赶、超越、领先”三步走赶超战略;明确了“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战略定位;明确了“清香汾酒、文化汾酒、绿色汾酒”的经营理念;明确了“实现百亿目标、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秩序、带好汾酒这支队伍”的三大工作任务。

  现在,在李秋喜的带领下,汾酒正在找回“汾老大”的自信。随着2011年80亿元任务的完成,汾酒离这一目标更近了一步。汾酒未来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在2015年汾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章一百周年时,在山西举办世界酒文化博览会。从传承文化到体制变革,从还原历史到建立自信,汾酒正在进入良性的快速发展轨道,“汾老大”的归来或已为期不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