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外资减持中资银行 A股逆势上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03:22 来源: 证券日报■ 见习记者 黄作金
分析人士指出,外资常采用“诱空”手法,在沪指面临方向选择的时候减持中资银行股,今年10月、11月外资减持中资行同往年外资减持中资银行时的情况相似,后市A股有望迎来阶段性上涨行情
编者按:11月9日高盛减持了17.52亿股工行H股股份,而美国银行也在11月11日和14日以协议转让方式向几家机构投资者转让约104亿股建行H股股份,外资减持中资银行股潮再次袭来,使战略投资者对待中资银行的态度成为热门话题。
观察历史不难发现,外资减持中资银行股往往选择在指数面临方向选择的时刻,而且历次外资减持中资银行股后,沪指大都会迎来阶段性上涨行情。
2009年初5家外资机构减持中资银行
突破2000点关口 大涨400多点
2008年12月31日中国银行(微博)H股一批限售股解禁。当时中国银行的战略投资者——瑞士银行就公告称,已将其所持33.78亿股H股、占中行总股本1.33%的股份(占中行H股总股本的4.44%)通过配售方式向机构投资者悉数售出。配售价较中行H股较此前收盘价2.12港元折价12%。
中行2006年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募股说明书显示,瑞银2005年以4.916亿美元收购了上述股份,2008年底套现8.08亿美元,折合港币63.43亿港元。瑞银减持中行股份在当年并非个案,当时另外一家中行的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也在限售股锁定期结束后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售出持有的中行108.09亿股H股,占中行总股本的4.26%。
其实2009年初不仅中行遭遇外资抛售,建行也遭到美银的抛售,资料显示,2009年1月7日,美国银行以每股3.92港元的固定价格出售56.2亿股中国建设银行(微博)的股票,比建行在此前一天的收盘价4.45港元大幅折让11.9%。以2009年1月5日1美元兑换7.75港元的汇价计算,美银减持套现28亿美元。而2005年美国银行入股建行的价格是1.32港元,此次出售建行股份,美国银行净赚18.85亿美元。同年1月9日,香港联交所权益披露显示,摩根大通抛售了507万股招商银行(微博)H股,每股作价13.6港元,套现6895.2万港元。而就在摩根大通减持的第二个交易日——当年1月12日,韩国投资大师朴炫柱旗下的未来资产也减持了252.1万股招商银行H股,每股作价为13.694港元,股份总值3450万港元。减持股份后,未来资产的好仓持股量也从2008年12月31日的7.09%降低至6.99%。
从2009年初外资大举减持中资银行股前后上证指数的运行情况看,此前上证指数在2008年10月28日探明1664.93点历史大底, 2008年11月和2008年12月多头多次上攻指数的2000点关口都受阻回落, 2008年12月23日上证指数更是失守30日均线(1965点),12月24日到12日31日连续5个交易日都报收在30日均线下,市场情绪一片悲观。2009年1月初,伴随着外资大举减持中资银行股的消息袭来,不少跟风的投资者交出了“廉价的筹码”,但市场多头却在此时吹响冲锋号,一举收复2000关口,并在2009年2月17日最高探至2402.81点,大涨400多点。2009年3月经过回抽确认2000点关口后上证指数向年线(2489点附近)进发,走出单边上涨行情。
2007年10月16日指数见顶6124.04点后,A股市场开始长达一年的阴跌,从最高点一路下跌至2008年10月28日的最低点1664.93点,2008年上证指数年K线出现了跌幅高达65.39%的大阴线,据统计2008年10月28日沪深两市收盘价低于3元的个股多达362只。经过深幅下跌后持股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但外资在低位大举减持中资银行股是出于何因?当时业界流传着一种说法,外资减持中资银行股,或只是外资左手倒右手的把戏而已,例如2009年1月16日,方风雷管理的私募基金厚朴基金出手接下苏格兰皇家银行沽出的30%中行股份,相当于32.4亿股,涉及资金约55.4亿元。而厚朴基金是当时内地最大的私募基金,其身份比较特殊,厚朴基金是由高盛集团的中国合伙人方风雷创立的一家私募股权公司,高盛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为该基金提供支持,当时美资投行高盛以有限合伙人的身分投资约3亿美元,新加坡政府旗下的淡马锡控股投资10亿美元,其它投资者则有大和证券、壳牌、加拿大公务员投资基金等。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外资在低位卖出中资银行股,首先可能已经找好“伙伴”接盘,接着是让不少投资者跟着他们在低位杀跌,直接达到更低价位获得廉价筹码等目的。”
2009年5至6月4家外资减持建行、工行H股
沪指2700点附近盘整后 奔向3478点
自2009年5月7日美银持有建设银行的135亿股禁售期届满后,当时市场一直风传美银将减持建行股份。在2009年5月14日,建设银行公告称,美国银行向相关交易方出售建设银行H股共计135亿股,约占建设银行已发行总股份的5.78%、占建设银行已发行H股股份的6.01%,配售价为4.2港元,出售总价为567亿港元。较当时建设银行H股4.9港元的收盘价有14.3% 折让,但扣除当初入股成本,美国银行仍大赚420亿港元。
不仅建行H股遭到抛售,工商银行121亿股H股在2009年4月28日解禁。其中,高盛持有82亿股,德国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分别持有32.16亿股、6.38亿股;而安联和美国运通已以每股3.86港元价格出售了该部分股份。到2009年6月初,高盛集团以每股4.88港元的价格出售了30.3亿股工商银行H股,套现19.1亿美元,交易完成后,高盛在工商银行的持股比例降至4%。
从减持消息出来前后上证指数的运行情况看,此前2009年4月13日上证指数冲破年线(2468点),并在2009年4月27日完成技术确认,5月14日美银减持中资银行消息出来后上证指数正好运行到前期高点2600点附近,市场忧虑情绪再起,不少市场人士担心经过连续5个多月的上涨,A股随时可能迎来大幅调整。而美银在这个位置减持中资银行股,也让不少谨慎的投资者开始跟风抛售套现,然后上证指数经过盘整,在2009年6月1日以跳空缺口的方式加速上涨,突破2700点。
而6月初高盛集团减持工商银行的消息出来前后沪指的运行情况是,此前指数在2700点到2800点震荡,由于临近2008年7月末的前期高点,行情走得有点犹豫,市场情绪再次悲观,不少投资者在此处出局观望,但高盛减持完工商银行后,指数开始一路飙涨,最高点触及3478.01点。
2009年上证指数经过连续6个月上涨,市场普遍忧虑指数存有大幅调整的要求,外资在年线附近和前期高点附近两次抛售中资银行股,这样的位置能更容易让前期获利的投资者交出筹码。而当时市场普遍猜测外资抛售并非是建行的基本面出了问题,或是又一次 “左手倒右手”的把戏。而猜测的依据之一是身份特殊的厚朴基金再次出现在接盘者名单中:2009年5月美银以每股4.2港元的价格,出售解禁的所持135亿股建设银行H股,约占建行总流通股的5.6%,被厚朴基金牵头的投资团全数接手(包括新加坡国有投资机构淡马锡控股、方风雷掌舵的内地最大私募基金厚朴基金和中国人寿等几家公司,以73亿美元的代价,接下了这部分股权)。有市场人士认为,私下配售价格和直接在公开市场抛售价格存在区别,配售需要承担更大的市场风险。而在股指处于选择方向的时刻,冒着大跌的危险接盘,如果没有事先的策划,或者对中国银行业的前景非常看好,任何大机构都不敢轻易接受这些巨量股份。“外资是在市场面临方向抉择的时刻抛售大量中资股,或是为了吓出大量廉价的筹码,而可以佐证这个猜想的是证据在美国银行所持135亿股建行股份全部折让配售消息传出之后,单说2009年5月13日H股开盘之后的前三个五分钟内,建行H股出现集中交易现象,成交额分别为384亿港元、235.8亿港元、以及88.8亿港元,前15分钟建行H股成交额共计708.6亿港元,这么多大单子砸盘,但当日建行股价没什么变化,或有大机构接下了被吓出的大量筹码。”
2010年10月高盛减持工行H股
沪指月涨12.17% 创年内纪录
据港交所披露信息显示,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在2010年10月5日于场外以平均每股5.74港元减持工商银行30.41H股亿股,套现174.56亿港元。在减持后,高盛拥有工行H股的股份由原先的133.41亿股下降至约103亿股,占其总股本的比例则下降至3.08%。5.74港元的出售价格对高盛来说,依旧收益丰厚,因为当时H股的银行业整体对A股银行股有20%左右的溢价。
从减持消息出来前后沪指运行的情况看,此前上证指数探明2319点的阶段性底部后开始上涨,2010年8月初到2010年9月末的两个月时间构筑了一个“2570点到2700点”震荡整理的平台。而高盛在2010年10月5日减持中资银行股时沪指正好运行至平台的下支撑线,有破平台大跌的可能,因而有效引诱了不少跟风者加入做空行列,而当时市场风传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密谋通过货币战争方式转嫁其矛盾,例如日本央行在2010年10月5日意外决定将隔夜拆款利率下调至0.0%——0.1%区间,而美国则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这些都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承受巨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这迫使一些新兴国家加息,也使得美元成功贬值。受此影响,2010年10月8日,沪指以近5个月来最大的单日涨幅开启了此轮行情,此后在资源股的带动下,A股一路攀升至3186点。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4月16日,中国开始逐步走向金融期货时代,但由于在推出初期由于机构没有进场,当时股指期货每个账户持仓规定不超过100手,给大资金的机构投资者的操作带来极大的不便。50万的入市门槛限制了散户参与的数量,没有足够的对手盘,机构投资者很难进场大规模交易。而证监会2011年5月4日才公布QFII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正式允许外资机构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不过考虑到股指期货是我国近年来上市的首个金融期货产品,国内投资者普遍缺乏交易经验,为了保证股指期货市场平稳运行,证监会要求在“逐步开放、有限参与、风险可控”的原则下,QFII参与期指交易应当以满足其资产风险管理需求为目的,不鼓励进行套利和投机交易。QFII参与股指期货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利用股指期货在境外发行衍生产品。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我国相关部门监管到位,外资很难通过股指期货来操纵市场,更多的是利用投资者的恐惧心理,在行情趋势面临方向性选择的时候投资者容易失去理智,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投资者做出非理性的决定。而几次在外资抛售中资银行股的消息出来的时间点都是指数面临方向选择的时刻,不少持仓的投资者就开始恐惧,失去理智抛出廉价筹码。
今年10至11月外资大规模减持中资银行股
见底2307.15点 能否走出跨年行情
总结历次外资大规模减持中资银行股后市场的表现看,发现历次外资配售中资银行股,A股往往迎来大涨行情,而近期外资减持中资银行股潮再次袭来,A股能否走出“吃饭行情”?
刚过去的10月份,农业银行H股先后遭受德银和摩根大通的减持。联交所的资料显示,德银于10月11日以每股平均价2.968元,减持农行(01288.HK)2.81亿股,涉资约8.35亿港元。而摩根大通则在10月20日,场内减持5041.52万股H股,每股平均价2.78元,涉套约1.4亿元。上述外资股东的所持的农行股份是在今年7月18日获得流通权。
从10月外资减持中资银行股前后的沪指运行情况看,德银减持农行H股后,10月12日沪指大涨3.04%,从早盘探底最低点2318.63点后一路上涨至2421.69点,最终报收2420点,而随后的三个交易日沪指都报收在2420点之上。
到了11月份外资继续大规模减持中资银行股,11月9日,高盛减持了17.52亿股工行(1398.HK)H股股份。尽管比原计划出售24亿股的出售规模大幅缩减,但高盛此次也套现约85.5亿港元,每股作价4.88港元(合63美分)至每股5港元。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1月15日午间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在14日接到美国银行公司通知,美银在11月11日和11月14日同意以协议转让方式向几家机构投资者转让约104亿股该行H股股份。据建行的公告披露,此次美银转让的104亿股H股约占建行已发行总股份数的4.14%,有关交易预计将在2011年第四季度完成交割。在此次转让后,美银还持有建行21.48亿股H股,约占建行已发行总股份的0.86%。
10月24日见底2307.15点以来,沪指几次冲击2500点关口未果,指数在2400点到2500点之间构筑一个整理平台,市场又到了选择方向的时刻,而外资在这个位置减持中资银行股,或又是一次“左手倒右手”的诱空游戏。首先,目前历史上淡马锡接盘外资抛售的中资银行股后,A股往往迎来大幅上涨行情。美国银行出售的建行104亿股H股中,淡马锡购买了近三分之一,使其持股比例从8.1%升至接近10%。同时,中国国有相关机构则购买了美银所售的另外大部分建行H股股份。其次,沪指的年K线已经连续两个阴线,而A股历史上年K连续出现两根阴线时,第三根年K线都是阳线,按历史会重演的规律看,A股明年收出年K线为阳线的概率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