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比亚迪:骨子里的好战者王传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7 03:25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余跃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一套深黑色的西装,配上一条灰黑格子的领带,与十几年前保持着同样发型的王传福有着愈发成熟的装扮。

  11月9日,深圳,远离媒体与公众视线许久的王传福意外现身,语速依然保持着创业之初同样的不紧不慢,头微向左偏,右手掌伸开,随着语调的变化在空中缓慢挥动。

  如果不是近期比亚迪汽车销售业绩下滑,又遭遇裁员风波,王传福这会儿可能还会在比亚迪深圳总部“六角大楼”二楼的办公室里看书,又或是在比亚迪坪山工厂的各个车间里走动。在这场与媒体4小时的沟通会中,他以“认错”开始,以“努力”结束。

  这是一个显著的变化,他似乎开始刻意让自己显得温和与谦逊。

  自十几年前开始创业再到2005年进入汽车行业,王传福一直都是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自我预言家。很多时候,王传福会对质疑和嘲讽置若罔闻。但现在,他不再穿着那件“标志性”的深色纯棉夹克、搭配竖条休闲衬衫、脖子上挂着工号牌,而是换上了西装,开始耐心地回应外界的质疑。

  “1995年下海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国有企业铁饭碗打掉,再搞一个更好的饭碗。”王传福回忆说,“当时的目标也很简单,自己创立的企业不能倒掉,要持续地经营并且赚一点小钱。”

  那时候的王传福冲劲十足。和中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家一样,王传福喜欢加班到深夜。在2005年进入汽车行业之初,他为招揽更多的汽车人才,与时任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廉玉波(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汽车总工程设计师)在上海金茂大厦谈了几个通宵。

  他极力说服这个伙伴,汽车投入大、研发高的说法,其实是对手给后来者不断营造的一种产业恐吓,而“汽车说穿了不过就是一堆钢铁”。最终,与每一个刚进入比亚迪的员工感受类似,廉玉波也为王传福极富煽动性的话语和激情所打动。

  2003年3月,当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得知比亚迪决定造汽车后,表现得异常惊讶、不解甚至是愤怒,一时间各种质问的电话几乎把王传福的手机打爆:“王总,你要是买下秦川汽车,我们就要抛你的股票。”不过,比亚迪当年还是完成了收购秦川。当然,之后的几天内,比亚迪市值蒸发掉30多亿元。

  外表淡然冷静的王传福,骨子里却是“好战”的。在成为众所周知的“电池大王”后,王传福说,“没有对手,好无聊。”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后,他口出“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的狂言。奇迹般地,从电池行业转战汽车这个已经充分市场化的行业,他的汽车梦想在2009年达到巅峰,但又从2010年开始遭遇下滑。

  2011年9月,当一群曾经听着自己的演讲而热情澎拜加盟比亚迪的年轻员工,在六角大楼门口拉着横幅抵制“没有赔偿的裁员”时,王传福选择的不是面对,而是快速走回了自己的办公室。此时的他或者心情颇为复杂,这是比亚迪的艰难时刻。王传福承认“在发展过程中犯了一些错误”,并且尽量使自己的语气显得诚恳,而不再是一种技术工人的偏冷语气。

  不过,45岁的王传福依旧充满着求胜的欲望,他丝毫没有退却的念头。“从我的兴趣来看,我愿意做科学家,有空就去实验室,我认为这是一种享受,如果有人愿意帮我管理企业,我更愿意退回到实验室,从技术的角度,我可以看得更高、更深。”王传福说,“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再过几年,企业过了1000亿元,有多家子公司上市,到那个时候我们才可能做一些管理上的架构调整。”

  于是,在这个由他一手创建的商业王国里,依旧弥漫着浓烈的“王氏风格”。比亚迪仍然坚持着最为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公司大小事务王传福都要亲自过问。他甚至每个清晨都要翻一下所有的报纸,看看有哪些不利于比亚迪的新闻报道。

  “比亚迪和别的企业不一样,本来是做国际化代工的产业,今年500亿元的产值里面,差不多有300亿元属于代工。”王传福说,很早之前,比亚迪就已经被摩托罗拉、诺基亚这些大企业“调教过、修理过”。而比亚迪在汽车业务上的错误,只需要专家和人才的调动“把汽车这些小问题抓一抓”。

  在发布会的最后环节,王传福还是谈了一些关于比亚迪发展愿景的内容。在台下的一片质疑目光中,他依然说:“只要改变错误,比亚迪仍旧可以成为世界第一。”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