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过后 消费概念股投资机会寻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1 03:4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晓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三年前的国庆长假笼罩在一片金融海啸的愁云惨雾中,而今的“十一黄金周”又再度面临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危机的困扰。
尽管如此,从历年的股市表现来看,消费概念股在“十一黄金周”之前都会面临短期的股价刺激因素。
今年也不例外。在国庆长假的消费预期刺激下,包括汽车、食品饮料等相关行业在内的受益板块仍然得以在弱市中胜出,取得了与同期沪深300指数比较的相对收益。
本报记者注意到,尽管酒饮料行业在9月出现了补跌态势,全月跌幅达12.74%,但该行业仍是截至目前大消费行业中唯一一个取得正收益的行业。截至9月29日收盘,酒饮料行业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3.77%,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指数。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沪深300指数的累计跌幅已达17.26%。
消费概念分化
来自益盟操盘手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次贷危机影响下的2008年国庆节前的9月份,在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6.19%的情况下,包括旅游、汽车、家电以及商业百货在内节日消费行业均取得了相对收益,上述行业9月指数涨跌幅分别为-1.70%、1.38%、-1.71%、-4.71%。
不过,消费概念股表现也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当年9月,航空运输、酒店餐饮、酒饮料等行业却跑输了同期沪深300指数基准,全月上述三大行业指数分别下跌8.02%、14.31%、13.35%。
在2008年1月至9月期间,在同期沪深300指数大幅下挫57.97%的情况下,由于全行业出现亏损,航空运输行业累计跌幅更是高达77.95%。此外,汽车行业的累计跌幅也超过了七成,达70.34%。与此同时,旅游、酒店餐饮、酒饮料、家电四大行业累计跌幅也分别为59.09%、54.27%、51.48%、54.32%。
而今年虽受欧债问题的影响,但市场表现的情况又不尽相同。截至目前,除酒饮料行业以外,按相对收益高低排序的话,汽车、酒店餐饮、旅游、商业百货、家电、航空运输行业今年以来的累计收益分别为-8.78%、-17.27%、-17.42%、-18.33%、-19.10%、-35.90%。
相比之下,航空运输行业依旧是国庆消费板块中表现最弱的一个板块。截至目前,航空行业PB相对沪深300指数的PB是1.29倍,2005年以来均值是 1.26倍;机场行业 PB相对沪深 300指数的 PB是0.76倍,2005年以来均值是0.95倍。
华创证券分析师高利分析认为,尽管国庆长假将会带动10月上旬客运量和客座率环比回升,但大盘系统性风险以及四季度航空淡季盈利能力的影响将使得航空运输行业难现大的投资机会。
国泰君安研究员宋伟亚称,7-10月是航空行业传统旺季,继而将转入淡季。中期而言,周期弱化仍是航空股作为传统强周期品种展现弹性空间面临的重要障碍。因此,对于航空行业的相对收益预期应适当降低且操作博弈能力要求较高。
对此,益盟操盘手分析师指出,与2008年的国庆长假相比,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消费背景多有不同。一是政策背景不同。自从2010年开始定调调结构之后,消费成为了政策重心之一,对外补贴,对内行业整合提升了消费行业的竞争力。二是居民意愿不同。一方面是减税提升了消费力,另一方面是高通胀让用户有购买大件的需求,包括年轻一代消费需求的提升(比如汽车等)。三是企业盈利情况有所不同。从今年半年报来看,大部分消费类企业业绩均实现了持续增长。
汽车行业:“十月革命”
“汽车板块是现在少有的低估值品种之一,十月消费有望成为板块启动的引线。”前述益盟操盘手分析师称。
爱建证券研究员张志鹏认为,汽车行业的投资机会主要来源于实际盈利与估值的两头驱动。目前,汽车行业最大的优势在于低估值,无论是从绝对还是相对的角度来看。
“部分优质上市公司在其实际盈利的驱动下,将率先被市场发掘其价值,个股机会有望在四季度得到充分展示。”张志鹏称。
截至目前,汽车板块估值水平已到达历史最低位附近。国金证券测算的整车板块重点公司平均估值已仅为 2011年11倍PE,零部件板块也仅为 14倍PE(盈利预测已考虑了一定程度的业绩增速下行风险)。
国金证券分析师吴文钊认为,当前汽车板块估值水平已充分反映市场悲观预期,下行空间非常有限(历史最低估值为10倍,意味着最多10%的下行空间)。
“由于消费旺季的到来以及政策面的推动,汽车销量冲高是大概率事件,行业数据也会好看。届时,行业内的优质个股应该会有脉冲式的估值修复行情。”宏源证券分析师祖广平表示。
吴文钊称,鉴于汽车板块当前良好安全边际及早周期特征,配置汽车板块已足可跑赢大盘并至少获得相对收益。
目前,我国通胀水平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紧缩性调控政策也将面临适度调整,这一制约汽车行业的根本因素已趋于衰减。
更为重要的是,6月份以来汽车行业本身无论销量还是增速都已较上半年有明显改观,行业需求正趋于稳定增长。此外,汽车行业面临的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已经基本消除,明年行业有望恢复较快增长。
“汽车行业是早周期行业,宜适当提前配置。我们发现汽车销量增速回升可领先GDP增速回升约一个季度。初步判断,汽车行业的景气向上拐点有望在明年一季度出现。”吴文钊表示。
张志鹏认为,随整车行业增速缓慢回升,部分前期被错杀的优质公司实际盈利水平将被市场所重视,其估值有望得到修复。如乘用车行业的上海汽车、大中客行业的宇通客车和金龙汽车、轻客行业的江铃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的华域汽车、天润曲轴、万里扬、亚太股份等。
食品饮料行业:“休整期”
值得一提的是,自年初至今,食品饮料行业是整个A股市场表现最好的行业板块,涨幅达到3.77%,位居三个涨幅为正的板块行业之首,远远跑赢大盘(沪深300指数同期涨幅为-17.26%)。
不过,安信证券分析师李铁则认为,根据近年来的市场规律,其预计四季度乃至明年一季度食品饮料行业将进入一个“休整期”。虽然食品饮料行业在每年的第一和第四季度处于销售旺季,但市场表现反而不佳。
事实上,2011 年食品饮料行业并不是全程跑赢大盘。行业实际是从4月份发力的,5月份开始跑赢大盘。如白酒和葡萄酒行业作为食品饮料行业权重最大的子行业,其走势基本与整体食品饮料的走势相近。今年年初至4月中旬,这两个行业都跑输大盘,真正发力是在一季度之后。
“主要是由于市场在炒旺季前行业的各种预期(中报、提价等),一旦预期兑现,真正进入旺季,机构就开始转向其他行业板块,我们认为今年的情况也将如此。”李铁称。
此前,白酒、葡萄酒行业上市公司亮丽的中报表现以及五粮液如期提价使市场对行业的预期也一一兑现。
截至目前,食品饮料行业2011 年动态估值水平在A 股各行业中已经列第五位,仅次于信息服务、餐饮旅游、电子元器件和农林牧渔行业。
李铁同时也表示,尽管白酒、葡萄酒行业四季度将进入一个“休整期”,事实上白酒行业、葡萄酒行业公司仍是食品饮料行业增长最为确定(往往大幅超预期)、估值最具安全边际的子行业。目前,行业公司正在积聚力量,待来年一季度后随着估值顺利切换,行业又将演绎出新一轮波澜壮阔的行情。
此外,食品饮料行业内部子行业之间也将出现切换,从白酒、葡萄酒行业转向年初至今涨幅较小、原料成本出现向下拐点、盈利预期改善的大众快消费品行业如乳制品、肉制品和啤酒行业。
李铁称,主要是考虑年初至今涨幅不大、价格粘性大、成本弹性高且下降明显、盈利能力改善预期强烈的行业。自年初至今,其他食品饮料主要子行业的表现是差强人意。除啤酒行业外,乳业和软饮料行业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跑输大盘,只是在近期才有所表现,而肉制品行业更是因瘦肉精事件跌入谷底。
零售行业:期待消费需求释放
山西证券研究员樊慧远称,在今年4月以来大盘持续下跌过程中,零售板块市场表现欠佳,没有体现出防御性特征。不过,如果国庆小长假消费市场能保持旺盛增长,那么零售股有望迎来一波超越市场的行情。
从短期看,进入四季度后,国内消费市场将迎来连续两个季度的相对旺季,国庆节、圣诞节、元旦节、春节也将接踵而至。届时,节假日所带来的消费需求释放值得期待。
樊慧远表示,零售行业此前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CPI 持续高位运行,消费者因为生活成本增加而缩减可选消费品消费量的预期一直挥之不去;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投资者担忧网购平台会侵蚀传统实体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预付卡新政的推出可能对消费单价较高的百货门店产生一些实质性影响;租金和人力成本的快速增长,也给零售企业盈利能力带来挑战。
截至目前,从相对估值角度看,零售行业的 TTM 估值为 27.77倍,而全部A 股的TTM估值仅为 14.01 倍。零售行业相对全部 A 股的估值溢价率为98%,高于历史平均 71%的水平。因此,横向比较的话,零售行业并不算被低估,还是享有了经济转型大环境带来的消费类板块溢价。
“对零售业来讲已经没有什么更差的了,而所有不好的预期也都已被市场反映。虽然短期缺少催化剂,但长期看,无论是相对收益还是绝对收益,商业都是有投资价值的。”长城证券研究员姚雯琦认为。
从历史上看,商业股估值探底曾有二次,分别是2005年6月和2008年10月。其中,2005年6月的估值探底是全市场价值理性回归以及2002 年、2003年累积的经营风险集中爆发的结果。当时,行业估值探底到滚动PE25倍。
而2008年主要是受累经济不景气影响消费需求,对商业产生实质性冲击,具体表现为GDP下滑,消费信心萎靡,食品和服装收入增速下降,重点百货企业、超市企业收入增速下降,行业净利润下降,甚而在3个季度后出现负增长,行业估值下探到19倍的滚动PE,15倍的动态PE。“不过,本轮经济下行并不同于2008 年的经济危机,对消费的影响程度也会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就业形势良好,预期稳定,消费需求稳定。”姚雯琦强调。
截至目前,影响消费需求的中长期因素并没有改变,行业增长无忧。其理由在于,一是中国已进入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短缺将是常态,劳动力成本上涨也即意味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二是2008年经济危机后,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成为劳动力就业的稳定器,不仅稳定了本地区的就业,也稳定了东部地区的就业预期。收入上涨、收入预期稳定,消费需求根基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