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消费行业受益扩内需新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9 09:59 来源: 大众证券报

  记者  刘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本周三结束。会议指出,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扩大内需的主要内容中首次出现了“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提法。为什么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对扩大内需有什么意义?

  政策解读    两因素导致扩大中等收入人群

  “从以往很多国家走过的路来看,扩内需就必须把中产阶级这块收入提高才能有效刺激消费。”国海证券宏观分析师邹璐昨日在接受《大众证券报》采访时分析认为,低收入这块边际效用高,但是可提供的扩大空间则比较窄;而高收入虽然财富比较多,但是这部分人群比较少,因此边际效用比较低,对扩大内需的作用比较小。“所以扩大内需最重要的还是在中产阶级这一部分,如果中产阶级的规模扩大,整体收入结构成为橄榄型健康结构的话,社会经济结构才有庞大的消费基础,这样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从依靠投资向依靠消费这块增长。”

  东吴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黄琳则也对记者表示,对于中等收入者并没有明确的定义。美国是典型的橄榄形,两头少,中间多,中等收入是整个消费中占比最大、最有力量的一个阶层。橄榄型的社会结构不仅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更稳定的作用,而且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更强。“低收入者的收入再增长也不会增加太多的消费,这是因为他们的整体基数比较低,在增加收入之后他们可能会把钱存起来或者用于其他的保障;而高收入阶层,他们的钱很多,但他们的消费达到了瓶颈。只有中等收入者这块消费最容易拉动,如果把中等收入的比重增加,这对拉动内需的作用才会更大。”

  需要注意的是,“中等收入陷阱”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国际经验表明,因经济转型不成功而陷入停滞和增长“瓶颈”境地的并非个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在经历了二三十年增长的“黄金时代”后,经济增长开始陷入停滞;90年代,日本在一个更高的发展层次上也进入了“失去的年代”,经济开始一蹶不振。

  “通俗点说就是,一个经济体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这个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到10000美元之间时,如果从投资转向消费、财富向居民手中转移这个过程没有进行顺利推进的话,就容易陷入发展停滞的阶段。”邹璐进一步指出,目前来看,我们正处于这个坎,能不能跨过就需要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也是金融危机之后,我们之所以强调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因。“现在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否则经济没有新的增长动力。”

  黄琳也表示,也许是政府也考虑到了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因此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从而改善财富分配、收入差距问题。

  未来趋势    抑制房价有利于减负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个大方向,未来怎么提才是重点。邹璐认为,未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主要还需要从收入、税收和体制三个方面着手。收入方面,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这其中包括提高劳动报酬、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税收方面,需要降低个人所得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而体制方面,则需要通过大力保障民生,解除居民的消费后顾之忧,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扩大内需的基础,同时也直接拉动消费增长。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问题,也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手段,”邹璐表示,总体来看未来我们还应当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里面还包括抑制房价,因为房价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占比很大的部分,把房价降下来,有利于减轻中等收入人群的负担。”

  此外,黄琳还建议,增加就业也是“扩中”的一种手段,这其中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从此前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几个支柱产业来看,当前都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房地产业受制于国内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口行业则受制于海外市场需求的不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国内人口红利进入尾声,劳动力成本趋势性上升的背景下,将难以继续高速发展。而发展服务业的优势是不需要太多新科学技术的研发,同时,发展服务业最需要的关键就是广阔的市场。我国的服务业占GDP比重仅为43%,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与我国发展阶段大体相当的国家50%左右的水平。因此,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能拉动大量的社会就业。

  市场影响    大消费行业受益扩大内需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最终将于扩大内需紧密联系,这对市场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华创证券宏观策略研究主管华中炜认为,“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这样的提法是以前没有过的,后续的动作值得关注。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促进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加强流通体系建设等,同时也排除了重复2008年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政策的可能性。

  “既然是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推动向消费型经济结构的发展,必然会在居民医疗、消费、吃住行方面都会有相关发展,”邹璐表示道,从行业方面来看,医药、食品饮料,这种大消费行业未来都会有很大空间。此外,考虑到生活品质的提高,因此娱乐、健康服务也会从中受益,对文化教育行业也会有推动作用。

  黄琳则表示,“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会对市场上相关行业产生影响,中等收入阶层是消费潜力最强的一个阶层,未来与服务业相关的行业都可能从中受益,比如物流、物联网、金融、教育、娱乐、文化等行业。“总体来看,大消费行业都值得关注,在外部环境恶化、投资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明年拉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将落在扩大内需上。而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是远景目标,这将带动中国的大众品牌消费的发展。”

  本周关注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成最大亮点

  作为10年来最晚的一次会期,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关注。如果说,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坚持房地产调控的“定调”早已在意料之中,那么“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提法则让人眼前一亮。继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提出“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之后,“中等收入者”再次明确进入中央政策视野。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意义何在?怎样才能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链接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

  ●2010定调2011: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

  ●2009定调2010: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2008定调2009:扩大内需

  ●2007定调2008: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

  ●2006定调2007:继续稳健财政政策

  ●2005定调2006:继续搞好宏观调控

  ●2004定调2005:巩固宏观调控成果

  ●2003定调2004: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

  ●2002定调2003:积极财政稳健货币政策

  ●2001定调2002:扩大内需

  ●2000定调200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1999定调2000:突出抓好国企改革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