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保险行业:养老险改预期 10倍业务倍数是估值底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0 14:51 来源: 证券时报网

  养老险将是保费新的增长点。

  从美国历史来看,保险行业的发展既与人口红利紧密相关,也与政策优惠紧密相连。从40年代的传统险到60年代的健康险再到80年代的养老金计划,每一步发展都顺应历史,并被受政策呵护。截至2010年,年金业务已占美国寿险行业保费收入的51.4%和准备金的64.5%。

  再看中国,健康险发展受限于落后的医疗体制,在缺乏单病种核算的大环境下步履维艰。面对迫在眉睫的老龄化,利用税收政策推动养老险发展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正当其时。2011年年金业务占寿险行业保费的4.1%,相当于40年代的美国。

  税延政策执行无悬念。

  年初温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提出“搞好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尽管劳动社会保障部与保监会就额度划分尚存争议,审批需要走流程,但尽快落实国务院精神是主线,不容质疑。

  保守预计提升行业新单标准保费4.9%。

  就上海试点来看,上海2010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口为393万人,假设60%属于纳税人口,即236万人可能参与税延养老险。我们假设最终50%的纳税人口参与,即118万人。假设养老险和年金分别享受500元/月的税收递延额度,合计1000元/月。由于年金业务由银行、基金、保险分享,假设保险行业争得40%市场份额即200元/月的税收递延额度,两项合计按人均700元/月缴费额度测算,则总共可贡献新单保费99亿元。假设利用10年时间达到这一目标,则年均贡献新单保费9.9亿元,可提升现有上海新单标准保费的8.1%。

  就全国铺开来看,全国2011年所得税纳税人口为2400万人,同样假设最终50%的纳税人口参与,即1200万人。按人均700元/月缴费额度计算,则总共可贡献新单保费达1008亿元。假设利用10年时间达到这一目标,则年均贡献新单保费101亿元,可提升现有全国新单标准保费的4.9%。10年后,税延养老险资产规模为5544亿元,是目前总资产6.2万亿的8.9%。

  就上市公司而言,新单保费增速预计远快于行业水平,因为该业务市场集中度高,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上市公司占有。

  渠道资源是关键,上海太保领先,全国平安有优势。

  为了避免价格恶性竞争,预计保监会将统一产品定价。渠道资源整合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比如可以将年金和养老险一起做,可以综合利用银行渠道优势和产险在机构业务方面的客户资源。在上海市场,背靠长江养老险80万客户资源,太保优势明显。在全国市场,平安凭借综合金融背景和已有年金业务优势,有望抢占先机。

  改变行业预期,10倍新业务倍数将成为估值底线。

  目前平安、太保、国寿、新华股价隐含的2012年新业务倍数分别为2.3倍、6.4倍、6.9倍、8.9倍,分别对应2013年、2014年、2014年、2015年的清算价值。由于税延养老险政策将带来行业新的增长点,带动估值理性回归。假设养老险可以弥补悲观预期下的行业新单保费下滑,即一年新业务价值零增长,在10%的贴现率假设下,至少也应有10倍新业务倍数。一年新业务价值有增长的太保和新华,至少应有15倍新业务倍数。按10倍新业务倍数测算,平安、国寿2012年估值分别为58元/股和20元/股,较目前股价分别有42%和13%的上涨空间。按15倍新业务倍数测算,太保和新华2012年估值分别为28元/股和43元/股,较目前股价分别有33%和28%的上涨空间。综合考虑养老险和年金业务储备情况,维持平安和太保“推荐”评级,国寿和新华“谨慎推荐”评级。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