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第二波仍将是结构性行情 大盘恐将继续盘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2 13:37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大盘股搭台、小盘股唱戏的局面将重新开始

  第一波结构性行情“成绩单”已见分晓。在10月24日2307点起步之初,笔者就认为这将是基本面微调下的结构性行情。实践证明:第一波反弹中,上证指数从2307点到2536点,只涨了9.9%;深成指从9653点到10791点,只涨了11.8%;中小板从5374点到6168点,涨了14.8%;创业板从741点到911点,涨幅高达22.9%。因此,创业板、中小板是这轮结构性行情的领涨者、获益最大者。

  大盘在2500点上方为何犹豫不决?

  自本周三,大盘已在20天线和5周均线上方连续收盘两周,在2500点上方连续收盘6天,盘中几次冲到2536点。照理,大盘还有上冲2550—2600点的能力,但却未在2530点上方收盘一天。这表明,2550—2600点区间的套牢盘压力实在太大,获利盘了结的愿望很强烈,场外新增资金无追涨意愿。再加上希腊、意大利事件的发生,欧美股市暴跌,以及A股大盘股中交股份在偷偷进行发行路演,致使第一波反弹提前结束,与笔者原先定出的2500点、2550点两个目标位基本相符。而一旦回到2500点下方,就迅速缩量,机构不敢大肆做空。因为本轮反弹的第一周连涨5天,跑步进场建仓的成本在2450点左右;第二周大盘逆欧美股市大跌而上涨的筹码成本在2450点至2500点;第三周的成本都在2500点以上。既然2307点的政策底已被市场认可,那么经过三周的换手,2400点到2450点的新底部区,业已形成。这样,30天线2430点到五周均线2450点,将构成第一波回撤的底部和第二波的起点。

  第二波为何仍将是结构性行情?

  一是,10月份CPI如数周前所料,降到了5.5%,预期11月、12月的CPI将进一步降到4.8%至4.5%,通胀拐点已明显形成。本周一年期央票下降1.1个基点,表明紧缩周期已经结束。虽然年内无降息的可能,但“降准”的概率很大,这将是货币松动的信号。

  二是,证监会新主席上任后,股市政策也略有微调。如强制上市公司分红、加强新股发行的改革和市场约束、首次要求大盘股发行注意市场风险、将原先市场预期的年内三个大盘股发行的节奏明显推迟和放缓。

  三是,政策对部分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如文化传媒、新材料、云计算等。政策造就的这些热点,至少可以管1至3年。所以,本轮结构性行情的热点不是短暂的,并随时可以切换的纯概念、纯题材,而是有着持续的成长性和延续性,投资者切不可用静态业绩和市盈率观之。

  四是,由于明年欧美经济普遍不景气,中国经济增长将适度放缓。因而,以往强调保增长时比较活跃的资源、房地产、钢铁、银行等行业,不可能再成为领涨板块。结构性行情的不同板块涨幅的巨大差异,在今冬明春行情中还将延续下去。

  建议

  对大盘缩量盘整要有思想准备

  记得2008年10月28日1664点见底以后,11月至12月大盘一直在1730点至1800点区间盘整,等待货币政策的转向,次年8月才见到3478点。现在的情况颇类似:10月24日2307点见底反弹,11月到12月很可能就在2500点到2600点区间盘整,消化大盘股扩容的压力,等待货币政策松动的信号。

  虽然,明年不可能再有2009年初新增4万亿投资那样的重大刺激政策,上证指数也决不可能再出现当时那样的翻倍行情,但振荡箱体逐步上移、高科技型中小盘股(伴随高送转)的火爆行情,定将出现。近期传媒、软件股的短期内迅速飙升甚至翻倍行情,便是明春行情的预演。目前,公募、私募、社保、游资正迅速大量地介入新热点股,表明市场敏感主力的资金对政策性题材和股价弹性的追逐,已远远超过对其基本面和静态估值的注重。大盘股搭台、小盘股唱戏的局面又重新开始了。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