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A股放量下挫失守2500 暴跌由三大原因推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7 04:02 来源: 信息时报

  沪指大跌2.48%,机构认为信心不足是主要原因

  □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徐岚

  投资者对10月24日以来的反弹成果还未品尝多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一个关于中国银行业面临系统性风险的“喷嚏”,就将A股打回2500点之下,270亿资金仓皇出逃,市场恐慌情绪再次到达顶点。

  实际上,近日消息面应该是偏暖性的,降息呼声日趋高涨,“十二五”规划进入密集发布期,政策利好为何“扶不起”A股?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市场信心极度脆弱是目前A股的主要问题,股市无法聚集人气,市场无论对于经济面还是政策面都缺乏良好的预期。“信心诚比黄金贵”,在信心缺失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普遍对后市持谨慎态度。

  半个月涨幅一朝尽失

  一直对科技股不以为然的巴菲特竟然斥资107亿美元入股了IBM,连带着A股市场上和巴菲特“沾亲带故”的A股股票纷纷搭上“直升机”飙涨。然而,“股神”效应未能改变A股昨日的颓势,沪综指以接近全天最高点的2529.07点开盘后一路振荡下行,相继跌破2500点整数关口及多条均线支撑,最终大跌2.48%收于2466.96点。只用了一个交易日,大盘就将10月28日以来的涨幅尽数吐出,回调之猛烈让人瞠目结舌。

  伴随股指大幅下挫,沪深两市个股普跌,上涨个股仅143只。权重指标股板块一片绿意,沪深300个股翻红的仅有7只,近半数个股跌幅均在3%以上。总市值排名前30位个股全线下跌,其中中国太保大跌5.21%,中国平安(微博)跌幅也超过了4%,连带着金融板块也是跌声一片,银行股的跌幅几乎均在1%以上。

  而中小盘股作为此波反弹的先锋,更是成为昨日杀跌元凶,获利盘集中出逃的迹象极为明显。在周二刚刚创下两个多月新高之后,创业板和中小板昨日均被打回原形。创业板指昨日跌幅一度超过3%,至尾市才稍稍拉起,最终下跌2.98%收于893.51点。中小板情况同样惨烈,中小板指跌幅达到2.79%,是8月9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板块中95%的个股随大势下跌。

  昨日市场表现出明显的放量暴跌局面,沪深两市成交额放大至1826亿元。信龙数据显示,A股昨日成交中资金流入性成交仅有739.58亿元,资金流出性成交却达1009.33亿元,两市资金净流出269.75亿元。资金流出明显,而且资金全天呈现流出状态,期间甚至没有组织过有效的反弹,市场整日都处于弱势之中,一片仓皇出逃局面。

  暴跌由三大原因推动

  在政策面、消息面暖风频吹之时,为何A股突现大跌?盘后的梳理中,机构将A股暴跌的原因归之于以下三点。一是IMF称房价下跌将牵动中国金融稳定;二是高盛率领外资投行集中减持;三是国际板即将推出传言再袭股市。

  然而细细追究便可发现,这些利空几乎都是“炒”过几次的“剩饭”。房地产市场的危局早已成为国际投行、评级机构下半年来“唱空”中国经济的手段,从高盛到标普、惠誉、穆迪等几乎无一错过;高盛唱多做空的消息上周四即已曝出,市场人士也分析过外资并非不看好中国市场,只是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而有关国际板的传闻从去年开始就没有消停过,今年年初甚至有专家预测年内推出可能性较大,但至今仍然“只闻楼梯声”。

  东兴证券研究所所长银国宏认为,市场信心不足或许才是暴跌元凶。银国宏认为,从理性角度判断,A股市场的确可能真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性底部区域。但目前市场信心处于缺失状态,这种信心的缺失不仅体现在宏观政策上,还有包括对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等多方参与主体不当行为的信任危机,对银行、地产等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持续性的怀疑,以及在近四年长周期低迷中对股市收益率不确定的担忧。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也认为,A股的持续低迷主要是源于股市信心极度脆弱,无法聚集人气,市场无论对于经济面还是政策面都缺乏良好的预期。

  分析人士的这种判断也得到了投资者的证实,和讯网(微博)昨日一项投资者调查显示,45.58%的投资者认为A股“小头部已露,会继续破位下行”,40.7%的投资者目前的状态是“对A股无信心,空仓观望”。而类似“市场信心脆弱”、“情绪低迷”等词汇,也频繁出现在近日机构研报中,成为券商谨慎看待后市的主要因素。长城证券(微博)认为,近日沪指走势异常艰涩,前期领涨的热点板块调整,表现出场外做多资金仍然犹豫不决,多空双方纠结无奈的困局,充分显示市场对于系统风险的担忧仍然挥之不去。而申银万国(微博)昨日也表示,大盘大幅下挫、指数有破位迹象,表明市场对房地产业的担忧愈演愈烈,进而影响了整个传统周期性板块的表现。

  机构对后市多持谨慎态度

  在信心缺失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普遍对后市持谨慎态度。华泰证券昨日最新研报认为,大盘缺乏向上动力,市场短时间内将在一个相对狭小区域中运行,沪综指在上方2550-2580点附近压力依然较重,如果没有政策上的实质利好,短时间内突破的可能性较低,投资者可适当降低仓位。

  而这种缩量振荡的判断几乎成为机构的共识,广发证券(微博)认为,从市场内部来看,A股自11月3日以来的高位小幅振荡已有多个交易日,“涨时重势”,长时间的横盘无力上攻,股指难免“久盘必跌”。而从经济形势来看,尽管市场盼涨心切,但国内外的经济、金融形势都不支持股指的长期上扬,弱市中的操作仍宜谨慎,宁可错过切勿做错。

  虽然大势没有太大机会,但是继续演绎结构性行情也是市场的普遍预测,而中小盘股这段时间虽然大起大落,但仍然赢得了机构的普遍青睐。一方面,从估值来看,2011年初至今中小盘股票表现相对疲弱,是一个估值去泡沫化的过程。东方基金认为,中小盘股历经了2009年至2010年的大幅上涨后,一度积聚了较高的估值泡沫,但是经过今年上半年市场的深度调整,加之业绩方面大批中小市值公司表现出良好的基本面和确定的成长性,目前中小盘股的估值压力已基本消化,估值从中长期看正进入合理水平。

  另一方面,从市场热点来看,随着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政策的到位,市场对中小企业发展前景预期有望持续改善,中小盘股更容易获得超额收益。东北证券昨日研报认为,从市场偏好上看,市场中整体以板块轮动为主,尤其是新兴产业相关概念股持续活跃,表明在当前经济回落且幅度难以确定之时,依靠政策微调下的有利环境对中小盘个股的追捧,尤其是近期部分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纷纷发布,有效带动市场预期。在经济转型时期,新兴产业或将持续成为市场热点。因此,目前市场风格分化仍将延续,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小盘股仍将保持持续活跃。

  事实上,部分基金今年三季度选择主动出击中小盘股的策略,从目前来看就已取得了一定成绩。据Wind统计,今年三季度基金对365只个股调高持仓比例,其中持股比例环比提高5个%以上的79只个股,自10月24日以来的平均涨幅达13%,远远跑赢同期大盘。在投资策略上,中小盘股的估值优势与追逐热点仍然是机构关注的重点。长江证券(微博)建议,对于部分盈利能力较好且估值下降幅度较大的上游行业以及经营杠杆较低的轻资产高周转行业,投资者可予以关注。东北证券建议关注新能源、节能减排背景下的能源开采服务配套、锂电池、海洋装备制造、环保设备、现代物流等相关板块优质龙头,以及农副产品价格会落下的加工产业、药材加工类板块及个股。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