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从权重板块看大盘趋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1 14:20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特约作者 智荣

  2010年以来市场主流观点对大盘判断屡屡失误,大多数机构亏损累累,表明他们缺乏对大盘趋势的准确把握。实际上,大盘自2007年10月中旬在6124点开始下跌,就发生了趋势性的大逆转。5年来至今的K线图表明大盘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前两期的文章笔者从宏观和市场等层面进行了分析,提示了市场的风险,本文从权重板块分析大盘走熊的原因。银行板块为何走熊?

  有人认为,银行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此话不无道理。银行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经济,代表着大盘走势。现在,银行板块的市盈率和市净率都只有2005年沪综指位于998点大底时的一半左右,而且破天荒地出现了4只破净股。最赚钱的银行居然沦落为估值最低板块,原因何在?

  经过前两年超高速增长,银行股业绩增速见顶回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银行股如此凄惨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这次央行扩大存贷款浮动区间,利率市场化终于拉开序幕。同时,随着WTO五年缓冲期的结束,外资银行巨头陆续进入中国。一贯养尊处优依靠垄断经营和高息差赚钱的中国银行业,未来将面临巨大挑战。

  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好看的报表下面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这不仅来自地方投融资平台和房贷,而且还来自自身庞大的规模。虽然我国GDP只有美国的1/2,全球的8%,但银行业总资产高达110万亿,与美国相当;央行的总资产达到4.5万亿美元,远高于美联储、欧洲央行的3万亿美元和3.5万亿美元;我国M2高达90万亿,超过全球1/4;M2/GDP高达189%,为欧美国家的2~3倍。就银行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比值数据来看,中国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中国银行业的“虚胖”显露无遗。同样糟糕的是,我国央行总资产中外汇储备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八十,而企业手中则几乎没有外汇,与美国刚好相反。这说明中国央行独自承担了总体经济货币错配的风险。银行板块呈江河日下之势实属必然。

  传统周期行业面临双重劫

  两市中权重板块基本都是强周期性传统行业,石油石化、房地产、煤炭、有色、钢铁、汽车等莫不如此。这些板块都曾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风光无限,但现在景气度下滑带动大盘不断走低。

  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是产能严重过剩,这是我国长期依赖投资拉动经济的恶果。近两年我国GDP增速大幅回落,这些行业必然受到巨大冲击。这次GDP回落是短周期和长周期的共振。我国经济已经持续高增长30多年,又适逢全球经济不景气,进入长期调整期是必然的。如果沿袭传统思路认为强周期行业的低迷是暂时的,这无疑有守株待兔之嫌。

  据统计,我国消耗了世界能源的18%,钢铁44%,水泥53%,同时引发了严重环境问题。照此下去,到2035年后我国碳排放量将占全球的50%。我国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这是一项长期任务。现在,中国石油股价创出历史新低,这是一个重大的标志,或许预示着权重板块的未来。

  扭转趋势的力量在哪里?

  投资者普遍又将希望寄托在政府救市措施上。这也是一个重大的误区。我们看到,引发大盘走熊的内在原因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权重板块景气度的下降。那么,期盼诸如降息、降准甚至取消印花税之类的当属隔靴搔痒。即使汇金再度出手或者暂停IPO这种重磅利好,也只能刺激大盘反弹一阵而已,犹如2008年“4?24行情”和“9?19行情”。很多人仍希望政府通过财政刺激、货币投放“稳增长”,殊不知这是饮鸩止渴,无法长期改变股市颓势。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才是扭转股市趋势的根本措施。当新兴产业真正崛起,成为两市的权重板块之时,中国经济转型得以真正实现,中国股市将再次迎来牛市。不过,这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前两年,数万亿财政投入获益的居然全是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这值得我们深思。没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质性的体制改革,发展新兴产业恐怕只是奢谈。我们看到,代表新型产业的创业板和中小板也一蹶不振。国际上,尽管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速比发达国家高出2倍以上,但从2010年10月至今年5月,代表新兴市场的摩根斯坦利远东指数下跌了15%,同期美国标普500指数上涨16.5%。股市的反向表现似乎显示出新兴市场命运多舛。■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