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保险PE投资开闸一年 2500亿整装待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3 02:08 来源: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记者 黄蕾 ○编辑 于勇

  在保险PE(未上市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开闸近一年之际,相关牌照终获放行。近日,中国人寿悄然拿到国内首张保险PE牌照,而中国平安也有望在不久后拿到PE牌照。保险PE投资胎动,若按2010年底保险业资产总额计算,合计可达2500亿保险资金将向PE领域整装待发。

  直接与间接投资并重

  2010年9月,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正式放开险资参与PE投资。对于投资比例,规定保险公司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的账面余额,不高于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

  按照2010年末保险业资产总额5.048万亿来计算,险资参与PE投资的总额将超过2500亿元。其中,中国人寿以888亿元居首,其次是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可投资PE资金规模分别达586亿元、238亿元。

  保险PE投资共有两个渠道,直接和间接。专注于中国投资市场的咨询机构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的最新调研显示,面对直接与间接两种不同投资方式,各险企选择各异,对于国寿、平安等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公司而言,直接投资是其首选。

  对于直接投资,各险企的选择基本趋于一致,即倾向于消费品、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制造业、医疗等行业的成熟企业,其投资方式多是上市前投资或者并购整合相关投资。

  不过,《暂行办法》有明确规定:“所投资产业处于成长期、成熟期或者是战略新型产业,或者具有明确的上市意向及较高的并购价值”,“不得投资高污染、高耗能、未达到国家节能和环保标准、技术附加值较低等企业股权”,“直接投资股权仅限于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企业的股权。”

  因此,采取间接方式将是摆脱行业限制的有效手段。另外,资产规模相对较少的保险公司出于风控考虑,也更倾向于间接投资,即投资PE基金。对所投资基金的选择,也将主要倾向于成熟基金,其中“母基金”会是相对理想的选择。但目前国内PE市场上可供保险公司选择的基金数量较为有限。

  在此现状下,一些保险公司开始探索以基金管理者的角色参与PE投资,即保险公司作为GP发行股权投资产品(基金),进而突破其股权投资资金规模占总资产5%的限制。接受投中集团调研的华泰资产管理公司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希望通过发行股权投资产品参与投资。显然,对于一些资产规模较小的险企而言,如果不能作为GP发行产品,其PE投资空间将十分狭小。

  团队建设进程不一

  由于此前保险公司的股权投资均须通过“一事一议”方式,逐一报送保监会审批备案,导致投资效率受到极大影响。而此次保险PE牌照的获批,意味着保险公司可在监管规定的额度内进行自主评估和自主选择。

  平台虽已搭建,人才仍是瓶颈。对于险企参与PE投资,业界普遍认为专业人才及团队的缺乏是主要难题,而对于团队及投资平台的搭建,目前各公司进度不一。

  据上述调研显示,国寿、平安、人保等保险巨头均设有独立的股权投资平台,团队规模在数十人左右。其他保险公司目前则均以旗下资产管理公司作为股权投资平台,但并未设置独立的股权投资部门,而是作为创新业务部或综合投资部门的一部分。

  对于险资股权投资开闸对PE市场的影响,业内人士认为,尽管险资可投于PE的资金总额高达2500亿元,但由于其直接与间接投资仍有行业、规模等诸多限制,因此对国内PE行业竞争格局暂无实质性影响。

  不过,参考近年券商参与PE投资的政策监管走向,险资参与PE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并有可能在未来2至3年内放行保险公司从事PE基金募集。规模庞大的险资未来能否在国内PE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将取决于决策机制、投资效率、风控水平与团队激励等市场化因素。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