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海家化国退民进 国有资产作价51亿元挂牌出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4 01:07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谈佳隆 | 上海报道

  9月4日,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家化”,600315.SH)发布公告称:“目前,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家化集团’)的审计、资产评估的现场工作已结束,家化集团的改制工作在进一步推进中。经申请,上海家化股票自2011年9月5日起继续停牌5个工作日,并将于5个工作日后公告相关进展情况。”

  自上海家化2010年12月6日停牌以来,10个月,类似公告已出现多次。

  而就在9月4日公告发布3天后,家化集团于9月7日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挂牌价格为51.09亿元。同日,上海家化复牌。

  “家化改制正处于最敏感的阶段,我没有办法对有关家化改革的问题发表任何看法。”家化集团双妹公司总经理、原佰草集国际公司总经理柯毅这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他透露,历时10个月的股权改制期已经进入收官阶段。

  “俞正声之问”

  “为什么我们留不住马云?”200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上海无法让优秀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生于斯,长于斯,乐于斯?

  与民营企业相比,一些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缺乏、权责不相称的问题长期存在。上海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个人认为,以国企老总们的付出,他们拿30万的年薪也不算多,但关键一条,他们的位置风险性不够、稳定度太高。”

  近年来,学界和社会舆论针对“国进民退”争论不休。而在2008年9月,上海市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大力推动上海国有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吸引中央企业、全国地方企业及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参与本市国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 《意见》中“明确国资战略调整方向”一节更明确提出:“推动一般竞争性领域国资的调整退出。”

  然而,《意见》发布后相当一段时间,却没有一家国企有所动作,直到2010年上海家化宣布改制。

  上海市国资委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希望上海家化改制能够能为一个尝试,进一步提升上海一些知名企业市场化的水平。上海家化所处的日化行业是高度竞争的产业,而近年来企业内部的一些改革和激励已使公司发展起来了,股权制度的改革或将使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国内化妆品行业首家上市企业,上海家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国有股份逐步退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企业,进而能够制定符合市场规则的薪酬体系、股权激励机制和公司发展战略,这才是上海家化改制的内在动力。

  平安信托或参股家化改制

  和一些地方把并不盈利的国有资产进行市场化不同,上海家化本身属于优质资产。如果上海家化改制成功,这将成为上海国资系统最大一次国有股退出的改制。

  2006年之前,上海家化的大股东家化集团一直是上海市轻工控股(集团)公司(下称“上海轻工集团”)旗下企业,随着上海轻工集团的重组,家化集团被划归至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下称“大盛”)。2008年5月,大盛与上海盛融集团合并为上海国盛集团(下称“上海国盛”),属上海市国资委系统单位,负责“非金融类国资”的整合,家化集团也被纳入其中。

  在改制之前,从股权结构上来看,家化集团是上海国盛全资子公司,家化集团直接持有上海家化16151.73万股约38.18%的股份,并通过其控股公司上海惠盛实业有限公司间接持有上海家化0.85%的股权。家化集团总共持有上海家化39.03%左右的股份,是上海家化的大股东。上海家化此次改制,就是要改革这部分国有股的股权性质,去除其国有股的属性。

  按规定,超过30%的股权转让行为,若被定义为要约收购,新进入的投资者需要向上海家化的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申请,而现有上海家化中的股东不少是基金公司,因此按此路径完成改制将颇费周折。

  今年3月28日,家化集团将持有38.18%上海家化股权中的4145.7142万股股份(9.8%),分别划转给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下称“上海城投”)和上海久事公司(下称“上海久事”)各2072.8571万股(4.9%),此两家为上海市国资委的系统单位。

  这意味着在划转9.8%股权后,上海家化将出售的国有股比例为29.2%。据上海家化9月7日公告显示,其实际价值为51亿余元人民币。从长远来看,上海城投和上海久事所持的上海家化股份最终也将退出,最终抛向市场。

  此前,家化集团总经理、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家化29%股份的受让方要符合“混合所有制的、非外资及非同行业的、有比较强的网络和能力的投资者”。

  在过去10个月中,“谁将受让上海家化的股份”始终扑朔迷离,而非国有企业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平安”)则被视为“最大可能”。一位中国平安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中国平安一直以来都是上海家化强有力的竞购方,旗下的平安信托被认为将直接参与竞标。除了筹划发行信托理财产品之外,银行也将为此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

  改制完成后,上海家化将从国有股份制企业转变为股权更为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如果上海家化不再是国有企业,其也不再归上海市国资委管理。

  告别国资委

  一位上海家化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国资委管理下,企业发展的主业往往是被限制的,如果是一家日化企业就只能以日化产品为主,即便允许进行多元化发展也需要得到多个部门的审批。而改制之后,上海家化能够更加以市场需求为标准布局其企业发展战略。”

  柯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海家化在向上海市政府提交的改制方案中提及,上海家化未来定位将发生改变,即成为一家综合时尚产业集团,旗下业务将涉及化妆日化品、手表、珠宝、钟表、时装和精品酒店多个领域。”

  股改后的上海家化,面对的并非风平浪静的市场。葛文耀曾向媒体指出,“尽管本土化妆品企业占据了近一半的市场空间,但化妆品市场80%的利润却被国际品牌赚走。低端的定位与利润空间的狭窄也直接导致国内日化品牌沦落为被收购的对象。”

  每年校园招聘会上,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日化巨头所能够开出的高薪颇具吸引力。据悉,本科毕业生进入上述公司时,月薪能达到7000~8000元,但上海家化却只能支付4000元左右。柯毅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上海家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才问题,而人才的激励机制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性问题。

  一位接近上海家化的人士透露,改制成功之后,企业将致力于激励机制改革,改善员工福利,并且会引入市场化的薪酬制度,相应岗位薪酬和跨国公司岗位薪酬相似,并可能会启动期权制度留住并吸引人才。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