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山东海龙融券2亿额度被注销 长期信用遭降两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4 02:01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李继远 济南报道

   由于资本结构失衡、经营性现金流周转紧张,短期支付压力加大等原因,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近日将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评级展望以及“11海龙CP01”短融券的信用等级下调。由此,山东海龙成为今年债券市场首家信用遭调降的企业。

   祸不单行,就在联合资信发布评级公告的同一天,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发布公告,称山东海龙在“11海龙CP01”短期融资券项目申请注册发行期间,蓄意隐瞒公司重大事项,并且募资约定用途与实际用途不符。因此,山东海龙部分高管再次遭到了来自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公开谴责,短融券剩余2亿元的注册额度也惨遭注销。

   “单单上调评级反而不正常,下调山东海龙的评级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公司的情况,有利于提示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首例降级

   9月16日,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联合资信”)发布跟踪评级报告,确定将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调整为“A-”,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并将“11海龙CP01”的债项信用等级由“A-1”调整为“A-2”。

   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短期债务占比大,截至2011年6月底,山东海龙负债总额为78.72亿元,较2010年底增长15.53%,资产负债率升高达91.46%,仅短期债务占比就达到80.27%。

   “‘千券一面’才是问题。”上述人士表示,山东海龙早在今年6月份就已被证监局调查,而在今年年初,由于存在财务核算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问题,证监会山东监管局曾要求公司责令整改,“半年报显示净利润亏损3.22亿元,财务状况已经非常糟糕,现在才调降评级,并不是那么及时。”

   “A-”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虽然表示公司较易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但是依然代表公司偿还债务能力较强,违约风险较低。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山东海龙在2008年和2009年曾分别发行5亿元短融券,均已到期按时兑付。

   “由于涉及一个庞大的担保圈,潍坊市政府肯定不会让它倒下。”高级证券分析师吕爱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而潍坊市金融办的相关负责人也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市政府多个部门已组成小组正在与中国恒天集团积极商讨重组事宜。

  2亿额度被注销

   巧合的是,就在联合资信发布评级报告的同一天,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网站也挂出了一份公告。公告列出了山东海龙违反银行间市场相关自律规则指引的两条“罪状”。

   首先,山东海龙在“11海龙CP01”短期融资券项目申请注册发行期间,未能真实完整披露重大信息,且前任董事长逄奉建、副董事长兼财务总监王利民等高管在知晓公司出现重大经营不利变化情况下,存在蓄意隐瞒公司重大事项的情况。

   其次,“11海龙CP01”短期融资券的实际用途与约定用途不一样,也未及时向市场披露。在募集说明书中,记者看到,募集的4亿元资金中,1.7亿元将用于采购棉短绒、木浆粕等原材料,余下的2.3亿元用于偿还公司本部贷款。

   而实际上,山东海龙对此次短融券募集的资金进行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分割。其中,3亿元资金用于偿还恒丰银行承兑汇票,1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虽然擅自更改了资金用途,但是山东海龙并没有按规定及时披露。

   “严重违反协会相关自律规则,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再次无视游戏规则的山东海龙遭到了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警告处分,公司原董事长、法定代表人逄奉建等受到了自律处分。雪上加霜的是,《接受注册通知书》(中市协注[2011]CP53号)中山东海龙短期融资券剩余2亿元注册额度也惨遭注销。而原本注册额度为6亿元的短融券有效期是2013年4月6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短融券中的3亿元资金偿还了恒丰银行承兑汇票,而恒丰银行的另一个身份则是此次短融券的主承销商。“主承销商应该掌握发行人的风险状况和偿债能力,及时披露信息,保护投资者权益,恒丰银行指导发行人发债偿还自家债务,已然违规。”上述人士认为,“交易商协会规定主承销商应关注并报告发行人的财务指标、经营状况,以及未按约定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况,恒丰银行的双重身份已经影响到其依规行使承销商义务,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行为。”

   “就个别中介机构尽职履责不到位情况,协会亦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自律处分。”虽然交易商协会的处分没有指名道姓,但是恒丰银行显然难辞其咎。

   “总体来说,山东海龙降级事件开了个好头,它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短融券虽然时间短,但是依然存在偿付风险。”上述人士表示。“山东海龙事件再一次提醒我们企业发生重大生产经营变化并不可怕,不遵守市场规则才是动摇市场发展基础的致命劣根。”交易商协会在报告中呼吁投资者正确认识信用风险是债券市场的本质属性之一,纠正“市场无风险”的偏颇认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应对能力。并要求中介机构尽职履责,强化对发行人的外部约束。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