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ST传媒重组再度泡汤 自然人大股东人均亏260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5 23:25 来源: 投资快报

  记者 李茵琳

  “弱市炒ST”?现在没有这支歌仔唱了。近期监管层对借壳重组监管严厉,可以看到,昨日的盘面上,ST股是领跌两市的,这与市场不看好ST股的炒作不无关系。ST传媒(000504)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

  由于重组失败,公司的股票已经连续三个跌停,令深套其中的大股东损失惨重。经记者的粗略计算,在ST传媒的流通市场上新近建仓的个人股东有五名,合共亏损1300万元,人均亏损260万元。有专家提醒,由于证监会出台的重组新规要求借壳标准趋同IPO,导致近期重组股纷纷告吹,投资者要注意风险。

  苦等两年  重组再以失败告终

  到了年末,也是投资者向上市公司重组“结账”的时候了,但事实往往事与愿违。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等待后,ST传媒的股东等来的,却是一纸重组再次失败的公告,也正因为如此,ST传媒在复牌后已经惨遭三个跌停板。

  事情还要追溯到2010年。2010年3月,ST传媒控股股东工业与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将其所持有的7970.1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5.58%的股份以人民币6.38亿元转让给受湖南省国有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国投”)委托的湖南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湖南信托”),湖南信托成为ST传媒新的“大当家”。之后公司曾表示,未来12个月内湖南国投拟对上市公司实施资产重组。然而,12个月的承诺期限过后,湖南国投方面却迟迟没有任何实际动作。

  虽说换了一个大股东,但是ST传媒的其他股东们仍然没有盼来好日子。今年10月19日,湖南国投与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家公司筹划重组事项,如今显然也已失败。对于重组失败的原因,目前该事项的实施存在一定障碍,相关条件尚不成熟。

  有分析指出,ST传媒虽然是一个有价值的壳资源,但是前期案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湖南国投对重组的信心与盲目性决定着重组人为障碍增加,这也成为屡次重组失败的主要原因。ST传媒壳资源已经逐渐失去往昔的价值,随着借壳重组的审核难度逐渐增加,将逐渐失去资本市场的支持,如果主营业务持续下跌,不良资产的比例持续扩大,逐渐丧失壳的存在意义。

  自然人大股东人均亏损260万

  这次ST传媒的下挫,套住了不少个人投资者。《投资快报》记者发现,在ST传媒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还有不少是在三季度才新加入的,而ST传媒也是10月中旬才开始停牌。换句话说,假如没有减仓或清仓,ST传媒已经套牢了这部分股东。

  在ST传媒的三季报中,有几位自然人股东是在最近依次才出现在名单里。其中,邵雄、张春添、尹立新、张惠升、余登峰等5名自然人股东是新近加入的投资者,合共持有ST传媒933万股,折合占流通股本的3%。如果按照ST传媒复牌前9.76元的收盘价计算,这部分个人股东的账面资产应该是高达9106万元。但是,在三个跌停板之后,ST传媒的股价已经跌至8.37元,这部分自然人股东的账面市值一下子就跌到7809万元,缩水了接近1300万元。

  有市场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按照ST传媒目前盘面上的情形来看,再加上现在许多ST股的重组前景都不容乐观,ST传媒可能还会有几个跌停。也就是说,这部分个人股东的损失可能还未到底。

  事实上,近期上市公司重组密集告吹。截至今年12月初的数据显示,今年明确表示终止资产重组且无新重组动向的上市公司达到了27家。看上周四的表现,虽然大盘强烈反弹,但ST传媒、科力远(600478)、安泰集团(600408)3只股票却因宣布资产重组告吹逆势下跌。

  此外,索芙特(000602)自10月20日宣布重组失败后股价已累计下跌30%左右,11月10日终止重组的大港股份(002077)的股价也累计下跌20%左右。

  银河证券投资顾问张卫国指出,由于证监会出台的重组新规要求借壳标准趋同IPO、拟借壳资产需持续两年盈利等加强重组监管的措施令以前的重组运作模式遭到冲击,从而导致近期重组失败公司数量急剧增加,投资者要加倍小心。

  《投资快报》发自广州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