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ST公司年底打保壳大战 地方政府保ST僵而不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07:21 来源: 东方早报

  据新华社济南12月12日电 岁末临近,决定ST股票生死的年度大考也将逐渐拉开帷幕。

  细数这些上市公司近期的公告可以发现,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技改资金、减免税费等予以帮扶,ST上市公司变卖资产、投资矿产自救……一场围绕保壳摘帽的大戏又开始上演。

  有着“不死鸟”之称的ST股缘何总能“僵而不死”?

  专家认为,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活跃”象征意义的看重,使得一些ST上市公司总能在最后关头化险为夷,但这远未能解决这些公司业绩苍白融资乏力的困境。

  上述专家分析指出,随着退市制度的逐渐完善,不能主动寻求市场突破的ST上市公司最终难以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变卖资产“自救”

  10日,*ST太化发布公告称,为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开展对外业务和盘活资产,增加公司现金流,缓解公司资金紧张并拓展业务,拟以34092.17万元的价格向控股股东太原化学工业集团转让全资子公司山西华旭化工有限公司100%股权。

  2009年和2010年,*ST太化已连续两年亏损,业绩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仍然亏损近1.26亿元,将面临退市的严重考验。

  *ST太化在公告中表示,这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有一定的受益,对全年经营业绩将产生积极影响。

  不仅是*ST太化一家公司,临近岁末,一些ST公司各施奇招,通过变卖资产、获取政府财政补贴和转身投资矿产等行业,意图在今年的年报中写上漂亮的一笔,为摆脱退市风险和摘帽进行最后一搏。

  今年前三季度亏损2580万元的*ST中华A近日公告,以456万元的价格处置实际持有的湖南光阳摩托车有限公司2.2%的股权,以盘活闲置资产;刚刚摆脱退市风险的ST思达11月以3200万元的价格转让持有的深圳市伊达科技有限公司90%的股权,以提高未来盈利能力。

  出售资产仅是ST上市公司增加利润的一个渠道,一些ST上市公司为了拓宽盈利渠道,将视线投向近年来盈利水平较高的矿产等行业。

  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业的ST珠江今年7月公告,拟斥资6400万元投资两处位于湖北的铁矿资源,以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以期逐步提升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

  地方政府“雪中送炭”

  近年来,一些面临退市边缘的ST上市公司总是在紧要关头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关键“援助”,因而暂时脱离困境,这种名目繁多的救助方式今年也再度出现,并成为ST上市公司的重要资金来源。

  5日,*ST松辽获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拨付的财政补贴3500万元,该项资金专项用于企业生产经营;11月30日,*ST昌九获得江西省财政厅化肥生产经营等一次性财政补贴1.6亿元;为解决*ST建通面临的暂时性经营困难,维护公司稳定,今年10月,河北省廊坊市政府给予其8000万元人民币的经营性财政补贴。

  此外,地方政府发放技改资金和减免税费也为濒临退市的ST上市公司“雪中送炭”。

  今年5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减免*ST西轴2008年至2010年欠缴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6月,*ST化工分别获得葫芦岛市财政局和葫芦岛市连山区财政局两笔共计2609万元的技术改造财政资金。

  山东大学(微博)经济学院副院长李铁岗认为,一些经营状态并不好的上市公司亟待出炉一份靓丽的年报,尽快变现实现盈利或者得到外来的无偿援助,已成为这些公司惯用的招数。

  缘何“僵而不死”?

  尽管近年来一些ST上市公司的业绩短期被扮靓,但不少公司仍然未能摆脱主业长期亏损、利润增长乏力的困境。

  业内人士和专家分析认为,过度寄望于地方政府基于对壳资源的保护而给予的支持、主动寻求盈利愿望不足和无力扭转主业竞争力不足等原因已成为这些ST上市公司“僵而不死”的重要原因。

  山西证券分析师杜亮认为,地方政府重视“壳资源”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市公司有利于扩大地方影响力,增加地方融资能力以及上市公司为地方提供了借助资本市场整合和盘活当地资源的机会。

  “一些上市公司暂停上市而不退市,一段时间后可能又会在利益驱动下复牌成功,从而滋生内幕交易及疯狂炒作。上市公司‘僵而不死’的现象表面上反映的是监管与制度缺陷,但本质上反映的是地方融资渠道匮乏的问题。”杜亮说。

  记者注意到,一些陷入窘境的ST上市公司已无具体的主营业务,不少ST上市公司债务和官司缠身,抵御风险能力严重不足。

  *ST盛润A和ST三星均公告表示已无主营业务;*ST广夏和ST大地相继陷入债务纠纷;ST四环因北京药监局一次对不合格产品的82万元罚款直接导致公司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274.23%。

  业内人士认为,部分ST上市公司虽然主营业务经营困难,利润渠道狭窄,但仍在通过变卖资产和转行等常规手段来获得昙花一现式的盈利,现行的连续三年亏损的退市制度容易被ST公司钻空子,使得这些公司侥幸摆脱退市风险。

  李铁岗说,虽然这些方式只能获得短期盈利,但实际上起到了起死回生的效果,如果不能对这种现象进行有效监管,ST上市公司“僵而不死”的现象就仍将持续下去。

  ST保壳游戏难以持久

  随着退市制度的逐渐完善和今年大盘形势持续走弱,一些在过去曾被疯狂炒作的ST股票也风光不再。

  专家认为,如果ST上市公司缺乏足够的自我造血能力,保壳游戏将难以为继。

  11月2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取消了现行的“退市风险警示处理”方式,拟完善创业板公司恢复上市的审核标准,对暂停上市公司恢复上市的财务标准,参照首次公开发行和再融资的计算方法。

  杜亮认为,“壳资源”的价值与上市审核制度的宽严程度密切相关,新的退市制度释放出的积极信号,意味着地方政府扶持ST公司的难度加大,也意味着“壳资源”的价值增大,地方政府需要为上市公司“保壳”投入更多资源。

  齐鲁证券分析师刘保民说,创业板退市制度出台后,其他板块的股票是否将面临同样严格的退市制度引发投资者担忧。

  刘保民分析指出,之前由于重组预期或为“保壳”,每到年末ST板块常常成为市场炒作热点,连续上涨屡见不鲜,但今年股价出现集体“崩溃”,说明ST股票已失去了吸引力。

  中投顾问IPO咨询部分析师崔瑜说,退市制度缺乏灵活性使上市企业可以利用条例的漏洞存活在资本市场中,但上市企业由于长期经营困境得不到解除,企业经营信心将大幅下降,企业逐渐陷入恶性循环。

  “从目前证监会政策出台趋势来看,保护投资者收益逐渐成为政策基调,那么退市制度的完善将成为下一步重点执行的环节。随着证监会的退市制度及借壳审核政策逐渐深入,地方政府的‘保壳’行为最终将失去意义。”崔瑜说。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