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标准趋严 去年四季度来21公司重组告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3 03:00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李春莲

  春节将至,但一些上市公司却未迎来“春风吹又生”的机会。

  根据《证券日报》记者粗略统计,从去年10月份至今,上市公司进入终止重组的密集期。沪深两市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司有21家公司,其中有6家ST公司更是于近日纷纷发布了重组告吹的公告。

  ST公司重组纷纷告吹

  乌鸦变凤凰美梦落空

  1月12日,因筹划重大事项刚刚停牌不到一周的*ST星美发布公告称,因条件不具备,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已终止,公司股票将于12日起复牌。

  公告称,由于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事项较为复杂,尚有受限情形,虽然经过磋商和努力,相关的各方均认为重组条件尚不具备。至少3个月内,公司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ST星美的重组之路可谓坎坷,这是它自2009年第三次重组宣告失败,让该公司让的未来再次充满了不确定。

  而1月11日,ST博元也发布了重组终止公告:称因价格未能谈妥,瑞晶科技借壳公司一事最后只得终止,且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终止之日起,三个月内不再进行重大资产重组。

  对于ST博元这样并不是以光伏产业起家的公司,市场似乎早就不予认可。很多人担忧此次重组仅是资本运作。

  去年9月29日,ST博元股价开于12.56元,几个交易日后,涨至年内最高15.27元,但此后即开始一路回调,至12日,股价收于5.19元,跌幅为4.95%。三个多月的时间里,ST博元股价已然蒸发了57%。

  除了上述两家ST公司之外,进入四季度以来,*ST博通,ST黑化,*ST朝化,ST传媒四家公司遭遇了重组破产的厄运。

  重组标准提高

  运作模式遭冲击

  除了ST公司,还有不少上市公司也寄望于重组来翻身,但也纷纷铩羽而归。

  2011年稀土价格接连暴涨,让很多公司眼馋。位处行业下游的科力远在去年8月份宣布停牌筹划重组。公司拟收购稀土加工企业鸿源稀土股权。尽管资料显示鸿源稀土并不拥有稀土矿资源,但其拥有较大的出口配额等因素受到部分券商看好。

  然而,去年12月1日,科力远宣布终止收购鸿源稀土,原因是稀土价格走势不明朗,难以对拟购资产进行估值。由于收购稀土资产计划落空,该股复牌后连续跌停,12月以来跌幅超过50%。与科力远类似的还有西藏发展,同样是重组失败,该股自最高价已经下跌逾65%。

  同样,1月10日,深天马A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月9日收到证监会《关于不予核准深天马向深圳中航集团等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决定》,按照该决定规定,公司董事会将于收到此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对是否修改或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做出决议并予以公告。

  去年8月5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该决定主要涉及规范、引导借壳上市、完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制度规定和支持并购重组配套融资三项内容。文件对借壳上市的公司从盈利状况、资本实力和行业等做了新的规定,要求借壳上市在这些方面比照IPO标准。

  财务数据显示,深天马A的并购方上海天马2008年亏损1.15亿元,2009年继续大额亏损1.46亿元,2010年上海天马业绩才“突飞猛进”盈利1.6亿元。市场普遍认为,正是并购新规中对借壳方对应的经营实体的经营业绩要求,将深天马A苦心筹划的重组挡在门外。

  此外,长航凤凰,莱美药业,华帝股份,安泰集团等多家公司也在近日纷纷遭遇了重组的失败。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规的出现,借壳上市和首发IPO的标准一样,就降低了壳资源的价值,很多公司不符合要求,于是也就增加了放弃重组的上市公司数量。

  此外,随着监管层对上市公司监管力度的加强,要想在资本市场一夜暴富的现象将不会再出现,投资者在投资上也将回归价值理念。

  光大证券分析师周明也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回落,未来许多行业的发展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重组方不敢轻易下手,而证监会出台的重组新规要求借壳标准趋同IPO、拟借壳资产需持续两年盈利等加强重组监管的措施也令以前积弊甚多却屡屡收获不菲的重组运作模式遭到冲击,从而导致近期重组失败公司数量急剧增加。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