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多家公司另辟蹊径稳军心 股权激励频遭变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8 03:06 来源: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记者 吴正懿 ○编辑 祝建华

  传统股权激励方式不“给力”,迫使不少公司另辟蹊径。上周,中南重工4名高管受让了二股东减持的200万股,与此前东凌粮油大股东向高管转让股份的情形如出一辙。另外,华工科技与四川长虹均通过高管设立的公司增持股份,亦是一种创新的激励手段。

  中南重工近日公告,公司二股东TOE TEOW HENG1月13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260万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200万股的交易对手为中南重工4名高管,董秘高立新、 副总经理陈少云、财务总监吴庆丰和销售总监金燕萍分别购得50万股,交易价格均为11.82元/股,略高于13日收盘价。

  资料显示,中南重工于2010年7月13日上市,大部分高管并无持股,公司也一直未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基于该背景,上述4名高管受让二股东股份的行为颇有股权激励的味道。

  与中南重工做法相似,东凌粮油变相激励的意图更为明显。去年12月16日,大股东东凌集团通过大宗交易减持460.65万股,占总股本的2.075%,转让单价为11.52元,与当日收盘价比折价12%,受让对象为东凌粮油4名高管,且4人此前并未持股。引人联想的背景是,2011年7月,东凌粮油授予617万份期权,激励对象包括上述4名高管。然而,由于A股市场持续震荡,公司股价与行权价严重倒挂,加之公司业绩大幅下滑,股权激励计划实际已形同虚设。不难推测,大股东将股份折价转让给高管,明显是出于股权激励的考虑。

  2011年以来,由于A股市场深幅调整及宏观经济增速趋缓,不少公司早先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失去实施基础,部分公司因此废止了股权激励计划。在股价低迷期让高管受让部分股份,一方面降低了高管的持股成本,另一方面彰显高管对公司发展前景的看好,向市场传递信心,可谓一石二鸟。

  除此之外,由高管设立的公司增持股份,亦是较为新鲜的股权激励做法。1月10日至11日,由华工科技董事、高管及部分骨干主要持股的新金石投资购入公司407.03万股,占总股本的0.91%。据了解,此举一方面是对外传递信心,另一方面则是新金石通过外部融资帮助员工买入股票,变相实现对高管及核心人员的激励。

  2011年10月末,由长虹集团、四川长虹高管和部分骨干员工出资设立的虹扬投资,在二级市场买入四川长虹2583万股,并计划未来继续增持。据悉,四川长虹高管此前获得绵阳政府6000万元股权激励款,长虹高管以该笔现金加上部分自筹资金,设立虹扬投资并增持四川长虹,以此实现股权激励。

  “在市场持续调整的环境下,股票期权或限制性股票的传统激励方式面临变数,可能无法达到应有的股权激励效果。”市场人士分析,出于稳定高管及核心业务人员团队的考虑,上市公司创新股权激励方式在情理之中。该人士指出,采用高管受让或增持股份的激励方式,公司将不需要支付股权激励成本,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典型的案例是,去年12月,横店东磁终止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已获授的限制性股票由公司回购并注销。据公告,该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在2011年、2012年、2013年应分别确认支付成本8724万元、4237万元、1994万元。终止股权激励计划将原应确认的股份支付返回利润,业绩得以增厚。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