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华夏幸福凭园区加地产模式业绩逆势大增225%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9 03:20 来源: 证券日报

  分析师认为,华夏幸福最大的特点是园区业务

  ■ 本报记者 张肇南

  今日,华夏幸福发布了2011年度业绩报告,营业收入达77.9亿元,同比增长76%,利润总额17.4亿元,同比增长181%,每股收益达2.31元,同比增长225%。同时,华夏幸福推出了每10股送3股转增2股,派现金2元的分红预案。在2011年地产低迷期,其业绩可谓十分靓丽,华夏幸福有何独门秘籍?

  地产调控背景之下,华夏幸福另辟蹊径,“发明”了新的盈利模式,华夏幸福聚焦于环首都区域经济产业促进及大都市外溢需求,创造“产业新城模式”,即园区开发运营与城镇开发建设相互促进的模式。业内人士指出,华夏幸福“产业新城模式”,扣紧了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较大和地方经济增长途径有限的情况下,满足了其追求高GDP增长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其“固安模式”就特别具有代表性,固安工业区建立于 2002 年6 月,2006 年3 月经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开发区。仅仅2011年度,固安工业区新增签约入园企业 36 家,新增签约投资额84.56 亿元。截止2011年末,园区累计签约入园企业266 家,累计签约投资额347.24 亿元,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规模。

  新的经营模式不是凭空而来,离不开“眼光”,华夏幸福管理层认为,2011年,在“调结构、稳物价”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一方面大力推动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都市周边和二三线城市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土地集约化、产业集群化、运作市场化的现代工业园大量涌现,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支柱。

  2011年8月借壳上市前,华夏幸福并不是“幸福”的一帆风顺。2009年9月,ST国祥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草案,拟以全部资产及负债与华夏幸福持有的京御地产100%股权进行整体资产置换,置入资产、置出资产评估净值分别为16.7亿和2.66亿,公司将向华夏幸福发行股份购买置换差额。受国家对地产行业的政策调控影响,该重组方案被搁置近两年,直到去年7月23日才通过证监会重组审核委的审核。经过马拉松式的重组,华夏幸福的“幸福”才落地。

  借壳成功后,定位于“开发区投资运营专家”的华夏幸福迅速将“园区+地产”模式由河北扩张到多个地区。通过与政府签订园区整体的排他性协议,为政府提供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招商、运营管理的园区开发一体化服务。初始投资期一般1-2年,之后,公司代政府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并为园区提供服务。同时,公司利用一级开发优势低价获取商品房开发用地,是一石多鸟之策。

  2011年度,华夏幸福新拓展7个园区进行产业新城的开发建设,分别为昌黎工业园区、滦平金山岭园区、文安园区、沈北蒲河智慧产业园区、大厂新兴产业示范区、广阳园区及于洪园区。截至2011年末,华夏幸福储备开发用地规划建筑面积414.03万平方米。

  在二级市场,在大盘萎靡期,华夏幸福也是高歌猛进,新年伊始以16.05元开盘,截至到2月24日收盘价已达24.09元,股价暴涨50%。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认为,华夏幸福不是一个单纯靠修房子、卖房子过日子的房地产公司。它最大的魅力是园区业务,每笔单子都具有延展性,基本能保证后续几年的稳定收入和现金流,这是华夏幸福受到市场追捧的根本原因。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