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海润光伏股价诡异背后:阳光集团托盘被套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10 01:1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王培霖

  一边融资,一边买进下属上市公司股票,海润光伏(600401.SH)实际控制人阳光集团近来的资本运作似乎正沿着这条轨迹行走。

  近日有不愿透露姓名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阳光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润光伏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持股最多的前六人均是阳光集团职工。而据本报记者调查,前六大流通股股东中确有人是阳光集团普通职工,系为阳光集团财务部安排而代持海润光伏股份。不过,上市公司对此并未作出任何相关公开披露。

  海润光伏暴涨暴跌

  一位投行人士近日对本报记者表示,海润光伏近来股价走势“实在太诡异”。

  诡异就在于其股价走势的“暴涨暴跌”。7月3日,海润光伏股价暴跌,盘中一度跌停;次日,股价涨停。而这已经不是海润光伏第一次有如此怪异的走势了。

  与一跌一涨相关联的是两则利空利好相反的公告。

  7月3日,海润光伏公告,德国肖特集团宣布今年陆续停产肖特太阳能旗下的晶体硅光伏产品生产厂,而肖特太阳能为公司重大客户之一,公司2011年度对肖特太阳能的销售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19.1%。公告当日,海润光伏股价大跌8. 84%,盘中一度跌停。

  紧接着次日,海润光伏宣布公司拟与国电蒙电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建设20MW光伏电站,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建设40MW光伏电站,两项目预计投资9亿多元。海润光伏表示,本次投资将有效促进公司实现产品的销售,为公司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该消息一经公布,公司股价应声大涨。

  此前的6月26日,海润光伏涨停后打开;28日一度触及涨停;29日涨停后打开,最后封住涨停。

  自5月下旬以来,大盘总体趋势下跌,而海润光伏却在大盘的跌势中、在光伏产业的寒冬中,逆势上涨。其间,股票多日经历巨额换手。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放在无锡尚德、赛维LDK等光伏巨头股票价格一路惨跌的大背景下观察,海润光伏的逆势重组、股价坚挺更显得十分突出。

  为什么海润光伏近期有如此诡异的走势?是谁在买入海润光伏的股票?海润光伏2012年一季报披露的十大流通股股东对回答这一问题或许有所帮助。

  股份代持之谜

  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海润光伏前六大流通股股东分别是郁协忠、陆国祥、陆国荣、杜玉华、邵秀凤、许雪琴,该六人持股总数超过7000万股,占总股份的6.83%。

  然而,据上述不愿透露姓名人士称,这六人均是阳光集团职工。

  6月底,本报记者拨通郁协忠的电话,接电话的男子应答自己正是郁协忠,是阳光集团设备科一名职工,且知悉自己名下有1800万股的海润光伏股票。记者问是其自己购买还是代持时,他犹豫几秒钟后给出答复“自己的”。记者继续询问购买股票的巨额资金来源,对方继续犹豫,然后回答说是“炒股票炒来的”。至于具体操作的是哪些股票,对方含糊回答“什么股票都有的哇”,然后挂断了电话。

  当记者拨通第二个电话寻找邵秀凤时,接电话的是一名声音听上去约五十岁的男士,他回答说邵秀凤还在上班,要夜里12点下班。该人士在电话里介绍说邵秀凤在阳光集团纺八车间工作,并称陆国祥跟邵秀凤一个村,现在已经退休。陆国祥为海润光伏第二大流通股股东。

  此外,本报记者还通过阳光集团总机,找到了上述股东名单中的另外一名人士。该人士坦陈自己是阳光集团一名车间工人,股份是阳光集团财务部安排代持的,时间大约在今年2月份。

  此后几日本报记者再通过阳光集团总机试图寻找其他几名股东,阳光集团接线员已经拒绝转接。此外,邵秀凤手机号当晚打过去之后无人接听。数日之后,记者又拨打,均是挂断或者关机状态。

  融资干什么

  对照海润光伏此前年报,上述前六大流通股股东均为今年第一季度第一次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上。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2月份正是海润光伏(原名ST申龙)完成重组复牌的时候。2月17日复牌当日,股价一度冲高至13.36元。此后一段时间,股价在10元波动。

  重组后,阳光集团100%控股子公司江苏紫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海润光伏第一大股东。

  截至发稿时,本报记者尚未能完全确认海润光伏前六大流通股股东是否全部系阳光集团职工、是否其全部股份均为阳光集团所安排代持。不过如果以10元/股价格计算,这几人持股所耗费资金在7亿元以上。

  在“投资”旗下上市公司的同时,阳光集团(及旗下上市公司平台)却在大额融资。

  5月8日,海润光伏宣布拟定向增发募资38亿元,投向罗马尼亚光伏电站等项目以及银行偿贷。阳光集团则于今年4月17日启动了两期共15亿元的中期票据发行计划,以补充流动资金以及偿还银行贷款。粗略计算,“阳光系”在近期的融资规模累计已达50多亿元。

  阳光集团为什么这么缺钱?这些钱用到哪里去了?

  上述投行人士跟本报记者交流时认为,阳光集团在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里面描述的融资用途,令人感到费解。

  例如201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7.5亿元的募集中,有3亿元用于归还银行贷款外,剩余4.5亿用于“补充营运资金”,但阳光集团所属的房地产、纺织、光伏、电力能源几大产业板块,本身都面临产能过剩之忧,且业务本身一直有相应的现金流,为何要这样大规模补充资金?

  而不无矛盾的是,在募集说明书中,阳光集团列出了集团及下属公司的种种资金缺口,但在票据发行公告中,却又称“发行人的主营业务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经营性现金流量充足,整体现金流量结构比较稳定,主要流动性比率适当,流动性资产和负债的安排比较合理”。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