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资本市场拒绝变脸绝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7 02:10 来源: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何军
川剧艺术中的变脸,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绝活,颇受公众认可。如今,一些企业也开始钻研这门才艺,一上市就玩起“变脸”,但此“变脸”非但不被叫好,还成为众矢之的。
据统计,今年以来新上市的企业中,已有200家披露了半年报,令人吃惊的是,其中49家公司营业利润同比下滑,最厉害的甚至出现亏损,降幅高达268%。
这意味着,25%的企业上市当年即练就了“变脸”的绝活,而一般的川剧名家,要演好变脸怎么都得练上个几年。看来,上市公司的“学习”能力的确超前,而且颇具后浪推前浪的气势。
再细看“变脸”公司,营业利润降幅超过30%的有14家,其中超过或逼近50%追责红线的达到了5家。
根据有关规定,非创业板挂牌的公司,如上市当年营业利润同比下滑50%以上,证监会将对保荐人进行冷淡处理,直至撤销保荐资格。
今年6月30日刚刚登陆中小板的比亚迪就是“变脸”玩得最溜的“行家”,上半年营业利润同比下滑87%,如果下半年情况得不到根本性逆转,瑞银证券两名保荐代表人将被追责。
如果将时间跨度放大,会耍“变脸”绝活的公司则更多。统计显示,去年以来上市的企业中,今年上半年营业利润同比下滑的公司多达144家,其中最高的下滑371%,降幅超过50%的16家。
如此批发“变脸行家”,让古语所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景象荡然无存。虽不奢望上市公司十年才出问题,怎么也得好上几年再变吧,上市即变,而且大变,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事实上,营业利润只是检验“变脸”效果的一个指标,可以参考的依据还有很多,比如盈利预测。但为了控制“变脸”频率,敢在上市之初披露这项指标的却是凤毛麟角。
因为,一旦“变脸”(实现数低于预测的80%),法人代表和签字会计师将被责令公开道歉,而如果“变脸”升级(实现数低于预测的50%),发行人3年内不得再融资。
遗憾的是,这一标准几乎成了摆设,很少有公司去执行,而市场的容忍,进一步放纵了企业的自律。
作为IPO的第一层把关者,保荐人对企业上市后迅速“变脸”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截至今年6月,保荐人总数已超过1800人,出现过剩,而能使保荐项目保持持续增长的保荐人却是百里挑一。
虽然变脸作为一门艺术已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上市公司的“变脸”却是市场无法接受的。无论监管部门,还是中介机构都应该从自身的职责出发,让不该出现的“绝活”从资本市场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