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A股也需要金手指效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4 01:19 来源: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名家观察

  ⊙姜韧 ○编辑 杨晓坤

  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以来,一直有个困惑笼罩在A股投资者脑海中,为何作为经济海啸震源的美股表现一直优于A股?原因是多重的,但有一个因素则很明显,即巴菲特作为多头司令对美股的“金手指”效应,对美股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高潮期的10月16日,巴菲特就在《纽约时报》发表“看多”檄文:“我已经并且正在买入美国股票。我所说的是指我的私人账户,这个账户里先前除了美国债券外什么也没有。(这里不考虑我所持的伯克希尔股票,那些都全部捐给了慈善事业。)如果股价持续保持吸引力,我的非伯克希尔资产不久就会100%的变成美联邦的股票。”次年的5月5日,巴菲特又在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频道的电视采访时称:“眼下买入股票的时机较好,投资者应该长期地、有规律地购买股票,而不是试图揣测市场的短期行情,目前不宜购买国债,商业地产价格将持续走低。”

  时至今日,巴菲特仍在“看多”,只不过这一次行动更坚决,巴菲特在今年3月仍坚称:“如果再活50年,就买入科技股。”但仅仅半年后,巴菲特就否定了自己的诺言,花费107亿美元增持科技股IBM的股权,以5.5%的持股比例名列IBM第二大股东。IBM是美股市值第四大的上市公司,巴菲特在其股价接近历史高位的背景大举增持,事实上间接起到稳定美股大盘的作用,对于另一家市值更高于IBM的科技股苹果,巴菲特则表示实在是捉摸不透,只能谨守50年不买科技股的诺言,要不然巴菲特也有可能购买。

  相较于美股中巴菲特的“金手指”效应,A股中机构投资者的“金手指”效应要弱得多。社保和保险资金可谓是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但其投资策略“神龙见首不见尾”,令投资者难以揣摩;各类股票型基金基本上就是个大散户,有时候他们还需要研究散户的投资策略;唯一可稍与巴菲特比肩的可能是汇金,2008年9月23日汇金公司受命增持三大国有商业银行A股,不仅时间上早于巴菲特发表“看多”檄文,而且对于A股走出底部意义重大。

  为何今日要谈到股市的“金手指”效应?因为近期大型蓝筹股就有遭遇外资投行联袂“做空”之嫌,借助11月15日IMF发布的“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计划”报告,高盛和美国银行纷纷开始看空及减持中资银行股,就在10月底的报告中,高盛还称工行H股是其最为看好的股票之一,预测工行H股潜在升幅将达到50%,11月10日高盛就计划减持工行H股;美国银行则是在前次减持后不久,现在即食言再度减持建行H股。表面上减持是商业行为,但其背后却是对市场定价权的争夺,因此我们就又看到了中投公司出手接盘。虽然中投公司的接盘行为也遭受不少质疑的声音,但不可否认的这是中资机构的“金手指”举措,剑指的是H股也关联着A股。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