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科力远12.2亿买“通胀”资产 鸿源稀土股东10个月赚9.4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8 01:31 来源: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记者 陈旭 ○编辑 邱江

  科力远拟通过增发股份和配套融资募集资金的方式,以12.2亿收购自然人曹佑民持有的鸿源稀土100%股权。消息一出,科力远昨日全天一字涨停。然而,鸿源稀土的盈利能力存在严重瑕疵,其与金源稀土的关联交易存在抬高盈利能力的嫌疑。曹佑民由此成为最大受益人——仅仅10个月大赚9.4亿。

  重组方案显示,科力远拟以20.28元/股的价格向曹佑民定向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鸿源稀土80%股权。同时,科力远拟以20.28元/股的底价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配套募集资金不超过3.25亿元,其中2.44亿元用于购买曹佑民持有的鸿源稀土剩余20%股权,其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鸿源稀土是中国南方规模较大的稀土材料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其本身不拥有稀土资源,盈利模式为稀土材料深加工和稀土出口。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鸿源稀土的主要价值在于其拥有的稀土出口配额。鸿源稀土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第一批的稀土出口配额分别为3.03万吨、3.02万吨和2.12万吨,分别占当年(当批)全国稀土出口配额的3.73%、4.17%和4.08%。

  若此次重组成功,最大赢家无疑是曹佑民。曹佑民取得鸿源稀土全部股权,共花费1.42亿元人民币和300万港元,如其最终成功以12.2亿的价格卖给科力远,可大赚逾10.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科力远去年9月首次筹划收购鸿源稀土时,鸿源稀土截至2011年7月31日的估值只有2.8亿元。从这点看,曹佑民的资产在短短10个月内便增值9.4亿元,可谓赚得瓢盆满盈。

  据公告,曹佑民在2007年8月以300万港元首次取得鸿源稀土20%股权,而后在2008年6月6日以200万元人民币取得另外30%股权,至此曹佑民仅以300万港币和200万人民币就购得鸿源稀土50%的股权。2011年6月,鸿源稀土股东黄奉超以173.8万元将其持有的11%股权转让给曹佑民,曹的持股比例升至61%。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8月,黄与曹就上述交易签署《补充协议》,双方以2011年7月31日鸿源稀土的估值2.8亿作为依据,重新敲定转让价格为3080万元。当月,鸿源稀土的另4位股东将所持39%股权以1.92亿元转让给曹佑民,参考估值依旧是2.8亿元。

  鸿源稀土2010年和2011年净利润分别为6680万元和2.76亿元。从此数据看,鸿源稀土的几个股东愿意以2.8亿元的估值出让股份显得非常蹊跷。以黄奉超为例,其持有的鸿源稀土11%股份在2011年度能分得3036万元净利润,而其却以3080万元的价格将股份卖给了曹佑民。

  更为有趣的是,公告中称,2011年鸿源稀土的盈利大幅增长是因为稀土品种当年的涨幅在5倍以上,且以碳酸铈(50%)为例,其“2011年7月达到顶峰至14万元/吨”。那么,鸿源稀土的股东在8月便纷纷底价卖出股权便显得更为蹊跷。

  是否鸿源稀土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公告中所言的那么高?记者细究后发现,鸿源稀土的盈利能力确实存在严重瑕疵——这是一“通胀”资产。

  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鸿源稀土与曹佑民控制的金源稀土的关联交易。据公告披露,2010年鸿源稀土从金源稀土处采购3785吨氯化稀土,交易金额4921万元,平均每吨1.30万元;2011年鸿源稀土从金源稀土处采购6187吨氯化稀土,交易金额9628万元,平均每吨1.56万元。既然2011年稀土价格升幅超过5倍,为何作为生产原料的氯化稀土价格涨幅仅有二成?鸿源稀土2011年利润大增究竟是因稀土价格大涨所致,还是因从金源稀土低价购得稀土原料所致?公告还称,自重组完成后,金源稀土和鸿源稀土的关联交易就将终止。缺少了便宜的稀土原料,鸿源稀土的盈利能力恐将不保。

  此外,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和出口配额的风险也不容小觑。国家对稀土行业实行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2012年稀有金属指令性生产计划尚未发布,鸿源稀土的生产配额可能少于2011年的800吨。同时,商务部目前对稀土出口进行配额管理,若国家未来相关产业政策调整,鸿源稀土的出口配额波动将给其业务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科力远12.2亿买“通胀”资产鸿源稀土股东10个月赚9.4亿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