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难敌内外冲击 陷入低估值陷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9 02:19 来源: 证券时报网官兵/漫画
证券时报记者 汤亚平
本周有两件大事搅动市场:一是欧债危机朝失控方向演变;二是中国央行时隔3年后首次降息。从A股表现看,国内经济数据即将公布,外围不明朗气氛依旧笼罩市场,行情在政策面和经济基本面博弈之间摇摆。我们发现,虽然周三银监会延长资本达标过渡期,降低银行再融资压力,且周四央行降息提振市场信心,但银行股始终不为所动。
四大因素
揭示银行股缘何持续低迷
A股市场有16家上市银行,以占两市总市值的近1/4的权重,为两市贡献超过四成的利润。银行股在A股市场无疑举足轻重。然而,在净利润连续增长的情况下,银行股平均市净率数年来一直连续下滑。历史数据显示,在2005年上证指数998点时,银行板块的平均市净率为2.06倍;2008年上证指数1664点时,银行板块的平均市净率为1.70倍。而目前A股银行基于2011年业绩的市净率为1.22倍,基于2012年一季度的动态市净率为1.04倍,创出史上最低。交通银行、华夏银行相继破净,浦发银行、深发展A、中信银行的股价也逼近净资产。
市净率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如果该比率低于1,则意味着公司股票正以低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在交易。10年前,投资者津津乐道银行股溢价,如今这种溢价看来已差不多消失殆尽。上市银行当前股价对应的市净率仅1.04倍,接近2005年时的一半。
低估值的银行股缘何持续低迷?主要有四方面原因:其一,经历了去年业绩高增长之后,银行股今年业绩增速下降,今年的经济和金融数据也给银行股估值带来压力;其二,银行股频繁的巨额再融资行为,使投资者有不堪承受之重,也导致了投资者异常反感;其三,受外围环境影响,欧美大银行遭受重创,使得市场对于银行股采取回避的态度;其四,在新的监管指标下,部分银行陷入了资本充足率“踩线”及银行股再融资难的双重困境。
从国际环境看,由美国雷曼倒闭开始的金融危机还在欧洲蔓延。西班牙国债收益率飙升显示,该国将步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的后尘,寻求国际纾困,重组西班牙银行所需的资金规模在400亿欧元左右。在分析人士看来,希腊的半只脚已经踏出了欧元区,更新的悬念在于,西班牙会否步希腊后尘,这将令欧元区及世界金融市场承受更大的压力。西班牙的被迫求援表明,欧债危机朝着失控的方向再度升级,这可能将令市场再遭重挫。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楼继伟称,欧元区存在解体风险,而且风险正在加大,且减持了欧洲股票和债券。
从国内情况看,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是决策层的底线。央行和银监会都表示,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条底线。本周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制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汇报。国务院办公厅随后发布消息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拟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管理办法最初是定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后经修订之后,修订版本于2月份呈报国务院。银监会的最初计划是在今年7-8月份实施,现在又推迟到了明年年初。至少银监会延后实施新规给了银行一个“喘息”的机会,减轻了眼下银行再融资压力。但从另一面来说,距离新规实施的时间也只有半年。
五大看点
难改银行股持续低迷之势
面对全球经济展望恶化,澳洲、巴西、印度和越南都已启动降息循环加以因应,也使欧洲、英国、日本、韩国等央行承受更大的降息或宽松货币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6月7日晚间宣布,从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此次降息,在时间节点上有五大看点:第一,5月份刚刚宣布一次下调存款准备金之后,紧接着出现了降息举措;第二,本周末即将公布5月份的经济数据;第三,降息出现在上证指数跌破2300点整数关口时;第四,应对欧债危机风险升级;第五,因应新兴国家、资源出口国出现降息潮。
然而,这一次降息与以往情况不同。央行允许存款利率上限提高10%、贷款利率下限降低20%。理论上,银行可以做到极限的存款利率上限是3.575%(降息前是3.5%),贷款利率下限5.048%(降息前6.56%)。极限息差只有1.473%,而此前是2.404%(此前的贷款利率下浮允许10%),银行息差下降了一个百分点。所以,央行此次降息增加了银行维持资本充足率的难度。实质上的非对称降息有利于产业资本,但削减了银行的利润空间。
总体来看,央行此次降息和调整存贷利率浮动区间同步出台,实现了实质上的非对称降息,将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货币政策由此转向宽松。同时,央行也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上迈出重要一步,即从现在开始,银行业的同质化将有所改变并逐渐分化,将考验各家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预计银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多方较量
谁来敲响银行股投资时钟
A股市场上,很难找出像银行股一样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神经的板块。可是,谁来敲响银行股投资时钟呢?
目前国外投行唱空中国银行股,有很多说法,包括中国的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泡沫、利率市场化。此前,高盛先后4次减持工行股份,套现195亿港元;淡马锡去年7月通过出售建行股份获利90亿港元;美银去年8月,将手中一半的建行股份(约5%)出售,获利33亿美元。接下来,德银减持5193万股招行H股,套现9.1亿港元;今年3月,花旗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以8.33元的破净价贱卖浦发银行,套现42.16亿元人民币。
从去年四季度宣布增持四大行至今年一季度末,汇金公司增持四大行的行动预计耗资已经超过25.4亿元,其中今年一季度中国银行被增持的股权数量最多。公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汇金公司在二级市场增持工行5032万股、中国银行8363万股、农业银行2940.85万股、建设银行2267.37万股。
去年四季度多家银行股成为险资“围猎”的对象。2011年年报显示,平安人寿旗下的传统普通保险产品在去年四季度大笔买入6.7亿股农业银行、4.99亿股工商银行和3.04亿股建设银行。人寿保险旗下的个人分红产品也在去年四季度买入4.8亿股农业银行。
可以说,目前四大行的股价已经低于或逼近汇金公司和险资的持股成本了。投资者寄望汇金增持的“时间窗口”开启和养老金入市兑现。我们则认为,真正敲响银行股投资时钟的应是银行本身。随着社会流动性最紧张的阶段过去,下半年大型银行更受益于利率市场化的贷款重定价,中小型银行更受益于贷款结构调整。银行股最终将吸引投资者的青睐。
从市场运行来看,趋势投资者已经走了,估值的中枢将由价值投资者决定。银行板块往往先于大盘止跌,因此这一阶段需重点关注银行板块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