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影视传媒这三年:仍是资本的亲密敌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6 01:25 来源: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记者 朱宇琛

  6月骄阳下,影视圈格外热闹。

  只不过,从明星到投资人,从票房到股价,似乎所有的华丽与辉煌都近在眼前,却又无法捉摸。

  从华谊兄弟A股上市算起,中国的影视传媒企业与资本市场结合已经超过3年。整个行业都在寻找各种方法对抗天生的波动性,以适应资本市场的要求。但目前为止,一切都还在如履薄冰地探索中。市场环境却一年比一年更严峻。

  热恋1000天,影视行业与资本市场,仍是一对“亲密敌人”。

  

  衣香鬓影,星光熠熠。每年6月,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接踵而至,这个中国电影的发源地,成为明星最为集中的地区。有多集中?“在外滩跑步都能遇到梁朝伟”!

  仔细瞧瞧,如今穿梭于各个场子的,早就不仅仅是明星和娱乐记者。在各大发布会和论坛的签到名单上,越来越多的财经媒体闪现其中。还有很多自费参加的不速之客,他们来自于各大券商、基金和其他投资机构。娱乐企业扎堆登陆资本市场,对投资界人士来说,现在是最好的“抓包”时间。

  电视节某论坛间隙,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就被分析师团团围住,问题犀利:即将上映的新片《四大名捕》票房能有多少。

  好一个让王长田为难的问题。作为上市公司董事长,他怎么说都不合适。

  “永远别想预测一部片子的盈利情况。不可能准确。”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在与记者闲聊时这样说。

  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总裁蔡艺侬更直截了当:“如果我明确告诉你我一个片子能赚多少钱,那就是在忽悠你。”

  天生的波动曲线

  观众是一个易于波动的、广大而充满活力的流体。

  ——维克多·雨果

  “这一行的特点就在于,不管企业用什么样先进成熟的管理架构、拍摄方法,每部作品都实际上是一项未经测试的新产品,直接面对终端用户——观众。”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这样描述他眼中的影视行业。

  而“观众是一个易于波动的、广大而充满活力的流体”,每个新产品是否都能够被市场接受,接受到什么程度,是完全未知的。

  这就是影视行业的天然风险所在。

  压力大 融资需求更凶猛

  回首去年的电影市场,大片几乎全军覆没。

  《战国》、《关云长》、《武侠》、《新少林寺》、《雪花密扇》,票房普遍不如预期,制片方全线亏损。行业龙头华谊兄弟2011年电影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7%,毛利率同比下降15.4%。

  今年上半年情况如何?

  在上海《画皮2》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华谊兄弟总经理王忠磊直言:“今年前5个月国产片整体情况不好,压力很大。”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则认为,总体看来,行业还是没有找到有效对抗波动性的方法。

  而接下来,进口影片数量更多,带来的竞争会更激烈。

  尽管如此,依然不断有企业排队等着IPO审核。青雨影视、幸福蓝海、唐德影视、能量影视、小马奔腾,等等。有些是有资金需求,也有些是前期融了资现在被推到了上市节点。

  他们中的大多以电视剧拍摄为主。由于电视剧的销售对象是电视台和网站,前者往往在项目筹备或者拍摄期间就已经介入,提前敲定了销售协议。因此,有好班底的项目不会如电影那样,出现投入过亿却只有一两千万票房的重大损失。

  但由于大多数公司都以作坊的形式存在,每年的产量有限且变化幅度大,因此必须迅速联合其他公司或项目来扩大规模——行话叫“拼盘子”——以适应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同时降低单部作品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阎建钢说,拟上市企业太多,直接造成一个现象,就是“去年市场上所有的烂本子都被买了下来”。

  撞大运 投到好的才赚钱

  资本希望迅速做大市场,但圈内人却一再强调,这一行天生有些桀骜气质,勉强做大,往往事倍功半。

  甚至,拍十部普通片子赚的钱,可能和拍一两部真正火的片子赚的钱差别不大。

  “其实这个行业更适合作坊式生长,而不是大规模工业化运作。”华策影视副总经理邓昌明在业内交流时坦言。加入华策之前,邓昌明是重庆广播电视集团的资深管理人士,浸淫行业多年。在他看来,靠一家公司之力,质量和规模往往不能兼得。

  于是,合作制片是业内通用的模式。许多影视公司本身并不具备独立制片能力,在一个联合拍摄的项目中,更多用投资的方式参与,以期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优势。

  华录百纳总经理刘德宏告诉本报记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目前市场上的影视制作公司,实际上应该被称为‘影视投资公司’。”华谊兄弟电视剧部采取的制片人工作室架构,就被业内认为是偏于投资,而非制作。

  但这样做的风险在于,项目本身的质量、投资的成败并不受自己控制。“实质就是撞大运,投到好的就赚钱。”有业内人士称。

  尴尬的是,在一个好年份,大多数片子都能赚钱。比如2011年,几家上市公司的电影收入下降,但电视剧毛利率却普遍提升。

  谁料今年的形势急转直下。

  年初,原先烧钱抢片的视频网站开始集体发难,大幅度压低电视剧网络版权价格。战火从二、三线剧集开始,缩水幅度从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再到几乎失去成交量,进而波及原本坚挺的一线剧集。

  “现在部分一线剧集的价格已经跌到三分之一。”爱奇艺CEO龚宇对本报记者说。而且战火还在蔓延,目前已经影响到了最传统、也最重要的电视台购片市场。

  华谊兄弟董秘胡明在微博(http://weibo.com)上说:“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现在正是检验的时刻。

  摸不着的政策红利

  没有钱是悲哀的事,但是金钱过剩则更加悲哀。

  ——托尔斯泰

  价格暴涨暴跌,与资金运作息息相关。

  “这个市场太容易受资金影响了。”阎建钢给出一组数据,“去年全国电视台的收购金额不到90亿元,这意味着我们产品的有效产值也就是80亿到90亿的规模。”

  电影市场的体量稍大些,去年全国总票房是130亿元。合起来,200亿元多一点,差不多只相当于两个大规模的私募基金。资本若要在其中发挥作用,简直可以到翻云覆雨的地步。

  “我今年作为导演,能有效地花出去1个亿就是天大的成功了。结果数不清的基金来跟我说准备往里投十几亿。”阎建钢说。

  资金爱影视圈,因为政策爱影视圈。

  近年来,文化产业受到的眷顾有目共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发布被看作是行业“政策黄金期”的开始,各地政府陆续落实的地方性文件,更让外界感慨:“贵圈很火”。

  政策红利是资本市场最钟爱的故事。有券商分析师坦言,去年以来的大多数时候,大家都是看着政策推股票,“很简单粗暴,但基本有效”。

  只是,政策红利的实际兑现程度如何?

  “大政策处于‘能听到’,但是暂时感觉不到的状态。”华录百纳总经理刘德宏说。

  从纲领性文件发布到最终落实到具体企业,需要的过程可以称得上“漫长”。怎么扶持,采取什么具体措施,投入多少资源,无一不需要酝酿。

  政策红利对企业来说最具体的就是税收减免和补贴。但据一家上市公司董秘介绍,除了在浙江东阳注册的影视企业(如华谊兄弟)纳入地方财政的税收可以部分返还外,整个行业还没有享受到税负方面的专门优惠。

  不过,“扶持”并非全是务虚,地方财政对文化创意企业的补贴一直在陆续进行。

  华策影视近日公告,收到杭州上城区财政局拨付的财政资助资金1380万元。华录百纳在2011年收到政府补助合计382.3万元,占净利润的4.6%左右。光线传媒2011年收到各项政府补助合计393万元,占净利润2%。华谊兄弟2011年则获各项政府补助2753万元,约占净利润的14%。

  目前,新的扶持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地。政策红利,更多体现在了宣传和提升预期上。红利如果不能转化为上市公司的收入,仅依靠踏“政策的步点”,终究有题材炒作结束的一天。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