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陆家嘴论坛28日开场 让梦想之光照进现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8 10:03 来源: 中国证券网2012陆家嘴论坛6月28日晚以四场“浦江夜话”开场,明早将盛大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大腕再次齐聚申城,在陆家嘴这座全球最年轻最具活力的金融城里,共话未来。
从2008年陆家嘴论坛举办至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四年间,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新的经济形态不断萌生,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资源配置能力在不断提升,国际金融版图上的“上海坐标”日渐清晰。
陆家嘴论坛就好比一扇窗,在一次次头脑风暴,一场场智慧激荡中,未来之光开始照进现实。
看见未来
对参加陆家嘴论坛的专家学者而言,在这里的每一次发言都不是“坐而论道”,或许不久的将来,建言便会成真。
2008年陆家嘴论坛上,有专家提出中国需要股指期货等市场对冲机制,以完善现有金融体系。短短两年后,股指期货这一填补中国资本市场空白的对冲机制便顺利推出。
2009年,还是在陆家嘴论坛上,专家提出中国不仅要发展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还应该大力发展适合非上市公司融资的“三板市场”,如此才能构成完整的直接融资体系。去年,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式开业。与此同时,非上市公司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权转让试点准备工作稳步推进。
同样是在陆家嘴论坛上,人民币“走出去”的呼声曾经高涨。不久之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上海首航,人民币走上了通往国际结算货币的“高速路”。
现实与未来之间如此快速转换,源自于论坛嘉宾真知灼见的针对性,更源自于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也源自于上海承担国家战略、敢于先试先行、全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决心和勇气。
几年来,上海金融市场体系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钢材期货、铅期货等重要新品相继上市;人民币外汇期权、超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陆续推出;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交易平台建立;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启动;由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上交所债券市场组成的上海债券市场规模显著扩大。2010年,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启动,上海共有5家公司获得试点资格,占全国11家的45%。融资融券让中国证券市场第一次有了“买空卖空”交易机制,向成熟市场迈进一大步。
到2011年底,上海金融机构总数已达1136家,国际金融中心框架正在逐步建立,难怪专家会感叹:上海金融业成熟的速度让人惊讶!
融入国际
陆家嘴论坛见证了中国金融走向未来的轨迹,也助力着上海不断扩大开放,融入国际。
几年之前,人民币国际化还是专家热议的话题。如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交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和外资人民币直接投资业务有序开展。截至2011年末,上海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达到4080亿元。与此同时,境外主体在境内开立人民币账户显著增加。目前,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参加行在上海开立同业往来账户700余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境外机构在上海开立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近800个,使上海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触角伸向全球。
去年,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商务部等支持下,上海开始境外合格投资人试点,把“有项目再结汇”变成“先结汇再找项目”。这一试点突破了我国强制结汇的惯例,为人民币自由兑换打开了一个试点窗口。 目前,上海的试点规模已经达到约130亿元人民币,今年是上述资金的集中对外投资期,预计有近12亿美元将在年内逐步实现投资。
今年初,国内规模最大的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在上海宣布完成120亿元人民币首期募集。该基金通过企业海外投资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流动,人民币国际化又多了一条通道。
从浦东开发开放那天起,“改革”便是陆家嘴的另一张名片。在这里纵论金融发展,本身就昭示了上海主动与国际接轨的姿态。
今年初,美国史带国际有限公司签约入股总部在上海的中国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融国资企业开放性重组又迈出坚实一步。通过海外上市、收购、新设等方式,上海的金融机构不仅走向全国,还不断深入海外。
与世界相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实力与日俱增。
上海声音
从第一届开始,有一个词始终是陆家嘴论坛的经典话题,它就是“话语权”。这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之一,是人们希望看到的“未来之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外市场关联度的不断加深,国外资源性大宗商品借助期货市场进入中国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此前,上海只能认可国外的标准,以世界主要金属期货市场的注册品牌作为替代商品进行交割。近年来,上海期货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交割方面实行国外品牌境内注册,境外商品按照“上海标准”进行交割。
“上海标准”的诞生,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上海在世界金融市场交易和资源配置领域的话语权,境外机构闻风而至。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智利国营铜业公司、美国自由港迈克墨伦铜金矿公司、力拓集团、必和必拓集团在内的27个境外铜品牌和1个境外铝品牌在上期所成功注册。
2010年底,期货保税交割在上海综合保税区启动试点,这一期货领域的“上海价格”呱呱坠地再一次让世界震动。
金属铜交易也不再是“只看伦敦”,上海已经成为全球的另一个重心。这也吸引着国外期货投资者和相关生产企业争相参与上海期货市场的交易,上海期货市场国际化步伐不断提速。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开展以来,花旗集团、永鸿物流、江铜国际、西安迈科、中金再生等十余家海内外知名企业已在洋山保税港区“安营”。
2011年,在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SSEFC)正式开业同时,国内首款航运金融衍生品:上海出口集装箱中远期运价交易也实现了首批交易成交。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出口集装箱中远期运价交易的场内交易模式,正悄然打破数百年以来欧洲航运经纪商赖以垄断全球航运价格的场外交易模式。借助集装箱中远期价格发现机制,这款产品在国际集装箱运价定价方面的话语权将大幅提高。
由“领跑中国”到“配置全球”,在走向国际的过程中赢得未来,风从东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