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方面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13 00:59 来源: 中国证券报投资能够对经济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但投资增长并不是经济运行的最终目标,如果只是为了拉动经济而投资,这种投资很可能对后续的经济发展造成拖累。扩大投资不仅仅是为了在短期内让经济增长保持在一定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利于产业和经济转型,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落实政策,促进民间投资增长。根据研究,如果从提高整个国家总量效用水平角度来看,由于不同投资形式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不同,因而投资结构变化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提高私人投资的比重对于实现这一目标的促进意义最为明显。
近期,为配合国务院提出的落实扩大民间投资细则,多部委相继公布了促进民间投资增长的意见。这不仅是刺激民间需求企稳的需要,更是激活我国经济要素供给潜力,确保我国经济中长期持续平稳增长的需要。可以预期,这些有关民间投资的政策将比2005年类似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更能刺激民间投资的增长。但关键在于真正落实,因为这会涉及到诸多既有垄断阶层与民间资本的复杂博弈,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方可使政策落地。
第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受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要素既包括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也包括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其中,人力资本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为此,要科学制定人力资本投资政策,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规模,尤其是针对高层次人力资本的投资,以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人才需要。调整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顺利转移。营造有利于吸引和聚集人才的良好环境,对人才进行有效激励,发挥人力资本的存量和流量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第三,加大民生投资力度。尽管教育、水利、环境等方面的民生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的影响,但民生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间接的,是通过人民生活水平及消费水平的提升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因此,加大民生投资的力度,是扩大内需,保障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稳固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2000年以来,中国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走低,无论是与发达国家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均比较大。因此,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当增加公共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方面的支出,在总量投入加大的情况下,更要侧重向农村倾斜,侧重向老、少、边、穷、后发地区倾斜,侧重向困难地区倾斜,搞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人民生活,促进人民消费,拉动内需,并最终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第四,兼顾投资增量与存量的结构优化。投资增量的结构优化是指对一些部门、产业增加投资,以增加投资比重来调整部门、产业投资结构,使投资增量的结构高级化。存量形态的投资结构优化,是指在不同地区、部门、产业、单位之间对投资存量进行重新组合,在投资规模不膨胀的基础上使企业的生产升级换代。要改变我国投资结构的不合理不仅要注意增量投资结构的优化,还要兼顾存量形态的投资结构优化,使资产逐渐向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转移。当然,投资结构的调整不能脱离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要以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为中心,以国内国际潜在市场为导向,以知识经济的推动为动力,形成既符合产业布局又有利于产业梯度推进的投资结构。
第五,从整体和长期效应考虑投资决策。投资结构调整的过程是涉及到各产业产出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增加投资比例对某一个产业或整体产业发展可能是正面作用也可能是负面作用。投资对一个产业的影响是长期的,即使短期内对产业具有负面作用,但从长期来看,投资的流动会逐渐改变产业的生产力水平和投入结构,导致生产直接消耗系数和投资直接消耗系数发生变化,产出效应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制定投资决策时,不能因为调整投资比例导致该产业产出下降或全局产业产出下降就否定投资调整的效果,也不能因为增加某产业投资比例对该产业产出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就肯定调整的效果。既需要从全局角度深度分析投资比例的增加或减少对各个产业产出的作用,对其他产业产出的影响,以及对整个产业产出发展的冲击,也需要从长期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投资比例的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
第六,加快制度建设步伐。实证研究表明,投资和基础设施存量的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有显著推动作用。但不同制度条件影响投资效率,高投资率不一定带来高增长率。比如拉美、南亚、非洲很多国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但制度因素决定了这些投资的效果不理想。目前,我国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投资效率非常低下。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变目前我国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行政审批效率低下且环节过多等问题,完善投资体制,重视制度建设。
第七,明确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规范地方投资行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地方政府作为重要投资主体的作用在很长时间内仍将存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决定我国经济增长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妥善处理好地方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第一,应重新确定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实现以投资性支出向公共服务性支出的转变。第二,强化地方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性,强化其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作用,让投资尽量退出竞争性的生产领域,着力扶植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各产业的协调与优化。第三,转变地方政府投资的方向,加大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如道路、水利以及电网的建设,在稳定农产品供给的同时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拉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八,装备制造业投资中加大对生产流程中机械化、自动化的投资力度。目前,中国制造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在产业领域的核心专利上,中国基本上受制于人;在一些关键技术,尤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如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中国大多依赖进口。因此,中国制造业投资应该在国际分工的产品设计和品牌经营这两个环节寻求突破,掌握这两个环节的隐含性知识和技能,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提升制造企业对本土市场的有效控制力。
课题负责人:范剑平;执笔:胡少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