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两压力两悬念左右反弹生命线 “抵抗性反弹”能走多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13 07:15 来源: 中国证券网

  两压力两悬念 左右反弹生命线

  7月12日,尽管面临外围股市普跌、二季度经济数据即将揭开面纱等不利因素,但沪深两市仍然顽强上涨,周期板块的崛起对大盘的上涨功不可没。有分析认为,在消费股前期累积涨幅过大的背景下,周期股能否从消费股中接过反弹的接力棒,将是决定后市反弹能否延续的关键性因素。同时,近期持续的沪弱深强格局也存在些许隐忧,如果未来银行股拖累沪指下行,不排除近期表现较好的深成指有向沪综指靠拢的可能。

  外患内忧压身 反弹如履薄冰

  昨日的沪深两市令A股投资者长吁了一口气,如果按照以往A股相对外围股市“跟跌不跟涨”的规律,A股投资者本应度过极为难熬的一天,但沪深两市的顽强收红,似乎在暗示着来自市场内部做多的力量正在积聚。特别是在今日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出炉的情况下,昨日市场的反弹更显得难能可贵。

  截至昨日收盘,上证综指收报2184.84点,上涨9.45点,涨幅为0.46%;深证成指收报9749.91点,上涨164.64点,涨幅为1.72%。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综指分别收报734.32点和5209.64点,分别上涨2.09%和1.45%。沪深两市分别成交796.3亿元和780.1亿元,量能较昨日显著放大。

  尽管昨日尾市沪深两市涨幅有所收窄,但与外围股市表现相比,仍然值得称道。昨日,亚太股市呈现普跌格局,其中,香港恒生指数下跌2.03%,台湾加权指数下跌1.75%,日经指数与韩国综指分别下跌1.48%和2.24%,新加坡海峡指数相对抗跌,也下跌了0.32%。欧洲主要股市亦纷纷低开。分析人士指出,昨日外围股市表现疲弱,主要是因为日前的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市场普遍期待的新一轮量化宽松近期可能不会推出。在此背景下,A股能够在逆境中展显“独行侠”本色确实难能可贵。但如果外围股市的这种弱势格局延续,A股意欲独善其身恐怕就很困难了。

  当然,相较于外围市场对A股带来的影响,来自国内经济基本面的冲击将对A股形成更为显著的压力。今日上半年经济数据即将出炉,有悲观分析指出,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将接近或低于7.5%的年度目标,其中二季度国内经济同比增速甚至有可能低于7%,果真如此,将创下9个季度以来的新低水平。显然,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已经成为掣肘A股走势的最核心因素。一旦二季度GDP增速破“7”,那么A股投资者对经济硬着陆的担忧情绪将会加重,而恐慌性情绪一旦弥漫,其对A股市场的冲击可想而知。

  显然,较为现实的“外患”与“内忧”将成为今日A股走势的试金石,倘若A股能够扛过外压,同时在盘中通过震荡消化掉不佳的二季度经济数据压力,那么一轮颇具规模的反弹或许即将展开。

  两悬念决定反弹生命线

  除去上述来自外部与经济基本面的压力外,还有两个重要悬念将影响本轮反弹的延续性。其一是周期股能否从消费股手中接过上涨的接力棒,成为大盘反弹的新旗手;其二是银行股会否拖累沪综指表现,进而诱发近期表现较好的深成指向沪综指“回归”。

  首先,从昨日大盘表现来看,继周三的“蠢蠢欲动”之后,昨日周期股延续了这一反弹的趋势,此前表现持续低迷的煤炭板块成为领涨先锋,有色金属也初露锋芒,“煤飞色舞”格局似又重现。具体来看,在昨日的中信一级行业中,煤炭、房地产、农林牧渔和有色金属指数涨幅居前,分别上涨了5.21%、2.42%、2.40%和2.02%。显然,在近期政策“稳增长”信号频出且二季度经济数据可能低于预期的情况下,已经有部分资金开始布局此前超跌的周期板块,博弈未来可能的保增长政策的出台。客观来讲,在当前市场增量资金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前期以医药、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消费股累积涨幅较大,部分资金有调仓换股的需要,而周期板块的超跌为资金换仓提供了机会。如果资金能够不断涌入周期板块,那么本轮反弹具有较大把握持续下去。

  其次,近期沪深两市呈现出一定的分化格局,沪弱深强现象显著,沪综指最低跌至2152点,距前低2132点仅20点之遥,而深成指目前在9588点,距彼时的低点8486点仍有较大空间,且在沪综指近期盘中不断创出阶段新低的背景下,深成指却在震荡上行。从微观层面来看,沪综指与深成指的背离实际上是银行股与非银行股的背离。央行在一个月内连续两次降息,且第二次为非对称降息,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对银行股的盈利前景相对较为悲观,加之经济的下行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有增多的潜在风险,因此,银行股静态估值的低企并不能成为促使其股价反弹的理由。不得不考虑的是,银行股在沪综指权重中占比较大,一旦投资者对经济前景不看好而抛售银行股,则沪综指瞬间跌破2132点并非没有可能。此外,指数从中长期来看具有同步性,深成指与沪综指的背离必将以一种方式回归。在最悲观的假设下,深成指可能会追随沪综指的脚步被动向下回归,这意味着今年来表现较好的地产、券商等周期板块与消费板块可能面临补跌的局面;反之,则沪综指有望向上回归,而前期超跌的银行、水泥、煤炭等权重周期板块有望迎来一波超跌反弹行情。

  总体而言,如果上述两大悬念能够向着较为有利的方向发展,那么本轮反弹的生命线有望得到延长,而这些悬念极有可能随着今日经济数据的公布而逐步揭晓。在此之前,静观其变或是投资者最好的选择。

  走完“M头” 迎接“W底”?

  2132-2478-2242-2453-2152,半年多的时间,沪综指在日K线上已构筑了一个标准的“M头”形态。从技术角度来看,“M头”的量度跌幅恐怕不止2132点。不过,任何一种技术形态都要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尽管就中期而言,大盘筑底的过程可能较为漫长;但短期而言,在政策面、消息面及基本面的配合下,市场超跌反弹已箭在弦上。因而,即便此“M头”不能迅速转变为“W底”,但至少会迎来一段下跌中继的反弹行情,投资者不必过分悲观。

  M头背后的几大争议点

  翻开沪综指今年以来的日K线图,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标准的M头形态。不过,这个M头的后期走向还有待继续观察。一方面,技术指标往往都有一定的滞后性,“W变M”及“M变W”的事情历来都屡见不鲜,今年3月份市场还曾出现过W底的诱多行情;另一方面,理论上,M头的确立需要股指放量跌破颈线位置,而本轮沪综指跌破2242点的颈线支撑位置时,沪市成交一直处于缩量状态。

  除了技术层面本身的争议外,结合当前基本面及政策面来看,M头在2100点附近的杀伤力也不会太大。首先,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一方面,7、8月份经济本身就具备季节性的环比回升因素;同时,5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就已出现小幅反弹,而6月PMI数据虽然继续下滑,但官方PMI依然在50的荣枯分界线上方运行,昨日公布的6月新增信贷数据又达到9198亿元,超出此前市场预期,因而,目前经济下滑的态势或许并未如预期那么差。而本轮2300点以来的杀跌,完全是出自于对经济下滑的担忧,从这个角度而言,市场存在反应过度的嫌疑,一旦出现纠错行情,则市场很有可能将原有的M头改写成W底。其次,从政策面来看,央行超预期地二次降息,已经表明政策着力点转向了稳增长;而温总理关于促投资稳增长的讲话,则进一步加强了后续财政刺激政策出台的预期。近几个交易日市场的止跌企稳,或许就已在先知先觉地反应这一预期。

  可见,不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基本面角度来看,市场都不存在系统性下跌的风险,股指按照M头技术形态估算的初步下跌位置在2000点附近,或很难达到。

  08年M变W走势会否重现

  同样处于底部区域,类似的M头形态,究竟这个M会否延续2008年底“M变W”的走势?市场又会否再度出现诱多行情?

  回顾2008年底的M头走势,沪综指自2008年10月底开始,逐步走出了一个小M头的形态。当时M头的右肩2100点高于左肩2050点,释放出明显的诱多信号,最终股指也成功实现了M变W的转型。而这个转变一方面缘于当时所谓的M头技术形态存在疑问,即沪综指在跌穿颈线位置1838点时并未出现放量的情况,反而是成交急剧萎缩,且很快股指就收复了颈线位置,开启了一波趋势性的上升行情;另一方面,2008年底的百日五次降息以及“4万亿”投资计划对市场起到了极大的刺激作用,直接推升股指向上。

  反观当前的M头形态,虽然沪综指已十分接近2132点的前期新低,从技术上看,股指跌破2132点几无悬念;但是本轮沪综指跌破2242点颈线支撑位置时,沪市成交同样一直处于缩量状态,并且,银行弱消费强的板块特征决定了当前沪弱深强格局难以发生改变,某种程度上,深市在这一阶段更具市场代表性。而从深市的日K线形态来看,虽然深成指大体上也在构筑“类M头”形态,但深成指并未跌破其颈线位置9352点,且近期深成指数次逼近颈线位置时都反而触底回升。严格地说,深成指M头形态目前还不能确立,况且,在酒类等消费股集中走强的带动下,深市日K线形态已逐步出现走好迹象,不排除接下来沪市追随深市转暖的可能。

  此外,无论是2008年底还是现在,市场点位及估值都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因而,市场继续向下完成M头之后的系统性下跌的概率并不大,投资者不必过于悲观。

  “抵抗性反弹”能走多远

  本周四,大盘在创下2152点调整新低之后展开反弹。我们认为,这次反弹依然是下跌过程中的抵抗性反弹,为最终跌破2132点做技术上的准备。做多力量主要有三:一是温总理表示当前重要的是促进投资合理增长,引发投资者对新的刺激经济政策的预期;二是一些券商中期策略报告对下半年A股市场的乐观预期;三是沪深股市持续下跌孕育的技术性反弹的需求。但2280-2300点阻力很大,预计反弹将以板块轮动的方式完成。

  央行在不到一个月内2次降息,一方面表明当前我国经济下滑的形势严峻,另一方面也表明6月的首次降息政策还没有奏效,迫切需要央行加大降息力度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振企业贷款需求。此轮政策调控时间和经济下滑周期都较长,占GDP比例43%左右的第三产业也都遭遇着比2008年底更大的冲击。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只有7.5%,低于2009年初GDP增速最低时的7.9%。今年1-5月,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只有16.4%,远低于2008年末24.1%的最低水平。我们预计,二季度GDP增速跌破7.5%政策目标的风险较大,且三季度增速仍有继续下行的风险。

  6月CPI同比上涨2.2%,PPI同比下降2.1%。但我们认为,物价回落并不会持续较长时间,9月随着CPI翘尾因素的减弱,食品价格季节性地上升以及CPI租房价格的上涨,CPI涨幅将会稳定下来,三季度末物价将会企稳。此外,PPI价格未来降幅也比较有限,从过去经验来看,只要国内经济没有经历快速下跌,PPI连续4个月以上环比下降的可能性很小,而三季度在政策维稳力量加大的情况下,经济继续大幅度回落的可能性较小,这意味着央行三季度还可能降息一次。

  6月出口总值同比增速为11.3%,进口总值同比增速为6.3%,贸易顺差为317亿美元,创三年新高。但6月进口环比下降五成,除了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因素外,主要原因是国内需求疲软影响进口。目前,美国需求下降,欧盟、日本需求低迷,预计下半年外需疲弱的状况还将持续,下半年出口增速或再回个位数增长。此外,欧债危机挥之不去,西班牙、意大利可能成为新的引爆点,也增加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给中国宏观调控增添了难度。

  截至7月11日,沪深两市1050家上市公司发布上半年的业绩预告,占两市上市公司的43.26%。其中,超过600家上市公司预亏或者预减,只有448家业绩预增或者预升,近六成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不乐观。98%的中小板公司已预告半年报,其中45%的公司业绩负增长;而创业板已预告半年报的公司不到10%。此外,市场对大多数行业全年盈利预期下调。随着上市公司逐步公布半年报,伴随着很多行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的下滑,一些原先具有估值优势的公司将面临新的调整压力。

  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新增贷款9198亿元,同比多增2859亿元,环比则多增了1266亿元。其中,6月份票据增量不足500亿元,远低于前几个月单月2000亿元左右的水平,而中长期信贷明显增加,反映出降息等刺激经济的政策已初见成效。这是否说明,二季度中国经济已经触底?我们认为,虽然管理层还会有新的刺激经济举措,央行很快将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是由于中国经济正处于“调结构”的敏感期,再加上美国、欧洲经济不给力,预期这一轮刺激经济政策力度较为温和。

  受国外、国内双重因素影响,目前尚看不到国内经济大幅回升的迹象,即便国内经济在今年二季度着陆,中国经济增长恐怕也是“L”型或“U”型,国内季度GDP增速将在8%上下徘徊一段时间,而非之前乐观机构预期的“V”型转折。若如此,上市公司季度净利润增长就很难出现大幅回升。我们认为,央行年内第二次降息只是诱发A股市场技术性反弹的一个因素,之后市场仍延续此前的调整走势。今年2月至6月,A股市场在2250点至2470点换手率近90%,以目前两市成交量要在2250点之上“站稳”难度很大。

  此外,前期酿酒、医药板块受到资金追捧,恰恰反映出主流、非主流机构对国内经济的谨慎态度。毕竟,在经济下滑期,很多行业和个股未来半年至一年的盈利情况很难把握,目前能看清业绩增长的行业、个股并不多。虽然白酒股、部分医药股和中小股票依然保持强势,但其中多数个股已经出现滞涨,估计至多三周强势板块也将追随大盘调整。

  还有哪些利好政策可以期待?

  “高富帅”是当下人们对自身条件好的富人的一种戏称。市场有投资价值,如何吸引更多的“高富帅”进来?这就要打造一个“信心工程”,增强A股的吸引力。

  先来看一组数据。

  来自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末,在国内55790854个自然人持仓账户中,50万以下的账户占比高达97.68%。持股市值超过1000万元的,只有17604户,而在2010年底,这一数据是23323户。这意味着,在过去的一年半的时间里,有近25%的千万级账户消失。

  于是,有人就说市场缺少资金。进而导致无力推动蓝筹股行情,甚至要发动中小盘股行情也力不从心,导致市场行情显得清淡。对此,有分析认为,市场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挖掘蓝筹股的投资价值是真的,但是资金不再像过去那样热炒新股,则完全是在政策调整以后理性意识得到恢复的结果,与其数量的多少并没有直接关系。

  与此同时,在股市对投资者变得缺乏吸引力以后,却有不少资金流入了债券市场,而债券市场在过去一直被认为弹性不足,难以吸引投资者。似乎只是在一夜之间,证券市场的格局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股市失宠而债市受追捧。

  有分析指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但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这几年来,沪深股市严重缺乏财富效应,也就是投资股市普遍遭遇损失,而投资债市(严格讲是固定收益品种市场),则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收益。

  那么,股市缺少资金吗?如果真缺少资金,那么,又如何引导资金进入市场?

  7月5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次降息距离上次降息仅为一个月的时间。

  前后两次降息,将会有多少储蓄流出?目前并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数据。但业内人士指出,一般来说降息将促使资金从储蓄流出转而投向资本市场,但决定股市基本走势的仍然是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状况。而一两次降息并不能对股市产生太大的影响,随着未来货币政策的逐渐调整,累积效应才会对股市构成长期利好,给A股市场带来有力支撑。

  这只是一方面。再来看看A股市场,为何监管层对中国股市成为世界一流有信心,而投资者就不认账呢?除了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有关,也与目前市场供求失衡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就应当推进改革,特别是要研究制定如何吸引更多的长线资金入市。

  有分析称,我国资本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可进入股市投资运营的资金和机构并没有太大变化。多年来增量资金很少,尤其是长期资金渠道拓展、机构投资者发展明显滞后。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经济基本面的预期不佳。但是,即使是降至7.5%的经济增速,中国在全球范围仍属快速发展的经济体。

  同时,分析称,导致长期资金远离股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回报低。虽然市场上不乏一些“最赚钱”的上市公司,但是,它们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实惠。统计显示,中国20多年来累计现金分红仅占市场融资总额的40%左右,投资者投资回报年化收益率仅1.8%。

  针对分红这一点,监管层已经明确提出要求,将立即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开始,在公司 《招股说明书》中细化回报规则、分红政策和分红计划,并作为重大事项加以提示。并在 今年5月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在此前多次口头强调现金分红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强调了分红意识、决策机制、信披要求和监管关注等方面的要求,特别强调IPO公司应披露未来3年具体利润分配计划。

  但是,这也涉及到一点,就是税收问题。

  近年来,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管理层一直在引导和督促上市公司实施持续、稳定、透明的现金分红政策,但税收政策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积极效果。因此,就有必要减免证券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取得上市公司分红、股票红利涉及的税负。这对鼓励长期投资、提振股市信心都有好处。

  先行指标H股指数创年内新低 A股反弹仍存隐患

  上午探底,下午反弹,昨日(7月12日)沪指在煤炭、有色的带动下,又打了一场翻身仗,无奈尾市资金做多动力减弱,最终以2185.49点收盘,微涨0.46%,这也是其连续第二个交易日收红反弹。

  虽然A股飘红,但H股走势却不佳,恒生指数昨日盘中跌破19000点,而与A股息息相关的恒生国企指数 (H股指数)则创下年内新低9158.33点。从历史走势来看,H股指数创下新低,或将对A股未来反弹埋下隐患。

  新增贷款近万亿沪指延续反弹

  昨日下午,央行公布了《201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虽然整个上半年经济数据不容乐观,但是刚刚过去的6月,还是较5月有所改善。

  数据显示,6月末,M2余额为92.5亿元,同比增长13.6%,较5月高出0.4个百分点,而M1余额为28.75亿元,同比增长4.7%,比5月高出1.2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指出,6月M1环比增速高于M2,主要跟信贷投放扩张有关。

  或许正是有了资金面积极的预期,A股昨日继续反弹,煤炭、有色板块接过前一交易日水泥的反弹大旗,领涨A股,沪指两大板块的带动下一度逼近2200点,虽然尾市动力不足,但仍以2185.49点收盘,小幅上涨0.46%,深市则一路震荡上扬,以9753.49点收盘,全天大涨1.72%。

  A股昨日共有21只个股涨停,没有1只个股跌停,盘面异常火热。

  H股指数跌至9167点

  尽管A股连续走出反弹行情,但H股表现却极其低迷,与A股走势密切相关的H股指数更创下年内新低。

  昨日,H股指数低开低走,盘中多头可谓毫无还手之力,在接连下破9300点、9200点后,最终收于9166.71点,全天大跌2.2%,创出年内新低,单日成交131.3亿港元,成交金额略有放大。

  分析人士认为,在股指艰难反弹时,H股指数率先创出新低,这对A股而言并非好事。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近年来,H股指数一直被视为A股的“先行指标”,往往先于A股见顶,也先于A股见底。

  2011年三季度,H股指数直线下行,于10月4日创下8058.58点的阶段新低,随后才展开反弹,一度冲过11000点,但随后在当年12月中旬跌回9500点一线,重新整固后展开第二轮反弹,并于2012年2月见顶,再度下行至今。

  而沪指2011年始于三季度的下跌,直至10月24日跌至2307点才见底反弹,短暂重回2500点后再度快速下行,于今年1月6日创下2132点阶段新低,展开反弹,这波反弹于3月中旬见顶。从时间点位来看,H股指数几乎提前沪指半个多月到达顶底。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昨日H股指数率先创新低,沪指也可能在半个月后跟随其走出新低,这就为当前A股反弹埋下了隐患。

  政策叠加利好凸显 超跌反弹有望延续

  无论是结构性减税,还是油价三连跌,抑或央行再度重启逆回购,均反映出管理层为稳定“经济增长”而动用系列配套措施,来减轻企业税负、降低企业成本、缓解企业信贷压力的决心。在此背景下,本周股指虽然接连创出近期新低,但加速赶底迹象明显,股指企稳反弹或将是大概率事件。

  政策叠加利好逐渐凸显

  财政政策方面,从完善结构性减税,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到减少流通环节税收和费用,再到减轻小微企业税负,均反映出政策的力度。而温总理强调的提振投资者信心,不仅针对二级市场,同时剑指实体经济。

  根据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8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贸易顺差689.2亿美元,同比增长56.4%。欧洲债务危机导致外部需求持续疲软,加上劳动力成本与汇率成本增加,使得整体出口受到影响;同时,国内经济疲软,进口也因此受到抑制。即便如此,6月进出口数据依然超出市场预期。管理层表示,将会从企业资金压力、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支持外贸企业。如此分析,因进出口影响企业业绩的隐忧虽然会持续存在,但也无需过度悲观。

  货币政策方面,经历两次降息后,央行货币放松举措仍在持续。央行7月10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逆回购操作,交易量500亿元,7月11日央行同时开展了7天期逆回购操作,此举引发了市场对再次降准的预期。而货币政策进入放松周期确是不争的事实。回首2008年的货币调控,月内两次降息后,股指逐渐企稳,而第3次降息后股指进入上升通道。虽然目前三度降息并未实现,但货币政策根据实体经济进行调整的本质已经凸显。

  成本下行利于企业盈利改善

  综合季节调整后PMI等数据来分析,虽然目前政策的提振作用使总需求暂时企稳,但企业库存去化水平显示经济短期内仍将在低位震荡。

  根据沪深两市公布的中报业绩预告,预增、预盈、扭亏,这3类公司占比为57.70%,逾四成公司上半年业绩坐上“滑梯”,预减幅度大于50%的个股和预亏的个股数量依然较多。除去信息服务、交通运输、生物医药、机械设备、食品饮料行业盈利增长稳定外,以周期性板块为代表的有色行业、化工行业、建材行业、机械行业、石化行业等业绩悉数回落。此前二级市场的板块分化和股指下行与上市公司业绩息息相关,但随着利空的逐渐释放,加之企业成本的下行,上市公司盈利空间仍有望得到改善。

  目前国内油价已经历了连续三次下调,价格下调对降低各产业运行成本有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交通运输、物流运输、化工行业、汽车板块的影响较为显著。虽然公布的6月经济数据、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均不理想,但结构性减税、利率下调、通胀下行等将减少企业成本,将有助于企业盈利重回上升通道。

  市场热点逐渐活跃

  本周股指虽然延续调整态势,屡创阶段新低,但盘中热点持续活跃。周三水泥、基建、煤炭、化工的止跌企稳,周四有色金属、券商、新兴科技等板块成为领涨主力军,市场心态逐渐稳定,而深强沪弱的格局显示,结构性行情已经展开。

  经历持续的下跌后,不论是从估值角度,还是从指数超跌本身,不论是重重利好的叠加,还是利空的提前释放,股指的反弹或将一触即发。而投资策略方面,关注前期严重超跌的二线蓝筹品种,把握阶段性反弹机会,顺势而为。

  外盘影响渐消 行情有望启动

  周四大盘涨了,实在是不容易,因为之前的7个周四都是下跌的。从周一到周四,上涨的股票从300家到超过2100家,以“煤飞色舞”为代表的热点板块,涨势也越来越凌厉。这样的走势是不是告诉大家这一波的下跌总算熬过去了,已经迎来了雨过天晴?

  本期《投资论道》栏目特邀国开证券研究中心策略分析师李世彤和日信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副总监刘晓晨共同讨论:有热点,还能涨吗?

  李世彤(国开证券研究中心策略分析师):从6月14号开始,深市的日成交金额大多超过沪市,可以发现每天涨幅居前的个股也大多是深市股票,以前还可能认为是因为深市小股票多,所以涨幅靠前的数量比较多,但现在深市成交金额领先已成常态,说明主力已经移师深市。

  外盘对中国其实没有太多影响,因为市场相对比较弱,人气比较清淡,所以往往风吹草动都当成了利空。我认为对市场影响最大还是资金和市场信心,没有这两点,大盘很难起来。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来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不是投资拉动,会向结构型增长转型,消费成长和新兴产业是拉动的主力。从这点来看,所谓资源型产业“煤飞色舞”只是短线行情。

  刘晓晨(日信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副总监):我看到了行情启动的迹象。今年以来,房地产板块表现非常好,但一直拉不起股指。而这两天的反弹,明显受消息面影响。未来或将重点发展市政铁路等一些基建项目,带动了水泥高铁板块上扬,周四则延伸到了有色和煤炭。在固定资产投资加速情况下,有色煤炭下游的需求可能更为显现。

  一个月内两次降息,很多人认为可能二季度经济数据不乐观,但是我认为可以分段来看。如果GDP数据在8%以上则可以理解为超预期,股指可能就直接向上;如果是7.5%或8%,对于股指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如果真破了7.5%,那可能超预期悲观,大盘会有一个瞬时的下探。

  我认为国内的情况还要国内解决,本周公布的出口数据特别好,货币政策放松大家也能看得见,而且房地产明显回暖,成交量价齐升。所以,我觉得中国经济可以独立走强,不用过多看国外的形势。

  天风证券:短期上升趋势基本确立

  昨日股指全天低开高走,阳线报收。成交量相较前一交易日明显放大,呈放量上涨态势。明日国内宏观经济数据将密集出炉,市场机构预判预测二季度经济增速将跌破8%,经济较可能在二季度见底,同时下半年货币政策有进一步打开的空间。

  昨日A股一改一个多月来的阴霾,全天放量走高,并最终以阳线报收。最值得欣慰的是今日成交量明显放大,近期超跌的周期性板块强势走高,显示出主力资金正在有序抄底。预计后市,若明日成交量能继续温和放大,股指短期上升趋势可基本宣告确立。

  建议投资者,关注量能,若今日股指能继续走强且成交量无衰减迹象,投资者可逢低建仓超跌板块。

  “煤飞色舞”再上演 7月股市有望走强

  昨日在两市早盘受压双双低后,沪指曾一度创出新低2152.68点,而深指在中小板的带动下,震荡走高,呈现探底回升格局。午后,A股再次上演“煤飞色舞”格局,沪指放量上攻五日线并一度冲击2200整数关口。煤炭板块和有色板块的复苏,也为新一轮的反弹打下了很好的伏笔,纵观几次大底反弹,往往资源股都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近期煤炭上市公司股价大幅调整后目前行业平均估值不到12倍,渐入安全边际, 昨日煤炭板块上演绝地反击,板块大涨逾6%,有色金属涨幅也超2%,有望带动A股市场走出底部3连阳的反弹启动行情。与此同时,当中报行情逐步开启,市场热点将逐步转向高送转概念,资源股的强势崛起,短期指数将受到较强的支撑,7月行情或将在欲火中重生。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和数据统计显示,以煤炭板块为例,第一次底部998点是2005年6月6日,也是牛市行情正式启动日,此后3个交易煤炭板块涨幅为12.50%,跑赢上证指数同期涨幅2.44个百分点;第二次底部1664点时(2008年10月28日),当年2008年11月7日牛市行情正式启动,此后3个交易煤炭板块上涨8.82%,跑赢上证指数同期涨幅1.49个百分点。

  最近一次底部2132点,时间为今年1月6日,也是今年行情启动首日,此后3个交易煤炭板块上涨14.40%,跑赢上证指数同期涨幅8.01个百分点。昨日,该板块上涨6%,同时上证指数反弹0.46%,其中中美锦能源(000723)、山煤国际(600546)、永泰能源(600157)等6只个股涨停,成为行情反弹的领头羊。

  民生证券认为,煤价继续下行,钢材价格继续回落,局部炼焦煤产地价格继续下跌;动力煤秦皇岛、电厂等地价格下滑明显;产地、中转地价差缩小,将倒逼产地价格继续调整。

  中原证券认为,周四随着煤炭、有色金属、券商等周期行业的绝地反击,投资者的做多热情被再度激发,两市成交量较前日放大超过五成,显示出场外资金集中进场的迹象较为显著。2152点能否成为本轮调整的底部仍需进一步验证,建议激进的投资者可继续关注煤炭、水泥建材、有色金属以及保险等周期行业超跌反弹的交易性投资机会。稳健的投资者可待底部有效确认之后逐步关注未来中报业绩可能超预期的部分蓝筹股的投资机会。

  针对以后大盘的走势,联讯证券认为,昨天全球股市收跌为主,国内A股却独树一帜飘红收市,两市量能重回久违1500亿以上水平。在二季度GDP即将公布的前夕,大盘迎来增量资金入场,透露出重要信息。从技术图形上看,深成指已突破五月以来形成的阶段性下降通道上轨9730点位置,拥有较高的安全边际,而沪指却依然处于M型双头下探挣扎的境地,被市场誉为“钻石底”的2132点岌岌可危,和深市存在明显的背离。MACD和KDJ等各项技术指标皆透露出大盘尤其是沪指处于超卖现象,在市场悲观的同时,反弹的预期也越来越强烈。

  招商证券(600999)认为,A股市场延续了周二的反弹,维持深强沪弱格局。盘面上看,煤炭、有色板块引领大盘反弹,地产、医药表现活跃,银行、两油也有所企稳,交易量显著放大,显示当前点位有一定的做多动能。沪指收盘站上5日均线,10日均线也有走平的迹象,震荡反弹行情或将持续。短期关注2150点的支撑力度和10日均线的压制作用,若10日均线能有效突破,则反弹高度可看到2250点之上。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近期发布的经济数据和周末政策消息,同时观察强势板块热点能否持续,逢低分批介入或是较好选择,投资者可逢低建仓超跌资源板块。

  打不赢就走 反弹行情不可恋战

  截至本周四,上证指数此前已连续6个交易日在盘中创出调整新低,昨日最低探至2152.68点。从市场内部结构来看,自2453点以来的这波下跌,更多是受权重股,如银行、“两桶油”、钢铁、煤炭等拖累造成的,而食品饮料、医药甚至电力等行业中的个股却不断创出年内新高甚至是历史新高,个股的结构性分化日益严重。

  当前是否可能成为历史大底,这个我们暂且不论。因为反转只有一次,但反弹可以有很多次。对于追求高收益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做好每一波反弹是内心的最高追求。从多个角度看,反弹行情启动的条件基本具备,技术面上的超跌、政策面的提振、资金面上的改善,现在唯一欠缺的就是投资者信心的复苏。结合近两个交易日走势以及市场背景,我们认为短期市场出现反弹的概率非常大。而在未来的反弹行情中,投资者的思维方式也需要随着市场的不断演变而与时俱进。

  即便在弱势格局下,市场上也总有一抹亮色。尤其是在A股市场的宽度和深度日益扩展之后,不少新兴的强势个股能在大盘弱势中持续创出新高。选股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那么,在反弹行情中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如何把握机会?

  按照普通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一般都喜欢买便宜的、低位的股票。事实上,投资者在买卖之前应该问一下自己,这个股票为什么便宜?为什么跌那么多了还无人问津?来到这个市场的投资者大多数认为自己是聪明的,甚至比其他人要聪明得多。可是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样的认识基本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要改变思维,首先要假设自己不比别人聪明的。如此一来,很多问题就会想得更加明白,也不会再执着于自己的单一认识。

  既然确定了是反弹行情,那么有一类个股需要规避,就是前期的持续领涨股。这类个股虽有可能在反弹中继续加速上扬,但更有可能在大势好的时候率先调整或者滞涨。鉴于这次反弹可能的原因是流动性的进一步放松和政策面预期的刺激,那么就需要关注前期跌幅较大、弹性充足的周期类股票和其他弹性较好的股票比如科技类股票。煤炭及化工等属于基本面透明、业绩相对稳定、跌幅又较大的品种,这类股票一般会在反弹的过程中率先得到资金的追捧。有色金属行业的弹性也比较大,由于跌幅过大,在全球开始新一轮“注水”的过程中也会有不错的表现。但有色个股差异性比较大,需要投资者耐心挖掘,比如需要考虑股本的大小、流动性是否足够、市场偏好、历史表现等因素。

  还有一类个股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整体表现并不是很突出,比如农业、旅游等行业,这类个股一般也不大适合做反弹的主力品种。或者它们的中线走势会很强,但是短线爆发的概率相对较低。既然参与的前提是反弹,那就要捕捉短期有可能爆发的品种,而不是以投资的思维去中长线布局。

  反弹做成了,自然是好说,无非是赚多赚少的区别。但一定要记住,反弹时参与仓位的控制和盈利预期的合理性。要充分发挥游击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策略,而不可过度恋战。

  25家上市公司高管7月增持逾2000万元 旨在“护盘”

  随着连日来大盘持续走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高管为增强市场信心,纷纷自掏腰包增持护盘自家公司股票。本报记者根据数据统计,截至7月12日,共有25家公司发布高管增持公告,增持的总股数为234.55万股,持股成本约为2154.24万元。

  高管集中增持护盘

  据数据,进入7月以来,短短的12天内,包括金融街(000402)、中材国际(600970)、中兴通讯(000063)、中恒集团(600252)在内共计25家公司发布公告高管增持自家公司股票的公告。

  其中,金融街7月11日发布公告称该公司高管此次购买自家股份共计149.29万股,其中该公司名誉董事长王功伟、董事长刘世春、董秘张晓鹏等7人此次增持超过10万股。这是该公司第三次高管增持,按照7月10日的收盘价计算,此次累计增持982.22万元。

  欧亚集团(600697)董事长曹和平7月4日至6 日之间对本公司股票进行增持,三天分别增持2万、2.7万及3.12万股,成交金额为45.18万元、60.97万元及69.89万元,平均持股成本22.51元,此次增持后,曹和平的持股数量达到58.37 万股。

  同洲电子(002052)是截至7月12日上市公司高管增持股份数量最多和增持成本最高的公司。该公司7月9日发布了控股股东袁明增持的公告。公开资料显示,袁明此次获得公司股份129.28股,增持平均价格约为9.27元,占公司总股本的0.38%。增持后,袁明占公司总股本的32.05%。

  被套自家股?

  虽然上市公司高管积极增持自家股,但市场却不买账,12家上市公司股票出现高管增持后股价不涨反跌的现象。据统计,这12家公司增持的总股数为234.55万股,持股成本约为2154.24万元,亏损的总额约为35.64万元。亏损的程度不大,但却反映了眼下市场的犹疑。

  中材国际7月6日发布公告称7月4日、5日两天,董事长王伟、董事兼总裁武守富、副董事长于兴敏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增持该公司股份,共计28.92万,持股成本约为286.86万元。而据数据,中材国际高管增持的交易平均价在9.73至9.97之间,但7月12日该公司的收盘价为9.69元,低于高管增持该公司股票的价格,这也意味着目前中材国际的高管处于被套的状态。

  然而,高管被套自家股的现象,中材国际不是独此一家。中兴通讯、鞍钢股份(000898)、同洲电子、大康牧业(002505)也面临着相同的境遇。截至7月12日收盘,同洲电子高管亏损约7.75万元,大康牧业高管亏损7.52万元。

  对于中材国际股东被套的现象,有证券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中材国际目前业绩下降,公司的未来存在不确定性。但高管增持代表了公司管理者对市场的判断,虽然目前股价较低,但基于对公司的认识和长期发展的信心,增持代表着他们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肯定。

  这位证券分析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前有很多公司增持本公司股票,如冀东水泥(000401)等,他们这样做,可能是因为市场底部的临近。目前市场信心不足,高管增持一方面是为了提升信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们对市场的判断。

  短贷也“疯狂” 6月9200亿新增贷款超预期

  6月份超出市场预期的信贷数据,再度证明,直接按照信贷投放节奏推测得出的信贷数据远比按照四大行贷款额度占有份额测算精准。

  7月12日,人民银行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6月人民币贷款增长9198亿元,同比多增2859亿元,远高于市场此前普遍预期的8000-8500亿水准;而上半年人民币贷款新增4.86万亿,同比多增6833亿元,其新增贷款量与全年8万亿的信贷规模和“3:3:2:2”的贷款投放节奏高度吻合。

  本报记者此前获得的数据显示,工、建、中、农四大行6月新增贷款不足1900亿,以此推算,四大行当月新增贷款占市场份额仅为20.4%,远低于近几个月30%-40%的水准。

  谁充当了信贷冲锋的主力?

  申银万国(行情,资讯,评论)分析报告认为,这与小银行信贷投放较快有关。与此同时,在季末揽存力度加大的刺激之下,6月份人民币存款大幅增加2.86万亿元,较上月末多增1.64万亿元,这确实改善了商业银行脆弱的存贷比。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认为,已经公布的6月PMI、通胀和贸易数据显示经济自主增长动能疲弱,政策向“稳增长”倾斜的态势进一步明确,短期货币政策将维持放松态势。他预计,央行将继续采取公开市场操作、降存准以及窗口指导等多种方式增加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基建投资的加快,要求信贷对地方融资平台适度放松,这有望进一步增加信贷需求。预计年内将再降息一次,7月份流动性条件仍然紧张,降低存准率的可能性大。”彭文生表示。

  短贷冲锋6月9200亿新增贷款超预期

  短贷大增票据受抑

  6月新增的9198亿元人民币贷款,从结构上看,中长期贷款增量和占比仍然是双降,银行对企业的短期信贷投放继续增加。这种现象也许有两种可能,一是,企业需求改善;二是,监管机构考核限制了银行利用票据融资冲额度,银行遂转向短贷。

  从数据上看,第二种可能性更大。但6月银行对公贷款“短多长少”的特点依旧未得到改善,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1584亿元,环比上月1698亿的水平小幅下降,中长期贷款占比也随之回落至30%。而过去几个月票据融资凶猛的态势却没有得到延续,6月份票据融资仅增加340亿元。取而代之的是,当月对公短期贷款大幅上升,新增量高达4167亿元,较上月多增2643亿元。

  “金融部门对‘稳增长’项目支持力度增加的效果尚未充分发挥。”彭文生认为。

  从住户贷款看,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成交量的上升正在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月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增加1193亿元,较上月多增近200亿元。

  从社会融资规模分析,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78万亿元,较5月增加6381亿元。其中,除贷款增长明显外,企业债券融资新增1952亿元,连续第二个月增幅扩大超过500亿元,债券市场扩张成为流动性宽松的重要力量;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承兑汇票均比上月有所增加。

  7月上旬万亿存款搬家

  “月末、季末、年中”三大时点因素冲刺,使得6月份人民币存款大幅回升2.86万亿,若剔除财政存款季节性下降2360亿元的影响,6月一般性存款增长高达3.1万亿。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9360亿元,较上月多增3845亿元;住户存款增加1.48万亿元,较上月多增1.25亿元。

  中金公司认为,存款激增的重要原因是商业银行为应对年中考核,将表外业务转至表内或预设理财产品季末到期,导致存款大幅回流。

  不过,这只是短暂现象,利率市场化推动之下,存款搬家将会显著影响7月份的存款数据。本报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7月上旬四大行的存款负增长又达万亿。

  受存款激增直接推动,6月货币供应增速回升。6月末,M2同比增长13.6%,较上月末提高0.4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4.7%,比上月末提高1.2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601328)认为,今年下半年,随着一批重大项目审批提速,贷款需求将会迅速带动起来,楼市成交量回升对个人贷款的拉动也将逐步显现,“政策向松微调下,银行信贷供应能力也较强。但鉴于政策不会大幅放松,总体信贷环境也不会过于宽松。”

  此外,6月外汇占款增490亿元,尽管增量较上月有所扩大,但总体依然低迷。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鄂永健认为,考虑到当月贸易顺差回升、FDI未见大幅下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人民币贬值预期下企业和居民结汇意愿下降、售汇意愿上升是外汇占款增加不多的主要原因。

  受上述因素影响,2012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减少650亿美元,为3.24万亿美元。

  医疗行业基金接连上档 是高位接盘还是弱市分羹?

  医疗行业稳定的增长被誉为永远的朝阳行业,一直就是基金行业的宠儿。在基金开垦行业主题类基金时,医疗行业成为了首选。

  自6月中旬以来,一季度表现不佳的医药股进入了全面普涨阶段,以医疗股为主打的几只医药基金也开始迎来了领跑时机,个别基金也回归领跑位置。

  与此同时,进入7月以来,新增的医疗基金也进入发行期,融通医疗基金目前正在发行期,博时旗下的医药保健行业基金也将在7月下旬开始发售。

  不可否认的是,医药股估值不能算便宜,这些即将成立的医药新品基金,建仓时期面临的是高位接盘还是在弱市当中分一杯羹?

  医疗行业基金收复失地

  2012年初,沪深A股终于展开反弹,有色、资源类等个股成为股指反弹的先锋,调整多年的地产股及其相关产业链紧随其后,消费股成为上证指数突破2400点关口的最后一棒。

  在众多行业及主题概念轮番扮演市场热点的同时,医疗行业显得很受伤,今年一季度整体依旧跌跌不休。经济触底反弹的预期不断落空,货币政策对市场的作用越发收窄,当市场风向转向防御,业绩稳定增长的医药股此时成为了基金的不二选择。

  自6月中旬以来,目前市场仅有的几只医疗行业基金都表现不俗。数据显示,自6月1日至7月10日,易方达医疗行业基金净值涨幅接近7.6%,汇添富医药保健(爱基,净值,资讯)基金同期涨幅也达到了7.5%,今年2月新成立的华宝兴业医药生物净值涨幅也有6%。而年初以来至本周二,汇添富医药保健行业基金的涨幅已超过10%,易方达医疗行业基金年内收益也有8%以上。

  在此前,由于医药生物个股的黯淡表现,医疗行业基金开年表现并不佳。进入7月以来,医疗行业基金开始陆续上场,融通医疗保健行业基金正在发行期,而博时基金也将在本月下旬推出医药行业主题基金。

  普涨时代即将过去

  当2012年下半场开始时,不少基金投资人士猛然发现,先前还有些估值优势的医药股,经过近期的普涨过后,已显得有点贵。

  稳定增长行业的代表——酒类和医药股都已不便宜,基金是应该选择撤退,还是坚守?那些很快将进入建仓期的医药行业基金,会否面临并不太有利的建仓时机,又或是在弱市的A股中继续分得一杯羹?

  一位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的行情和去年比较相似的地方在于,市场并没有出现单边上涨或下跌的行情,点位没有特别大的波动,而是表现出结构性的特征,过去的半年,跑赢大盘的是强周期的板块,如房地产等,而近期又有一些结构性的调整,前期表现不好的一些行业,像医药、IT、零售等行业可能接下来会有机会。

  对于医药和酒类近期的大涨,兴全基金投资总监王晓明则表示:“大家都在追逐稳定成长行业的相对快速增长的股票,就导致了这种现象,短期能持续,但中期的增长瓶颈也逐渐显现。”

  “抱团稳定增长板块,尽管估值已经不便宜,大家也只能抱团取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稳定增长品种的炒作是否已到高潮?这个很不好说,毕竟下半年市场的预期不乐观。至少从短期来看,稳定增长类个股还有成长的空间。”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如此告诉记者。

  “对于医药股而言,基于估值修复而普涨的医药股行情即将成为过去。那些本身质地并不佳的医药股,后面会很危险。”深圳一位基金公司的研究人士如此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医药板块市盈率已降到31倍左右。

  阳光私募执耳投资医药投资总监朱爱国也表示,医药行业在一季度股价表现较差,优秀医药股平稳增长的特性逐步凸显,因此增加了投资比例。医药和消费类股票经过近期上涨,已经没有明显的短期优势,可以说这类投资的“年度捕捞季”正在过去。后面的还是要看中报是否能超预期,市场是否持续低迷。目前来说,医药行业普涨的时期应该已经过去了,但机会还是存在,未来可能会是个股分化的时期,需要精心挑选个股。

  机构最爱第一股 大禹节水主力市场被蚕食

  繁华能几时?

  尽管一季度流通股股东榜单中仍吸引了中邮核心成长(爱基,净值,资讯)、华夏红利(爱基,净值,资讯)、中海量化、易方达创业板交易指数四只基金、对外经贸新股信托等机构投资者的停驻,大禹节水(300021)却似乎再难重演昔日盛景。

  2009年10月,头顶“灌溉第一股”和“创业板排头兵”两道光环上市的大禹节水,以53.85倍的发行市盈率登陆资本市场,超募资金达7217.19万元。

  一片繁荣背后,则是公司上市后业绩大幅低于预期。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22.15%,但净利润仅增长2.23%,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则反而较同比减少1.86%。

  尽管如此,凭借稀缺的A股灌溉概念,大禹节水迅速获得各路机构的热捧,在其流通股东榜单上,华夏系、中邮系、海富通系、建信系基金都曾留下踪影。仅2011年到公司实地调研的机构投资者就高达15家。不过,伴随股价的一再下挫,停留至股东榜单的机构投资者往往无“利”而返。

  截至7月12日,大禹节水报收9.12元,虽然期间曾有两次除权除息,但较其上市两个月后最高的57.09元的价格,亦已跌去84.02 %。由于一季度大禹节水平均股价约为10.68元,相较9.12元的最新收盘价,一季度新近持有的两位机构股东——中海量化策略(爱基,净值,资讯)基金和易方达创业板指数基金若坚持持有,则持股浮亏已经达到73.92万元和66.01万元。

  主力市场遭蚕食

  黯淡的营业数据背后,是公司最为核心的西北市场遭受竞争对手大口蚕食的残酷现实。上市前的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大禹节水凭借大力掘金新疆市场,为投资者呈现出一幅完美的业绩高成长曲线图。

  上述报告期内,公司来自新疆地区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9.32%、26.61%、34.86%和56.02%,逐步提升至收入来源的半壁江山。

  针对新疆市场,大禹节水认为它是“相对较成熟的、广阔的”,并在招股意向书中为投资者描述了下述广阔蓝图,“‘十一五’期间,新疆自治区围绕区内四大基地,将新建高效节水面积700万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以每年70 万亩的速度、地方将以每年50万亩的速度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未来五到十年,新疆节水产品市场有很大发展潜力。”

  不过在美丽蓝图背后,大禹节水似乎刻意规避对新疆市场竞争情况的详细披露,仅在描述各地区产品毛利率时提及称,“新疆地区由于农业节水产业起步早,市场成熟度高,竞争趋于激烈,招投标时亩造价报价相对较低。”而对于新疆地区所属的北方节水灌溉市场上,大禹节水则认为自己“具有市场区位规模优势。”

  为了尽快抢占新疆市场占有率,大禹节水更提出快速扩张策略,投资6126万元,以新疆子公司为基地,年产2.6 亿米滴灌管(带)及配套过滤节水器材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大禹节水预计该项目2011、2012、2013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420万元、12560万元和15700万元,净利润689万元、1077万元、2039万元。

  2009年10月,大禹节水以创业板排头兵身份如期登陆资本市场,潜心开展募投项目。与此同时,新疆市场的竞争情况则越发呈白热化,大禹节水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遭受竞争对手蚕食。

  2009、2010年两年,大禹节水新疆市场收入分别为8608.24万元、6361.04万元,逐年下滑且均低于2008年的11851.13万元,而新疆市场收入占比则由2008年的34.86%进一步下滑至31.57%、19.44%。对此,大禹节水解释称,“由于新疆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产品销售价格较低,毛利率相对较低,公司通过协调、调度,将新疆等地生产的部分产品投放到内蒙等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市场,故报告期内甘肃、新疆地区的销售额及占比有所下降,而内蒙、宁夏等市场增长较快。”

  及至2011年,大禹节水甚至未披露新疆地区营收情况,仅称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和甘肃等地区)营收为23549.59万元,但其同比3.7%的增长率亦可反过来证明新疆市场仍未有明显起色。

  令人诧异的是,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禹节水招股书提及的业绩“利器”——年产2.6亿米滴灌管(带)及配套过滤节水器材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却较预期计划延迟近一年。

  根据招股书,上述募投项目本应于2010年完成建设,2011年实现9420万元的营业收入和689万元的利润,但实际上,大禹节水新疆募投项目于2012年年初才开始组织生产。对此,大禹节水解释为“由于受气候影响及施工许可证审批手续延迟,故未达到计划进度。”

  同样迟于计划进度的还有天津高新滴灌管(带)及配套节水器材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其原因则为“实施地点变更,建设规模增大,追加投资。”

  大禹节水主力市场遭蚕食

  一面是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一面是募投产能迟迟无法释放,大禹节水只得选择被动防守,勉强保住上市前新疆地区的市场地位,并加速对东北、内蒙、广西、云南等其他地区的市场开拓力度。

  但市场拓展要担负的大额销售、管理费用无疑进一步吞噬了大禹节水既有利润。2010至2011年,大禹节水销售费用分别达1456.92万元、3272.94万元,较同期大幅增长30.20%和124.65%。

  “销售费用的大幅增长,主要系本期开拓新市场,增设营销网点,增加人员及市场开拓费用所致。”大禹节水对于2011年销售费用的进一步大幅攀升解释称。

  “新兴市场开拓增速较快、但传统西北市场增速不到5%,且部分募投项目偏慢,导致收入增速低于预期。”海通证券(600837)公共事业分析师陆凤鸣总结道。

  恶性循环的是,由于东部扩张而产生的大笔费用直接吞噬掉利润,而收入和订单大幅增长又需先行投入大量资本,如此情况下,尽管大禹节水2009年10月创业板登陆至今尚不足三年,但流动现金却再度开始吃紧。

  相关年报财务数据显示,2010、2011年,大禹节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584.89万元和-4839.47万元,远远高出2009年上市当年的-3147.02万元。

  而现金流吃紧的重负下,大禹节水被迫大幅提高贷款规模防止经营现金流断裂,2011年公司支出财务费用1844.97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37.42%。受此影响,资产负债率亦由2010年度的47.71%大幅攀升14.2个百分点至61.91%,甚至一举超越上市前2008年资产负债率56.28%的水平。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