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广告因过度PS女明星遭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12:51 来源: 东方早报广告透露的信息谎话实在太多,其所承诺的功效恐怕连那些代言的名模自己都不相信。
东方网东方财经8月12日讯:听起来不可思议,“太美”,居然成了欧莱雅的致命过错。英国广告标准局7月27日发布禁令,剑指法国化妆品巨头欧莱雅旗下美宝莲和兰蔻两款平面广告,理由是过度PS,有意美化模特,误导消费者。
“沉默”的企业
据《南方日报》报道,英国自由民主党党员斯温森是这条禁令的推动者,她曾向广告标准局投诉这两条平面广告经过后期处理。斯温森认为,“这一裁定证明,广告管理机构承认,过度修饰照片不诚实,有误导作用。”
而在7月,欧莱雅的遭遇不仅仅“禁播”这么简单,其先是被温州工商局查出欧莱雅旗下兰蔻品牌标识不合格,继而又有媒体翻旧账,曝光了“兰蔻5年3检不合格”的新闻,随后,在香港消委会指出的含有可能导致过敏的防腐剂“17款面膜”中,欧莱雅水感保湿面膜赫然上榜。
尽管媒体报道沸沸扬扬,但欧莱雅面对曝光依然保持“低调的冷淡”,甚至只是发表声明表示,兰蔻品牌所有在中国官方渠道销售的产品均通过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及有关机构的批准认可,严格符合安全和卫生等标准。
媒体的强烈报道与企业的低调沉着,一冷一热,强烈反差的背后,是国际名牌应对“消费危机”的成熟策略,还是对国人名牌消费权益的漠视?
繁荣的“虚假”
对于被温州工商局查出产品标识不合格,“5年3检不合格”及防腐剂事件,业内人士也表示,更多是因为不同监督体系内标准不同而引发的“意外”。
但是,如果说以上因素更多属于“意外”的话,那么,关于广告禁播一事公众普遍反映该引起该行业的共同反思。广告透露的信息谎话实在太多,其所承诺的功效恐怕连那些代言的名模自己都不相信。
而事实上,在英国,化妆品广告遭“禁播”已不是第一次。2005年,就曾有两个来自欧莱雅公司的护肤品广告在英国电视台被禁播,广告标准局曾批评说,由明星佩内洛普·克鲁兹代言的一款睫毛膏广告有夸张成分,欧莱雅后来不得不承认,克鲁兹在拍摄广告时的确佩戴了假睫毛。去年,英国强生旗下的“可伶可俐”祛痘产品广告也因宣传的“素颜”模特被曝其实化过妆而遭禁。
广告“变脸”的事在中国更是屡见不鲜。范冰冰在某美白产品广告中肌肤“完美到实在无懈可击”,引发网友不少质疑:“广告中陶瓷般的肌肤PS得太明显了。”和范冰冰一样有“国际范儿”的章子怡也难逃网友的法眼。有网友找出章子怡的某国际化妆品广告海报和平时被拍到的一张生活照,发现差别也很大:章子怡脸上的雀斑全体失踪了。而海飞丝、玉兰油、潘婷等多个知名品牌都曾因夸大产品功效而被曝涉嫌违法宣传。
缺失的“真实”
其实,国家工商总局早前就颁布了《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化妆品广告必须真实、健康、科学、准确,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同时禁止使用他人名义保证,禁止含有“使用XX天,色斑全部消失”等断言和保证,但对于代言人形象是否过度修饰等问题并无相关细则。我国也还没有类似英国广告标准局这样专业独立的广告监管机构。
中国广告协会法律服务中心律师彭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内对广告的监管标准与国外有所不同,对于形象代言人,主要禁止以所谓使用前、使用后的明显对比进行夸大宣传,在代言人形象过度修饰方面没有特殊规定。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按照《广告法》的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做虚假宣传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广告主停止发布,并可处以广告金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但有专业人士以为,夸大产品功效的虚假广告行为还属于贪利性犯罪,不但危及着广告业的信誉和广告的生存及发展,还会损害到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因此,对于夸大产品功效的虚假广告行为除了给予行政的、经济的制裁外,还很有必要给予产品商、广告商和代言人刑事处罚,从而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欧莱雅此次遭受的禁令不仅是对用技术制造的虚假之美的否定,更是对以虚假之美标榜产品之真的惩罚。这种欺骗与商业欺骗本质上并无二致,它之所以肆虐泛滥,不仅因为其“美丽”令人不易察觉其隐性的本质,更因为人类对美无限追求的本性让美的任何一种呈现都似乎具有了合理性。
有评论认为,叫停虚假广告、揭穿其误导受众的本质,是对商业诚信缺失甚至商业道德失范的遏止,但也许在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存有更深层的担忧,这种担忧来自美与真的悖离,来自这个时代技术对我们精神的“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