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图文: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发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4 15:23 来源: 新浪财经

图为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发言。(来源:新浪财经 尚祚摄) 图为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发言。(来源:新浪财经 尚祚摄)

  新浪财经讯 8月14日,由新浪财经与黑天鹅图书共同主办的新浪财经悦读会之“大话乔布斯精神”在北京银泰中心举行。图为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发言。

  以下为其发言摘要:

  周鸿祎:所以我先声明一下,今天大家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我们弄了一头大象叫斯蒂夫·乔布斯,问开复说是什么,开复说是柱子,我们摸可能是扇子,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点可能比较片面,希望大家听到我们有什么决词希望大家谅解。我一直蛮喜欢苹果的产品,我最早接触电脑的时候是在1985年左右,最早用的苹果2,我可以证明我为什么喜欢苹果,我原来一直在Windows做开发,我1996年的时候做了一套电子邮件叫方正飞扬,那个界面我的风格就完全是模仿当时铁灰色的基调,让你看了觉得舒服,我一直对苹果这家公司觉得他们做的东西很酷,很漂亮,是一个值得抄袭和模仿的对象。

  周鸿祎:今天我们在这里聊一聊,尤其有很多果粉,我很反对用成功学说,成功学实在是太多了,我们试图解读他怎么成功的,我们所有人都不了解,我们所有人都是盲人摸象,都是我们自己的揣测,这本书我正准备读,还没读完。另外,我们推崇的是IT狂人,他被逐出苹果的时候,别看西方媒体把他捧到神坛,他离开硅谷那一年所有媒体都拿他的私生活开玩笑,他有一个私生女,认为他的生活都是开玩笑的。而且刚才开复说乔布斯之前是失败的,他是靠一些人帮助他,不断坚持最后成功了。我说的这个意思不是批评他,他是一个普通人,我认为他最后能达到今天的成功完全是因为他在这个行业里坚持干了30年,不断的摔倒,不断的重新爬起来,他对外很自负,但是他内心一定不断的自省,不断善于总结和提升自己的人,所以你让我总结一句话说他为什么能达到今天的高度,我其实也觉得挺难的。这里面还有天时地利人和,他的思想可能在20年前根本不具备这样的硬件网络的环境,那么当时是技术驱动,不是消费者驱动,技术驱动的年代,微软以技术为先导的公司把技术做的廉价,技术做的很大众化,当然非常不错。但是到了现在变成了以消费者体验为驱动的时代,我觉得乔布斯的才华和积累就表现出来了,所以我是希望你不要让我们试图去总结一、两个关键词,大家拿着就回家去了,你看今天听了一堂课就知道乔布斯怎么做的。开复刚才说他的坏脾气,大家都说我脾气坏,其实我脾气很好,你让开复比较一下。如果你学了他的坏脾气,或者有人学到骂人,那你只学到乔布斯的皮毛,你没有学到人的精髓。

  周鸿祎:我再补充一点,非要凑天时我刚才讲行业的变化,人和我觉得最难学的,乔布斯就是他自己,我还有一个观点不知道大家同意吗,苹果跟乔布斯是互相成功的,他反过来借助了苹果的品牌,苹果的用户群,包括苹果多年来的DNA,我想说两个东西,今天有人说想造手机都自立为中国的斯蒂夫·乔布斯了,我没有指名道姓,大家可以自己联想。我认为做手机真的是挺复杂的事,为什么全世界只有苹果能做,你一定要看看苹果在这之前干过两件事,他一直在干电脑,第二苹果做过牛顿,我还有一个牛顿,牛顿是非常的不成功,可是你注意每一个不成功都给这个公司积累了很多经验,如果没有苹果的积累,假设我有机会见到郭台铭,你说外包一个iPhone,明天就出来了,肯定没有这么简单,关于元器件的筛选等等肯定很复杂,原来的做法肯定是达不到这一步,斯蒂夫回到苹果是双赢的做法,有了苹果多年的积累才有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如果是原来的做法肯定达不到这个高度。

  李开复:我回答苹果和乔布斯,我在苹果工作是1990年到1996年,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没去苹果,我回答是我错过了他,我在苹果的时间是很痛苦的状态,我在的时候可能每天被他骂,但是骂了产品做的好还是感觉挺爽,但是我在的那段时间苹果像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公司,无论是哪一个CEO,原来的CEO真的没有办法了。之后的CEO被逼到躲在办公桌下,一个比一个的糟,感觉苹果失去了它的灵魂,其实苹果它当时的存在就像每一个创业公司它的存在,就有这个创业者的基因在里面,你把这个创业者硬拔走了,在这个公司生存真的非常的困难,所以苹果的需要这种领军式的能够指点方向的,很有创意的,但是他离开了现在的回归真的看起来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周鸿祎:其实大家别误解,我老是想把斯蒂夫乔布斯从神坛上拉下来,是神我们只能膜拜,不能学,只有人才能学。他的坏脾气不用学,但是我也同意开复说的,我是觉得对产品的这种细节的要求完美斯蒂夫乔布斯他会讨论产品的细节,大家知道我们很多创业者会这么干,公司稍微一做大以后,很多CEO把自己放在云端了,我们每天关心的是管理,我们关心的是策略,我们关心的是公司给我们做厚厚的PPT,当时我在雅虎的时候非常痛苦,很多人关心PPT,不关心产品怎么用,现在乔布斯关于iPhone的外壳什么样的他都参与,他会提出意见。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最近很多人做手机软件,我们确实觉得很惭愧,电脑上无所谓,反正有Windows做代表,大家都还不错,但是你只要拿iPhone做代表,我们很多做软件和手机跟它比都差一点点,iPhone做手机显得那么奢华,那么美观,我们做就显得那么山寨。我是诺粉,我老用这个手机,我说这种对产品极致的要求是我们在学习的,当然可能做不到,有时候员工会被逼受不了,所以如果今天来有创业者,我是觉得这是创业者可以学的,无论你公司做到多大,你一定要对你的产品体验怎么追求都不过分。

  周鸿祎:我还是反对你们把他神话,人都是被逼出来的,我刚才想他回到苹果的时候苹果是个烂摊子,啥都没有,所以他才舍得去砍,他跟微软六大业务线很多挣钱,一年上百亿的生意,你说让他弄到微软当CEO,把Windows砍了改免费了你觉得可能吗?人家回苹果的时候是光脚的,微软一直穿鞋的,特别是穿皮鞋的。特别干手机的时候苹果原来没做过手机,也是光脚的,有很多奇思妙想,反正在牛顿失败过一次。在2009年的时候诺基亚的市场份额还是很高,这个时候你要求市场里领先者去做赌注不可能的,换了谁在那个位置都不敢赌,这可能是当时公司的环境决定的,斯蒂夫·乔布斯他不赌就赢不了,必须去赌。

  金错刀:我想追问另外一个话题,因为老周是技术出身,乔布斯你刚才说天时也好,未来的世界,特别是互联网到底技术更重要还是用户体验更重要。你怎么看?

  周鸿祎:这肯定是一个伪命题,两个都很重要。但是我稍微多讲一点,我对斯蒂夫·乔布斯的认识是很片面的,我是使用主义者,我从产品角度琢磨我怎么做iPad,大家都觉得iPad一出就感到受威胁了,大家都感到受威胁了,因为我们都在Windows的体系下活着,突然有一天大家都不用笔记本了,大家不用个人电脑了,大家都用平板电脑,不用英特尔等等了,整个行业被颠覆了,问题这个颠覆怎么发生的,按照我们中国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如果做到这一步写本书可不得了,基本上十年前我高瞻远瞩,南柯一梦我就预见到了今天,所以我如何力挽狂澜,看了跟武侠小说差不多,机场卖的大部分是这样的书。我就试图去分析说斯蒂夫·乔布,斯当我们研究他吃第七个馒头饱了直打咯的时候,我们是问问他怎么样还是拿馒头过来分析分析。因为之前做了彩壳电脑,这完全改变不了大格局,也不是工业设计,他当时也很彷徨,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有人给他出主意,是不是出兼容机,最后哪个部门买了一家公司,还是外包了一家公司,一个音乐播放器,而且iPod的头两板并不是很成功,他也没有看上眼,但是他有一个能力,他嗅觉很好,他看到这个东西,他觉得这玩意有前途他开始做音乐播放器,你想想在1999年左右那个时间如果有人做一个音乐播放器,今天大家都崇拜的不得了,在当时如果你翻翻旧杂志,当时的行业分析师,当时媒体业界领袖他们会怎么看,诺基亚怎么看,摩托怎么看,比尔盖茨怎么看,他们肯定笑掉大牙,这个东西在中国的珠海已经烂了,60块钱一个,100块钱一个。苹果居然放掉高端的电脑不做,居然做这个东西。可是这个东西我认为是苹果的转折点,用我们营销学来说他是一个营销的侧翼战,敌人在PC和OS最强的地方,我绕开你最强的地方我去打一个侧翼,但是我也不认为斯蒂夫·乔布斯当时有这么明确的战略思想,可能当时也是没别的可做,就做一个数码产品,在这个产品里确实他把他的有限的资源,我想做一个Mp3播放器还是比做Windows容易很多,把界面做的很酷,加了一个硬盘,当时还没有SSD,用了2.5寸的硬盘,iPod做的非常成功,很多人老说他是创造需求,我是非常反对的,我认为需求都是被发现的,没有人可以想像出别人不存在的需求,在座的我们都上过大学,我们都戴过随身听,听音乐是人本质的需求,一首好歌可以听20年,可以听50遍,音乐是年轻人最大的需求,苹果就在这样一个已经被人做烂的市场里,我认为他是用微小的创新通过iPod杀进来的,所以第一步一旦解决之后,iPod经过几版的改进后来就变的不比较成功。在iPod做的过程中就发生了第二个故事,有人说能听音乐,能不能看视频,我记得最早有一版iPod是小屏幕,拿小屏幕看视频很痛苦的,所以这个需求我相信如果换了你去当CEO,我估计依你我的不到100的智商我们开始做决策,干吗不换大屏幕,他换大屏幕的时候碰巧用了多点触摸的东西,实际上iPod touch这一步是非常成功的,但是这个不是革命的,等iPod积累了很丰富做数码产品的经验,而且给苹果带来了品牌,给苹果带来很好的利润,很好的收入,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他作出了1亿个用户,这可不是我们互联网里1亿个免费的用户,是1亿个真金白银掏了钱买的用户,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阿甘做CEO就说干吗不做一个模块,就得了iPad。我们中国人都是贪心的,肯定开复例外。我们做肯定是各种东西一股脑推出来了,这产品就死了,所以斯蒂夫·乔布斯我认为他除了耐得住寂寞,他不断把握当时的想法,我不相信他有一个五年规划,他有十年的远期目标。iPhone最早是找摩托代工的,现在很多人都崇拜iPhone,在做iPod既然号称装1万首歌,你就创造一个软件,这个软件主要卖歌,如果干了好几你卖歌的生意,你为什么不能做游戏呢,所以这一步也不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又走过来了。iPhone的成功没有大家说的那样,它也有很多的缺点,不能换电池,但是它比安卓好用,遇到紧急情况下,你立马拿大屏幕手机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都不是很方便,但是iPhone有很多优点,最重要已经有1亿用户了,当有1亿用户的时候这个牌胡打,不要论证百度和腾讯,他们已经是成功的,怎么做都是成功的,胡打胡有理。有1亿用户iPhone不成功也难,它积累了很多应用,他有了应用之后再拉大几倍就成了iPad,再拉大就是iTV,我拿这个例子来看,如果你看十年前到现在绝对革命,绝对太牛了,绝对是颠覆。

  很多人对微创新有误解,老认为微创新是抄袭,其实不是,微创新是每一步,你可能不用看很远,但是根据现在用户的反馈和产品的情况,不断把握用户的体验,不断做持续微小的改进,当然你要足够的保持敏锐,这个方向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你可能走第七年、八年的时候他可能有比较宏观的战略。前两天微博(http://weibo.com)有人采访伯格,他也没有像今天中国的企业家今天Facebook可以连接世界,那么说的人都是成功的大师。我看了很多苹果的书,我力图剖析,我希望大家能够想象一下,你今天乔布斯这一点肯定可以学习的,就是坚持持续不断的去做这种用户体验,哪怕是微小的创新,只要你坚持下来八年、十年,最后微创新叠加起来可能是一个颠覆式的创新,可能能改变世界。

  周鸿祎:我还是反对你们把他神话,人都是被逼出来的,我刚才想他回到苹果的时候苹果是个烂摊子,啥都没有,所以他才舍得去砍,他跟微软六大业务线很多挣钱,一年上百亿的生意,你说让他弄到微软当CEO,把Windows砍了改免费了你觉得可能吗,人家回苹果的时候是光脚的,微软一直穿鞋的,特别是穿皮鞋的。特别干手机的时候苹果原来没做过手机,也是光脚的,有很多奇思妙想,反正在牛顿失败过一次。在2009年的时候诺基亚的市场份额还是很高,这个时候你要求市场里领先者去做赌注不可能的,换了谁在那个位置都不敢赌,这可能是当时公司的环境决定的,斯蒂夫·乔布斯他不赌就赢不了,必须去赌。

  周鸿祎:我也同意开复的说法,这也是这本书最难写的,人的外表跟内心是相反的,外表越强势做PPT写的多么风光,但是我相信他一开始花了很多时间在纠缠,在内省,肯定是他过去很多错误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只不过他可能不愿意讲出来。所以有一本书推荐给大家,那本书我忘了名字了,有人冒着斯蒂夫的名义写了一本很搞笑的书,看了以后绝对是假的乔布斯把真的乔布斯把不能对公众讲的话都写出来,我强烈推荐大家看那本书,我看书不记名字。中信也出了一个中文的,我自己说两个例子,我自己也做产品,很多人都觉得有的时候会有一、两个优秀的产品,但是就跟公司一样,一个优秀的产品背后一定有十倍于他不成功的作品,只不过很多东西你都不知道,像斯蒂夫·乔布斯原来在苹果和next的时候他原来是完美,完美就什么事自己干,所以next亏损很厉害,后来就改变做法了,我们有很多技术人员老跟我说,大家都老觉得做什么事都重新发明轮子,我跟他讲一个道理,我说苹果的很多东西都是加弹做的,苹果是拿来主义,你们自己想想苹果的浏览器真的像微软的IE那样做起来吗?他就是加了一个壳,今天你觉得苹果很好的操作系统也是BSD开元的系统开发出来的。他至少是一个进步,现在苹果把很多的资源放在他真正关注的用户体验,这种交互,这种产业链的打造上,其实用户已经不再关心在那个壳后面是什么东西,你说有多少普通消费者拿到iPad之后还谈这是A4CEO,这是什么体系的,他根本分不清,拿到电脑以后可能都分不清是是什么系统。这就是很大的进步,过去我们中国老吵说要开发自主产权的东西,我们恨不得什么事都从底层来做,最后的结果做成很多半成品,斯蒂夫·乔布斯至少拿来主义值得我们很多创业者学习的,你在别人成功的肩膀之上,从技术方案来说苹果是典型的拿来主义现在的一个代表。

  第二个我再讲讲一个产品,丽莎为什么失败,很多书中没有提到,丽莎不仅价格高,斯蒂夫·乔布斯当年年轻的时候,他当时要加很多功能,需求不断的变化,最后工作就不断的拖期,最后成本高,他当时喜欢堆砌功能,喜欢把功能做的庞大,所以你看到在他做iPad的时候,我认为发明不是他,最开始是比尔盖茨,最开始提的是微软,问题就是这里面真正的分界线已经不仅仅是UI了,分界线是微软做这个电脑,微软老想着我提供给从企业到家用,到老头老太太所有的人都用这一个东西,所有的需求,所以我的方程式特别复杂,必须带键盘,必须带鼠标,必须要把Windows所有的功能都纳进来,Windows所有的功能都纳进来,必然功耗要大,必然速度要慢。可是iPad最经典做减法的,iPhone是做不同的功能定位,它跟笔记本做对比,iPad是失败的,根本不具备做复杂的工作,或者像PC强大的能力,不可能玩魔兽,它就是给你玩游戏、看书、听音乐、看视频。最开始的定位根本没有取代笔记本,所以反过来它倒是在微软不注意的地方,比如电池的续航时间人家做的很极致,最重要的是开机速度,如果大家都用iPad就不用360的开机小助手了,只有改进微软我们才有存活的时间。如果大家用惯了iPad再回到微软开机30秒,开机50秒是很难受。做产品乔布斯有一种哲学的高度,他真的能够做取舍,我们说什么叫大智慧,就是取跟舍,一般人做不到,或者嘴巴上我们能做到,微博上很多人谈这个道理,你刚才说砍产品连我都做不到,我们小马哥也很难做到,这太难了,产品挺好的干吗要砍掉,我的产品功能每天都说能不能多做一个功能,所以我每次看到斯蒂夫·乔布斯他真的能做大的取舍,真的下决心砍掉很多有用的功能,砍掉别人做的东西这一点很难,这是他多年经验的积累,我谈不了太大的道理,所以一个从技术路线,一个从产品上这可能是我们很多不光是创业者,大公司也应该去学的东西。

  我对微软是最有感情的,我今天的生意主要靠微软,我老是发一些决词批评他们,今天微软的实力跟苹果比只强不弱,微软全球有6个研究院,中国有这么多天才,每年出的专利跟苹果比只多不少,微软手里的资金也很多,影响力,而且微软拥有全球这么多的用户,实际上很多时候是产品哲学,你能不能做减法,如果微软还是把开始按纽放在每一个地方,要把WindowsPC上的东西放在平板电脑,或者放在移动设备上,再好的技术可能也是没有用的,所以这是斯蒂夫·乔布斯,包括微软在内我们很多人要学习的真正的取舍的能力。

  周鸿祎:我替他们做个解释,其实不说微软,就说我们自己,坦率的说你看探寻,你看360,包括你看国内的一些公司是有一个惯性,产品刚开始做的时候离用户比较近,对用户的点抓的比较密切,有人也能做减法,但是这个产品就怕做成熟,就怕做成功,成功之后慢慢忘了自己是谁了,你觉得我惯性思维就出来了,你成功就是你的包袱。所以包括360在内我们也做一些检讨,我们会不知不觉把产品做的非常的庞杂,非常的复杂,也不是在一夜之间做出来的,你每一步的决策都是加一点点,你每周加一点点,每个月加一点点,三年过后你发现这个产品绝对是很庞杂的,所以我觉得这时候就是有没有人能够不要光是埋头拉车,能不能太头看路,能不能跳出来,这个我认为很难做到是因为什么,就是人们都很难去自省,我还是回到刚才的观点,斯蒂夫乔布斯能摔倒再爬起来,有颠覆的能力。而我们许多人特别我们取得成绩之后我们很难自我革命的能力,我经常说的《葵花宝殿》,欲想成功必现自宫,微软不是不想改变,微软很成功,每年卖几百美金,越成功的公司越不能创新。回过来乔布斯如果不是回到苹果,被比尔盖茨请到微软,可能没有今天的苹果。

  周鸿祎:我再补充一点,我们谈点学以致用的东西,从苹果身上还是看到起来挑战行业巨头的这样一个故事,所以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反向操作,你一定不要追寻今天行业里的巨头他们所创造的游戏规则,你像AMD一直跟英特尔竞争,大家比的是主屏不断提升,速度不断提升,你三核我五核,还有人说搞六个核,八个核,所以AMD永远干不过英特尔,但是AMS比功耗,续航时间长,我不是比解决所有的问题,我解决便携式设备,你发现AMS这个体系突然起来了。英特尔的能力是怎么把CPU做的更热,更烫,功耗更大。你们如果注意,原来看过美国很多电脑杂志上的那种广告,你会发现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很多软件产品都是在那画了很多东西,然后就比谁的列表长,你要比谁的功能多比不过人家,你刚做两年你可能是20个功能,你永远比不上人家,但是如果反向操作99%的功能是用户根本不会去用的,连知道都不知道的,你根本没有必要比这个功能,你想用户需要的是什么,拿杀毒软件做例子,我们当年也是看安全这个行业,他们每天都在盲目做用户不需要的东西,这时候你如果做一个反向操作,我不给你比功能了,我跟你比免费,比功能,比轻巧,比好用,我们同样把这个安全的行业做小小的颠覆,不能跟苹果比,我们的颠覆比较小,我跟大家讲这些手法我认为其实也是如果你要从苹果去学习,我认为这些公司是可以去学习的。有两本书推荐给大家,对不起,今天应该推荐磨铁的书,你光看这一本书不够,除了看假乔布斯的书,有一本书叫《营销战》,还有一书叫《定位》,乔布斯的很多做法在这两本书里面有很多理论式的总结,如何在市场中找到用户的定位,如何在商战中找到侧翼战,如何对强劲的竞争对手打他的命门,打他的软肋,交替来看会更有收获。

  周鸿祎:我说把他拉下神坛,并不是讨论在个人上的一些小瑕疵,因为人没有完人,我们中国的企业家例外,中国企业家成功之后都可以把自己包装成完人、圣人,拉下神坛,不是经常随地吐痰或者怎么样了,我们说把他拉下神坛是把他当成普通人揣摩他怎么创新,怎么学习,把他拉下神坛最好的书是假斯蒂夫·乔布斯写的书,他回答的问题,为什么今天乔布斯身体有病年事这么高还这么努力的工作,他真的很羡慕嫉妒恨比尔盖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