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索罗斯重磅评论:欧元是否还有将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5 20:55 来源: 新浪财经

  导读:亿万富翁投资者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9月15日在《纽约图书评论》(New York Review of Books)发表评论文章称,欧元区只有创立一个统一的财政部,才能解决欧债危机,才能避免金融崩溃和“大萧条”。索罗斯认为应该为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创立有序违约和暂时脱离欧元区的机制。

  以下是索罗斯的评论文章全文:

  欧债危机是2008年大崩溃的直接后果。当雷曼兄弟破产之后,整个金融系统开始崩溃,只能诉诸人为的急救。急救的方式则是以政府的主权信用来替代崩溃的银行和其他信用。2008年11月,在一次值得纪念的欧洲财长会议上,财长们担保任何对金融体系的运作具有重要性的金融机构都不能允许其破产,美国也很快效法。

  默克尔当时宣布,担保应该由欧洲各国单独实施,而非欧盟或欧元区采取整体行动。这就为欧债危机埋下了隐患,因为它暴露和激活了欧元构造的一个隐秘弱点——缺乏统一的财政部。2010年,欧债危机在一年多之后爆发。

  欧债危机与导致2008年崩溃的次贷危机有相似之处。在两次危机中,被视为无风险资产的债务抵押债券(CDO)都失去了部分或全部价值,2008年CDO主要基于抵押贷款,现在则是欧洲政府债券。

  不幸的是,欧债危机更加棘手。在2008年,美国应对危机所需的各种金融当局一个不少;而现在,在欧元区,这些当局之一 -- 共同的财政部 -- 仍未建立。它的建立是一个需要各个主权国家参与的政治过程。这正是现在问题如此严峻的原因。首先,创建统一的欧洲财政部的政治意愿近乎无存,而且自从欧元问世以来,欧盟的政治凝聚力已经大大削弱。于是,欧债危机看不到明确可见的解决方案。在统一财政部阙如的情况下,各当局一直在试图争取更多时间。

  在一般的金融危机中,这种策略是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慌会褪去,信心会重返。但这一次,时间是各当局的敌人。由于缺乏政治意愿,问题变得越来越大,政治也变得毒性上升。

  一场危机可以让政治上不可能之事变成可能。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之下,各当局应该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来维持体系的完整,但现在它们只做了一点点,市场很快就认识到它的不充分。因此一场危机导致另一场危机。因此欧洲注定要经历似乎没有尽头的系列危机。一些如果早实施本可有效的措施,也在它们变得在政治上可能之后,被证明是不充分的。这是理解欧债危机的关键点。

  我们现在处于这一过程的哪个阶段?那个缺失成分的轮廓正在慢慢清晰起来,这个缺失的成分就是统一财政部。这个轮廓可以在2010年5月欧盟27个成员国达成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及其继任者、2013年之后的欧洲稳定机制(ESM)中看到。但是EFSF资本并不充足,其功能也没有被充分限定。它原本是为了向整个欧元区提供一张安全网,但在实践中却变成了向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这3个小国的救援方案提供融资。它的规模不足以支持西班牙或意大利等更大的国家。它原本也不是为了应对银行系统的问题,尽管后来它把银行和主权国家都放到视野中来。它的缺点在于它是一个单纯的筹资机制,如何花钱的授权则留给了各成员国的政府。这导致EFSF在应对危机时近乎无用,必须等待各成员国的指令。

  最近德国宪法法庭的裁决使得问题更加严重。尽管该法庭认定EFSF符合宪法,却禁止未来在没有议会预算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作出对他国有利的担保。这将极大地限制德国政府应对未来危机的自由度。

  下一场危机的种子在各当局应对上一场危机时就已经种下了。他们曾接受这样的原则:接受援助的国家不应被迫支付惩罚性利率,然后他们设立EFSF作为筹资机制来实现这一目的。如果这一原则真的被接受,希腊危机就不会变得像现在这么严重。然而事实是危机传染到了西班牙和意大利,但这些国家却不被允许以希腊那样的较低的、让步的利率获得贷款。这使得他们进入一条最终陷入与希腊同样困境的轨道。就希腊而言,债务负担明显变得不可持续。债务持有人被要求“自愿”接受重组,即接受较低的利率以及延期或降低还款,但一直没有就可能的违约或脱离欧元区达成其他安排。

  这两个缺陷——没有向意大利或西班牙提供让步利率、没有为希腊可能的违约或脱离欧元区做准备——给欧元区其他赤字国家的政府债券和持有大量这些债券的银行系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作为权宜之计,欧洲央行(ECB)充当临时代理,在市场上购买西班牙和意大利国债。但这并非可行的解决方案。欧洲央行也买了希腊国债,但并未阻止希腊债务变得无法持续。如果债务占GDP达108%、增长不足1%的意大利不得不支付3%或以上的风险溢价才能借到钱,意大利的债务也将变得不可持续。

  欧央行早先购买希腊国债的决定引起巨大争议,欧央行理事会的德国成员韦伯(Axel Weber)以离职表示抗议。这一干预的确模糊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界限,但一家央行应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保护金融系统。这在缺少财政当局的情况下尤其如此。随后,争议导致欧央行坚决反对希腊债务重组(包括还款延期等措施),使得欧央行从系统的救星变成了绊脚石。欧央行大获全胜,EFSF将希腊债券可能丧失清偿力的风险从欧央行那里接了过来。

  这一争议的解决反过来使得欧央行更容易开展当前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债的项目。这两个国家与希腊不同,并非马上要违约。不过,这一决定依然在德国内部遭到与早先对干预希腊国债同样的反对和抵制。欧央行首席经济学家斯塔克(Jürgen Stark)9月9日宣布辞职。在任何情况下,当前的干预都必须受到范围限制,因为EFSF扩大援助的能力几乎已经被对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进行中的援助操作所耗尽。

  与此同时,希腊政府达到救援项目所附加的条件难度越来越大。监督项目进展的三巨头欧盟、IMF和欧央行感到不满,希腊银行并未充分认购财政部最近拍卖的国债,而希腊政府的资金正在枯竭。

  在这种情况下,有序违约和暂时退出欧元区可能比忍受煎熬更可取。但准备没有做好。无序违约可能导致类似雷曼破产之后的崩溃,况且这次控制崩溃态势所需的一个当局一直阙如。

  于是金融市场陷入恐慌也就不足为怪了。购买政府债券所必需支付的风险溢价大幅攀升,股市暴跌,银行股领跌,最近甚至欧元也向下跌破了交易区间。市场的波动性让人们想起2008年的大崩溃。

  不幸的是,金融当局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危机的能力被最近德国宪法法庭的裁决所严重限制。似乎各当局“沿路踢罐头瓶”的政策已经走到了尽头。即便大灾难得以避免,有一点是肯定的:削减赤字的压力将把欧元区推入漫长的衰退。这将产生无法估量的政治后果。欧债危机将危及欧盟的政治凝聚力。

  只要各当局坚持当前的路径,欧元区就无法逃脱这种阴暗前景。然而,他们可以改变方向。他们可以意识到现在的路已经走不通,需要采取根本不同的手段。与其默许解决方案的阙如和试图拖延时间,他们可以先去寻找一种解决方案,然后找到一条通向它的路径。作为欧盟最大和评级最高的债权国家,德国必须找到一条通向一个解决方案的路径。德国现在决定着欧洲的未来。下面我将探讨危机的解决之道。

  要解决一场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危机,我们有必要思考不可思议之事。首先,必须为希腊、葡萄牙、也许还有爱尔兰违约和脱离欧元区的可能性做好准备。为了防止金融崩溃,需要采取4项措施。首先,银行存款必须得到保护。如果存款人失去了存在一家希腊银行的1欧元,那么存在一家意大利银行的1欧元价值将低于存在一家德国银行或荷兰银行中的1欧元,其他赤字国家的银行将出现挤兑。第二,即将违约国家的部分银行必须维持运转,否则经济将会崩溃。第三,欧洲银行系统必须进行资本重组,并置于欧洲(与国别相对)监管之下。第四,必须保护其他赤字国家的债券不受传染。最后两点即便没有国家违约也同样适用。

  所有这些都需要钱。在现有的安排之下,无法找到更多资金,而德国宪法法庭也不允许在未经议会授权的情况下作出任何新的安排。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孕育出那个缺失的成分:一个具有征税权力从而具有借款能力的欧洲财政部。这将需要达成新的条约,将EFSF转型为一个羽翼丰满的财政部。

  这意味着观念上需要一个重大转变,尤其是在德国。德国公众依然认为德国可以选择支持或放弃欧元。这是一种错误观念。欧元的存在与金融系统的资产和负债在统一货币的基础上严重互相关联,欧元的崩溃将造成大熔毁,超出任何当局的控制能力之外。德国公众越晚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以及全球其他国家必须付出的代价就越高昂。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能否说服德国公众认同这一观点。默克尔也许无法说服她自己的政治联盟,但她可以依赖她的总理职位。如果解决了欧债危机,她对下一次大选的担忧将会更少。

  为3个小国的可能破产或退出作出安排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将被抛弃。相反,有序违约的可能性将给希腊和葡萄牙提供政策选择。而且,它将结束欧元区赤字国的恶性循环——紧缩政策弱化增长前景,导致投资者要求极高的利率,从而迫使政府进一步削减开支。

  退出欧元可以让它们更轻易地重获竞争力,但如果它们愿意作出必要的牺牲,也可以留在欧元区。在两种情况下,EFSF都将保护银行存款,IMF将帮助银行系统进行资本重组。这将帮助这些国家逃离当前所处的陷阱。听任这些国家崩溃并拖垮全球银行体系,这将违背欧盟的最高利益。

  至于新条约的细节,不应该由我说出来,而必须由各成员国来决定。但是讨论过程必须马上开始,因为即便在极端的压力之下,他们可能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出结论。一旦就设立一个欧洲财政部的原则达成一致,欧洲理事会就可授权欧洲央行临时顶上,提前就欧洲央行自身丧失清偿力的风险进行补偿。这是阻止可能的金融崩溃和另一场“大萧条”的唯一之路。(振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