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新能源发展的阶段性反思现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14:27 来源: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2011年11月11日,2011(第三届)中国能源企业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图为专题一:新能源发展的阶段性反思现场。
李俊峰:谢谢康总。下面开始我们的讨论环节,下面我们请嘉宾上台进行讨论,下面有请:
神华国华能源投资公司副总经理 康明虎
国电龙源电力可再生能源开发中心主任 吴金城
晶澳太阳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CTO 刘勇
新奥集团副总裁 刘敏
国网能源研究院民能源研究所所长 李琼慧
华彩咨询总裁 白万纲
德勤中国能源与资源行业领导人 杨文忠
今天的题目特别大,我们的小题目是新能源发展的阶段性反思。从我们的《可再生能源法》生效之后,风电增长得很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我们想请诸位发表一些高见,然后我们再进行问题的讨论,包括和台下参会的嘉宾的互动。因为刚才吴总和康总讲过了,下面先请刘总讲一下,您是晶澳太阳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CTO,请谈谈我们在转型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发展过程中自己的想法,请您讲一下。
刘勇:谢谢,晶澳太阳能总部在上海,我们在国内总共有五个生产基地,我们主要是经营太阳能相关的产品为主,这几年确实发展得非常快,2010年公司发展了1.4倍,一年的时间增加了1.4倍,从2010年的统计资料,我们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确实公司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像一些新能源的主要问题,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产品是面向出口的,90%以上都是面向出口的,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当然跟风电不一样,太阳能有这样的问题。今年开始,我们国家的上网电价已经定下来了,未来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所以中国在这样的环境,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时刻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怎么样让企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我们的产品怎么样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怎么样具有世界性的竞争力,因为面对的是全球市场,而不是国内市场。
太阳能虽然是新兴产业,很多技术都是过去50年就已经有了,我们怎么样把这些技术再创新,利用这些技术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我们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怎么样让自己的产品真正的具有核心竞争力。大家也知道,虽然国内的光伏企业非常年轻,但是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确实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欧美企业都不能跟我们竞争,面临竞争的时候缺乏一些竞争力。
我想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太阳能产业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太阳能这个产业最早是民营企业为主来发展的,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有很多家企业都参与到竞争中,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可以让技术快速发展,能够让产品的质量,包括规模,各个方面都可以在市场范围内去竞争,充分竞争以后技术的提升和各方面的发展速度都非常快,很快就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准。我们大家还不是很清楚,到今天国内的光伏产业,包括技术方面,都已经处在世界一流的水准,而且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试图跟国内很多设备供应商合作,包括上游的一些设备供应商,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商,跟他们合作,这样才能持续的让产品降低成本。这个过程中,新澳我们也做到了这一点,跟国内供应商合作,培养了很多供应商。以前大家知道设备环节是比较弱的环节,有很多公司参与到半导体的设备生产中,也许在精细度的要求不能满足半导体,但是比较适合太阳能的发展。
李俊峰:下面请刘总从新奥集团发展的角度,既从事传统能源又从事新能源开发的企业,并且在国内国外都有。您作为专家也好,作为新奥的副总裁也好,您在看我们新能源发展转型期间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都有哪些,有请!
刘敏:我今天更多的是聚焦在宏观经济环境与新能源投资方面。首先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个论坛,我跟李俊峰老师认识非常久了,给了我非常多的“营养”,每次参加这个论坛,都是在不断的吸收新的“营养”,给我非常大的帮助,所以非常高兴参加这个论坛,也非常感谢论坛的组委会能够给新奥提供一个平台,包括我本人,能够跟大家一起分享,这是我要表达的第一点;
第二点,今天在吃饭和交流名片的过程中,很多人不了解新奥,我还要花一分钟的时间简单介绍一下我和我们的新奥。我加入新奥的时间非常短,我是今年6月份才加入的,跟在座的绝大部分企业,在中央企业里面我干了25年,毕业之后在三峡集团,从1986年到1990年底,然后又在大亚湾核电站工作,我的简介,差不多在能源电力领域里面,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差不多都经历过。现在加入新奥以后,又在其他的能源领域,包括我们的天然气,包括煤化工,包括文化旅游领域里面,又进一步的历练,我本人对能源领域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对于新奥,它是一个民营企业,是从天然气起家,现在主要是专注在两大行业,一个能源行业,一个是文化旅游行业。还有三大版块,一个是能源版块,还有化工版块,还有文化旅游版块。还有五大产业,新奥能源,现在叫能源分销,以天然气为核心的,还有能源化工,就是在鄂尔多斯,在山东、安徽。还有自然能源,引领新奥走向技术创新的平台,还有太阳能产业等。我们还有上市公司,一个上市公司在香港,还有是在上海的公司。这是我们整个新奥的产业布局和所处的发展状况,所以我简单把这个情况说一下。
我跟大家分析的是宏观经济形势与新能源投资,我从三个方面讲一下,今天这个题目非常好,尤其是在这个时点上来讲这个,给所有人在思考的时候,对新能源投资,我们的策略是什么。我觉得现在我们国家整个宏观经济,应该是新能源投资的战略机遇期,这是大的方面,我是这么认识的。
第二,新能源的投资,未来真正的发展还是需要技术创新来引领,同时还有政策上的持续扶持,才能达到未来我们所希望的目标。新奥作为一个企业,在新能源投资里面到底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未来向哪个方向走,所以从这三方面讲。为什么说现在宏观经济适度放缓是我们的战略机期?新一轮的投资,它的力度,是我们国家必然的选择。我们现在这个结构里面,包括总书记说的15%的非化石能源,以及温总理说的2020年40%-45%的碳排放,大家要知道这是我们国家领导人对世界的承诺。我们国家的实力非常强,地大物博,如果想做一件事的话还没有做不成的,所以在能源领域,从事这个领域的人,我非常坚信我们国家2020年的目标一定会实现,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但是,新能源投资的发展确实面临着现实的困难和挑战。包括今天上午李总讲结构,讲我们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的时候,比如说电荒,尽管说是结构性的,尽管说是区域性的。但是,实际上当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们要做选择的时候,矛盾积到一定程度,大家要静下心来进行调整,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是非常大的。能源是我们发展的结构和基础,我们能源结构的总量,我们4万亿的投资在经济下来的时候,包括后续的再起来的时候,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时候,往往是在做个选择。现在我们进入这么一个经济放缓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住这个机会,在结构调整方面加大这个力度,让我们的经济再进行上升阶段的时候,无论是在结构方面还是在总量方面,新能源在结构里面都有比较好的气色,所以这方面是战略机遇期,我们应该把握它。
新能源真正的发展,技术创新是核心,从我们国家能源结构来讲,以煤为主的形态,相当长的时间之内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我们要让传统的化石能源为主,在未来的结构调整方面,在清洁化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要走的一个路就是技术创新之路。狭义里面是没有涵盖传统能源精细化部分的,但是在“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里面,实际上把技术这部分是涵盖进来的。未来传统能源部分,要把新能源的占比提升,技术应该是根本。
第二,我们在新能源这一块,它的特点决定了我们要靠技术创新来提升竞争力,我想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创新之路还非常艰巨,这个艰巨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相关的扶持政策就是要保证持续的,创新的持续向前走,并且走得更快、更稳。
第三,我讲一下新奥,新奥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长期都是在致力于创新新能源领域,在新能源领域里,创新和发展,应该做了相当长的时间。一,从战略角度看,新奥是民营企业,现在已经转向了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主的清洁能源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最核心的东西是靠技术,靠产品和品牌,这是我想讲的第一句话。二,从创新的实践来看,它在干什么,新奥专注在清洁能源的两端,其中一个是生产端,在生产端中,包括我们太阳能技术的研发,还包括生物质能的研发,这些过程最终目的就是让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循环的运用方面可以达到很高的程度。还有是利用方面,核心就是能效技术的提升,最终就是要让我们的多品类的能源实现相互之间的互补,还有一个协调以及自动化的应用,这些技术有的已经进入示范工程阶段。
最后,随着这些技术的突破,新奥会依托这些技术、品牌和产品,会开辟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就从这几点跟大家分享和交流。
李俊峰:谢谢刘敏副总裁,下面我们请华彩咨询总裁白万纲总裁谈一下。
白万纲:近几年我们公司亲手培育了12个世界500强。第一,新能源,我们国家犯了很多坏毛病,国家战略的错误,在没有清除干净,我们张开臂膀热烈的拥抱所谓的新能源,结果又遇到了债主,我们国家仍然在用比较优势,从低端切入,引进消化吸收,恶劣的研发战略和放量制造,比较优势出口这种最低端的制造业进入了新能源。我们国家到现在还在讲五年规划,而任何一个长周期产业,像新能源,50年的周期,我们国家的战略根本容纳不了“巨人的婴儿”,所以规划一开始就是失败的。在国家战略当中,目前为止,今天很多新能源企业,我听了之后非常的悲凉,什么“新”?“旧”的一塌糊涂,根本没有“新”。比如日本,他们的“新”在哪里?他们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以利于国际产业体系,以利于国际贸易体系,他们要拥有自己的基干产业、核工业,钢铁、材料、重化工、半导体、生物技术等等,这些最原创性的,最硬的技术。跟任何国家形成贸易体系的过程中,最原创的技术延伸出很多重工企业,再形成贸易体系的切磋,博弈。但是我们到目前为止国家战略是错的,我们新能源企业戴着一副新的面具上来,骨子上还是“旧”的。我惊讶的发现到,做新产业的人很多是技术型的人,按照职业的思维做产业。这是我讲的第一点,是国家战略的缺失导致的。
我最近正在呼吁党中央,呼吁国家层面,打造一个中国50年战略规划,如果有良知的媒体要报道的话,我十分感谢。
第二,这么大版块的产业,且不说没有真正权威运作得力的行业协会,且不要说各个大部委之间有协调机制,我看到的一个感到很心寒的证据,就是通过中国电力董事局主席李小琳,还有国电集团公司总经理朱永芃总经理,单枪匹马的个人行为,个人的声音,包括今天我们看到可爱的非常负责任的媒体,《能源》杂志,铁肩担道力,这么大的行业岂能是一个高峰论坛能解决的。我要问“有关部门”是谁?我们中国人的寄希望于下一代去解决,觉得下一代有足够的智慧解决。最近央企走到国外去,如果要详细的看关于央企的状况请进我的博客,我专门给有关部门写了三篇很厚的文章。央企出不去以后又憋回来了,以央企这么富裕的能量,如果在国内进行有效扩张,传统的路子差不多都堵死了。以五大电力来讲,新能源只占了20%的权重,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作为龙头企业应该如何做?前几天一个杂志采访我的时候,问风电行业的责任缺位,战略缺位,高度缺位,就是产业迅速放大,这么一个合谋行为,迅速的把这几个产业给推起来,这么走下去还了得吗?中国所谓的新能源就是三力量,一个是国际很多零部件已经制造好了,我们可以集成,这是第一个因素。第二是资本,第三是当地政府的政绩追求,这三个要素一合谋就把所谓的新能源产业一下给堆起来。我这几年走访了所有的新能源巨头,要想法没有想法,要思路没有思路。
第四个问题,也是最后一点,新能源产业到现在并没有呈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很多企业跟我讲它叫全产业链,我说叫什么全产业链?笑话。就是进口一些非核心的部件,自己生产一些非核心的组装一下,把东西造出来。就这样的链条式运作,目前为止中国人还对西方抱有幻想,说在新能源上我们跟西方是同起步的,再努力一下就可以超越过去,这是幻想中的幻想,傻瓜中的傻瓜。我清楚的告诉你,在国际产业竞争过程中,西方产业比我们千分之一的先进程度,融合他的金融优势,融合他的创新优势,你永远超不过去。
总而言之,发展到此刻,新能源跑了这么多年以后,本身也慢下来了,是我们停下来思考,看看新能源上面,我们国家出了什么问题,发展思路出了什么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爱迪生式”的技术专家做企业家,全是一些很能“造”的企业家,这些问题我们要思考,好在“十八大”中,政府在金融产业,整个金融周期上、政治周期上、产业周期上、经济周期上,会做出前所未有的非常巨大的转折。在这么大的转折下,新能源产业是否能够抓住这个转折,否则的话机会是非常小的,谢谢!
李俊峰:谢谢白万纲慷慨激昂的演说。下面请杨文忠,德勤中国能源与资源行业的领导人,请您谈谈您的相比。
杨文忠:谢谢,我讲一下光伏产业的问题,因为我们公司有很多光伏产业的客户,我们公司非常非常关注这一点,我们公司是会计师事务所,所以对客户的风险把关是很注意的。我们其中有一个客户,他做了一些投资,对其他光伏产业的客户来讲应该有一些指标性的作用在里面。我刚才听刘总说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是非常不错的,我们确实有的客户,在欧洲,在美国都签了不少合同,是做光伏太阳能电场。但是是非常小型的太阳能电场,在学校里面,送到美国去,那个电场只是供应给学校的,他分包给学校。现在已经有100多个合同了,到今天已经运营的电场有两个,已经开始启动了。在整个过程中都是我们德勤参与的,他们现金流不是这个问题,自己产出来的设备已经有出路了,他现在一直在做。我刚刚从美国、欧洲回来,我看他的合同,我们感觉是非常非常新的一个概念,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说要在中国做一个事不容易,因为美国允许一个单位自己跟他签合同,然后买电,在美国是允许的,但是在中国不一定,在欧洲有些地方也是允许的。
李俊峰:谢谢杨文忠先生,下面请吴总谈谈,您怎么看待风电是不是降速,呈现什么状态?
吴金城:我觉得今天会议的题目比较好,叫阶段性反思。作为一个新能源产业,特别是风电,发展这么几年,步子放缓一下,反思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觉得现在有一个概念,大家谈得比较少,新能源发展最终目的是要替代传统能源,如果不替代传统能源,这个新能源发展的空间是不大的。我觉得我们国家的电网,也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在发展新能源的同时,怎么逐步降低或者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只有这样才能对新能源的发展起到作用。我相信总的趋势是不会变的,发展速度是可以保证的,我就说这么几点,谢谢!
康明虎:这个酒店也是我们国华下属的一个酒店,非常欢迎大家,国华搞了一个风电,应该追溯到1999年开始,在广东搞的风电场,是比较早的,2005年以后大规模开始做。国华是起步比较早的风电企业之一,但是国华的速度不是非常快,当然集团也有要求,国华也制定了比较稳定的发展策略。所有跟我们一起搞的风电企业,我们提出了600万,“十二五”末的时候是600万,一年以70万到80万的速度来递增,我们认为还是比较合理的速度。
现在面临一个问题,这一段时间感觉速度要适度的放慢,我们也是明确的感觉到,特别是今年非常的明显。尤其是国家计划的调整,我认为这个政策是对的,应该适度控制。这样一来,给我们很多思考,把我们走的这几年路好好总结一下,我们的设备有哪些问题,我们的开发商有哪些问题,其他标准方面都有哪些问题,确实太快了,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好。现在跟国外运行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我们第一期大部分用的都是进口的设备,进口的GE设备,另外,我们也是第一次做两兆瓦的风机,大概有四种风机,都普遍好于国产的设备。不能光看设备利用率,现在设备利用率不好说,有的说很高,特别是金风等等一些厂家也在进入,国内大概有四家,国华是其中的一家,我们国华一直在坚持。
去年的效益还可以,去年平均运行是150万千瓦,年初是120多,年末是200万千瓦,平均功率数应该在150万千瓦左右,去年发电量是30多亿,还算可以,从效益这个角度我们认为还是可以的。今年的压力增大了,今年发电量明显下降,今年的天也在作怪,再加上其他的因素,我们的设备不能及时并网等等因素,所以今年我们的压力很大,我们原来的计划也是很难完成,不知道其他家是怎么样的。
这样大家就提出一个口号,就是说能调整的先调整,对新开发的地方放缓。我看了很多建起来,搁了一年多、两年的,都有很多,我觉得应该反思。从设备的角度,我们最近就提出了一个“是不是要选择进口设备”的问题,以前先是进口,再国产,后来反过来了,我们也在反思这个问题,看是否选择国外的品牌。总的来说,质量是第一位的,运行效率是第一位,开发商必须讲效益,没有效益是不能做的,不能盲目做,放慢也是正常的。我就说这些。
李俊峰: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的李琼慧所长已经到了,请您上来。新能源产业存在着这些问题,毕竟是从一个弱小的产业长起来了,龙源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我们怎么呵护这个产业,怎么去看这个发展?我们在转型期间,无论是风电还是太阳能,我们是怎么考虑的?怎么部署的?我们请李所长做一个发言,可以讲一讲国网在新能源的部署上是什么相比。
李琼慧:非常荣幸来参加这个会,让我来说电网,我也代表不了,我是一个研究者,我们国网能源研究所做了一些什么工作,也借这个机会跟大家汇报一下,有一些问题大家可以共同探讨,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今天来这儿,刚才大家也谈了很多,我来得比较晚。关于风电行业今年的情况确实跟往年有很大的不一样,以前说得更多的是并网并不了的问题,今年4月份出现了几起比较大规模的事故,之后风电的形势就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大家可能对于风电并网,特别是到了一定规模以后,什么东西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何和风电能够协调发展。到我们风场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大家应该关注风场的控制系统,怎么跟电网友好。
前一阵子我们发了一本书,风电本身也有一些特性,现在不说间接性,确实不能说间接性,波动性可能更准确一些。风电谈波动性也好,不稳定性也好,不是说它坏。大家有时候会认为风机质量,特别是造价降到一定程度了,风电和火电基本上有竞争力了,这种情况下一旦风机的造价和风电单位的成本确实低到跟火电厂一样的情况,是不是风电和火电就有同样竞争力了?这个问题还是要关注一下。
风电的成本降到一定程度以后,如果没有辅助服务的机制,风电由于它的特殊性,没有其他电源给它做辅助服务,它本身也是很难做好,不能否认风电的特性,但是一定要想其他办法。火电大家也知道,怎么能让风电跟其他电源更好的配合,风电产业发展到这种阶段以后,一是风电场怎么控制性能更好,第二辅助服务市场一定要有。我们跟丹麦专家谈的时候,他们也提到单元控制,原来能源局也有一个想法,为什么研究辅助服务市场?这个钱谁出?国外有很多研究,尤其是做风电,做常规电源的,辅助服务这块还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比较重要的就是电网,我们也非常荣幸,专门请德州的电力公司来请了一下德州风电的情况,德州跟中国的情况也比较相近。特别是内蒙、吉林、黑龙江,这些地方风电确实用得不是特别好。大家在争论,争论我觉得没有问题,对于一个确定的系统,跟电源结构,跟电网结构,跟需求的管理利用的程度,确实是有关系的。比如说IEA研究报告里面讲,风电装机比较大的国家里面丹麦是最高的,中国可能全国很低,美国全国是2.3%,中国大概只有1.5%左右,我们跟国外用电量的口径不一样,他们就是用电量的概念,所以美国算出来是2.3%,我们的规模应该是1.5%左右,跟美国差别不是很大。
反过来我们蒙东,由于历史原因,有大量的火电要外送,如果看蒙东的话也很有意思,有点儿像丹麦,只有四个,相当于县级公司一样,整个用电量小,跟丹麦的口径一样来算,我们也差不多是21%,就看是怎么算。丹麦强调电网的重要性,大家不要认为电网的互联就是没事找事。如果大家感兴趣,丹麦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丹麦不是单纯的向外送风电。风电高峰的时候一定要用掉,低谷的时候要保证可靠用电,所以互联电网不要认为一定是这种送电网,进送电量的就是好的,对于风电更强调的是需要互联,一定要双向的。如果说东北,觉得东北的电网很奇怪,因为煤电都是从外面来的。你说把煤炭运到东北,那是不合理的,为什么现在会是这样的?而且说吉林,实际上是一个能源短缺的省份,但是它的风电有很多。对于电网,加强区域间的电力的交换,对于激励项目,每个地方一定有一个消化能力的上限,基于一定的电网结构,东北因为可调节的电网很小,所以基于目前的电网一定有一个上限规模,至于到底是多少,大家可以算一下,因为不同的电网的电源结构是不一样的,电网的结构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网都要做研究。
但是外送到底怎么送?现在也有争议,是点对点,网对网,怎么送更合理?这也是跟大家讨论,我说得不一定对,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就是抛砖引玉,不知道这些问题大家考虑没有,到底是点对点还是网对网?但是对于送风电来讲,因为风电的特性跟其他的不一样。国家电网公司这两年做了18个风电基地。对外送风电还是有一些争议,认为外送风电不科学,什么事情都不能单纯看,一条线为什么不能和其他电源配,从网对网的角度?所以我觉得风电,基地一定要送,尤其是电网核准,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期望的项目,以前总说电网的建设,核准程序确实比风电要复杂得多,确实是存在的,电网的建设进度跟不上风电,一方面跟管理有关,另一方面,电网在风电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并网不是问题,问题是接上网了以后能发多少电?并网以后消纳不了,怎么办?同样没有意义,大家说并网难,其实并网并不难,确切的说是难在消纳,需要其他的电源。
现在我们也在做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试点,就是风电供热,想学丹麦的经验,就是挖掘用户潜力这块,丹麦用的是以下的储热槽,晚上用低谷的风电,白天供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把夜间的风电更好的用好,这也是非常好的,非常新的思路。这个国外也做了很多,储能也是非常好的,也希望能够尽快的投入商业化,成本能够降下来,大家都可以接受,如果储能的技术能够做起来,对于风电也是非常好的。谢谢!
李俊峰:电网承担了好多压力和责任,跟高管讲课的时候,我也讲到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就像老师一样,调皮的孩子你教好他,不调皮的孩子也要教好他。下面我们还有一点儿时间留给现场的观众跟台上的嘉宾互动一下,你有高见也可以,有问题跟我们一块讨论也可以。
观众:我是东方国际的,我有一个具体问题,咱们今天的论坛讨论的都是大问题,实际上小问题,200、300,500的小风机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不知道国家发改委对小风机的研发制造有没有什么考虑?从政策上的支持?谢谢!
李俊峰:这真的是很麻烦的问题,一开始50千瓦、200千瓦、500千瓦过来的,你说是符合客观规律吧,也对,你说不符合客观规律,也有它的道理。现在这个问题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曾经在90年代后期,要搞一个150千瓦到200千瓦的东西,现在不止中国,全球都没有做这个档次的风机。50千瓦以上的没有人做,它不是一个政策问题,是企业市场的选择,我估计还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出新了断档。50、100、100、500上去了,突然后面的没了,这是一个问题。
观众:我提一个问题,刚才吴主任说到风电、太阳能发电要成为替代能源,这样发展前景就大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就好。我认为我们中国有没有研究,怎么把风电真正成为替代能源,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觉得现在国有企业参与得太多,能不能让私企去竞争。第三个问题,太阳能都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对于掌握核心技术有什么打算?是不是能够很快的掌握起来?
白万纲:我们掌握核心技术,现在碰到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找出一种研发战略,硬碰硬的去做,而不是消化吸收引进。另外,看别人迅速占领市场,等不及研发,就着急去组装,就没有人做研发,这就牵扯到刚才的第二个问题。前不久机械工业协会对国华很有意见,要在体内培育中国的西门子,央企,大的国有企业进入新能源到底责任何在?就是把行业最硬的硬骨头啃下来,要把生产装备的机器做出来,我要表扬一下刘志军,中国高铁,掌握关键技术,跨越式研发,几乎可以成功。最后我还要表扬一下李荣融主任,最后交接班前几乎完成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东西,12个央企以中华土地为实验场,几乎成功,没有任何人走真正对中华民族有几十年、上百年收益的硬核心技术,我觉得这恰恰是我们民族的悲哀,谢谢!
李俊峰:对于第一个问题谁来回答?
吴金城:新能源行业让民营企业来做,什么行业只要能赚钱民营企业都会去的,特别是新能源发展,投资回报期非常长,风险非常大。为什么民营企业不去?因为看到了里面的风险是非常大的,现在世界上几个大的风电公司就是国外的企业,历史上他们都曾经破产过。2004年,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维斯塔公司,合并了一个公司,为什么会合并?因为在制造过程中产品有问题。2000年左右,在全球召回了齿轮箱,因为设计的时候有缺陷,没有考虑周大,所以运行四、五年以后出面了问题。他们就发通知全球召回,从拆卸、运回去,包括改装费用,全都由他承担,就是因为这样,他召回了2000家齿轮箱,所以他们元气大伤,所以有一个承担风险的角色。
再有是关于技术引进消化,我是从制造风力发电机开始,我觉得从上世纪的90年代到目前,我们国家风电行业技术引进消化应该是非常成功。上周我参加了我们国家高原型风机国家评审,这个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引进之后我们已经进行大量的改进,而且这种改进也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特别是很多高原型的风机,我们做得比较成功,所以技术引进消化到目前来说都是比较成功的,故障也有,但是能够及时修复。
还有是替代传统能源的问题,星期一我参加过一个论坛,提出在未来,所有的能源的100%是可再生能源,或者是新能源,已经提出了这个想法,有很多技术措施需要发明和使用,但是我觉得最终这个方向还是可行的或者是可能的。
白万纲:新能源最核心的技术在五大电力里面,实际上是国电集团,所有技术的核心都会聚在那里,这是大企业的龙头作用之一。如果国网的改革不像那么多人讲的及时,还一直在一起,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问题,如果国网在体内,用内部交易,孵化一些重要技术,这个思想可以体现的话,我们不妨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有可能国网成为新能源技术的大孵化器。
李俊峰:时间差不多了,最后我简单总结一下。我们实事求是的讲,和其他行业相比较,我们几个新能源品牌是不错的,我们毕竟有自己的品牌企业。但是我们不仅在能源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我们确确实实要从一个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我们曾经在一个月前信誓旦旦的说2020年之前中国将会成为一个创新大国,我是怀疑的,如果没有一个体制机制的转变,中国成为一个创新大国可能是50年以后的事情,谢谢大家!谢谢诸位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