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图文:“商学院年度观点”论坛(实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1 11:13 来源: 新浪财经
“商学院年度观点”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商学院年度观点”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12月9日-11日,2011(第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2012:制度进化与市场尊严”。图为“商学院年度观点”论坛。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赵红: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在这里面我们来进行今天上午这个论坛。今天是我们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第二天,昨天我是全程都参加了我们论坛,论坛场面还是非常火爆的,今天可能是因为早晨,可能很多我们参会朋友还在路上,时间关系,因为我们今天两场,我们现在先准时开始第一场。我们今天这场叫“商学院年度观点”。大家也看到了,我们请到的是国内一些知名院校商学院院长,我想在开始我们今天上午这场论坛以前,我先来介绍一下在台上就座的各位嘉宾。

  我身边这位是滕斌圣教授是来自长江商学院的院长,滕教授他主要专业是做战略管理,在长江他们有一个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目前滕教授不仅仅是长江商学院的院长,而且也是中心的主任。滕教授有非常丰富的国内和国外教学和留学背景,他曾经在纽约市立大学大学获得战略性博士学位,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商学院也曾经任过教授,现在也是长江商学院副校长和教授,一会可以听听他怎么比较中国和美国MBA和EMBA的教学和看法。

  中间那位是来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志学教授,张教授他是学心理学出身的,他从本科开始一直到博士,一直在学心理学。目前在北大光华学院除了做副院长之外,还在行为学方面也从事教学和科研。他的研究做的非常非常好,是我们国家在OB这个领域里面为数不多获得结清教授(音译),我们相信他在做院长和做管理、做研究方面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一会还可以听听张院长是怎么看的。

  张院长旁边是来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李秀娟女士,也是教授,他是在中欧米其林领导力有非常深的造诣,本来何志毅教授也要来参加我们的论坛,但是他昨天晚上到了北京发了高烧到今天早上还没有退,没有过来。我是来自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我的研究领域也是品牌企业战略。包括昨天我参会发现非常多参会嘉宾他们来自企业,生意做的非常好,但是他们给企业做的目标也非常高,他们就向我表示未来非常愿意到国内著名商学院继续深造学习。

  所以,我想我们今天会议主题是“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我想围绕着中国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领袖人物,我们商学院在这个其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来展开讨论,我们也留点时间给台上听众互动。为了让有松有紧,我建议我们先请每一位嘉宾在讲台上就2011年你们所做的事情做一个回顾,就你们未来商学院发展做一些陈述,之后我们坐下来再去我们聊刚才的话题。

  滕斌圣:我就简短说一下我们长江商学院在2011年做的最重要的一项事情,就是为我们接下来2,3年国际化做一个准备和铺垫。也就是说,我们感觉到在国内EMBA树立一个很好品牌,但是要成为一个优秀商学院不可能只在中国有知名度,或者有好的口碑,走出去,就像中国企业要走出去一样,中国商学院早晚也要走出去,我们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我们有这样一个计划,在2、3年的时间内在欧美推出我们的EMBA,也就是说在欧洲,和美国招当地企业家。

  很多人会问中国商学院到海外去招生,让外国的企业家,或者高管读EMBA,你的价值何在。最核心一点就是中国,我们在卖所谓中国的知识,有关中国的知识。大家知道中国已经不是简单所谓金砖四国之一这么一个定位了,中国现在是所谓G2这么一个概念,如果真正是G2的地位,对于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家来说不了解中国是灾难性的,基于这个基本判断,我们把这个作为我们未来2、3年重中之重,当然这样一个举措需要很多铺垫,所以我们很多院长都花很多时间马不停蹄在跑,前前后后10多家都有,现在能够确定下来和剑桥大学合作,我们明年开始先从短训项目开始,一起招生做短训项目,就会推出双学位EMBA,在这个项目既可以拿长江学位,也可以拿剑桥学位,我们也希望能够很快确定,这样就可以推出类似的项目。

  所以,这应该是我们2011年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走出去。

  主持人赵红:有请来自北大光华的张院长。

  张志学:这么冷的早晨有这么多朋友来参加这个论坛非常感谢,北京光华管理学院1999年率先在公立大学里面创办EMBA,大家知道教育部是在2002年正式批准来做EMBA这个项目。我们当时在教育部正式批准前3年做这个事情,十几年已经过去了,当我们问中国每一位高管你了不了解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大部分人都非常了解,因为我们在这些年我们培养了一批企业界精英,尽管商学院EMBA非常热闹,但是EMBA也非常热闹,这也是北京大学一个特色。

  因此在2011年,我本人上任工作是在2010年12月份开始做这个EMBA中心工作。我们就开始全面检讨反思过去这些年来中国商学院,中国商学院当中最高端的EMBA教育环境出现什么变化,这个变化大家都知道1999年,当我们率先在国内办EMBA的时候,学员构成基本上来自各个企业界的这些高管,经过十几年可以看到各个商学院开始出现一些中高管。第二个变化在十多年以前,当人们进入光华管理商学院或其他商学院管理课堂的时候,他们对经济学基本理论没有太多了解,对国际上潮流管理概念也无法了解,但是我们今天在光华商学院管理学院,一些毕业于清华,北大的学子已经走入这个学堂,我们今天所召开的学生基础也有区别。

  还有在10多年以前,当我们EMBA首先进入的时候,你们的学员他们企业当中是一个机会驱动的年代,可以说只要我们做一个什么事,我们总会可以赚钱的,甚至在国内变得有名起来。但是若干年以后,到2010年我们经过2008年这样一种西方带动的金融危机之后,加上我们政府投入,其实我们的环境已经变的非常微妙,甚至是严峻。就意味着,机会驱动年代过去了,我们现在商学院的学员面对情形不一样,对商学院诉求也就不一样,这是第三个变化。

  综合这几个变化,我们在2011年上半年早些时候我们启动一个大规模调整,我们已经毕业的这些学员,以及在校学员,我们经过问卷调查,问他们说你们认为在光华管理学院学习期间哪些课程对你最有启迪,哪些课程今天看来可能做的不够,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同时,我们在校的学生也进行调查,尽管还没有学完,你已经学习过的课程哪些对你有帮助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同时,我本人对每一个班级挑选5、6个人进行访问,在这个基础上启动了我们的教学改革。

  当然在改革之前,我们是讨论了光华管理学院EMBA的定位究竟是什么?我们定位最终经过广泛学员以及教员讨论,将我们战略定位为我们所培养的人是木子有格,我们希望造成一个格子,融入北京大学的精神,也融入北京大学光华的精神,你要有一个高远理想,尽管你赚钱永远不能停止卓越,不仅自己富起来,要让企业强大起来,让员工幸福起来,社会文明起来。

  另外要有科学精神,做企业也需要科学精神,缜密的思维判断,还有独立的人格。我们和这个社会当中不良的习气应该保持一定距离,有自己的判断力,还有人文关怀。这是我们德格子内涵,在这个内涵基础上,经过我们刚才进行的调研,我们对课程的改革启动了,就在今年7月8号向社会宣布,我们将传统商学院课程大大缩减,我们就开始叫做商科和经济学基础课程快速通过,我本人和每一位教员谈,无论你讲的多少卓越多么好都将课程减半,原来你花4天课程统统减成2天,我们留下这些时间干什么?

  我们又开设三类课程,面对商业环境变化,面对整个新一代企业领导者,以及职业经理人你需要在更加复杂竞争激烈环境当下进行研判,进行精密组织,我们开设一个通修课,就是让一些学有专精的教授,就某些专题给大家进行研讨,不再是一个上课基础的课程,而就这个领域当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再拔高,要专精适用。同时,通修概念不再是班级,在光华管理学院在校两年同学,在纵向选择你所感兴趣的课程,这是一类课程。

  第三类课程我们发扬北京大学这样一个传统,开通史课、人文、政治、历史、国际关系等等引入我们EMBA课堂,目的是启迪各位要放眼世界,并且对本土有深入认识,启迪他们进行新一代的商业思考。

  最后一类课程,我们叫实践课。我们在商学院当中人们经常批评我们教授做的很好,学术研究很好,论文发表很好,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和学员诉求有很大区别。所以,我们实践课是重新将我们一批卓越的校友他们的管理事件进入到课堂之间,我们派了8个教授团队到了8个企业里面进行深入研究,这是第一批,你们将会看到在1月7号的时候我们准时推出来第一批专辑,他们长期研究我们校友案例,今后这些案例写出来回头到我们课堂上与校友分享,你怎么发现一个市场利器东西,让这个企业做起来,并且到了国际和国内进行上市。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到底碰到哪些问题,有教授和我们学员共同来上这样一个实践课。

  所以说,这是我们在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引入课堂改革。在改革基础上学员整个从架构做出重大改革,我们的改革其实是可以用4个I来形容,一个I是讲究诚信,就是呼应刚才我们讲要有格,要有社会责任。第二我们讲到I就是国际化,我们光华管理学院必须从教员所培养的学员要做到全面国际化。第三点我们要做到所谓新的环境底下,如果他不是再一个技术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推动下发展,那就意味着下一步要真正进入一个真刀实枪,这时候商学院应该是给人们启迪,给人训练、拔高,我们不仅提供创新理念,创新氛围,创新技巧,以及整个调动资源,光华管理学院成立创新,创业研究中心的目的是实现这一点。

  我们讲的最后一点就是做到整合,不仅是整合光华管理学院各个方面资源,同时去整合我们MBA,EMBA本科资源。刚才也讲了由于我们EMBA的校友们他有丰富案例,丰富的技巧,他们在跟我们MBA,跟我们本科生进行交流,不仅认识了本科生,影响了本科生,同时也尽了他的社会责任,影响未来商业领袖。所以,我们讲四个I,通过学员组织架构和新服务,来实现我们具有理想主义、科学精神、独立人格、人文关怀,我们设立实践课、通修课、通史课等工作,这就是我们光华管理学院在2011年所做的工作,谢谢各位。

  主持人赵红:不会是搞OB的,说起来光华如数家珍,滔滔不绝,确实也有非常好的一个思路。像你们知道李秀娟教授,我觉得她是中欧重金挖过去的教授,她也有非常深的教育背景,她曾经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管理学院副院长,在长江商学院也工作一段时间,也是做副院长,现在中欧面向全球去招聘一些非常优秀的教授,李老师就给他们招过去了。李老师自己我看了看她的背景,还获得非常多的奖,其中有一个非常“中国杰出人力资源教育奖”,还有一个是“杰出商业女性奖”。

  所以,作为老商学院的教授,又获得这么多大奖,我们来听听李秀娟教授怎么看她的工作和中欧国际商学院的,有请。

  李秀娟:大家早上好,刚才我们两位男士都针对北大光华,还有长江商学院谈了他们一些工作和未来愿景。这不是一个课程招聘会,我对课程介绍不多,其实有一点中欧本身就非常国际化。我们一个不同战略重点,当然招聘教授是全世界去招聘,但是你会发现中欧教室里面是非常世界的,在我们教室里面,我们MBA有40%来自世界各地,20、30个国家,包括欧洲、美国、马来西亚、泰国、南非、中国、韩国等,也就是说世界在教室里面。你在讨论案例的时候就会发现同学会用各式各样,不一样英文从不同观点来讨论一些案例,所以在教室里面这是一种脑力激荡,这是中欧的一个特色。

  中欧的教授团队也有一半,我们叫老外教授,就是不同肤色的,黑皮肤,黄皮肤,白皮肤都有。但是中国本土教授出去读完书也有,你会发现在中欧学校氛围里面是非常中西融合的。包括这么多学校,我就感觉在中欧氛围是比较适合我的,感觉在里面会比较如鱼得水。

  今天在这里我就不多谈EMBA,MBA,你们可以上网去,去学校参观。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本身是新加坡人,来到中国大陆也有6年多,在长江待过,现在在中欧。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中国未来的领导需要怎么样一些特质,有什么样一些趋势,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过去大家对领导,我们经常听到要有愿景、追求、梦想,而且特别的强调一种敢于冒险,敢于闯荡的精神,这种创业的精神。当然创新也是我们一直推崇的,伟大的企业,为什么这些企业做得好,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些追求。

  但是经过金融风暴以后,整个趋势还是比较不确定,在这种不确定环境里面,在这种危机四伏的环境里面到底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怎么样的领导。会发现过去领导力在现在这个时代里面已经不足够了,我觉得开始会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就是自律,不能够只有闯荡,闯荡后面要有一些自约、自律的精神,这是一个。

  第二我觉得抱着不只有一种冒险精神还要有敬畏的心,我们对制度的不确定性、市场要有敬畏的精神,不是过去我不理,这种敬畏之心是下一代领导人需要有的特质。创新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创新不是那一种,就是这种比较冒险的创新,而是讲在一些自律,制约下面有这么一种创新精神。所以,我觉得对于未来企业成功有很大推动力。

  当然我们很多接触是EMBA的学生,过去这10年市场上上下,你会发现这样一种疲惫的心态是很多的,大家都觉得很疲惫,而且很多时候很迷茫,到底应该向前还是向后,转左还是转右,应该怎么做,怎样做法是好的,过去的方式好像不太行的通,到底怎么去做。你就发现到会有这样一种比较疲惫的心态,我就发现到现在这些企业家,还有很多高管,会感觉他们去修博学、佛学,去找精神导师。所以,你会发现很多高管跟企业家都开始要寻求有精神的导师,那代表什么呢?代表在这么一个震荡时代,代表在前面20,30年闯荡的阶段,过去了,大家有一种需要心灵洗涤,我觉得这样一种心态可能是一个好事,我们重新在思考,过去只要有勇气敢搏,敢闯,大家到底怎么样又不太知道。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家去爬山、走戈壁、徒步,大家希望能够有心灵重新探索,我们搞企业干什么的,我们这个企业去卖什么等等,当然这样的沉思、沉淀是一个好现象。但是就会发现开始有这样一种声音,想要隐退了,这么累,钱也挣的差不多了,公司也还可以,你会感觉开始一批企业家有一个隐退,但是整个企业发展到一段也有一个高峰期,过去20、30年就交棒的现象,包括家族企业也好,民族企业也好很多就来到交棒的高峰期,这种隐退是一个是个人心态疲累,一个是企业发展一定阶段开始要交棒了。

  所以,就面对过去闯荡的企业家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退场。因为最近联想柳总几进几出,进来3年以后又再退出,而且这个退出还是非常完美的退出,选对了一个时间点。就变成想说,很多前面这一代的企业家开始要抢的就是一个退场机制,退场机制到底是怎么样退,这也是我在EMBA班上经常讲的,第一是功成身退,第二是急流勇退,第三是不进则退。三种选择,我们闯荡的同时,在企业成长同时我们肯定还要想的就是我们退场机制是怎么样的。因为我觉得一个好的领导人,你的成功不是在你这一代里面,一个真正的领导成功是要看你接棒的人成不成功,那才是你真正的成功。你能不能很好交棒,交棒之后这个人还能持续下去这才是一个领导人真正成功。

  所以,这样一个交棒、接棒应该怎么样思考,我觉得这是一个领导人应该想的事情。我觉得这样一个退场,这样一个接棒,在未来几年,未来5年、10年,应该是一个高峰。我觉得这是一个领导人可能要思考的问题。当然跟随这个问题下来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富二代”的问题,现在在80年代出世也就30岁,很快未来10年里面他们很可能就是企业里面的中流砥柱了,80后、90后要担起这样一个担子成为这个企业的支柱年代快来了。对于这一代不同背景下长大,他们的特质、优势跟劣势也是需要思考和裁培的,为什么?“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就像柳传志裁培杨元庆,你要花多少心思,投入多少,以这样一个例子,我觉得很多的企业都是必须要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要不你前面所有这种建树就功亏一篑,或者前功尽弃,这种重重课题,我觉得是未来我们需要去思考的。

  当然我觉得媒体一直在讲是“富二代”,因为这个课题不是新的,不可能在中国发生,我觉得很多国家都这么经历过来了,他们的经济,他们从一个最开始这样一个经济体逐渐走向成熟,肯定也经过这样一个阶段。在国内我们叫“富二代”,我更愿意用英文一个词“下一代”形容。因为“富二代”感觉有一点贬义,我宁可讲说下一代,我们下一代领导人应该怎么样栽培,他们的优势,他的弱势,我们在课程设计上来怎么样加强。

  我自己对下一代领导人也有这么一个观察,因为我们MBA里面就有很多属于这个年龄段,我看着他们,事实上我觉得他们多了一份阳光,少了一种扭曲,我觉得上一代市场,环境感觉有点扭曲,但是新一代物质条件、种种条件会比较丰裕的时候,会觉得他们比较阳光。但是感觉上一代多一种江湖,因为你是闯荡过有经验,有一种江湖,新一代可能少了一丝江湖的气息,多了一种娇嫩,所以他有他的优点特别阳光,特别开朗,也愿意沟通,比较开放,但是少了一点江湖,比较娇嫩,大事小事都会跟你聊一聊,担待力就有所欠缺。如果让我们下一代有更多担待力,企业应该怎么做,我觉得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这是我对一些领导力的观察,从上一代一直走到现在更多敬畏的心,更多一些自律的精神,会让企业更稳扎一点,对下一代我们要想一想退场机制,对下一代怎么样培养。另外一点,因为我是女性,我自己也特别关注商界女性,我叫做“女性的领导力”,中国是一个女性能够撑起半边天的国家,所以我蛮喜欢这句话的。

  女性在商界的力量我觉得应该是可以更有所发挥的,女性创业者,女性积极性这个数字一直在提升。过去我们讲赚女人的钱很容易,女性很冲动买东西,但是女人赚钱也很厉害。女性的这个市场,女性的消费能力,赚钱能力也很强,女性的市场是不容忽视的。还有女性企业家也是一股新兴力量,当然我更愿意承认还是女性领导力方面有细致的地方,比较细腻,沟通能力会比较好。

  所以,很多时候如果说能够去发挥企业中的一些女性高管看问题的角度,她处理事情的一些方式会让我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更好的一个平衡视角。而且我觉得女性在中国未来发展上面会有更大的一个平台跟更好的贡献。现在你发现世界上女总理越来越多,现在很多企业女性CEO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如何培养新时代下一代女性的领导力,也是我们可以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自己本身有一个课程叫女性领导力,特别关注一下,希望能够借自己一点力量,栽培我们下一代的女性,谢谢大家。

  主持人赵红:李秀娟教授她是在08,09年度获得中欧商学院优秀教师,我们也可以从今天这个论坛上领略中欧优秀教师们的风采。刚刚是三位嘉宾,我不是嘉宾,只是主持,我没有权力到这个台上来讲,我也是来自中科院,我坐在这里简单说一下,我们过去这段时间的一些思考。其实我们谈到商学院培养人,像EMBA,MBA属于专业学位。但事实上,在研究生还有大学教育还有一种普通学位,两者不太一样,普通学位培养是应用型人才,而专业学位培养是专业人才。所以,我们商学院体量非常大,很多人觉得中科院不应该有MBA,但是教育部未来发展强调,因为中国和国外比起来我们体量还非常小,企业事实上更多学习专业学位。

  所以,教育部未来整个布局就是要加大对于专业学位的培养力度。我们中科院,因为我们出身就决定我们大部分教育和研究资源是在专业学位培养上,我们真正做MBA是04年,我们非常年轻,在座各位你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我觉得在座各位,中欧、长江你们都是不同体制的商学院,像中科院和光华就属于中字头国有体制的商学院。我们中科院有两所大学,一个是中科大,一个是中科院研究生院,中科大MBA,我们成立研究生院以后,他们MBA就是中科大,我们研究生院要重新申请。

  所以,我们从04年到现在也就7年时间,还没有张院长到光华的时间长,你到光华已经11年了。我们这么年轻,我们思考怎么做到专业学位教育,我们在今年的时候才梳理清楚。现在MBA教育,包括EMBA教育应该说竞争非常激烈,有很多学校打价格战,学费拼命降低,特色不突出的时候学生就很糊涂我到你这能获得什么东西。我们就在思考我们MBA教育有两个重点,我们中科院金融很强,我们要培养金融领域MBA人才,他们毕业之后向金融机构、信托、银行从事工作。

  但是我们想培养金融MBA人才一定是有国际化视野的,所以我们叫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金融人才,这是我们金融MBA的一个方向。另外在MBA领域里面,我们就在想,因为中科院有100多个所,每个所底下有很多机构,我们在创新科技能力方面非常强。所以,我们想说未来中国就业市场竞争也很激烈,我们就想培养创业型这样一些MBA人才,至少他们不一定毕业以后马上自己创业,但是他们有创业意识。所以,为了做好创业型MBA,我们现在已经在和科技部星火计划,包括大的园区孵化器联合给学生拿到可以孵化他们好项目几十万基金去作为孵化器。

  所以,我们起步晚了我们就在思考我们怎么做才能做的有特色,尽管说我们这两个定位,但我们仍然觉得面对这样一个,中国企业需要非常优秀具有领导力的企业家。那么,我们到底应该给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我觉得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个话题。所以我刚才介绍我们现在MBA有两个方向要打造,但是怎么样做好还是任重而道远。

  今天我们嘉宾背景是来自不同领域,张院长是北大光华,光华管理学院是在MBA和EMBA教育上非常有特色。中欧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学生是非常国际化,他们老师也是全球招聘,长江一直以来我觉得有李嘉诚先生作为你们大老板在支持,长江MBA,EMBA办的也非常特色。所以,我们把话题拉回到,我们先来思考一个关于人才培养的模式。因为在座三位嘉宾你们都有非常强的国际教育背景和工作的背景,所以我想跟你们先探讨第一个问题,中国的商学院和国外的商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到底有什么不同。

  因为我想我们在座一些年轻人,包括企业家他们其实是非常需要,如果我要到你清华、长江、中欧、中科院来读EMBA,或者读MBA的话,我要在哪些方面收获东西。所以,能不能请各位院长,你们先来解读一下我们中国的商学院和国外商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到底有什么不同?

  滕斌圣:我是05年回国的,当时在长江访问,我感觉给我很大震惊的事情是倒过来走,和国外比起来。国外大家都知道MBA起量要比EMBA大的多,就像一个金字塔,上面是一个塔顶,塔尖很小,就像哈佛EMBA一年也就几个班。但是我到长江MBA才一个班,上面反而一年6个班,所以是完全倒过来,我觉得很诧异。当然我的同事们就给我解释为什么这样,因为在中国很多,刚才李教授也讲到很多草莽企业家,企业已经做的很大,但是他们没有受过正规的商学院教育,要回来补我们这些课,就形成我们把金字塔倒过来做的做法。

  当时哪怕长江创始教授们对这些模式也有不同看法,其中有一位教授,他的观点,当时可以这么做,利用中国结构性的特点,我们把它“倒金字塔”,但是三年之后我们应该回归美国式模式,还是以MBA为主,少量做EMBA。他判断高层,企业一二把手数量毕竟有限,我们做了3年,别的商学院也在做,可能就做完了,我们就应该回归全世界通用的模式。

  现在我们也已经做了9年,我们感觉到整个企业家这个群体,也是越来越强,并没有说这个群体在消退当中。有可能二代多一些,也有可能年轻企业家多一些,但是我们感觉到决策层还是占到7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说明了中国独有的EMBA模式,或者商学院的模式还是可以持续下去。这么一些人他来商学院到底学什么?刚才张教授讲了光华很多课程方面探索创新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的一个体会课程是非常重要,但是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一个人脉的搭建,这个对于长江来说,尤其是这样,但是我想对别的商学院应该也在于人脉方面,他来要堵自己知识结构上的短板。

  但是在中国要做生意需要有一个很强大的人脉基础,要不然在中国是寸步难行。所以,在商学院这样一个环境下他能够大概20个月,每个月有4天时间从早到晚,一直大家浸泡在一起进行深入交流,其实是很难得的。当然我们长江也经常被人批评,你们是杯酒文化,很多人来长江之前从来没有喝醉过,但是来长江之后喝醉了无数次,之前不会喝酒,20个月之后酒量也上去了。

  但是杯酒文化当然是有,我们是这么看,尤其在中国文化下不喝酒,可能大家难以敞开心扉,难以把自己这一层面具撕下来,而真正深度交流需要大家进入一种温馨的状态,我们并不排斥杯酒文化,我们也并不独立,学院也是社会的缩影,有一个什么样的学院,有什么样的学生,就因为整个社会是什么样结果,我们只是把优秀人才聚到一起。

  但是我们也提醒他们一点,原来就在前面柏悦饭店就做EMBA毕业晚会,我说你们要毕业了,虽然20个月过的很快,也学到很多知识,更重要把20个月里面搭建起来人脉,和大家完全没有面具的沟通这种氛围要保持下去。所以,这一点我们和其他商学院有比较大的区别。比如有些学生经常问,你们长江和中欧区别在哪,有的人就说中欧学习非常严谨,晚上要大家小组讨论,做做作业,第二天早上有的课程9点上课8点就要研读,而长江同学一下课就喝酒、唱歌,甚至有的学生去喝酒、唱歌就打着长江的名号。

  当然的确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大家的教学方法不一样,的确很严谨的教学,把这个组织的很好。而我们尽可能创造一种轻松氛围,让大家在轻松,没有很多作业,也没有很严格考试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互相交流,不单纯是从教授学到东西,这样的方法来提醒自己,我就简单说这些。

  主持人赵红:我来向你提问,你杯酒文化的教学模式,这个特点,是不是要求你的教授们也要会喝酒啊?

  滕斌圣:这倒也没有,我在长江待了5年,酒量有少量增加,我原来起点是很低,非常低,现在可能勉强有时候还可以混一下。

  主持人赵红:你们长江EMBA收了很多社会名流,比如说像赵本山这样的,他能保证上课吗?

  滕斌圣:首先我澄清一下赵本山上的不是EMBA项目,是CEO班,非学位课程。第二点赵本山的确是非常认真的,他每一次上课至少提前15分钟就到教室,先开始看材料,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所以,他被选为他那个班的班长也是明至实归的。

  张志学:我觉得滕院长谈的非常好,我先讲两个事情来引出这个事。第一你在美国走一圈在中国走一圈,问美国人对中国了解有多少,再问中国人对美国了解有多少,会发现一个不均衡。中国中产阶级以上对美国人了解要比美国总体了解对中国了解多很多,这就注定我们在中国国内培养企业的高管如果你想未来走出国际,意味着你必须是一个既对本土有了解,同时又了解国际上的,这是第一点。

  我们讲在美国本土地区你会看到相当多,包括富人在内没有护照,不晓得中国在哪,问他中国是什么样子,他还以为是清代那样不穿鞋、带帽子、有小辫。美国在世界各地走的人了解,更多人不了解。可是我们中国呢?几乎新闻联播半个小时都有10分钟讲国际上的事,使得我们街上扫大街老太太都了解,这就造成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如果你认为我们的社会,我们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你要走出国际,像刚才滕院长讲的,长江走出去非常好,未来我们学生你走出去学习也好,走到国外也好,必须了解别人。简单回答你这个问题,在整个教育训练模式来讲,第一个区别相对来讲,国际上很多社会的发达速度,教育模式是单向的,了解我这样一种文化,只不过最近这些年亚洲和中国经济起来之后,他才非常非常想要了解一下别的。

  但是中国社会我们的高管未来要走向国际,你必须是一个双文化,你要了解别人文化,人家的社会,人家的商业理念,这是我说的第一点商业模式培养不一样的地方。第二点完全同意刚才滕院长所讲的,中国社会会看到,我们EMBA在短期内来看,EMBA在商学院当中还是占一个,人们感觉是一个高端品牌,甚至有点主导,这个我也不认为是正常的。那么真正在国际上商学院是EMBA为主导的,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我们改革开放30年,企业运作也将近30年来,积累了一批,当年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但是他成功了。这些诉求一直在,由于这些人他率先进入EMBA课堂,我们让他感觉到有所收获,各个商学院投入最好资源到这,从而塑造了一个更好的品牌,感觉到EMBA比MBA更闪亮一些。

  因此又造成一个现象,今天能够看到光华管理学院EMBA,我看到录取名单之后,比10年前质量更高一些,不是说低了,是更高一些,产业更加多元化,年轻人进来,年轻CEO、副总裁进来之后构成更加多元化,学历背景也好,从事的产业更加丰富一些。所以,这样在短时间可以看到,一旦你所定位的EMBA,你的学员是一些中国社会活跃的高端人群,就意味着回答你的问题,第二个模式是不一样,你在理念上既有商业理念让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同时他在指示自己下面工作的时候也懂得商业技能,理念更加高,虽然他不去操作,但是更应该教会他。

  因此,简单回答你这个问题,我认为中国商业价值两大特色,一你要想走向国际,你要更加国际,你要想在本土做的好,就更要本土。在理念上更走高,在操作上,组织管理,理念上,经营管理上更加有效率,更加精益。

  主持人赵红:我还是想知道北大光华你们MBA是什么样的教育文化,赞不赞成杯酒文化,个人酒量怎么样?

  张志学:我个人酒量很好,但从不喝酒。今年光华EMBA701班开始,我们每一届都有两位导航导师都是请最具有北大精神的,从北大毕业到其他地方回来,本科在北大读完。我们请两位教授,一个是前北京大学张富生(音译)教授,另外一位我们请了北京大学本科生32岁做正教授,他是美国回来,在国际上可以看到最出色,王瀚生(音译),一老一少,他们要求大家不要喝酒,大家本来有意见,但是4个月之间都坚持过来了,最起码在北大学习的实践没有喝酒,其他就不管了。

  主持人赵红:北大这么开放的学校居然不允许喝酒,我看张院长觉得你肯定不能喝酒,但是你说是海量,人不可斗量?

  张志学:我上大学不喝酒,回到家乡,我们河南人很喜欢喝酒,结果四个人喝酒三个人倒我没倒就觉得能喝酒。

  主持人赵红:到底多少?

  张志学:每个人都是一斤以上吧。

  主持人赵红:李教授你在中欧,又在新加坡国立学院,又在美国,这么多不同国际商学院都做过副院长,而不是一般教授,这个话题你更有发言权?

  李秀娟:我觉得来中国几年观察,就像刚才滕院长所说的,中国有一个历史背景。如果在美国先念完EMBA才去工作,比较顺理成章,但是在中国先上车后补票,已经在商场闯荡,发现自己懂得挺少的,就要重新回学堂吸取商业知识的人比较多。我觉得跟整个时代背景有关系,很多中国一些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是那么样从跌跌撞撞一路走过来。但是这中间肯定也付出很多代价,如果说为了减少以后我们走出去,曲曲折折的路,或许早一点打好一个基础,让我们新的下一代有更好的基础知识,包括商业道德这样一个观念,以后再去担起这样一个企业领导位置,或许是更好的,这是有一个时代背景的。

  但是我觉得另外一个中国特色,大家会觉得来到学校以后就变成是一个人脉建立网络。所以,知识是一回事,可是更大希望能够建立起更庞大的一个人脉网络,这也是中国的一个特色。当然在其他学校也有,但是许多把比重放的那么大,我觉得这也是这个阶段里面,这样一个特色。现实归现实,当然很多的学校也会针对市场的需求去做一些相对的调整,但是我个人认为,我们讲说还是就像企业一样,你短线做是客户需求,但是一个企业还是要往长远发展,我们将基业长青,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从商学院来讲也是一个道理,最后我们能不能持久的去做,我觉得这是很多商学院要思考的问题。

  中欧的历史还是比较短的,我们因为过去15年,现在是17年了,15年的时候我们开始在思考,前面15年我们做了比较好的工作,叫“知识传播”我们MBA,EMBA很多课程在市场上还是建立一些口碑,当然到起早鸟儿有虫吃,中欧虽然比较早重视国际化知识,当然我们很多教授也在这方面提供一些课程,所以学生反映还是挺好,但是知识的传播,在我们走了17年,不管在EMBA,在世界排名,都是走向前面20位的。跟世界的商学院来讲,我们排名还是走在前面的。但是,知识的传播不会是一个商学院最终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商学院,哈佛为什么好,沃顿为什么好,是因为知识创造的能力,也就是你科研的力量。

  所以,一个学校到底知识传播跟知识创造这两方面你如何抓紧,知识传播有点像销售,知识的销售者,但是你到最后能不能够有更好的知识创造,我觉得在这块中国是一个最好得典范,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来中国的原因。因为有多新的挑战,很多新的课题,如果好好的去整理,好好的去研究,是可以理清不同的理论。我觉得未来新的理论应该是来自中国,但是问题是我们的目的,要抵挡住市场诱惑,学生的种种诱惑,能不能够在知识创造上面更努力,因为这是一个很寂寞的工作,你去喝酒,知识传播喝酒这是很热闹的,但是做研究是一个比较寂寞的工作,而且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工作,你很难一下子得到回报的,而且需要很好的资源投入。

  我刚才也讲了中欧在做15年我们的成功,接下来未来15年我们怎么样有一些战略重点,知识创造会是我们的一个战略重点。所以,你会发现我们最近对教授招聘上面会找一些不同能力的教授。回来讲说中国很多学校,我觉得定位是很重要的,我发现到中国商学院越来越同质化,大家都比较一窝蜂去做事情,原来没做MBA现在也去做,我觉得很多时候是市场诱惑,还有一个是资源的欠缺。

  如果跟美国的一些商学院来比较的话,我觉得美国的商学院会有不同的定位,有些可能更偏向于教学,但是很好的一些商学院可能教学跟科研是并重的,有一些学校更偏向于科研一点。我们曾经在学校里面做了所谓商学院的定位,把他们划在哪个位置,其实在中国的商学院最欠缺的就是科研这块。科研这块比较弱,我觉得两个原因,一资源不够,你投入的资源不够,你为了要更多的赚钱,你就要做更多课程去教课、收学费,那是一个赚钱,就变成科研的资源比较欠缺,我觉得这是第一。

  第二,就是能力,你的这种做科研的能力。事实上我觉得中科院原来就是专门做科研,问题这个科研能力如何跟国际接轨,倒是应该有一些商学院在这方面定位就这么做,然后在资源上面,能力上面不断的去加强,就会跟其他的一些商学院不一样。当然我觉得长江的定位非常好的,就是走市场,更市场一些,跟市场结合更紧密一些。当然这是他的一个选择和定位,我是觉得中国市场很大,应该百花齐放,各有不同的一些定位跟选择。关于喝酒的问题我们学校在上课期间是不许喝酒的。

  主持人赵红:他们不是上课是课后。

  李秀娟:上课期间也不能喝酒,除非有学校办了一些晚宴还是允许的,希望大家同学上课期间,我们讲教室是知识的殿堂,大家抱着一种谦卑的心来上课,洗涤你的心灵和一身尘埃,所以希望大家上课的时候心能够稍微静下来。

  滕斌圣:沐浴更衣以后全新的心态来上课,中国的企业家也挺不容易的,来读EMBA这些学员,本身已经做的非常成功,位置也很高了,但是能够一个月拿出4天的时间来,不管在晚上,至少白天扎扎实实像小学生一样被班主任管着,在这里坐7个小时上课,我觉得他们真的很不容易。我最近参加一些PE公司年会,就发现有大量企业家作为PE的LP,投资人,这些企业原来都是做实业、房地产,现在因为实业环境差,房地产都不能做,他们都钱都成为PE公司的LP。

  所以,相比这些人EMBA学员是非常可爱的,他们至少还有这种愿望和心态,在学校里面甚至学一些非常艰深的数学、金融,说明他还是扎扎实实想学的,要不然任何班主任都没有能力,教授也没有能力把他关在教室里7个小时。昨天晚上我们毕业晚会上,我和同学们毕业寄语的时候说,在你们这个层次上很多人已经移民了,你们还在长江读EMBA,说明不管你有没有办移民手续,说明你重心还在中国,生意还在中国,这一点他们很值得投入。

  主持人赵红:我还有一个问题,时间已经有限了,收关的时候再说,把下面的时间留给我们听众,看哪位朋友有问题可以举手。

  提问:我第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滕教授,长江商学院应该说教学模式在我们研究生为主导是有点争议的,但有现在结果来看我们看到很多成绩,一个走到国际,在国际商学院排名也比较高,学生成就也比较多,做的公益事业也比较多,未来你们将怎么样坚持这些东西,在周围一种观念中间怎么去坚持?而这种坚持,是短期还是一种长久模式?

  滕斌圣:非常感谢你的问题,我们长江是一个比较娱乐的学校,我刚才发言也比较娱乐,但是不等于没有基本面,谢谢你的问题,能够让我把我们基本面稍微说一下。的确从研究,刚才也讲到研究能力,教授的研究功利可能是任何商学院,全世界范围内最基本一面,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在长江招聘的教授的确是我们全球任何领域华人教授前十名,如果不在这个范围之内,我们基本没有办法进入程序的。

  我们曾经按照某一年排名我们人均一流杂志产量可以排在全世界第六名,当然这是某一年的数据,但至少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还是有基本面的。刚才你也讲到慈善,我昨天晚上在毕业晚会上讲到,你们这群人是有能力改变中国的人,你们没有移民留下来待在中国,我们就一起来改变中国。所以,改变中国有很多方式,慈善公益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从18期开始,我们所有EMBA必须要完成6千个公益活动才可以毕业,所以还有很多其他我不多讲了,希望在这方面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起到一个正面推动作用,这也是商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我们已经把中国最精英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如果不做这样的事情那就太可惜了。

  提问:各位老师早上好,现在国内很多企业出现很多拷贝,刚才张老师也强调一点,会把一些课程压缩,很快速通过,我想问一下,如果没有后积如何薄发,如果不能产生更多idea,我们各位院长如何在更短期的时间内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学员有更强的信息?

  张志学:你可能错误理解我的意思,我恰恰说更好的刺激人们的idea,我说压缩课程是将过去基础课程压缩,因为10年来人们构成出现变化,要么根据知识基础压缩,要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同样效果,留了三类课程,分别是通修、通史和实践,目前更多互动交流,打下更厚的知识基础。

  提问:想问三类老师,你们对学生后期追踪里面,他们创造能力在哪些方面表现?

  张志学:我们学生经过学习不能完全归商学院,因为他是30多岁、40多岁来学习。但是刚才我在讲,我开始上来讲我们定位课程设置事实上是让人们40岁左右可以进行二次创业的,即便你不是二次创业,今天你能够花时间将近2年,能够静下心来,好好的学习一些知识,开拓视野,为你后面的事业打下基础。我们当然无法去明确跟踪他们,但是我想告诉你一点,我们的一个学生明确说是受到北京大学光华的影响之后,他从美国博士毕业之后在上海光华管理学院项目,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走进国际两片芯片是他设计的,芯片设计之后,芯片设计公司又卖掉了一个亿美金,这个公司再卖给高盛32亿美金,人家拿他1个亿美金干什么,在上海100多号人在研究微型电脑,所以说和苹果公司是同时起步的,苹果公司一年以前退出Ipad的时候,他们的人都觉得我们想的是一样的,原形、厚度、薄度比苹果第一代要薄,第二代厚一点,大家都高兴的时候他失望,他一开始就想到苹果公司Ipad娱乐成分很低,办公功能少,今年4月12号国际博览会上轰动国际,马上就出来了,这样的学生在我们光华管理学院EMBA当中是有一批,他自己明确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让他启动他创造性和敢于担待,敢于冒险,给了一个亿美金投进去做这个事。

  主持人赵红:我们时间差不多已经到了,我想最后请我们台上三位嘉宾你们作为著名商学院院长和人力资源研究知名教授,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未来中国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领袖人物,特别是在互联网微时代到来的时候,当组织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力人物,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李秀娟:在过去20,30年,我们企业的领袖更强调个人能力跟个人的魅力,特别有能力,特别有魅力,这些领导是比较得到推崇的。渐渐我们也意识到领导力个人品牌,不仅是个人魅力,还有一个他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就是对于市场,对于客户对现实这样务实的能力要结合很好,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功效。

  张志学:未来应该会让中国企业家在2012年之后意识到我们靠机会驱动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应当去总结自己过去的经历,你成功,尤其成功的边界条件是什么。因此我预计中国未来企业家经过未来若干年,很不容易的情况下留下来的将是创新型企业家。所谓组织创新型企业家,两层意思,贴近市场,无论国际国内抓住客户需求市场需求,创造你服务和产品,动用组织资源的能力使你真正占领市场。

  滕斌圣:我觉得中国未来企业家领袖可能就是像我们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董事长,因为茶歇之后我会请她来进行演讲。

  主持人赵红: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我们商学院院长需要有市场洞察力,企业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高度人格魅力这样的企业家,未来应该是属于领袖型的人物。感谢各位嘉宾来参与我们这个话题,也感谢各位听众,谢谢大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