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如何把握低碳和节能环保产业投资机会(实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8 16:32 来源: 新浪财经
“第四届中华创投家论坛暨中华创投家同学会年会”于2011年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如何把握低碳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机会”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第四届中华创投家论坛暨中华创投家同学会年会”于2011年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如何把握低碳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机会”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第四届中华创投家论坛暨中华创投家同学会年会”于2011年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如何把握低碳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机会”论坛。

  以下为演讲实录:

  黄涛:下面我们进入圆桌讨论,先有请左林先生;北大创投中心理事、美国泰山投资亚洲环境基金董事徐秋文先生;中华创投家同学会执行会长、北京路得资本公司董事长江萍女士;中华创投家同学会执行会长肖建聪先生;北京双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财务总监李涛先生。

  刚才左先生给我们介绍了清洁技术和节能环保市场发展情况,下面有请另外四位嘉宾首先分享一下他们在这个领域发展的经验,他们投资的故事以及这个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徐秋文:我想简单回顾一下刚才左先生说的几个事情,一个是关于清洁技术的定义,我们一致认为所谓的清洁技术就是用更少的、有限的资源区生产更多的东西,前面说的水处理、垃圾处理、碳减排或者节能减排这些都是用有限的资源产出更多的东西。

  所谓的清洁技术投资为什么现在机会更多了,第一个理由从碳排放的角度来说,大家可能不知道,中国在2010年大概在座的每个人平均下来我们的碳排放量是15吨,一个美国人差不多24-25吨,虽然总量上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排放国,但是人均量上来说我们还是很低的。中国人、印度尼西亚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我们一样有着同样改善自己生活的梦想,当这个梦想实现的时候,这个地球肯定没办法支撑这么大的排放量,用更低碳的方式实现GDP的增长,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事实上以前可能没有这么大的意识,但是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对整个的空气质量、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现在开始也要求政府处理垃圾,要求政府把工厂、污水处理好,这样我们江海河流相对来说比较干净,呼吸的空气比较干净,老百姓的生活改善提出的新的对环境的要求,这个要求产生了非常可持续的改善环境的原动力,这个原动力支持了清洁技术投资的健康发展趋势。

  第三个动力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的进程,大家经常关注这个话题,今年农村的人口和城市的人口差不多是50%和50%的关系,当这么多的人口从农村移到城市的时候,就会给城市的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从一方面来说是一个压力,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帮助清洁技术投资的新的机会。

  我想回应一下刚才说的酸甜苦辣,我从90年大学毕业到现在在做的基本一直是和环境、资源、能源有关系的投资和社会开发工作,在这个里面酸甜苦辣非常多。但事实上,现在做环境投资相对简单,如果你是比较专注的做清洁技术的投资人的话,当现在有点经济危机感觉的时候,现在清洁技术投资是比较容易的。

  黄涛:苦尽甘来的感觉。

  江萍:在座的有80%是中华创投家同学会成员的话,大概80%的人员会认识我,因为我也参加了一年、两年的研修班,80%的课程我基本参加了。关于路得资本简介上也有一个介绍,其实我们有两个系列,事实上公司成立的时间比较新,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第一只基金筹备的是低碳产业分析的,两个系列一个是偏向PE系列的是商业基金,第二个是以政府引导为背景的VC偏中早期的基金,而且我们第一次筹备的就是低碳产业基金。我们团队的优势在于学习能力比较强、合作能力比较强,因为我们是一个比较新的团队,大多数都是我们的同学,而且是中华创投家同学会的同学,当然最近也有一些比较自身的,项目团队中有02年就进入到业内的。

  黄老师提的问题,我想从团队或者公司的优势来看,毕竟我们还算新人在学习,只是比较幸运,赶的时间比较好。我也和刚才徐总一样,我的状态还在第二板块文化创意板块的热情中间,突然进到比较技术的板块,其实刚才的板块我也想提一点,从个人角度我本身是北大的学生,学哲学、美学本科,后来我的博士学科是传媒投资,中间学的清华的金融,应该更多的是和文化产业多一些,为什么回到刚才那个板块中,和这个板块的一个链接是,我前段时间做的博士论文是广告和宏观经济的问题,我上周在中央财经大学和他们做了一个分享这部论文探讨的是通过广告媒介经济,也包括大的文化产业、传媒产业,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周期是什么样的关系,主要是分析美国80年的历史,包括200年的规律,通过一些数据还有一些金融的模型,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事实上也和专家的结论相吻合,中国是处于美国1890-1940年经济快速发展之后迅速崛起的阶段,那个阶段和我们现在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后面美国就进入了快速强盛的阶段,它那个一百年大概就是二十世纪,所以二十世纪是美国的,我们正好在处于这样一个没有进入强盛阶段,在某种意义理解,这个阶段中国发展非常快,下一步怎么样快速进入强盛阶段,我们发现很多有趣现象,1940年正好是彩电的出现,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时候好莱坞经济起来,这个正好和我们现在一个大的转型,包括金融危机环境中间,包括我们国家快速发展之后迅速崛起,要准备进入一个强盛阶段的过程非常吻合,很多现象非常有趣,在这样一个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根据国际上国家发展的阶段表明,会有一些中国的特征,现在基本上表现出来了,非常重要一点我发现在这个转型阶段两个产业最有意思,文化创意产业一个是清洁环保。我们做个简单的比喻,把传统经济比成一个快速火车,是发展很顺利的,也是很成熟的,我们把一个战略新兴产业,它在推进过程中和以前是有区别的,一个国家既要持续发展,怎么一个经济发展在传统的轨道上同时又并列在一个战略新兴产业同时进行,这个过渡最有意思的是文化创意产业是过去唯一要硬件的,所以那个阶段要快速发展。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板块,环境对我们的生活包括我们的后代造成了致命的瓶颈要求,使我们没法忽视它。另外能源我们无法按照传统的工业,过去的能源高能原、高排放、高污染的方式再持续下去。我从十年前就关注节能环保,有时间的话我一会再讲。

  黄涛:文化创意是软的产业,节能环保是硬的产业,接下来请肖董事长给我们简单谈一下您的经历。

  肖建聪:我叫肖建聪,我谈一下我对创业投资的感受,再谈一下我们这个论坛的活动内容,对新能源的感受,我是从2006年从事创业投资,我感谢一个人,刘健钧博士,因为有了他,中国有了“创业投资”这四个字。第二个,2006年的时候,我怀着一颗憧憬的心进入创意投资行业,但是发展到现在我发现每年创业投资同学会论坛,今年是第四届,每一年台上的嘉宾和台下的观众很多都会转换,有的就不在了,了很多新人,给我的压力也很大,我思考了一下,创业投资这个行业,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样的企业能发展一下,创意投资行业本质有两点,第一点就是想办法把钱拿过来,可以叫做“基金”也可以叫做“产品”。第二个部分就是想办法找到合适、赚钱的项目,把钱赚回来,从2006年3月1号,创业投资企业转型办理出台到今天,能做的不错的应该说完成了一部分内容,就是拿到钱的人可以活到现在,活的挺好,我想我们要做创投家,要考虑一个问题,未来的五年或者十年,什么样的人能够存活下去,什么样的人能够做到非常好,创业投资行业需要什么样的创投家,那就是未来能够把创投做好的人,一定是对企业、对项目有深切理解的人。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有前途,这是一个创投家的判断,我对这六年来我的一个总结,就是一个创投家要判断企业需要理解企业的一个本质,我总结了企业的本质:

  第一条,企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的本质就是责任,什么样的企业会有前途,就是给消费者提供负责任的产品的企业会有前途。这样的企业,比如像苹果,它的产品非常受欢迎,它不断创新,所以这样的企业会有前途,包括还有很多,也就是说负责任对消费者来讲就是一个品牌,品牌代表着信赖、代表着低的选择成本,所以我们现在的社会缺乏的就是信任感,而品牌带给我们信任,所以负责任的企业是有前途的,所以企业的本质之一就是负责任的企业;

  第二,企业的本质是一个过程。我们过去六年来,发现我们做创投的人,很多是从金融行业转过来的,很多是从政府行业转过来的,其实未来要想发展下去,除了这些条件之外,还需要理解企业是一个过程,也就是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从无到有,从一个想法到一个能够很赚钱的企业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分几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衰退期,但是每个阶段侧重点又是不同的,尤其是研究像美国这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它的这些企业刚开始都以产品为重点,然后扩展到市场,再有战略,也就是说等等一系列。也就是说一个伟大企业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所以在不同阶段它的管理侧重点是不同的。

  第三,作为一个投资人来讲,我们做企业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赚钱。不赚钱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所以企业赚的钱就是企业的利润,我们做创投要考虑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的利益是否和我们的投资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讲要促进这种生产力的发展。

  第四,企业家决定企业命运,其实我们选择很多很多项目,最终是选择这个企业家本人,这个企业家是否是有前途的,怎么样判断一个企业家有前途,总结了两个方面,这个企业家是有一种企业家的精神,也就是说大家会发现企业家都是很执著的,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他的爱好不多,但是他爱好做企业,他对他的企业非常热爱,比如说像乔布斯、柳传志等等,他会把企业当成他的一个儿子,他的生命在做,也就是企业家精神,把企业家精神分为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第二企业家的能力,管理能力、业务能力、交际能力。这是我理解的企业的本质。

  第二个部分我们这个话题是新能源行业,我觉得新能源行业叫低碳环保行业,低碳指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要低,从能源结构来讲,能源都是从碳和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碳,这个过程是释放能量,所以我们的能源都是以碳为载体的,低碳就是碳原子个数少的,排二氧化碳少的就是低碳的,我们叫天然气是碳一碳二,液化气碳三碳四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燃烧煤炭是最能释放二氧化碳的,低碳环保行业的特点是什么,就是燃烧那些原子个数少的,就是天然气,天然气我们现在做的是未来有发展前景的是以天然气替代汽油、柴油业务这么一个方向,未来这个行业会有一个长远发展。第二个业务是煤层气利用的开发,这个业务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虽然是传统行业,但是实际上利润率非常高,前景也非常好,这个产品也是非常有前途的。

  我们还做一个新的能源行业,李总他们是一个中关村三板企业是我们投资企业,这次也邀请他过来分享一下。

  李涛:低碳我沾了点边,我把企业情况简单说一下,2002年公司成立,成立的时候是代理国外产品为主的,发展有三个阶段,2002-2003年第一阶段是运营和企业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代理国外的产品,我们也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工,2004-2007年是企业自我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企业养精蓄锐,把国外的一些产品引进来以后消化,04、06、07年系列化这些产品,到了2007年迈进新的企业发展阶段、成长阶段。按照最新的消息,已经把我们的产品录入国网目录里面去,在行业的发展上综合各方面的考虑,低碳、环保,其实说白了低碳、环保所有的智能电网都是一个概念,但是企业真正是有研发的能力,我们研发人员占全公司人员27%将近30%,只有研发、不断创新,在吸收、引进、消化的基础上,真正把自己的产品立足于世界才是企业真正要发展的方面。

  黄涛:在低碳节能环保这个行业里面,技术非常关键,研发到最后真正成功市场推广生产周期是比较漫长的,这个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因素,比如技术是否成功,技术成功以后是否能够商业化,商业化以后能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其中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一点,政府的政策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种背景下对这个行业技术要进行研判,控制风险其实挺难的,结合今天主题在座的各位评价一下低碳环保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其中所看到的近期的投资机会。

  左林:本身低碳环保行业或者清洁技术行业范畴是非常大的,但是选择这个领域大多数的部门都是长周期、前期收入比较高,需要耐得住性子的业务,很少像我们说文化产业是直接面对消费者,很快就能够有产出。但是从这里面有几个方向,这个行业其实最根本的还是看政策的推动,因为大多数领域如果企业自己承担或者让政府直接承担都是存在一些困难的。其实政府没有这个钱买单,所以很多时候看政策趋紧在哪边,或者往哪个方向走,哪个方向的投资机会就比较容易。除此之外对产业大趋势把握也容易找到一些合适的投资机会。而且这里面讲清洁技术需要看一些大的趋势,从10、20年里面一定整体向好,可能局部比如风电会出现一些产能过剩的情况,现在在风机装备产能过剩,但是一样可以找到投资的机会,风电在这两年一直在投并网技术,现在整个国家电网公司出台强制低压穿越,把一些低压穿越等等这些纳入上网必备条件,这样前面投到的做低压穿越设备的等等的现在都获得了飞速成长,即使在一个大的行业领域,总能找到这个行业的关键因素,因为风电的发展关键都在于并网,更大的问题是建这么大风电产能其实上部了网,原因就是说风电本身有很多性质,针对这些性质做改造解决并网问题,这些是很好的技术切入点。

  除此之外接着前面的话题说,要看政策走向,现在我们感觉这个里面市场可能会启动的一些方向,比如说节能或者生态农业,这是下一步政策的关注重点,节能这个行业相对来说,刚才讲的核心技术问题,但是节能行业目前状态基本技术都是成熟的,周期就起一个新材料从头研发到最后应用,需要至少5-10年的流程,像节能这种技术是基本技术成熟,只是一个应用的组合,或者根据工艺流程的改造,这样的技术比较适合参与。具体说每一个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不太一样,具体我的观察来讲,盯紧市场,像光热我们快五年最后一个没有投,在5年、10年的范围内原来一些技术问题没有解决,这个是需要突破的。工业节能所有的技术都是现成的,要去选哪些方向、哪些技术,要去看哪些政策最能驱动的行业角度,我想这是关键。

  徐秋文:黄教授刚才说的技术和政策实际上是整个清洁技术投资最关键的,前面我们说很多时髦的词,节能也好、清洁生产也好、节能减排也好、能效提高也好,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在使用有限的资源效率的提高,肯定要通过技术的革新来发生,我们做环境投资或者低碳经济投资领域,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肯定是一个技术核心,技术核心有两个小点,在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新的领域,比如刚才左先生说的太阳能还有LED或者电动汽车,这些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新,事实上中国很多的企业已经远远站在世界前列,我们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比其他发达国家高很多很多。还有一些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每年冬天的热怎么提供,就是我们说的区域供暖以及家里的暖气怎么提供,很多这方面用能的方式,我们不用研发任何新的技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北欧国家,北欧国家和日本它们自己的资源很少,美国它地大物博,对他们来说节能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对北欧国家以及日本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可以很轻松的把那些技术从那些国家引入到中国来,本身我们在能源使用的效率提高以及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这是技术核心计划。

  另外黄教授提的政策,我们作为投资人,看到这些新的技术的时候,尤其像他们做创投的,如果就只是比较务虚的口号导致一些技术的使用,这些技术可以使用,但是没有长期可持续的使用,没有很大的市场推广,这样就产生不了创造几个亿、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销售投资企业,只有一个稳定的政策支撑的时候,这些企业开始做一些事情,市场的范围非常大。比如说现在污水处理标准提高,这个标准一提高之后,很多做市政和城市污水的企业就有依据做一些更大的服务,对我们这种投资人来说,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些政策导向的时候,这个行业在做这些事情的企业就知道它创造现金流的能力是有法规保障的,是可持续的,这个时候才会产生真正的投资兴趣,做PE的肯定要这样,看到可持续的,市场潜力很大的行业或者技术使用的时候,才会产生投资的想法,所以技术和政策可以说是环境投资或者是低碳经济投资最主要的两个考虑。

  刘纲:他提到两个想做低碳和节能环保的话,首先到北欧看看,看看市场、技术,另外提到政策,建议在座的各位和各个部门的政策研究室多联络联络。

  徐秋文:我自己在看投资机会,看任何一个行业第一个要拜访的对象是那个行业的行业协会,因为行业协会不仅仅是民间,也是各部委出法规提建议的结构,他们很清楚导向怎么走,市场潜力多大,甚至这个企业的一些公司他们也非常熟悉,因为他们在这个行业都会投奔行业协会,所以要解读行业的政策找行业协会。

  江萍:其实刚才私底下我已经和徐总有一个悄悄话,我也非常赞成刚才两位观点,如刚才两位所说节能环保、低碳方面技术和政策是最关键的两块,在技术角度上,尤其是本土或者说一个团队的话这方面优势不是很足,我想在政策的角度上探讨一下,从立足中国市场的角度探讨一下,从不同的角度对于我们以后发生一些合作共同的探讨会有意思。

  因为事实上前一阵我们刚有一个国家发改委经济司的马教授给我讲了一下关于“十二五”战略规划里面,新发布的规划里面,我认为当前很大的市场在中国,包括刚才说为什么没有做文化创意产业而跑来做这个,是因为它技术很重要,但是在目前这块中国市场很重要,是因为中国清洁有需求,而且政府愿意给钱、给政策,从技术的角度不管科技还是什么,其实是不够的。我看了一下有关技术方面,我认为从三个角度可以看一个机构,一个是高效节能板块,一个是环保板块,一个是资源运用,这三块是最重要的板块。高效节能很重要的技术含量很大的,有几块不太成熟,只有几块是目前已经进入,开始规模化的,大多数处于示范阶段,比如高压变频技术,还有储能技术,包括煤的清洁转换,它的产业规范应该是2019年左右,在这之前很难进入规划,这是我们国家产业规划局提供的。包括后边有一些空气压缩机,这种储热式的目前都没有规模产业化,相反像绿色照明还有节能汽车已经在示范阶段后期,绿色节能技术上已经投了很多,这方面是比较成熟的。前面的那些技术,可能更多的是掌握在国外,或者我们国家正在摸索中间,大家可能某些方面还是一个起点。

  我觉得很重要一点,中国除了现在有污水这些相对来说技术含量比较高,我想战略一定要和传统产业链结合起来,完全打造一个新的产业链是需要时间的,这五年我们怎么抓住时机,比如资源利用刚才徐总也谈到他的环境里面本身就是很完整的企业,也有资金,可是由于节能的需要需要拿一部分资金,谁做这个技术,这块会出现很多环保服务公司,这个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也是相对做创投中早期可以准备的,这样的企业起来以后再攻关一些基础方面,这是和政策有很大关系的,把环境、污水的排污,水准的提高,你要在多长时间完成。

  我想谈一下我们的优势,本土和后来投资机构怎么样去抓行业机会和我们怎么做的,很重要一点,刚才已经谈到一点,我们现在要做必须要有后发优势,不能再用十年时间积累,技术角度一方面某种意义上是控制风险和把握机会的,很重要的就是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要选择好一个项目的渠道和一个项目的搜索系统,很重要的就是识别风险和识别项目,刚才谈到我们在识别的时候很重要的什么是机会什么是风险,什么是陷阱,所以我觉得国际产业链的参考是非常有优势的,包括国际技术前沿的发展,我们和他们的一个配合,用联投的方式,但是一定要立足中国的本土市场,我想切合我们的低碳产业基金,还要立足本土,政策方面把握很重要的一点,对区域自由的利用,我们在湖南这支基金筹备时间比较长,很重要是政府的引导基金,政府在对企业的支持方面很重要,我们在LP过程中间会有产业投资者。说到这里我想说一下为什么选择湖南,除了我本人是湖南人以外,很重要一点选择它的基础工业,2011年全国环保产业一万亿,有六千亿是来自资源利用,有1200亿是环保,有1000亿是环保服务,计划到2015年,850亿,环保方面的服务是600亿,占了1/2,所以就湖南一个地方环保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一块。

  肖建聪:能源行业我们公司做了两块,一块是天然气的利用,举个例子,汽车百公里耗油一般是十个油,如果用气的话是十个气,气的热值比油还高,十个气多少钱,如果加气4块钱,加油8块钱,加气量对消费者直接降低了50%的成本,所以是非常有震撼力的。利润是从新疆拉到深圳的燃气的成本3块钱钱,你卖4块钱,还挣1块钱。实际上我们看燃气公司的利润一方气挣5毛钱就非常不错了。北京公交车里的是压缩天然气,跑不太远的,液化天然气是液化成和油一样的,是成熟的国际技术,下一步我们公司判断,未来十年替代柴油业务是长远的增长点我们公司和山东省政府也在合作,山东省政府已经做的非常靠前,把全山东省规划了164个液化气加气量。第二块业务我们看好的是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大家知道煤层气就是瓦斯,实际上它的主要成分就是天然气,但是对煤炭开采是有害的,过去都是直接排放,排不干净还会产生事故,现在行业技术很先进,我们把这些东西利用起来,像这种大型煤矿的开发,煤层气的利用将是一个配套,并且费用很低。

  举个例子,我们公司在山西晋城有个天然气的项目,一千万吨的煤矿,给我们的成本是两毛钱一方气,五公里以外就有一个工业园,有十几个陶瓷厂,烧陶瓷的企业全部是用气的,并且是高耗能的,我们卖给它一块五一方气,这个价格比煤炭价格还要低,所以陶瓷厂非常愿意买,第二政府也非常支持,第三个我们利润也很好,这个项目我们投三千万,银行贷款配套三千万,总共六千万投资,每年气量一亿方,也就是说利润就是一个亿,像这样的项目也非常好。

  第三个像智能电网业务,坐在我边上的李总,这个公司是中关村新三板的企业是做智能电网的,他们在国内有独家专利技术,并且在申请上市。

  李涛:刚才黄教授说创新和政策有什么关系,这是根上面的问题,企业研发以后,第一代引进吸收消化,之后就看技术力量如何,技术力量快引进吸收消化肯定快,产品有了,下一环节进入销售体系,关键就是真正具有创新性的东西,第一技术概念是什么样的技术概念,能不能站住脚,专利上面各方面有很多考究,从技术到样机等等看上去很长时间,一个产品研发出来,关键是市场能不能消化掉,我从07年推向市场,08年有一定销量,09年有一定销量,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在苦苦探索,以后我们也要找各大部委,尤其是行业专家认可这个东西,的的确确一定要和政策面结合起来,另外政策面一定要真正支持,现在国家电网2010年5月份到我们公司调研,国家电网公司、行业主管部门真正认识到这些,才可以有所推进。

  黄涛:谢谢各位嘉宾。

  提问:生物质发电前景怎么样?

  左林:生物质利用很有潜力,但是中国生物质最大问题就是太分散,收集起来比较有困难,如果单独做定点发电,依靠周围的生物质资源,这样成本各方面都比较高,而且经常面临短缺的问题,最后我们没有投在生物质发电上,是投了另外一个,这家企业在广州,马上会上市,这块我们很看好,这个得结合现实状况来看,国内生物质发电赚钱的电厂很少,不到20%,现在一个很好的政策是今年开始生物质发电的电价补贴原来标杆定价加两毛五,现在全国统一加七毛五,从我的判断也就是一半的生物质企业能够盈利,最根本一个是技术问题,第二就是生物质原料和供应是不是真正能做到平稳的保证,如果做不到的话,电厂很难赚钱。上次我问国内最大的一个生物质电厂,他们说涨了九毛钱能实现全部盈利。

  徐秋文:生物质发电里面有一个PE投资机会,也有一个创投投资机会,国内已经有几个企业做生物质发电方面的VC,刚才左先生说的生物质的燃烧是不是充分,会不会发生拥堵,这些都是技术上的一些瓶颈,现在确实是好多了。另外他说的原料收集的问题很致命,原料的收集生物质电厂的审批,尤其前一段时间各地政府都在批,生物质原料的收集一百公里之内,当地政府审批了好几个这样的项目的话,老百姓就会觉得里面有机可乘,今天卖你十块钱,他一看那么多在那里竞争,就会提高价钱,生物质原料的收集如果在价格上不便宜、来源上不稳定的话,这是非常根源的问题,因为没有其他东西替代,像我们在中国没有投过生物质发电的项目,但是在印度投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就涉及到刚才说的问题,一个燃烧技术上还有待突破,使得燃烧更充分,发电量也高,第二原料收集方面。

  提问:形成碳货币对清洁能源的投资,清洁能源企业投资发电只有一半利润,我们挣钱少,大概碳货币从国内来讲可不可以实现?

  徐秋文:在德班会议结束以后CDM这个机制没有被真正继续延续,但是他们延续了三年,这个是一个权宜之计,以前我们说的碳减排交易,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当时大家感觉到发达国家有减排义务,自己减排成本非常高,所以自然而然会到发展中国家去做这个事,所以发达国家的企业或者政府到发展中国家买碳减排的指标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发达国家裤腰带勒紧,他们日子非常难过,他们需要买的碳减排的指标减少了,第二他们去发展中国家买碳减排指标的意愿减少了,发达国家自己日子过的不好为什么去中国付碳减排的费用,您说的这些项目,如果我是您的投资人的话,会提这样的建议,所做的每个项目如果离开碳排放的指标所能带来的收益,这个项目就不能做的话,我建议你最好不做,因为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起码国际市场碳减排指标排放的交易量肯定是往下走而不是往上走,而且现在欧洲碳减排的价格也非常低。另外大家也经常在说,国内由于有了温家宝向世界做出的45%的排放量减少,但是这个不是强制性的,这是自愿性提出来的,就很可能形成不了法律保护的情况,国内这个市场很可能风声大,雨点小,我建议你还是谨慎。

  左林:我前段和发改委的政策部门交流了一下,现在看减排,“十二五”期间还是资源减排为主,如果说有没有什么希望出现强制的法规性的减排交易的情况,上次我们交流开玩笑说至少要到2016年左右才会有这样的政策,因为没有一个真正强力推的话,是不可能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