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政: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增强国力基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14:35 来源: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2011年度“中国智造 世界强音”高峰论坛于2011年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精品购物指南报社》社长吕政。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吕政:尊敬的各位来宾下午好,非常感谢各位来宾的光临,参与关于中国智造论坛的讨论。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一个主题就是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我们知道中国的“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中间把结构调整作为“十二五”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主攻方向。中国结构调整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认为概括起来就是要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就是要使中国的工业加快对传统产业技术进行改造,使传统产业的经济规模、生产技术和产品的档次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来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改变高新技术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这样一种状况,改变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以做代工为主的这样一种局面。尤其是要在新能源、新材料、高性能和智能化机械装备制造业,高速铁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制造,民用大型客机、航天产业、新一代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精细化工、新药研发和生产等高薪技术产业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显著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这是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主要目标。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在整个国民经济的体系中间他处于中枢地位,它决定着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决定着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国际贸易结构和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产业结构一旦形成,它有惯性、有刚性,他比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要更加困难,因为在这个调整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物与物的关系,这样可能会导致前期投资成本的沉没,同时会涉及到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在调整过程当中一些衰退的企业会出现破产,债权人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失,还会受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税税收关系的调整,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变化,同时会涉及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调整。因此,还有一个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由新的科技成果支撑,需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所以说结构调整比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实施起来还要困难。
我们现在结构调整面临的一些新的问题,我认为有下面这样一系列的关系需要正确的处理。第一是必须要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包括我们近年来温州的一些做制造业的企业,去投向房地产或者是投向放高利贷,总是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虚拟经济市场赚取更多的钱。但是我们认为从一个国家来看你必须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你综合国力的基础。美国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由于实体经济的威力和缺乏新的投资方向,剩余资本找不到投资出路,聚集到华尔街资本市场,进行投机,并形成虚拟经济的泡沫。
对于金融危机的教训认识,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政策主张,来重新认识先进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间的地位,来保持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国际分工体系中领先和主导这样一个地位。
我们认为社会的物质产品的生产永远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信息化和服务经济发展,只能改变社会再生产的方式,但是不可能替代社会物质产品的生产。中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而且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对发展中国家提出新的挑战。因此,中国必须是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必须抑制虚拟经济的泡沫和投机资本这样一种过度的发展。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产业的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这样使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究竟要不要坚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我们认为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日本、韩国以及台湾省的工业结构调整具有共同点,也有区别。日本、韩国和台湾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当中可以说是就高不就低,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放弃或者向海外转移,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南欧国家目前出现了一些困境,实际上他的产业结构是高不成、低不就,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又上不去。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互补关系目前还没有出现转折性的变化。比如说我们的平均工资是300美元,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平均工资的1/10到1/12,另外在基础设施条件、工业配套能力、产业链的完整性、制造业工人素质、生产经营规模以及国内市场容量等方面,又是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像越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等国所不具备的。因此,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就现阶段还继续存在,因此还要继续保持。
但是我们又不能长期的依靠劳动力成本低这种比较优势,因为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会不断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时也会逐渐削弱。因此,我们必须也要向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一样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这是第三个问题。
第四就是结构调整当中增量和存量之间的问题,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由前些年增量调整为主、上了新的投资项目为主,转向存量调整为主。存量调整主要是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继续下决心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第二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的投资。第三,要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
第五是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调整的关系,必须要把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作为切入点,包括对传统产业的设计,对生产工业和材料进行技术改造,同时要推进产品的升级换代,特别是要把瞄准和赶超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作为目标,来培育新的产品和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第六是关于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比搞两弹一星还要难,有人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说中国的卫星早已经上天了,为什么还不能大批量生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档以上轿车。卫星早已经上天,很多普通的机械仪器仪表还不能造,中国的第三代战机已经投入使用,但是中国的大型民用客机现在还在研发过程中。中国是电子通信产品和家用电器的制造大国,但是关键元器件还要依靠进口。中国是药品生产大国,但是大多数新药还依靠引进,自主研发的比例依然很低。
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比神州工程、登月工程、航母工程,比建空间站还要难。为什么?因为不计成本,依靠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以,但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需要高新技术做支撑,同时要把这种高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并且能够参与国际竞争。而登月工程、神州工程和航母工程他不需要批量,不需要规模,也不需要进行国际交换。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他有许多难点。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途径我认为综合起来有以下十点,第一必须要对未来科技进步的方向作出准确的判断,而不要发生大的战略性失误。第二要依靠自主研发来获得关键性的技术。第三必须要具有科技成果、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动力和能力。第四必须要具有先进制造业的配套能力,靠任何单个企业都很难完成这种附加价值高或者是规模化生产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的大批量生产。第五光有政府扶持还不行,必须要提高民营资本的参与积极性。第六必须要有核心的龙头企业这种技术的集成能力,第七还要有专业化的中小企业的配套体系,同时要有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机制和组织方式。第九高科技人才凝聚力,第十企业家追求创新发展的价值理念,而不是说有了剩余资本就去炒房子或者说在资本市场获取超利润,这样才能够培育和发展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的发言就到这儿,供大家参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