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浪基金研究中心:2011年基金大事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2 10:00 来源: 新浪财经

  新浪基金研究中心

  2011年之于基金业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从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正式执行,到基金第三方销售起航,从数量突破900只到中小基金公司专户资格开闸,……。基金业前进的步伐并没有因为整体规模缩水而停滞不前,2011年基金业发生的很多重大事件,都可能对行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如果要用四个字来描述发生在2011年的基金业的重大事件,我们愿意用“继往开来”概括。

  1、基金数量撞线900只

  在不断下跌的市场中,2011年新基金成立仍有超过两百只。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的69家基金公司(7家成立于2011年)已共成立了867只开放式基金(不含B、C份额)和44只封闭式基金(不含子基金),其中光2011年成立的207只,数量就相当于过去几年总和的1/3。

  但与不断壮大的基金数量相比,2011年的新发基金规模只能用“瘦身扩容”来形容,因为2011年新发的207只基金,平均单只募集规模仅11.52亿份。一些实力较差的基金公司,甚至连最起码的2亿份都达不到,只能不断的宣布延长募集期。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共有14只基金宣布延长募集期,募集期最长的某基金,连续3次推迟募集时间,直到第73天才勉强挤过2亿份的募集下限。

  2、基金第三方销售起航

  2011年10月1日《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基金销售法规体系基本建成,基金第三方销售随之正式起航。长久以来,在基金销售的渠道格局中,都一直是银行一家独大,基金公司直销次之,券商则微不足道。基金独立第三方,短期之内甚至可能无法其中最弱的一方渠道相抗衡;只是它带来的影响,将远不只是市场份额的争夺。

  基金第三方机构起航之于基金销售市场的意义,是基民具有了一条更便捷、更优惠和更专业的渠道,能站在更加独立、更公正的立场,帮助投资者真正从自身的实际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出发,购买基金产品或投资理财服务。当然,基金第三方销售起航能否成功,需要基金销售流程再造,需要投资者改变投资行为习惯,尤其需要第三方机构自身整体销售服务水平的提高。

  3、公司型基金胎动

  12月1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第十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上提出探索公司型基金的设想。此后,监管层又专门召集部分基金公司高管,探讨基金业适时推出发起式基金的问题。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中介服务机构,基金公司的公司治理,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上千万基金持有人的福祉。如何将持有人和基金公司进行利益捆绑,在不损害持有人利益的前提下,激励管理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公司型基金也许能提供这一问题的重要破解。

  公司型基金的本质是合作制企业,是全体基金投资人共同拥有的基金管理企业。公司型基金在法律上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投资公司。公司通过发行受益凭证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投资者购买了该家公司的股份,就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凭领取股息或红利、分享投资所获得收益。通过对强化基金内部治理结构的公司型基金的探索,有利于减轻管理人与持有人的利益冲突,推动基金业的健康发展。目前英美法系的国家,公司型基金的比例要远超契约型的。

  4、基金经理离职、高管变动创纪录

  2011年基金经理离职达到111人次,而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这个数字只有83、86、86和109人次。2011年多达20家基金公司离职基金经理数在3人或3人以上;8家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在4人或4人以上。过去一年,变动频繁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变动率高达125%。剔除基金数量增加而增加的基金经理,老基金的基金经理任职时间延长。

  除了基金经理变动之外,基金公司高管变动也创下历史纪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基金行业的高管(包含副总经理、总经理及董事长,未计算督察长)变动已达44起,为近年来最为频繁的一年。其中,共有16家基金公司更换总经理一职,占所有基金公司总数量的比例超过1/5, 7家公司涉及董事长变更。高管变动由中小型基金公司延伸到大型基金公司,其中不乏博时总经理肖风等在行业摸爬滚打超过10年的元老。

  5、中小基金公司专户资格开闸

  2011年8月5日《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公布,并从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依照《办法》,证监会取消了基金公司公募规模达到200亿元才能申请专户资格的准入门槛,对中小基金公司放行专户业务。包括华富基金(微博)、农银汇理、申万菱信(微博)、纽银梅隆、大摩华鑫、财通基金(微博)、长安基金等在内的12家基金管理公司已于12月获得专户牌照,自此,基金业步入“全员专户”时代。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市场上共有35家基金公司发行的415只专户“一对多”产品。从各家产品数量看,体现出冷热不均的态势。汇添富基金(微博)、国投瑞银基金(微博)和国泰基金(微博)产品数量最多,分别有33只、27只和23只;但部分公司仅有1只。产品的分布也呈现出中等规模基金公司发行量最;大型基金公司发行量都在中游;发行量小的则清一色是中小基金公司。可见,中小基金公司发展专户业务不只需是热情,还要有相当的客户号召力。

  6、RQFII——Made in HK的资本外援

  2011年,A股继QFII之后再次引人一名外援——RQFII(RMB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即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此次试点将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开始,运用其在港募集的人民币资金在经批准的人民币投资额度内开展境内证券投资业务。RQFII的初期试点额度约人民币200亿元,其中不超过募集规模20%的资金可投资于股票及股票类基金;不少于募集规模80%的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证券。

  区区200亿的“先遣部队”并不能在国内资本市场翻江倒海。但其后盾,是坐拥大量人民币存款的香港。据香港金管局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达6222亿元;且香港投资出路不多,每有人民币基金出笼,散户均反应热烈。RQFII的推出,不仅有助于深化内地与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拓宽停留在香港的人民币的投资渠道,也有助于增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

  对基金公司而言,RQFII将有利于国内基金业进一步参与国际资产管理和海外业务拓展,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实力,更好地向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资产类别专业管理人迈进。

  7、私募公募试水对冲

  2011年7月11日银监会推出《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指引》,标志着信托公司正式可以利用股指期货参与套期保值。12月上旬华宝信托成为首家获得股指期货业务资格的信托公司,并快速推出了国内第一只可以做对冲的阳光私募产品——励石一号,标志着阳光私募正式转型对冲。至于公募,早在2010年4月21日证监会就下发了《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规定公募基金可以参与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但是直到2011年,随着招募说明书中投资范围约定可以参与股指期货的基金数量增多,公募基金才真正开始加入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对冲操作的行列。

  新浪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在A股这样波动巨大的市场中,如何利用对冲操作发展不同策略创造超额收益,或者通过对冲提升基金业绩的稳定性,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管是绝对收益理念的私募,还是相对收益理念的公募,均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只是目前国内对冲人才缺乏,可能成为发展对冲私募和公募的掣肘。

  8、黑天鹅翱翔,基金折戟沉沙

  2011年股票市场“黑天鹅”频频来袭,某些股票股价急转直下,令重仓基金措手不及。双汇发展的瘦肉精事件使得重仓这只股票的机构瞬间从“宠儿”沦为“弃儿”,造基民大幅赎回;“7·23动车追尾”事故,27只基金进驻的中国南车在11个交易日内累计损失近6亿元;13年倾心研制的乙肝疫苗“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总仓重庆啤酒的某基金公司浮亏超过20亿元;而就在2011年的最后几个交易日内,蒙牛“致癌门”引发了国内乳制品行业的集体暴跌……

  “黑天鹅”事件的频发,正在动摇基金传统的选股思路。首先是高估值的股票一旦面对企业经营出现的不确定性,基金可能付出较大的代价。其次是以往市场下跌基金公司可以“抱团取暖”,很多基金公司也通过集中持有独门重仓股来避免市场重挫,但在产业资本越来越多参与其中的2011年,抱团的风险反而更大。“黑天鹅”事件频发,或能将基金重新拉回到追求低估值和安全边际的价值型选股思路上。

  9、私募基金清盘潮

  2011年熊市背景下,“清盘潮”侵蚀着私募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百只私募产品清盘,不乏知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如隆圣投资王贵文管理的隆圣1号-4号、达融投资吴国平的达融1期、数君投资刘宏(微博)的福麟9号等。分析私募清盘的原因,最主要是净值下跌,触及清盘线;其次是产品规模太小,信托成本过高;因为不看好后市清盘的私募较少。

  私募清盘现象加大了衡量私募基金整体业绩回报的难度。剔除清盘私募后,2011年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私募的平均收益率为-11.63%和-16.18%,不剔除清盘私募的平均收益率为-13.78%和19.72%,这在统计上叫生存偏差,显然大大高估了私募抗风险能力。

  穷则思变,清盘潮危机之下,目标回报型产品、数量化投资、多空基金等策略创新产品不断涌现。2012,我们期待着私募的涅磐重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