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0日 08:38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产品质量标准应该以民众的健康需求为中心,而不是以行业利益为中心,这才是应该尊重的“国情”。
□陈方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6月18日报道,一场关于奶业标准的讨论又起纷争。日前牛奶行业举办的内部研讨会上,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我国现有的奶业标准全球最低,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丁木德则认为,制定牛奶质量标准要从国情出发。
关于奶业标准的争论,这已不是头一次了。去年乳品安全新国标出台之时,媒体曾强力关注。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于2010年3月26日由卫生部批准公布,2010年6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在新标准中,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每毫升50万调至200万。当时有舆论指出,此前的国标已和国际标准有很大差距,而新国标则在本来已经很低的标准之上一降再降,因此新国标被冠以“中国奶业倒退标志”的帽子。
具体的奶业标准到底该如何制定,公众的意见或许并不专业,但必须看到的是,在乳品安全新国标出台后,有媒体指出,一个国家最低的安全标准居然讨论了一年半之久,由此可见其间各方利益博弈得多么激烈。更有甚者指出,新国标之所以被冠以“中国奶业倒退标志”的帽子,是因为新国标是乳制品企业干预下妥协的结果。卫生部官网显示,新版乳业国标强制性标准由卫生部牵头,会同农业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等单位,并由各部门推荐的70多名不同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讨论后才正式颁布。但一位与会专家曾向媒体披露,这些所谓专家中,多半都是各个乳企的代表。如若自家人给自己制定标准,这标准的高低严格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面对“中国奶业标准全球最差”的质疑,有专家回应说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国情是什么?同样按专家的说法,我们国家72%的奶牛是散户饲养,养殖环境比较差,所以牛奶中的细菌总数上调,也是考虑到农民散养奶牛的环境现状。果真如此么?熟悉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人大概都知道乳业市场有城市型乳业与基地型乳业之分,城市型乳企主攻巴士鲜奶,一般在城市周边有稳定的规模化饲养基地,而基地型乳业以生产超高温灭菌奶和奶粉为主,因价格便宜保质期长而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对于城市型乳企而言,奶源质量并没有问题,因为这些企业一般在城市周边有稳定的规模化饲养基地;而对于基地型乳业而言,奶源的覆盖地域广阔,收购半径过大,质量也不稳定。所以,“奶业标准全球最差是由国情决定的论调”表面上看是为了维护中小养殖户利益,实际上最大的赢家无疑包括基地型乳业巨头。难道这就是他们说的“国情”?
在讨论制定奶业标准时,现实国情固然要考虑,国情是一些人可以随意解释的要领:散养户养殖环境不佳是“国情”,企业的生产条件和利益需求也是“国情”,而民众的健康需求更是“国情”。这么多“国情”,奶业标准到底该尊重哪个“国情”呢?毫无疑问,产品质量标准该以民众的健康需求为中心,而不是以行业利益为中心,这才是应该尊重的“国情”。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