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光明乳业总裁称中国生乳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差

2011年07月04日 09:03 来源:财新网

  乳业新国标之争被认为是“常温奶“与“巴氏奶”的市场之争;光明乳业是“巴氏奶”的代表品牌之一

  【财新网】(记者 王晓庆)光明乳业(600597.SH)总裁郭本恒表示,中国生乳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差,但奶业产品标准则是中等偏上水平。7月3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经营论坛上,郭本恒作上述表示,并称除去上述两项标准偏低外,国际乳业标准中要求检测的抗生素、亚硝酸盐含量等指标,新国标并不做要求。

  2010年6月公布的新版《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将生乳中每毫升细菌总数上限由50万个提升为200万个,蛋白质含量下限由每100克2.95克降为2.8克。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的王丁棉此前发表“中国乳业新国标全球最差”言论,引发各界关注。 不过,内蒙古奶业协会理事、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系教授薛孝先则表示,乳品新国标的实施,并不意味乳制品的安全和营养标准有所降低。他指出,在确保消费安全的前提下,个别指标进行微调,正是考虑到当前国内乳品行业管理松散,个别企业为追求指标“好看”,违规投放添加剂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国标下生产的乳制品,反而比以往更安全(详见财新网报道:专家称牛奶新国标能更好地确保消费安全)。

  王丁棉“炮轰”乳业新国标事件被媒体解读为中国乳业“南北之争”,即“常温奶“与“巴氏奶”的市场之争。“常温奶”对生乳质量要求较低,新国标即可满足其生产需求,伊利、蒙牛领军的“常温奶”迅速占领市场,王丁棉等人认为这是“绑架了乳业新国标”。

  作为首位回应新国标争论的乳业巨头,光明乳业是“巴氏奶”的代表品牌之一。据郭本恒介绍,光明乳业在中国鲜奶市场占比约45%,占酸奶市场份额的28%,均为中国第一位,光明乳业2010年销售额96亿元,今年预计在110亿元左右。 郭本恒还认为,在乳业监管方面,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稍显薄弱,“用这样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标准能不能生产出一个非常高级的产品呢?其实是做不到的。垃圾生产出来的就是垃圾。”他还认为,“国家标准太低也是在害奶农。” 郭本恒认为,中国乳业的加工水平已领先世界,但生乳质量堪忧,“乳业的安全应从源头抓,而不是抓流动环节,抓生产环节。”

  郭本恒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称上海奶牛牧场是规模化经营,6万头牛,113个牧场,每家养殖规模在500头到600头,育种体系、营养配餐体系相当完备,“从源头上避免了三聚氰胺。”

  他表示,进入WTO后的中国乳业,必须要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国际化饲养才可以满足乳业发展的内外需要。■

  附:巴氏奶、常温奶注释

  市场上销售的液态牛奶主要分为巴氏奶和常温奶两种。在牛奶加工过程中,135℃-152℃高温瞬间消毒杀菌制作的牛奶称为“常温奶”,保质期半年左右,可常温存放;75℃-85℃缓慢加热杀菌的称为“巴氏奶”,需低温储藏,保质期短。理论上说,由于高温加工会损失部分营养,所以巴氏奶的营养比常温奶要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