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逾百种智能手机易遭窃听 iPhone和安卓手机在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9 12:33 来源: 东方早报

  在你还在津津乐道地谈论着默多克“窃听门”事件如何如何时,殊不知,你自己的手机可能已经被窃听了,如果你使用的是智能手机。你的智能手机有没有偶尔接收到空白短信?事实上,等你重新开机之后,手机内的所有信息可能随时遭窃取。

  香港媒体前天报道iPhone手机可嵌入窃听程序,手机就被处于监控状态,通话、短信让窃听者一览无遗,私隐荡然无存。早报记者了解到,不仅iPhone手机存在这样的“被偷听”危险,大多数智能手机都可能遭遇这样的隐忧。早在2006年时内地网络上便已经出现类似的手机窃听软件,尽管此类软件已被列为间谍软件,严格禁止使用,但网络中仍有不少网站售卖。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范磊副教授表示,通过安装相关软件,实现窃听功能是完全可能的,专家提醒市民要看管好自己的手机,纵使离身几分钟也有危险。

  装窃听程序只需3分钟?

  “你有iPhone吗?这下你麻烦了!”有香港媒体前天封面文章提醒说,一种iPhone等智能手机窃听程序,正引爆香港。该报记者亲自试验,发现植入程序只需3分钟,手机即被监控,通话、短信被窃听者一览无余。报道甚至称,除了植入窃听程序外,更有人研发了一套堪称目前最先进的窃听技术,只需取得手机号,便可通过大气电波随意监听,神不知鬼不觉,防无可防。

  该报称,内地早已有网站称有手机窃听器材出售。为一探虚实,早报记者昨天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找到一家名叫南京特洛伊有限公司的网站,该网站宣称为一款名为flexispy软件的中国总代理。2006年,该公司售卖这种手机“卧底”软件的现象,就被江苏卫视报道过,当时该公司负责人就表示,该软件肯定会触碰到一部分人的隐私。

  使用者只需要在一部智能手机中偷偷安装该公司名为“X卧底”的软件,不到3分钟时间,就能在网络上查到该手机的各项电话及短信通讯记录,更让人瞠目的是,该软件还能开通一个监控功能,通过另一台手机拨打被安装“X卧底”的手机,就能悄悄地偷听到“卧底”手机周围的情况,而“卧底”手机却没出现显示任何通话或其他异常的现象。原来,这种软件还能激活空闲中“卧底”手机的麦克风免提,达到监听的效果,相当于安放了一个窃听器。

  诺基亚、苹果都未能幸免

  几年来,这样的“卧底”软件不仅没有消失,还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壮大,不断增加业务。2006年,智能手机初行其道,这些“窃听”软件还主要针对以安装塞班系统Symbian的诺基亚手机为主,而随着智能手机逐渐发展,安装安卓Android、微软Windows Mobile、苹果iPhone

  iOS等系统的智能手机越来越多,而这类手机窃听软件也与时俱进,逐渐改进将众多智能手机包括在内。在该网站显示中,支持的手机类型已经高达上百种,包括了大多数智能手机。

  记者联系到南京特洛伊有限公司一名销售人员,销售人员称目前这种“X卧底”软件已经支持绝大部分智能手机,包括现在最流行的iPhone手机。尽管这种软件售价不菲,最基本的“套餐”高达近2000元,但销售人员透露,购买其软件的客户并不少,销售人员表示,购买产品的人主要为遇到婚姻纠纷的,想通过软件抓到证据,也有想通过远程监听,在商业谈判中占优势的。

  记者注意到,虽然该公司介绍“X卧底”软件功能强大,但也承认这种软件处于灰色地带,在其网站上特意贴出公告,称其“产品已经正式被国家信息产业安全部定义为"间谍软件",不允许在任何公开场所发布跟销售”。该公司也将服务器搬迁至国外,并改换办公地址,且该服务网站也遭到封停,只能变换使用其他域名出现在网络中。

  软件以防盗名义网上热卖

  而在另一家销售类似软件的公司中,则把这种刺探别人隐私的软件改换说法,以防盗的名义,在网络大行售卖。但“随时随地了解被盗手机的周围环境情况”、“随时随地了解被盗手机的语音通话记录”、“随时随地了解被盗手机的短信情况”等功能,实际上还是一个“卧底”软件。

  对客户使用该软件做什么,该公司销售人员并不关心,“制造软件是没有问题,用户要怎么用我们管不了。”对于该产品是否合法,销售人员这样解释,就匆匆挂断电话。

  每天6600次隐私信息窃取事件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民隐私权包含了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只有国家公安、安全部门,为了国家安全、刑事案件调查的需要可以窃听他人通信。此外,任何个人、机关窃听通信都是违法。这类软件无疑已经触犯了手机用户隐私。

  记者从中国移动、联通运营商处了解到,无论哪家运营企业,都不会为用户提供查询别人定位、非法查询通讯记录的服务。

  实际上,对于被宣称为防盗软件的“X卧底”就是一种恶意程序。今年6月,中国移动官方发布公告,称名为“X卧底”的手机恶意软件正在严重威胁着用户的隐私安全,这种软件主要以窃取用户隐私、通话为主要目的。根据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该恶意软件在全国范围内平均每天发生6600次隐私信息窃取事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