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苹果手机变成砖头 快递公司被指为一窝骗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4 17:21 来源: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2月8日,北京通州区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离奇的“掉包案”:快递员探包并假冒客户签字拒收,经理拆包调包,司机销赃,全套流水作业后,手机、电脑等贵重物品在快递环节变成砖头。掉包、丢件、损坏、难理赔……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快递业已成为涉及千家万户的基础性服务行业。然而,由于管理缺乏“硬部门”、监管缺乏“硬指标”、处罚缺乏“硬杠杆”,快递业目前乱象丛生,亟待整顿。

  手机电脑邮成“破砖烂瓦”

  快递公司,也可能就是一窝骗子!

  去年春节前夕,北京宅急送公司将一个内含价值近4000元的手机包裹错发到该公司通州区东关营业点。营业点经理孙利民早已对每日来来往往的快件起了歹心。机可不失,他偷偷把包裹打开,用砖块替换手机并占为己有,然后将包裹封好发往宅急送公司北关营业点。

  “简单几个步骤,贵重手机唾手而来,还没担责任。”初尝甜头的孙利民对于如此快速来钱的方式甚感满意。但他也意识到长此以往风险太大。于是,他想到了自己介绍来做快递员的两个小老乡马建利和宗晓东。

  “咱们营业网点来钱少,得找点儿钱花花。”对于孙利民的暗示,马建利和宗晓东心领神会。于是,当配送内含贵重物品、包装容易还原的快件时,宗晓东就会给孙利民和马建利打电话,将包裹交给他们。

  “我和孙利民拿到楼里,小心打开包裹往里面放了点儿瓷砖,再塞上泡沫封好。”被告人马建利在庭审现场讲述自己将手机快件变“砖”的过程。之后,由宗晓东以收件人拒收为由,将包裹退回寄件人。从外包装上看,寄件方肯定“看不出来”。随后,货运司机邢红波负责销赃。

  “直到有一笔配送给联通公司的7部价值2.5万余元的手机丢失,宅急送公司来到通州盘货才发现此事。”此案公诉人、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黑建彤告诉记者。

  起诉书指控,至2011年5月案发时,上述3人在4个月时间里共截留快递包裹6次,掉包的手机、保健品、高档运动鞋、首饰等贵重物品总价值近4万元。

  2月8日,北京东城区一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分拣快递物品。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丢了不赔你,坏了也没人管你

  明知快递有“罪”,消费者也只能忍气吞声

  除了上述令人称奇的掉包行为外,快递业种种怪状让消费者叫苦不迭。“委托快递送东西,明明距离很近,几天不见踪影。”“价格不菲的手机,快递弄丢了投诉无门只能认栽。”“货物损毁了没人理,说谁让你不验货就签字。”甚至快递员贩卖客户信息。消费者将快递业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四宗罪”:

  一宗罪:“快递变慢送”,延误晚点成常事。

  二宗罪:快件丢失。中国和田玉网·北京汇展中心的田先生2011年12月将价值3万元的和田玉,通过申通快递从北京金融街发往内蒙古乌海,然而20多天过去了,对方始终没有收到货。田先生多次逼问下,申通公司承认丢失了,但只愿按运费的5倍进行赔偿,并且将其官方网站上相关运单号的流程记录删除。

  三宗罪:拒绝验货成霸王条款。2011年9月,北京的李先生在网上购买了一件小家具,快递员将快件送至李先生家中要求验货时,快递员不同意拆包,称只有签单后才能拆。在打开包装后发现,运输过程中造成家具磕碰、断裂现象,但李先生却遭遇索赔无门。

  四宗罪:保价金额随便定,事发后拒绝赔偿。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快递企业因为业务量过大、自身条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选择外包、倒手给不具备运送资质的企业或个人,一些快递员乘机掉包、盗窃、甚至贩卖客户信息,进一步加剧了快递市场的乱象。

  “欺客快递”谁能管一管?

  专家建议快递行业应建“赔偿基金”

  尽管快递业存在种种问题,但由于管理缺乏“硬部门”、监管缺乏“硬指标”、处罚缺乏“硬杠杆”,消费者想要投诉索赔却是难上加难。

  根据我国邮政法和相关规定,快递业的监管部门包括邮政、工商等。邮政局负责对快递市场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查处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等非法经营快递行为。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般省一级邮政管理部门只有几十人,面对雨后春笋般成百上千家快递企业及其加盟连锁门店,监管部门力量显得十分薄弱。而消协接到投诉后,只能协调、督促,没有行政处罚权,处理起来很苍白。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认为,对于超时取件、暴力分拣等大家最为关心的内容,该《规范》中并未提及任何具体处罚措施。有多少企业会自觉执行,谁又来进行长效监管?如果没有“硬杠杆”,新国标将难逃昙花一现的尴尬命运。

  此外,在消费者理赔方面,相关规定也十分模糊。“想要获得全额赔付简直不可能。”中国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指出,根据邮政法规定,快递属于竞争性业务,发生赔付事件时是按民法执行,具体是走合同法。然而,合同法并没有对快递遗失作出可操作性的规定。在没有保价的情况下,快递公司一般只会按照运费的3倍进行赔偿,消费者往往得不偿失。

  徐勇建议,在当前法规的基础上增加有关服务、赔偿等标准的司法解释,使得消费者索赔有法可依。在快递行业监管方面,一是要建立快递服务行业保障机制,入行企业就要缴纳保障金;第二是建立赔偿基金,假如是企业原因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就要多赔偿;三是要尽快给快递企业进行等级评定,便于消费者选择。

  新华社记者 南婷 张舵

  (据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