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绿色殡葬破解暴利困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4 04:54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绿色殡葬破解暴利困局

  谢正军/图

  背景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问墓价欲断魂。广州的墓地被炒到4万元/平方米;南京殡仪馆一个骨灰盒卖到7.8万元……据统计,殡葬用品利润一般超过300%,最高甚至达到2000%。清明节之际,有关殡葬行业暴利的话题再次成为社会的热点。到底是什么原因催生殡葬暴利?殡葬消费高企的背后又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革?如何才能让老百姓活得有尊严,离去时也很体面?本期话题为您带来各方说法。

  ■本报记者 聂国春

  ●话题现场

  墓地贵过房价

  

  2010年,民政部公布各地殡仪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是1045元。样本集中在各地的中等殡仪馆。5项殡葬服务项目包括:遗体接运、遗体存放、遗体火化、骨灰寄存、骨灰盒。不过,这个数字和公众的感受相差甚远,让老百姓感同身受的是“殡葬暴利”、“死不起”。

  那么,处理好一个人的后事到底需要多少钱?家住北京慈云寺的郑先生为记者详列了北京郊区一位亲戚在殡葬过程中的花费明细。郑先生告诉记者,他爱人的姨父住在北京顺义区,前不久突发脑梗去世,由他负责出殡的整个过程,花费大致如下:服装费500元、车辆运输费500元、火化费1000元、骨灰盒2000元、20年墓地费5万元、餐费(仅以2餐为例)1500元、花圈和烧纸500元,共计5.6万元。“这还比较节俭。骨灰盒当时的报价从300-8000元不等,我们选的是2000元档次的。墓地也是选的最便宜的。”郑先生说。

  来自北京民政局网站的信息显示,北京殡葬运输费、火化费、寄存费最低一档花费总和在千元以内。记者调查发现,在基本服务之外,医院太平间、殡仪馆和陵园还有大量殡葬用品和其他服务收费项目,价格奇高。不过,这些费用若扣除政府5000元的殡葬补贴,老百姓需要自掏腰包的并不多,真正的花费主要在丧事操办、吃喝及墓地上。如北京昌平某陵园墓地,每平方米最低要价3.68万元,最高的则要十几万元。“陵园开发远胜于房地产,简直是暴利中的暴利。”郑先生认为。

  “以经营养事业”催生殡葬暴利

  

  裴春悦

  北京市殡葬协会副秘书长

  虽然各省市殡葬单位开展的殡葬服务项目略有差别,但是其分类基本是遵循一个共同的标准,就是将殡葬服务分为基本服务(保障性服务)、需求性服务(选择性服务)、个性化服务(特需服务)三类。目前,各省市遗体运输、火化、骨灰寄存3项基本殡葬收费由价格部门制定,收费标准基本一致。但是,选择性服务和特需服务是殡葬服务单位根据市场变化及客户特殊要求设置,项目更新快、价格构成复杂,各省市发改委价格管理部门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基本上放权给民政部门制定并报送价格管理部门备案。由于没有可参照标准和参考依据,各地民政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公众对此颇有异议。

  在殡葬商品价格方面,价格管理部门没有对殡葬商品类收费的利润率及市场调节价进行统一的规范,只能由各省市殡葬管理部门及殡葬单位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并由市场调控。同时,由于2004年取消了民政部门对殡葬市场丧葬用品销售的前置审批权,一些丧葬用品销售网点在各家医院周边呈现泛滥趋势,殡葬执法部门缺乏对丧葬用品市场价格依法检查的依据,再加上相关法规、制度及行业规范的空缺,导致约占殡葬收费70%以上的丧葬商品类市场价格混乱,收费不透明、乱收费、高收费、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殡葬单位骨灰盒等丧葬用品价格相对于个体丧葬网点略微偏高,这也是形成殡葬暴利之说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其根源在于殡葬单位体制的不健全和价格调整机制的不完善。目前殡葬单位仅实现了政事分开,未实现事业、企业分开,它既要代替政府承担公益服务职能,又要考虑自身收益,一个单位两种经营模式共存。同时,由于殡葬基本服务定价偏低,导致殡葬单位资金紧张,不得不“以经营养事业”,从而引发公众对殡葬收费的质疑和殡葬暴利的诘问。

  攀比心态助长殡葬高消费

  

  鲍 元

  殡葬专家、环球殡葬研究所所长

  全国共有1692家殡仪馆,我自费到访过1300多家。其中,处于亏损状态的殡仪馆大量存在。以山东省为例,全省126家殡仪馆有七成经营困难,有些单位已连续4个月发不出工资。为什么殡葬业暴利,殡仪馆却生存困难?主要是因为公众没有区分殡仪馆的消费和在社会上的消费。山东全省年火葬58万-60万次,单次的平均总消费不到700元(包括火化费、遗体接运、骨灰盒等)。再以江苏扬州为例,逝者的丧葬总费用平均在3万元左右,其中殡仪馆的花费仅1500元。所以说,90%的丧葬费用发生在殡仪馆以外。

  殡葬服务是从医院到殡仪馆、再到墓地的完整链条。以前殡仪馆的衍生服务费用也很高,10年前衍生服务费占殡仪馆整个收入的70%左右,现在只有30%左右。殡葬暴利的大头主要在其上下游。殡仪馆的上游服务是医院太平间,目前八成已承包给个人,这些人把死者信息给了中介一条龙服务机构,而非殡仪馆,中介组织直接对死者家属开价,比如遗体接运费,每具遗体全国的平均价格为248元。经过中介加价,就可能翻上好几倍,上游的殡葬暴利由此产生。殡仪馆服务的下游——墓地,也是殡葬暴利的重要环节。全国只有不到50%的公墓由民政部门批准,受民政部门管理,其余的公墓身份复杂,绝大部分是私人经营的,也有少部分是政府职能部门经营的,比如说林业方面的、园林方面的、慈善总会等等。虽说墓地属于选择性消费,但漏洞催生了“天价墓地”。殡葬暴利还有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大操大办,吃喝招待费用约占50%左右。

  现在全国已经有14个省92个地区400多个县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惠民殡葬政策,不花钱就可以把丧事办了,但有的家庭要攀比,人家花1万元买墓地,他家也要花1万元买,这是旧的传统观念在作怪,是一种不理性的消费,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殡葬品及墓地的价格居高不下。所以说,“死不起”是个伪概念,提倡理性消费是当务之急。国家提倡殡葬改革,就是要文明、节俭办丧事。

  移风易俗推进绿色殡葬

  

  郑也夫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绿色环保殡葬体现在安葬方式上就是不用棺椁、不建墓室,利用墓园区内的林木、草坪、花坛、墙壁等将骨灰深埋入土或不保留骨灰将其撒入江河湖海的生态安葬方式。绿色环保殡葬现有主要方式有:树葬、花葬、草葬、壁葬、沙葬、河葬和海葬等。我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了第一次殡葬改革,基本实现了从保留遗体到保留骨灰的转变。现在急需进行第二次殡葬改革,提倡少占地或不占地的绿色殡葬,即实现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转变。推行绿色环保殡葬,可以树立尊老敬老、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更重要的是可以节约费用,减轻群众办丧事的经济负担。

  国外在绿色殡葬方面走得较早。美国公墓的主流样式为草坪式,每个墓只有一块铜牌平卧在草坪上;英国自19世纪70年代倡导火葬起,就提倡不保留骨灰,其对骨灰处理方法是多样化的,而且只保留10年;韩国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推行绿色殡葬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其火化率在2010年达到70%,其他各种葬式所占比例分别为:自然葬52.4%、散骨葬24.6%、奉安葬(室内壁式葬)22.7%。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农村可以不火化,但要提倡厚养薄葬,倡导地面不留坟墓、以树代碑的殡葬形式。在绿色殡葬方面,政府应该大力宣传教育,做好绿色环保殡葬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对主动选择绿色环保殡葬方式的群众,政府应给予一定物质补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