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媒体称精英人士形象摄影市场需求大过婚纱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5 08:03 来源: 重庆商报
  企业家在进行个人形象摄影 资料图   企业家在进行个人形象摄影 资料图
  某企业家在影棚内进行拍摄 资料图   某企业家在影棚内进行拍摄 资料图

  案例一

  为企业家量身定做

  每月盈利超6万元

  来自广东的黎英就,年龄30出头,来渝已近10年,他是重庆英力钢结构有限公司总经理,大学城、惠普厂房、富士康厂房等建筑都有他的产品,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钢结构推广者,但他同时还是重庆弘摄影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

  在一次和朋友闲聊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老板都拿不出自己像样的照片,黎英就想着自己的交际圈子里多是企业家,又有许多喜欢摄影的朋友,于是,重庆弘摄影由此诞生,“我从小就喜欢画画,曾经在磁器口开过画廊,摄影与画画有许多相通的地方”,黎英就说这不仅是一个商机,同时还可满足自己的艺术梦想。

  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对市场的考察,黎英就把弘摄影定位于以企业家为主的精英人士个人形象照拍摄。没想到公司开设3个月后就开始盈利,目前企业家形象照占业务量的2/3。“这一块业务一个月的盈利在6万元左右。”黎英就说。

  案例二

  接手杂志摄影外包

  3个月拍50位人物

  2011年,来自成都的80后小伙张弓和刘帅,在江北开了一家名叫Hello Photo的摄影工作室,原想从事自己之前的老本行——做艺术展,通过一年的试探,发现水土不服,在重庆找不到合适的合作商家。为了维持工作室起码开销,也走上了和一般摄影工作室同样的道路。但行业内以价格战为主的竞争模式让既没有人脉资源,也无雄厚资金做前期宣传的他们举步维艰。

  今年1月,在和一家行业杂志合作的过程中,接触到企业家肖像摄影,没想到一拍客户就源源不断。“今年1月份以来,拍了近50位人物了吧!包括很多企业老总,还有装修设计行业的大师。”张弓说结果有点出乎意料。看到这一块市场空间这么大,张弓和同伴调整了工作室未来的方向。“企业家群体是我们今后挖掘的主要对象。”张弓说。

  你如果想要拍照,走进江北红鼎国际商业写字楼,就有大大小小不下10家摄影工作室供你选择。而在百度上输入“重庆、摄影机构”,也会有上千家不同摄影机构的名字映入眼帘。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重庆的摄影机构如何才能脱颖而出?记者通过走访发现,重庆部分摄影工作室开始通过寻求行业空白觅得一席发展之地——盯上了企业家等精英人士的个人形象摄影。

  [需求]

  市场空间大 多数企业家缺乏形象照

  “你看这张,他是想要在内部刊物发表的,想给员工一个和蔼的形象;这张,是体现他稳重但又不缺时尚元素;而这一张,你可以通过他的眼神看到他的情感……”张弓翻着不同的样片,解释给记者看。他说,每一个肖像摄影都是在讲一个故事,展现人物个性化的东西是最重要的。

  “我们每天只会拍摄一个人物,这和普通婚纱个人写真拍摄流水线的操作不一样。”张弓说,和普通写真拍摄相比,除了拍摄需花费更多时间外,人物肖像摄影对摄影师和器材的要求都更高,因此,目前工作室专做这一块的很少。“之前基本都是单个摄影师在拍,单个摄影师的设备与人力等无法和工作室相比,因此,摄影工作室来做这一块很有优势。”除了行业内竞争小,拍摄对象的广泛性也是一方面,“我觉得这群人比结婚的群体还大”,张弓说。

  记者通过了解也发现,许多企业家都缺乏自己的形象照。重庆一投资开发公司的胡先生感到十分郁闷,他说,自己参加的活动不少,但是每次都拿不出一张像样照片,“我人也长得不丑吧!”胡先生打趣道。他还曾拿出自己价值1万多元的专业相机,叫单位员工随行拍摄,但效果并不尽人意,胡先生表示想请一个兼职摄影师。

  而另一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甘先生说自己也无专业的形象照,去年参加一个评选活动时,没选到好的照片,居然用了一张自己的结婚照。

  当问及是否会拍摄个人形象照时,除了部分人表示想“低调”一点外,大部分人都说会考虑。

  “我既是品牌的创始人,也是代言人,我觉得通过自己的形象可以更好地宣传品牌。”经营茶叶的安储集团董事长储楚说自己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要拍一套形象照,她自己的形象,就是品牌的形象。

  [现状]

  渠道开拓难 企业家形象意识欠缺

  说起容易做起难,由于面对群体的特殊性,渠道开拓成了首要难题。“并不是你做做广告别人就会来的。”黎英就说,许多企业家并没有要给自己拍形象照的意识。“我们的工作人员很用心的去沟通,他们还是不乐意拍摄。”黎英就想了很多办法,还是无法说服那些老板来拍摄,最后,他只有利用自己是重庆市广东商会会员的优势,并拿出免费拍摄的诱饵,先是主动找到了广东商会秘书长拍摄了一套个人形象照片,然后在商会内部推广,看到实际样片后,商会内部很多企业家才开始“支持”他的工作。

  “我们接触的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Hello Photo的张弓也面临同样的难题,他说和沿海相比,内地企业家对自身形象的包装意识还远远不够,同时,企业家都比较忙,你不可能一个一个去问别人是否要拍形象照,这也令渠道拓展变得艰难。

  同时,大众对摄影的认识水平也待提高。“比如这两张,光线的角度不一样,拍出来的效果就完全不同,而大部分人不会考虑这些。”张弓说,很多人觉得拍照就是摆几个造型,按一下快门那么简单,往往不会考虑里面所蕴含的设计理念。而对于和被拍摄者了解沟通,甚至前往办公场所,现场拍摄的时间成本,拍摄对象更不会考虑。

  张弓说,面对市场认知不足的状况,他们只有通过口碑来扩大影响,比如先拍5%的人,然后让这部分人去影响更多的企业家。

  专家观点

  从企业形象入手 靠样板力量拓展

  面对企业家肖像摄影市场拓展难的问题,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曾德国说,这主要是受国人观念影响。“人怕出名猪怕壮,企业家不同于影视明星,他们会不太乐意宣传自己。”曾德国建议,摄影机构可以通过迂回战术来打开渠道,比如,先对有需求的企业进行员工摄像技术、理念培训,走进企业,在圈内混个脸熟。

  同时,只针对企业家形象拍摄,定位太狭窄,企业家形象对于企业形象来说仅是一部分,而对企业活动的记录、对员工风采以及产品的宣传需求也很广泛,工作室要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拓宽视野。

  “很多企业家很忙,如果能够拍摄几套形象照,宣传的时候就随时可以用,方便又省时。”现代礼仪专家,重庆内田礼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茜说,企业家形象摄影可挖掘,不过市场还需要引导。大部分的企业家对自己的包装意识还不够,转换企业家的思维习惯需要时间,摄影工作室可以通过先拍摄部分有名的企业家做样板,再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扩大圈子。黄茜也提醒,拍企业家形象照一定要符合企业家的个人风格,根据企业的品牌以及企业家想表现的内容来拍摄。

  链接

  企业家形象照7大误区

  据网络调查,我国企业家形象照普遍欠佳,网友统计出7大最常见企业家形象照类型。

  “办公I型”:头发油光可鉴、西服领带笔直,背后书架上摆着一大堆“装饰品书”,在豪华的老板桌前手握钢笔“办公”,两眼盯着照相机;

  “办公II型”:打扮、环境与I型相同,手握电话,装腔作势;

  “POSE不成功型”:本来想摆个造型,动作约束不到位,摄影师配合不协调,弄出不平常特殊的形象;

  “艺术照型”:被摄影师公式化、大众化“摆拍”,电脑精心设计,变成有形无象的“婚纱式艺术形象”;

  “证件照型”:就是直接用身份证、护照上的证件照片;

  “炫耀型”:用名车或者值得炫耀的环境作背景合影;

  “虎皮大旗型”:喜欢用与政界领导、名人合影的照片。

  本组稿件由见习记者 孙琼英 采写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