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雅培奶粉质量门真相渐出水面 CER同意删除报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9 11:53 来源: 新闻晨报
  顾客在超市里挑选雅培奶粉。   顾客在超市里挑选雅培奶粉。 翁郁斌 摄

  本报记者 梁建刚

  近来沸沸扬扬的“雅培奶粉质量门”事件,终于向着真相揭露的方向渐渐发展。

  近日,雅培公司正式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起诉此前质疑雅培奶粉质量的发起方,一家注册在香港、在上海设有分支机构的专业研究公司,名为“CER research”(以下简称CER)。

  4月5日,香港法院举行了第一阶段听证会,双方在法庭上共同签署了具有法院禁令效力的法院令,对一系列关键问题达成协议。

  与此同时,雅培将其受争议的产品“喜康宝”向一家经ISO认证、名为Covance的独立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这家经国际认可的第三方独立实验室近日确认 “雅培喜康宝产品符合中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而通过记者近日一系列的调查与香港法院签署的法院令,有关CER的真实身份与此份调查报告权威性等一系列问题的真相,也终于开始浮出水面。

  香港法院的认定

  昨日,本报记者通过香港方面,拿到了近日香港法院有关此次听证会的法院令全文。

  在这份法院令中,雅培公司起诉了与此次事件相关的4位主体,CER公司的CEO晏格文、CER research、中国经济评论(香港)有限公司与另一位人员ZAC AGHION。

  在诉讼最终完成前,法院通过双方提供的证据,并经晏格文本人确认,首先,他本人负责的“CER research”的确存在,但并无公司实体。其次,“CER research”的报告、员工和经济基础,与在香港注册的中国经济评论(香港)有限公司(英文名简称CER)并无关系。

  简单说,这次发布消息公开质疑雅培奶粉质量不符合中国国家标准的“CER research”,实际上是一家未经注册、仅由晏格文一人负责的“空头公司”。这样的认定,也几乎推翻了事件最初,晏格文本人接受采访时,与CER在随后声明中表述的“CER research”为实际存在的独立调查机构或调查企业的表述。

  法院令经过晏格文本人的确认,在法院最终判决前,其本人、合作伙伴、员工、服务机构或者其他组织,不再直接或间接发布或引起发布有关最初调查报告、随后的声明、任何与调查报告有关的报告或声明,任何与雅培公司有关的婴儿奶粉或婴儿奶粉市场相关的报告等。

  同时,经过晏格文本人的确认,他与相关人士在法院最终判决前,不再直接或间接接受、联系或回应媒体问题与相关采访。与此同时,晏格文本人确认将从其各个网站上删除对雅培婴幼儿配方产品的破坏性和误导性报告及相关言论,并不再在网络上发布。

  之前屡屡接受媒体采访的CER公司CEO晏格文做出如此多单方面承诺,在法院调解结果判例中并不多见,这也使许多人大吃一惊。也有业内人士昨日对记者表示,这几乎已是CER的全面退让,可见其毫无底气,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份调查报告的真实权威性究竟几何。

  记者昨日登录CER官方网站,发现关于雅培奶粉报告的链接以及CER此前针对这一事件的两份回应均已“消失”。雅培贸易 (上海)有限公司在给本报记者发来的最新声明中表示,该法院令的内容具有法院禁令的效力。如果CER违背该法院令,一经查实将构成“藐视法庭罪”。

  记者调查:CER真的不好说

  在本报3月28日第5版“新闻视点”专栏刊登了《追问“雅培奶粉质量门”四大关键点》一文后,本报记者并未放弃对此次事件中诸多疑点的继续调查,其中既有与香港法院签署的法院令中的相符之处,也有其它收获,其中的核心是,CER究竟是家什么公司。

  在事件爆发后,记者在香港政府网站上进行查询,未找到有关CER research的任何信息。记者随后委托香港友人进行实地查询,发现有关CER的注册信息,的确仅有中国经济评论(香港)有限公司(英文名简称CER)一家。

  在探访CER位于上海淮海中路的办公地点后,记者首先确认了CER在上海的办公地点确为此处。依照我国相关法规规定,任何非营利性组织或机构应向民政相关部门登记注册,而若为盈利性组织或分支机构,应向上海工商部门进行注册或登记,但在上海有关部门的注册信息中,始终未能找到其相关注册或登记信息。

  通过记者认真查询,CER在上海的办公地点注册的公司为上海某广告公司与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两家的工商登记均在上海金山区,公司法人也并非晏格文,而是另有其人。这也与之前晏格文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其为该广告公司创始人的身份有所出入。

  但是记者反复拨打这两家公司法人的电话,始终没有人接听。记者询问公司其他人员有关CER究竟是该广告公司的一个部门,还是独立企业的身份问题时,也始终没能得到正面答复,这也给记者的调查与相关部门的介入带来了难度。

  CER究竟是家什么公司,记者在一家海外淘宝网站论坛上,偶然得知一位网友的经历,她表示自己在之前工作的外企中,曾接触过CER,当初该企业是作为一家类似卖企业名录的公司,至今还有其邮件发来她的私人邮箱,她也未想到该公司如何会做调研。

  但在如今香港法院已下达法院令,晏格文与相关人士不再接受采访的条件下,目前只有期待香港法院的调查与判决尽快公布。

  与此同时,昨日据雅培公司人士介绍,之前雅培将奶粉送往一家经过ISO认证的、名为Covance的独立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目前结果也已得出,实验室确认“雅培喜康宝产品符合中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据了解,这家Covance独立检测机构经美国实验室认证协会授权,在对食品等的营养化学和安全检测专业领域经验丰富,并在中国上海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实验室。

  但雅培公司昨日也向记者承认,此次送检产品并非为之前CER检测的港版奶粉,而是内地版喜康力。雅培公司表示,因为内地消费者对此事尤其关心,为使消费者放心才特别送检了内地版产品。之前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也曾表示,未发现进口雅培金装喜康宝婴儿配方奶粉不符合我国法规标准要求。

  在此之前,记者也已委托德国友人前往CER最初送检奶粉的德国实验室进行实地调查,但目前还未有回音,本报记者将继续跟踪调查。

  记者手记

  别再利用公众的焦虑

  早在3月28日本报记者的第一篇调查中,记者就曾担心,如此一涉及我们的孩子的重要食品安全事件,是否会在双方都得到极大曝光率后,不了了之,最终只是空留了无数新爸爸妈妈们无法印证的担心与恐慌。

  幸好,事件的真相如今已渐渐浮出水面。

  其实,目前我们看到的结果,并没有出乎记者最初的讨论和预料,甚至其中表现出的许多特点,都已屡见不鲜——凭空跳出的独立第三方机构或者专家,攻击某著名品牌,炒作一把,引起社会反响后立即消失不语,静候舆论热点转换,事件最终不了了之。

  结果呢,可能只是某大企业的背后偷笑,或炒作机构事后的洋洋得意,将其作为自己的一大“战果”,写入企业介绍名录,成为印证企业能力,拉拢客户的“案例”。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消费者。

  在这件事中,我们应思考的,是为何有关政府部门在发布相关权威认证信息后,消费者还会难以相信,还要在网络寻找流言、小道消息?

  在这件事中,我们还应思考的,是近两年在我国火爆的“第三方机构发布”现象。

  在当前国内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消费者信息获取途径有限等背景下,业内专家或第三方研究机构的出现有其积极意义。但当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已成持续热点的社会环境中,每一次风吹草动都会引来无数眼光,而当所谓的第三方机构不再纯粹,研究夹杂着商业意味,不再中立,甚至于借助人们的焦虑,传播流言,达到利己目的,或沦为商家“传声筒”,这样的行为更令人愤怒。

  不要再利用公众的焦虑,达到各种个人目的;不要再冒出千奇百怪毫无资质的所谓“第三方”混淆视听;让事实的真相尽快为民所知,去伪存真,相信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期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