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天价补课费催生“分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0 08:54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孔繁玲

  又到了会考、升学的“冲刺”阶段,一些培训机构再度进入“兴奋”状态,补课形式花样翻新,补课价格加速上扬:有的学生一学期补课费超过10万元,还有的班一学年单科补课费多达67万元(据4月16日新华社报道)。

  为什么家长看重课外补习,不惜高价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据新华社透露,天价补习背后隐藏着利益链条,高价补习班暗藏“漏题通道”。一些参与中考出题的老师抬高身价在培训机构作辅导,家长也正是看中了这些培训机构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孩子“神奇”提高分数,而不惜重金。围绕着升学这根指挥棒,家长、学生、培训机构都成了追逐分数的奴隶。

  不可否认,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举办各种形式的补习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义务教育教学的不足,满足了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目前一些培训机构,功利色彩太浓,违反教育准则,把短时间提高分数作为招生的噱头,过度渲染提分的效果,甚至出现各种签约培训班。而公职教师违规参加各种培训班的辅导,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变相漏题,成为培训班提分招生的幌子,无形中对培训机构这种功利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公职教师有偿补课及一些培训机构打着“压轴命题教师”补课并高收费的违规行为,导致了教育的商业化、畸形化,偏离了教育正常发展的轨道。

  望子成龙的家长,在培训机构的蛊惑下,把高价买分数作为成就儿女教育的希望。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3月中旬公布的居民储蓄消费意愿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家庭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其年均增长速度为20%左右。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家庭用于教育的投资已超过住房支出,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孩子的教育费用给家庭造成了 “非常沉重”的负担,而这些费用多花费在课外辅导上。

  其实,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读书、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而过度补习完全是以“功利”的方式“开发”学生考试能力,花费大量时间练习考试技巧,无异于拔苗助长。作为家长来说,这种教育投资是希望有所回报的。然而,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有所差异,有些时候大量的投资,并不一定有满意的收获。本报曾报道过《交28万辅导费只考一分》的消费纠纷案例(详见本报2月13日A4版),类似的纠纷近年来并不少见。

  不仅如此,过度的追求分数也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有专家指出,家长把有限的资金毫不吝啬地投资于孩子的教育,心情可以理解,但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希望越大,给孩子的压力越大。

  对于部分培训机构高价提分的炒作宣传,家长一定要慎重,谨防掉入高价买分的陷阱而沦为 “分奴”,失了钱财,苦了孩子,害了自己。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