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iPad宝宝从小玩电子产品成宅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2 10:57 来源: 解放日报

  一项针对近3000名儿童的调查显示,受访者中两成拥有iPad

  本报记者 栾吟之

  近来,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段视频:一个1岁多的宝宝拿起一本时尚杂志左看右看,他翻到一页图画,便猛地在纸面上点击、滑页、放大,见“页面”毫无反应,宝宝抓狂地揪自己的头发。原来,他把杂志当成了尺寸类似的iPad。这样的“iPad宝宝”,真令人哭笑不得。近日,一项针对近3000名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0至16岁儿童的调查显示,受访者中两成拥有iPad。很多孩子因为从小玩电子产品而成了“宅童”。

  在许多年轻父母眼里,iPad俨然已成为孩子们的 “电子保姆”。一场家庭聚会中,两个年纪相仿的小男孩吵吵闹闹,不堪其烦的家长皱起眉头,从包里取出“法宝”——一台新款iPad3,两个孩子立即安静下来,脑袋凑在一起“切水果”。“这一招屡试不爽。”家长刚松了一口气,很快又添了新烦恼:孩子们不停地拨弄着屏幕,一个多小时头也不抬,对饭桌上的菜肴完全不感兴趣,任凭父母“左右夹击”把饭菜塞进他们嘴里。孩子们依然对着iPad,毫不客气地推开大人的手。

  傍晚时分,记者在一所小学门口看到,一个男孩见到接自己放学的父亲,还没有开口打招呼,就马上伸出手:“iPad带来吗?充好电了吗?”家长说“出门时忘了带”,孩子立即撅起嘴不高兴,还和另一个同路回家的女孩说:“我们一起走,我和你一起玩游戏。”

  而在一些中小学,iPad也正成为教学工具之一。老师们通过iPad和孩子们共享教材、布置作业。一所小学校长说,他们常常提醒孩子家长,要督促孩子用好iPad,别让其成为游戏机,“尽管如此,iPad的诱惑还是比想象中更大,孩子们轻而易举就学会了下载游戏,许多孩子的iPad里藏了数百种游戏。”许多家长也感慨,本想给孩子一台iPad,让孩子自己摸索,玩玩拼图、虚拟钢琴、看绘本等益智游戏,“没想到会对孩子产生不好影响”。

  “过度的人机交流会减少人与人交流的机会,不利于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教育界人士已感到“危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乐竟泓在从事多年应用心理学实验后认为,孩子不宜过早、过多接触电脑。根据研究,16岁以下孩子吸收的知识属“被动接受”,若将这个时期的主要认知内容集中到电脑上,大量感性的、形象化的信息猛烈冲击大脑,所需耗用的脑力资源往往超出孩子可承受范围,久而久之,会导致大脑不按自然规律发展。最终结果可能导致孩子对深入的、逻辑的、思维型的东西产生本能排斥,疲于思考;此外,一些青少年工作者也认为,如今的孩子成长在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环境中,线上娱乐 “吞噬”线下娱乐,让很多孩子很小就成为“宅童”,他们会变得对大自然不感兴趣,寡言少语,不爱与人交往。

  究竟该如何把握孩子使用iPad的分寸?专家建议,家长应限定孩子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鼓励孩子多看书,多与人交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阅读空间和思考空间,培养其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此外,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玩耍时间,让他们多到户外运动,多接触社会,这样更有助于大脑全面、充分发育。

  新闻延伸

  硅谷精英的孩子为何不用iPad

  当许多学校都在忙着用iPad换掉书本时,“eBay”的首席技术官却将孩子送进了一所“零科技”学校,那里没有电脑、显示屏和网络,只有黑板和粉笔、书本和手工劳作。

  这所与潮流背道而驰的学校名叫半岛华德福学校,位于硅谷。在教学过程中,校方不使用任何与高科技有关的教学设施,只用铅笔、白纸、编织针,有时还会有泥土。许多在易趣、谷歌、雅虎、苹果和惠普等IT企业工作的人都愿意把孩子送到那里念书。在这所学校里,75%的学生父母任职高科技企业。他们丝毫不担心孩子因不接触高科技产品而缺少竞争力。因为在这些硅谷精英看来,学习使用高科技产品十分简单。“就像学习挤牙膏一样,在谷歌,我们将软件设计得非常简单,连傻子也会使用,孩子们不可能在长大后学不会。”而这些家长认为,真正优秀的教育缘于投入,投入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投入与老师和同学的接触,其关键在于优秀的老师和有趣的教学计划。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