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产业图谱重构基本完成 医院医药将成创收核心产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2 13:14 来源: 财新《新世纪》产业重构基本完成,方正不是以前那个方正
财新《新世纪》记者 郑斐 于宁 戴廉
即使是在方正集团内部,早年也曾怀疑重重:这些头脑活络、市场经验丰富的外来者,会不会借着北大的名声,捞一笔就跑?
“从2003年开始,我的任务就是重建产业,把资产做实。”方正集团CEO李友称。
从2001年到2003年,李友在方正科技担任副总裁时,总裁和财务总监均由方正“老人”担任。但到2003年系列收购完成、李友出资参与改制,内部争议基本平息。
十年来,方正集团基本完成产业重构,虚实则外界评价不一。有人据方正集团目前还不够强劲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推断,这可能是一个建立在沙滩上的王国。有人据其借助并购和周期性机会带来净资产大幅增值的业绩推断,这是财富转移而非财富创造的案例。
“办企业、做生意,我历来只看业绩,看数字。方正从2003年至今的业绩都保持了高速发展。”方正集团董事张旋龙说。他不再提及早年的怀疑。
“现在IT和医药两大主业还在投入阶段,盈利主要靠金融,但贡献的是流动性损益;2年-3年内,地产能有几百亿元的收入、几十亿元的利润;3年-5年后,围绕复合出版的IT主业发挥优势;再熬两三年,最赚钱的应该是医疗产业。”李友称。
根据方正集团提供的数据,过去七八年间,方正向IT和医药两大核心产业累计投资超过120亿元。
在方正多年,李友总是被追问,什么才是这家企业的灵魂。无论净资产和盈利丰寡,多元化之路最终还是要回到核心产业,配得上王选当年创业的辉煌,并在方正集团建立更加稳定的长效机制,才能算修成正果。这是个相当宏大的目标,还有多远?
转型
从2003年起放弃利润日趋微薄的PC制造,向产业链上游转型;数字出版业前景看好,但仍在投入期
2001年6月,李友加入方正的第一个职务是方正科技的总裁。当时方正科技PC制造业内第二,但他不看好。2010年8月,方正终将行业净利润率已薄至不足2%的PC生产业务转手宏碁。
初入方正科技,李友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渠道整合,责任落实到人,坏账终身追索。从在银行间市场发布的年报来看,方正集团目前几百亿元销售收入中,应收账款在15%左右,九成以上的账龄在一年之内。
第二件事,是在2003年7月完成了方正科技近6亿元的配股,更正了其中约2.3亿元募股资金投向,投向上游产业印刷电路板(下称PCB)项目。此后几年,方正科技三次配股,共募集资金17亿元,大部分投向了PCB。产品多用于3G通信产品,主要客户包括华为、中兴通讯等。据方正科技年报,2010年方正集团的PCB销售收入15.33亿元,在中资PCB生产商中排名第一,在全球PCB生产商的排名第49位。今年7月,方正珠海PCB扩产追加投资约16亿元。
据方正科技年报,PCB近两年毛利润率在20%左右。“今年上半年收入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但材料涨了2700万元,人工涨了3000万元,吃掉不少利润。”2011年8月中旬,方正科技副总裁、PCB事业部负责人胡金栓坦承当下压力。
向上游转型的第二类试验是方正微电子,2007年投产两条6英寸芯片生产线,投资近18亿元,至今尚未打平。
负责原激光照排业务的方正电子作为“老方正”的世袭领地,改革进程一波三折。2004年,方正电子亏损,但方正电子当时的总裁年薪加绩效拿到了245万元,这超过了当年集团董事会一半成员的年薪总和。
方正电子八年换了四任总裁,人选全部来自方正电子内部。从2005年始,方正电子的业务拓展为以中文文字处理系统和出版为核心,“希望向服务模式转型。”2010年接任总裁的杨斌表示。今年38岁的杨斌从北大计算机系毕业后,在方正电子技术部门工作多年。
2006年始,方正电子的营收状况有所改善,收入达到3亿元。2010年增至7亿多元,2011年有望过10亿元,利润约4000万元。利润率不高,是因方正电子每年打入了近3亿元的期间费用,承担了方正集团很大一部分的IT研发投入。
与王选的“748”工程一脉相承,复合数字出版是方正的新使命。唯一的两项国家性标准均在方正,即数字版式和版权两项技术标准(CEBX、DRM),“十一五”期间国家为此拨付的科研经费累计在6亿元,“十二五”期间还要继续投资12亿元。
方正信产集团董事长方中华将未来的方正比做“数字出版界的淘宝”,即方正将数字出版技术免费提供给内容制造商,内容共享,在海量数据库基础上衍生出各种商业模式,提供包括以数字化档案管理为代表的数据加工、中文内容运营、技术解决方案、移动阅读管理平台、数码印刷机及量身定制的按需服务、收益分成。
“最有前景的是阿帕比。”谈起方正未来的方向,方正集团董事、首席技术官、北大计算机所所长肖建国认为。方正阿帕比2002年从方正电子独立出来,承担数据出版的市场开拓。“我们提出数字图书馆等概念,从出版社获得分成。”方正阿帕比总裁郝思佳表示。
对这一商业模式的雏形,市场反应不一。
提供在线正版图书有偿下载的番薯网2009年成立,至今尚未盈利,方正初始投资2400万元,持股60%。2011年8月,百度以2400万美元购入方正持有的40%的股份。
就出版渠道,不只一位出版界人士称:“出版社不太积极。方正出售的电子书太便宜。”但郝思佳认为,低价策略是因现在还处于市场培育期。
整体看,方正IT业务眼下的盈利能力仍偏弱。2010年,IT部分的收入189亿元,利润仅4.5亿元。
收购
参与国企改制、收集各种牌照和资源,方正向投资控股集团转型,但直到2009年才正式提出这一目标
从2002年到2004年,方正做了四项重要收购:浙江证券、苏钢、西南合成、武汉正信。机会均貌不惊人,但这些国企内部庞杂的土地、金融牌照和各种股权投资,为方正集团日后沙里淘金储备了持续的资源。
原本属IT业的方正进入钢铁业,一直为业内不解。2003年5月,方正集团收购苏钢之时,正值钢铁行业的景气低谷。同期,上海的民营企业复兴集团,要约收购了规模超过200万吨南京钢铁集团。苏钢当时年产普钢约百万吨,是一个员工多达1.2万人的老国企,每年需要财政补贴8000万元。
“我们先出了5000万元保证金,后又陆续出了4亿元现金做职工改制。”苏钢董事长、方正集团副总裁冯七评表示,所幸的是,下半年钢铁业即迎来报复性增长,苏钢当年即盈利。
2007年,方正砍掉了缺少竞争力的普钢业务,重启原已废弃的特钢生产线,目前收入在35亿元左右,但2008年后受经济周期影响,盈利困难;亦在河南投资4亿元建立废钢基地,向产业链上端延伸;投入5亿元建设的苏钢厂区内的航运码头,即将完工。
“苏钢本身规模不大,主要是优钢,属于比较低端的特钢。”一位钢铁业资深人士表示。
和苏钢类似,令方正花了几年时间来分流冗员、重建产品体系、恢复造血能力的重组,是2003年入主的西南合成(000788.SZ),一家当时还戴着ST帽子的医药类上市公司,方正持股47.16%。
西南合成早期的整合由方中华负责,2006年后,李友之幺弟李国军任总经理。这是目前李友惟一同在方正工作的亲属。李国军亦毕业于郑航,2002年在英国取得金融硕士学位,从银河证券投行部加入方正集团。
原本濒于破产的国有三线厂西南合成,通过增发收购了大新药业、北医医药等,确立了磺胺、洛伐他汀、VE三大原料药品种,着手发展制剂产品,并借力北大医学部行新药研发。目前销售收入从2003年的3亿元增至2010年的13亿元,市值从当时的3亿元涨至50亿元。
“洛伐他汀和磺胺已经做到全球生产能力最大。”李国军称。10月,美国非处方药产品与婴儿配方奶粉商店品牌生产商和医疗保健品供应商百利高,与西南合成达成合作协议。
2006年的西南合成尚有“妖股”之称。现其十大流通股东中,可见华夏基金、人寿资产管理等机构投资者。
李国军表示,2011年西南合成有望实现约20亿元收入,利税约3亿元,六成的原料药出口。与拟出手的苏钢不同,西南合成正逐渐和方正在医药医疗业的布局相结合。在位于北碚的水土新厂年底投产后,西南合成希望在3年-5年内将产能扩大到50亿元以上。
2008年,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提名李国军兼任集团的副总裁。
重估
事后证明,所有的收购中,增值最为可观的还是金融和土地
2007年6月始,股市暴涨,方正从证券公司资产上大幅受益。
2001年,李友通过东方时代以2.295亿元间接收购浙江证券,后更名为方正证券,并于2007年收购湖南泰阳证券。方正证券近三年对集团的利润贡献超过60%,2008年超过80%。2011年8月10日,方正证券在上海证交所挂牌,净资产超过150亿元。
2003年10月,方正集团4亿元收购武汉正信,获信托牌照。今年9月,方正证券公告称,以15亿元参股盛京银行,持股8.12%。再加上期货、直投和洽购中的寿险公司等,以方正证券为龙头搜集的各类金融牌照已趋于齐全。
在经历了2003年曲线收购成都商业银行终被逼退的挫折后,方正在金融机构运作上尤为谨慎。2002年,方正集团8亿元入主成都商业银行,持股超过50%,后因与原管理层就历史上的不良贷款嫌隙顿生,反遭管理层举报违规从事票据业务。2003年,方正退出该行。
“方正证券是业内第一家完成保证金第三方存管的证券公司。即使是最难的时候,这一红线我也不会迈。”李友称。方正以后在金融上多选择与外资合作,管理权外包。方正证券专注经纪业务,投行与瑞信合资,信托与东亚银行合资,基金与台湾富邦合资等。
“未来2年-3年,房地产是方正最大的现金贡献者。”北大资源的董事长、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余丽说,“目前方正有53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权,其中27000亩有土地所有权,多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等核心区域。”
“我曾经考虑过给北大资源更名。”余丽说,“我一直在想,我们凭什么和万科、万达等竞争?”
北大资源的战略最终设定为“资源整合型的城市运营商”,开发地产的同时,提供北大品牌的教育、医疗、IT、金融等综合性服务,亦可许诺地方政府在当地投入产业资源,带来就业和税收。这个模式整合了方正的所有资源,又因“北大”二字加分,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欢迎。余丽称,“北大资源的名字恰如其分,决定不改了。”
在目前严格的宏观调控下,房地产业的增长性已受质疑,但方正认为他们的模式几乎零风险。余丽称,北大资源与地方政府合作,采取的是成立合资公司一二级联动模式,土地成本很低。
新版图
“医院和医药将在5年-8年后,成为方正创造收入和利润的核心产业”
2012年底,北清路的生命科技园区内,北大国际医院将正式开业(参见本刊2011年第29期“北大国际医院出世”)。北大医学部旗下已有六家三甲医院,包括北医三院、人民医院等。但北大国际医院希望成为北京最大和最现代化的三甲医院,实行全新机制。
2004年底,受北大要求,方正集团全面接手北大国际医院的筹建,方正集团控股70%,北京大学控股30%。
投资巨大的非营利医院,收益无法分红,对于任何追求股东回报的正常公司而言,都绝非理性选择。李友和人民医院院长兼任北大国际医院的董事长王杉经过数月的海外考察后,医院集团打包营利模式,被确定为未来方正集团医疗板块发展的基本方向。
“北大国际医院不营利,国际医院集团可以营利。”李友这样简要描述。具体而言,国际医院集团旗下包括医药制造、医疗物流、医疗IT服务、医疗清洁服务、健康体检、医疗保险等相关产业,向医院提供有偿的专业服务。未来这一模式还可推向其他三甲医院。
目前,北大国际医院已封顶。项目总投资将超过40亿元。“自有资金要支出10多亿元。”2006年开始接管北大国际医院项目建设的冯七评表示,前期2亿多现金用于拿地,是最硬性的支出。
“两三亿元资金可撬动总投资32亿元的项目。工程方可押款,超过10亿元的设备可采用融资租赁,利率2%-3%左右,而且免税。”李友认为。
“这家医院还在巨额投资期内,对现金流如何管理,将是不小挑战。”一位拟投标该医院的国际机构投资者说。
外界更关心的,还是未来这一非营利性医院的新模式能否可持续。
筹备中的北大国际医院,将采用有别于传统医院的治理结构。由股东组成的理事会将制定医院的一系列章程和规范,11个席位中,方正占4席,北大资产经营公司2席,北大医学部5席。北大国际医院的事业编制预计为300名,以吸引医生资源。“医改别无他途。”李友认为。
“未来北大国际医院将以品牌优势和管理模式,并购几十家地方二甲医院。当并购的医院床位超过2万张时,现金流规模将十分可观。未来这是中国最有价值的投资。”李友描绘前景。冯七评称,方正在云南、成都、北京、河南等地正洽谈医院的收购。目前,三甲的首钢医院已成为北大的教学医院,未来将整合到北大国际医院里。
“很多基金经理就是看中了西南合成未来装入北大国际医院的概念。”一位基金医药行业分析师说。
在医改理顺机制后,医疗被认为是中国逐渐走向老龄化社会后的黄金产业。但大型医院的投资回报期至少需要5年-8年,且耗资巨大。这对并无医院投资管理经验的方正而言,虽然有北大医学部可背靠,仍是全新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