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汽车观察:李书福应该退下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15:04 来源: PRNEWS.cn中国商业电讯
    上海 2012-04-16(中国商业电讯)--

中国汽车观察:李书福应该退下来

  

吉利集团与沃尔沃汽车董事长 李书福

  吉利集团与沃尔沃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企业家,他成功率领吉利从名不经传的民营小厂跻身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业并站稳脚跟,还从福特手中收购了历史悠久的瑞典沃尔沃轿车,是中国汽车发展史有着浓重一笔的人物。

  不过,不论是吉利还是沃尔沃,都应该从长远角度考虑逐步淡化李书福个人色彩;李书福本人也应该逐渐从一线退下来,将权力交给吉利与沃尔沃的职业经理人,完成吉利从民营企业到国际化企业的蜕变。

  1963年出生的李书福,有着许多中国创业企业家共同的优秀特征:聪明、勤奋、执着、善于学习和把握机遇。

  正是具备这样优点,让李书福利用中国加入WTO机会,成功进入此前还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轿车生产领域,并在同时引发的中国汽车消费热潮中发展壮大起来。

  2001年5月,原国家计委放开国产轿车价格,这也是中国汽车市场化的开端。由于市场存在巨大空白,生产廉价汽车的吉利在这一机遇性市场环境中发展、壮大,加之李书福本人善于制造轰动性语言,诸如“汽车就是两排沙发加4个轮子”之语吸引了大量眼球,使吉利因此获得社会诸多关注。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竞争不断加剧,质量较差的廉价汽车已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李书福又及时地提出吉利战略转型,“争取用3-5年时间,完成从单纯的低成本战略向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国际化的战略转型。”

  吉利战略始于2007年6月,今年刚好5年。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战略转型的基本目标已经接近,这一极具战略眼光的转型之举为吉利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过,随着规模的急剧壮大,吉利内部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对盲目服从、以领导者好恶作为工作评价的不良风气。在笔者接触的诸多吉利员工中,开口董事长、闭口董事长的大有人在,这说明这种风气在吉利内部已经相当严重。

  另外,李书福是个率真的人,有时兴之所至会在媒体面前口无遮拦,说出一些令吉利和沃尔沃相关人士准备不足的话来,给人以公司文化不成熟的印象。

  在被吉利收购后,频频出现在前台的李书福令人感觉沃尔沃正在吉利化,更是一种危险的苗头。

  汽车是全球化工业产品,汽车企业若想做大、做强,也只有成为全球化企业这一条路可走,李书福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提出吉利战略转型。

  如今的吉利和沃尔沃人才济济,不仅有安聪慧、刘金良这样与吉利一起成长起来的旧臣、也吸引来赵福全、童志远、沈晖等外资或合资汽车企业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在公共关系方面,吉利的杨学良、沃尔沃的宁树勇二人也都表现出远远超过李书福的水平。

  可以说,吉利整体的高管人才储备空前强大,李书福已经有条件淡出一线,并逐渐将权力转移给职业经理人,让他们带领吉利继续前进,从而实现吉利从民营企业到全球化汽车企业的蜕变,为“百年吉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然刚到“知天命”之年的李书福仍然年富力强,远没有到颐养天年的时候,但选择一个合格的企业领导者也非三五年之功。如何使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李书福不仅需要一个长时间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也需要其与吉利和沃尔沃保持一定的距离。

  早一些做“交班”准备,不仅能给吉利与沃尔沃一旦出现重大错误时留出纠正的时间和空间,也可以使李书福避免出现许多创业家晚年悲剧的可能。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汽车业最重要的创业家亨利.福特,缔造了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的T型车,但他晚年盲目自大、固执己见,一成不变的T型车又成为人们嘲讽其的对象。

  李书福能顺利完成民营企业家到跨国公司董事长的转变吗?

  作者为资深汽车评论员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