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巨头论自主品牌 技术差距是最大难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2 11:43 来源: 天府早报在昨日举行的“2011全球汽车论坛”上,包括三菱汽车工业株式会社社长益子修、丰田汽车株式会社高级顾问渡边捷昭、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在内的全球车企“掌门人”,以“全球汽车工业的一幅全新全景画面:新需求,新期望,新市场”为主题献计创新,共谋全球汽车产业的新蓝图。
在面临需求不振的国际汽车巨头剑指两 “新”的情况下,国产自主品牌同样不得不面临增速放缓、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挑战。正因如此,本届全球汽车论坛的主题定为“从生产大国到创新强国的跨越”。
“中国的汽车产业要从产销大国到创新大国,要的不是跨越而是长跑。”
——民企代表、力帆汽车董事长尹明善
尹明善(力帆汽车董事长):我们将长期处于生产大国
尽管已经73岁,但尹明善却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中看上去最无沧桑感的人,西装笔挺,脸上只有浅浅几道皱纹。
在昨日举行的“汽车产业的投资需求”分论坛上,尹明善言辞犀利:“我认为中国汽车行业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生产大国,而非创新强国,国内汽车市场的基本行情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尹明善分析,中国的汽车企业和强大的合资品牌、外资品牌比起来,“第一弱的是品牌,第二弱的是技术。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汽车行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还超过50%,这是一个极大的悲哀。”
徐和谊(北汽集团董事长):自主品牌不能只想着靠政府
徐和谊认为,今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和利润率都出现了下滑,这是自主品牌长期的发展战略所造成的必然后果。长期以来,中国的部分自主品牌并没有做好与国际企业长期竞争的准备,而只是把眼光局限在国际企业﹑合资品牌没有涉足的市场空当。随着竞争的加剧,竞争对手也在扩展产品线,开始涉足更广的市场领域。对于目前的不利局面,自主品牌不能只想着向政府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也不能抱怨消费者“不买账”。中国的自主品牌必须建立国际级的创新体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徐留平(长安汽车董事长):技术研发投入与国外差距不小
徐留平认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出现了一系列的调整,这个过程当中,自主品牌在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当中的占有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或者说自主品牌面临空前挑战。
他说,在自主品牌领域当中,最关键的是三个方面:一是技术,二是质量,最后就是品牌。按技术、质量、品牌这三个纬度来分析的话,自主品牌汽车在自主创新,特别是在技术投入方面,无论是在绝对量,还是相对量来讲,和跨国企业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尽管这种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从绝对量来看差距不小。
中国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太低
2009年,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事件成为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中国汽车企业未来的国际化之路如何继续,在昨日举行的全球汽车论坛上,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支陆逊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上面临着研发投入太少、品牌价值低两大问题。在研发方面,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前五百强的研发投入仅仅是博世公司的17%。
奇瑞汽车副总经理陆建辉表示,为了规范市场,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避免中国企业在走出了国门之后发生的不良竞争。
行业动态 新能源产业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审批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家在政策层面对汽车产业会有哪些倾斜和支持,汽车企业将会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在昨日的全球汽车论坛上,工信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参赞陈林及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周勇江等围绕这些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
张相木说,与国外成熟企业相比,中国汽车工业还处在“大而不强”的发展阶段。过去自主品牌大多依靠庞大的市场需求来推动自身发展,今后则必须加强创新能力,完善上下游产业链。
国家政策层面对汽车产业的倾斜,并非对整个行业的“无差别倾斜”,而是对重点领域的倾斜。“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推动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鼓励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推动大型企业的集团化发展,“目前,新能源产业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审批,正在等待批复”。
相关链接 十年间国产汽车产销翻三番
据新华社电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11日在“2011全球汽车论坛”致辞时指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以来汽车产业急剧扩大,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从今年开始,中国汽车产业开始告别高速狂飙的飞速增长时代,步入稳健发展阶段。
王侠表示,以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汽车产业开始一个重要转折期。10年中,中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市场规模急剧扩大为全球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制造大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2001年,国产汽车产销只有200多万辆,2010年达到1800万辆,10年翻了三番多,更创造了年均增长24.2%的奇迹。(天府早报记者洪霁 昕燕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