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单小利薄棉价腰斩企业难提价 纺服出口待振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07:44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微博)记者 张艺 陈庆麟

  作为第110届广交会第三期的参展主力,纺织服装企业眼看着今年棉花价格从高位几近腰斩,但仍乐不起来。“众所周知,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整体成本仍在增加,但因为棉价下跌却无法开口提价。”一位广交会参展商大叹,企业利润同比因此下降3%-5%,今年秋交会上成交情况也不容乐观。而此前高价时期的棉花库存也让部分出口企业陷入成本高、难提价的两难困境。

  市场:棉价跌企业反难提价

  而今年以来棉价的下跌也并未见利好。郑棉由此前的近34000元/吨跌至目前20000元/吨左右,跌幅达40%。昨日郑棉期货主力1205合约收于20240元/吨。

  “棉价下跌这个利好真是让我们有苦难言。”一家浙江专做童装出口生意的负责人林小姐对记者表示,棉价的下跌,与人民币升值和劳工成本相比,全部抵消,“出口报价不仅降不了,我们还想要提价”。

  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钟先生也深有感触,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首先,棉价大降,布价却降幅有限,“印、染、织布……经过一系列加工程序后,一码布才下降1-1.5元。同时,拉链、纽扣等辅料价格并未下降。”

  其次,棉花降至现在的价格与前年价格基本相当,然而,前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约6.8,而今已升至6.3左右,“这中间约0.5元的利润就这么没了”。此外,钟先生还称,这两年人员成本上升了20%-30%,工厂招一个工人要2500元-3000元,而且现在工人加班意愿不强,工厂装空调算起来都是成本。“毛利率同比低了3%-5%。”

  钟先生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公司应该提价,“但客户会说‘棉花降价了,你怎么还提价呢’,所以1万件以上的订单保持年初的价格已不错,只有在量小、设计复杂的款式上提价5%。”

  应对:备库存、严控供应链

  广交会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本届广交会累计报到人数187477人,比上届略有增长。然而,不少参展企业则表示,实客不多,尤其是欧美地区的客商,真正坐下来谈的人很少,今年的订单甚至比不上2008年的,单小利薄是本届广交会的“主旋律”。

  “以前一款衣服的其中一种颜色,采购商起码都是1000件起订,现在有的甚至提出200件起订。”江苏布利杰针织有限公司外贸部部长毛君辉表示,欧美市场疲软,许多采购商降低了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在尚有库存的情况下纷纷压缩采购量。“单小成本就相应提高,但为了维持客户关系,也只能接受。”

  海关数据已显示,今年前8月,我国实际出口服装件数为196.22亿件,同比增长仅为1.8%。

  钟先生表示,他们接到的也多为短单。“现在下的单都是明年3月前交货,到5月、6月之后的订单很少”。

  为此,企业只有在降低成本上下工夫。钟先生告诉记者,首先,本为贸易公司的省纺公司已开始打造自己的供应链。“从面料辅料采购,到验货,到出运配船等都是公司一条龙在做,工厂只负责给我们加工。”他还表示,“如果什么都交给工厂做,那我们几无利润了。”

  其次,在原材料上游降低成本。公司通过指定原料辅料供应商,并采取集中大批采购原料辅料的方式来获得一定的原材料议价权。“与指定的面料供应商谈大批量采购,每码面料可以便宜0.5元。例如本来卖14元的布料,我们13.5元就能拿到,成本也降了不少。”

  林小姐也表示,公司不大,很难在规模上将成本缩减。而当前棉价下跌已有一段时日,公司打算趁机在近期多储备一定库存。

  链接

  欧盟又提进口门槛 纺织品面临更严格原产地标识考验

  “2011中国·国际纺织服装贸易发展论坛”昨日在广交会举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于会上表示,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纺织服装制造中心和出口大国,但当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正面临创新设计能力不足、出口价格优势逐步削弱、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匮乏等三大挑战。而记者昨日走访也了解到,除此之外,欧美贸易壁垒日趋森严,也对该行业出口带来冲击。据悉,欧盟已出台和更新十余项新规定,而美国则随时改变纺织品原产地的判定标准。

  “如欧盟REACH法规(《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在去年12月又新增了8种高度关注物质清单,而2008年公布的15种高度关注物质清单中,就有13种物质与纺织品相关。”武汉艾迪公司国际贸易部副总经理何亮表示,目前一般欧洲客人都要求进行环保标准检测,一款服装的检测费用就高达2万多元(人民币),简单的也要几千元。

  记者从纺织商会了解到,日前欧盟颁布了新规,自今年10月24日起取消对我国输欧所有纺织品原产地证明的审核。本是利好,但企业还是难展笑容,认为这是“换汤不换药”。据了解,办理该证的前提是要出具相关的产品商检单,商检的费用并不低。

  实际上,欧盟纺织品原产地标识协议第二读本今年已经在欧洲议会通过表决。这意味着,欧洲成员国正式签署相关协议后,欧盟纺织品原产地标识将成为一项强制立法,对进口纺织品进行原产地“审判”。“虽然不清楚具体操作方法,但根据经验同样需要产品商检。”毛君辉认为。

  何亮则指出,该法案还会导致部分重视产品原产地的消费者流失,一些注重产品“经济国籍”的消费者,放弃消费他国产品,从而导致中国OEM订单量下降。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