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票据信托11月底后逐渐降温 产品风险引争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9 16:03 来源: 财新《新世纪》

  票据信托降温

  今年三四季度飙升的票据信托产品,在11月底以后逐渐降温

  见习记者 尹娜 记者 张宇哲

  一向并不受市场青睐的票据类信托产品,在今年下半年的理财市场上一跃成为明星,然而昙花一现。

  今年三季度开始,票据信托产品数量猛然飙升。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向财新《新世纪》表示,截至11月30日,票据信托产品206款,其中近200款均为今年三四季度发行的产品,尤以四季度增长最快。数据显示,10月以后成立的票据类信托产品为146款,其中11月单月即成立74款。

  与此同时,票据信托产品直贴利率和转贴利率都在10月达到峰值,分别为年化15.6%和13.2%,而此前市场直贴利率和转贴利率仅为10%左右。不过,随着11月底央行下调准备金率,紧缩政策到顶,票据信托产品收益率步步回落,目前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大约在6%到7%左右。

  “票据产品源头在银行,信托公司只是作为一个通道,收取微薄的通道费,和风险不匹配。这个问题始终没解决。”银监会非银部有关人士表示,“目前票据信托产品未叫停,我们只是窗口指导,高度关注。”

  整顿票据理财

  所谓票据信托,是指商业银行将已贴现的未到期银行承兑票据,打折转让给特定的信托计划,待票据到期,信托公司向出票人或者背书人(即银行)收回资金,而对应的理财计划的投资者,作为特定理财计划的委托人和受益人,获得相对应的理财收益率;其中打折的部分包含信托产品的收益和相关费用。简单而言,就是银行将客户资金用于投资各类票据的理财产品。

  据业内人士介绍,票据信托的投资标的是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其中银行承兑汇票占大多数。

  近年,每逢信贷紧缩,票据融资就会比较活跃,银行承兑汇票成为商业银行吸收存款、降低存贷比的融资工具之一。因为开票行可以得到企业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存款;一些中小企业在拿到承兑汇票的同时,可以反复贴现,成为一种融资方式。

  特别是在信贷规模紧张的背景下,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中小银行承受的压力远大于大银行,票据业务对其而言,流动性强、周转灵活、收益稳定的票据贴现业务被视为“黄金业务”,成为规避监管的工具。

  为此,银监会在今年6月底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票据业务监管的通知》,指出部分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法人机构违规办理票据贴现及转贴现业务,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逃避信贷规模等问题,并严禁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机构通过转贴现卖断并买入返售的方式来逃避信贷规模。

  但一些农信社仍沿用老的会计处理漏洞,对票据卖断和票据回购业务在会计处理上不作区分,不占用其信贷额度,因此银行常常和农信社之间联手,以此规避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的考核。

  同期,在清理整顿银行理财产品中,银监会点名了六项违规操作,其中最后一项即票据资产理财产品。

  “被点名”之后,银行的票据理财产品逐渐在市场上销声匿迹,银行之间的票据融资游戏被转移到信托产品上,通过信托“收益权”的方式,发行票据信托计划,个人投资起点在100万元到300万元不等。

  票据类信托的结构大致为,投资标的多为企业持有和银行通过贴现(转贴现)持有的票据资产,信托公司购买票据资产或其收益权,业务操作中涉及票据鉴别、资金托收等环节的,委托合作银行进行,到期由合作银行向票据承兑行托收,再兑付给投资者。概括而言,就是持票人向信托公司申请贴现。

  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现在银行的票据产品不让做了,银行的票据资产也需要一个出口,信托公司做一个票据权益类的信托计划,票据持有人为融资方,银行为其做验票、核对等一些流程,保证票据真实性,通过信托计划向投资者募资。”

  “只要票据没有问题,票据信托就不会有风险。高收益是因为前期资金面紧张,贴现率升高,除掉一些中间环节的成本、费用之后,给投资人的回报也相应较高。我们也会给客户提供一些信托公司发行的票据信托的产品。”前述人士称。

  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方面认为,票据类产品属于传统的利率类产品,因为有市场需求,所以发行量增加、收益走高。而银监会人士则认为,票据产品主要是银行发的票,源头在银行,信托公司只是作为一个通道,收取微薄的通道费,和其风险不匹配。

  冲高回落

  今年下半年贴现率的飙升使得票据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大涨,原本只是固定收益类产品的票据信托产品收益率有的最高能达到9%,甚至9.5%。

  根据普益财富的研究,10月份之前的票据信托产品,平均收益为6.61%,10月之后的产品平均收益率为7.55%,这与股权类、房地产信托类高风险的产品收益已经相当接近。从贴现利率上看,直贴利率和转贴利率都在10月达到峰值,分别为年化15.6%和13.2%。

  在用益信托分析师颜玉霞看来,票据信托火的主要原因,是因这是一个信托、银行、融资方三方受惠的方式。对于持有票据的企业来说,可以缓解“燃眉之急”,提前获得所需资金;对银行来说,不必马上进行贴现,而是转给信托公司,也可缓冲资金压力;对信托公司来说,虽然利润不高,但风险低,也能带来一些手续费收入。

  通常票据类信托产品中,信托公司的收益在0.3%—0.5%之间;投资者能拿到7%—8%的收益。

  由于票据类信托业务规模不大,利润不高,大的信托公司对此业务积极性并不高,主要是一些中小型信托公司热衷于此类业务。

  从数据显示,在已发行的235款票据类信托中,广东粤财信托共发行102款,占比43.4%;西安国际信托、中国对外经贸信托分别发行50款和34款,分别占比21.28%和14.47%。而在31款组合类票据信托产品中,中融信托独发19款。

  用益信托分析师李旸则认为,下半年票据信托产品大量发行,还有为了达标的因素。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实行余额比例管理,即融资类业务余额占银信合作业务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30%,超过比例的信托公司应当停止开展该项业务,直至达到规定比例要求。

  李旸说:“一些信托公司今年银信合作业务余额比例早已高于30%,因此要做大分母,努力提高业务总量,以减少银信合作业务比例;另一方面,为符合净资本管理要求,要减少风险资产数量,票据信托产品对应的风险系数低,在没有出台具体监管措施之前,信托公司当然有动力抓紧做大这块业务。”

  进入11月,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的票据贴现利率已回落到10%左右。随着央行于11月底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贴现利率开始下行,近期发行的票据信托产品收益率已经趋于平稳,并有所回落。新时代信托11月中推出的资金门槛100万元的票据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仅为6%。

  据一位第三方理财人士介绍,最近关注一些新推出来的票据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一般在6%或者7%,期限相对较短,属于风险比较低、收益有保障的利率产品。

  风险争议

  尽管随着贴现利率回落,票据信托的热度降温,但业界已普遍担心监管部门将加强票据信托的监管。

  用益信托分析师李旸表示,目前的监管趋势可能会有二种:一是调高票据信托产品的风险资本系数,增加该项业务对信托公司净资本的耗用,以避免该业务规模失控对信贷额度管控带来冲击;二是将票据信托产品划为融资类产品接受监管。目前票据信托产品被归为权益类产品并非融资类产品,因此绕过了信贷额度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前述两种方式都会令信托公司资本金比较紧张。

  目前票据信托产品的风险系数是1.5%,而银行信托合作的融资类产品风险系数是10.5%。但信托公司普遍担心监管部门会增加票据信托产品的风险系数。

  在多数信托公司看来,票据类信托流动性较高,而且有银行托收,因此产品本身风险很低,信托公司只是做一个通道。

  “票据信托类产品结构十分简单,期限最多半年,到期之后,只要汇票具有真实性和背书连续,承兑行就必须付款;风险在银行端,由银行掌控,银行要对票据真实性合规性负责,应该是没有什么风险的。” 一位信托公司人士称。

  但也有信托公司人士坦承,的确并非所有的票据业务背后都有实际的贸易背景,很多情况下是企业急需资金,而银行到年底信贷额度紧张,企业转道通过票据融资。

  上述人士指出,各家银行票据业务人员互相之间都很熟悉,一家银行开出票后,再找另外一家银行和一家信托公司,由一家银行做保管行,将票据打包成一个“收益权”的信托计划,再由信托公司将这个信托计划卖给客户来进行融资。

  颜玉霞认为,目前票据信托产品风险控制完全集中于银行端,票据信托产品没有抵押,风险控制全凭银行信用。“如果要监管的话,应该对开票的源头即银行加强监管,比如关注银行是否签发没有贸易背景的承兑汇票,提高票据信托产品的风险系数不尽合理。”

  “银监会6月加强整顿银行票据业务,显然没真正管住,”前述银监会人士认为,目前缺资金、缺存款、缺信贷规模的中小银行,是下半年推动票据融资的主角。“目前紧缩政策进入紧缩尾声,我们不得不担心市场击鼓传花、最后都让信托公司接盘了。”

  监管部门的担心不无道理。分析人士指出,前期承诺高收益的票据信托产品,存续期一般为12个月,随着贴现利率进一步回落下降,这些产品很可能出现兑付风险,导致投资者在产品到期之后,拿不到原本承诺的高收益。

  范杰对此表示,“如果不提前终止产品,存续期一年以上的票据信托产品肯定达不到预期9%或者9.5%的收益,那么管理人可能会在半年,也就是一个票据到期的时候选择提前终止信托计划来锁定收益。”

  他指出,对于已经投资了票据信托产品的投资者,目前最关键的是检查信托合同中,是否有提前终止的条款设置以防范利率风险。

  财新《新世纪》记者郑斐对此文亦有贡献

分享更多
字体: